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四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下娱乐圈的流量担当们颠覆了社会对偶像的这一认知,他们多为阴柔的花美男、油腻的小鲜肉以及整容减肥过度的塑料花。近日火爆的偶像养成类节目推出的所谓“偶像”,更是将这种不良倾向推向极致。面对如此不走心的“偶像”,不少信仰缺失、精神涣散、内心空虚的青少年却如堕入传销组织一般被洗了脑,出现各种歇斯底里的病态反应。然而,粉丝在经历人生起伏和社会磨砺之后终将成熟清醒过来,总有一天能看清“流量偶像”拙劣的才艺、崩塌的人设。当下的很多流量明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红,
2、又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过气。影视剧如果质量不行,集结再多人气偶像也无法挽救票房和收视率。这些现象正是粉丝经济出现疲态、流量担当开始“担当不起”、娱乐圈的虚假繁荣终将化为泡影的有力证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首先,是由于市场逻辑代替了艺术追求。流量明星和其背后的操盘手一心只想如何获取更多商业利益,全然不将艺人应有的艺术追求和文化责任放在眼里。这些偶像养成类节目大多艺术价值乏善可陈,蛊惑人心的圈钱能力却不可小觑。比如,节目把选手的去留以投票的方式交由粉丝化身的“全民制作人”决定。这看似公平合理,实际上每一次点赞都需要用钞票来置换。当粉丝们的心情随着自己偶像的成绩忽高忽低时,殊不知,幕后玩家们正瓜分着
3、你的生活费和私房钱。其次,是由于商业资本左右着话语导向。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操盘手深知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性。他们不惜下重金蹭热点、抢头条、买热搜,利用各种软文和硬广告对艺人进行吹捧,将其包装成个性独特、举止可爱,外貌时尚、为人正派的“完美”人设,从而蛊惑人心,让更多粉丝为之倾倒。再次,是由于社会风气对于流量明星的过度关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娱乐生活逐渐丰富。在艰苦岁月被奉为偶像的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和劳动者,在娱乐风暴的席卷之下被放置于角落,而娱乐明星粉墨登场,成为新媒体的宠儿。传媒行业涌现了一批以关注明星一举一动为业的狗仔娱记,偶像的私生活成了人们社交生
4、活的重要谈资,这种变化都给了流量明星存在的理由和安全感。这种病态的文化现象,对文艺和传媒生态的伤害不容忽视。首先,流量明星当道,引领着一股以白、瘦、小V脸为美的强势审美潮流,使原本多元化的审美标准取向日趋单一。流量明星当道,也对传统艺术教育造成伤害。如果五音不全可以当歌手,演技拙劣能够做主角,那么,传统艺术院校存在的价值何在?那些踏踏实实做人从艺的文艺工作者又会何等失落?(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2018年8月30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柔的花美男、油腻的小鲜肉以及整容减肥过度的塑料花,是当下流量明星的主要构成。B. 近日偶像养成类节
5、目虽然火爆,但是其在引导社会对偶像的正确认知上走得很离谱。C. 那些偶像养成类节目大多艺术价值很小,因为制作者本身就没把它作为艺术去追求。D. 一些操盘手善于借助注意力经济的效应,极尽炒作之能事,让粉丝化身“全民制作人”决定选手去留,终致钱财源源不断到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以流量明星艺术生命极其短暂为例,说明影视剧质量才是票房和收视率的关键所在。B. 为了说明用市场逻辑代替艺术追求这一事实的存在,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C. 在讨论娱乐圈热衷“流量偶像”这一现象成因上,作者主要从三个不同角度做以阐释。D. 首段只是摆出问题,第二、三段分别对现象产生
6、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进行了集中讨论。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病态娱乐圈导致对偶像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这是一些青少年出现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根本原因。B. 操盘手把流量明星视为道具,忽略艺人应有的艺术追求和文化责任,因为一心想获得更多商业利益。C.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精神生活愈发受到重视,流量明星粉墨登场就成了一种合理选择。D. 流量明星虽不在审美潮流方面形成优势,但其对审美标准和艺术教育的伤害也不可小觑。【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
7、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D项,“一些操盘手善于借助注意力经济的效应,极尽炒作之能事,让粉丝化身全民制作人决定选手去留”错误,杂糅信息,第二段总结了三点病态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选项把第一点和第二点掺和在了一起,“让粉丝化身全民制作人决定选手去留”在第一点,它不是“操盘手借助注意力经济的效应”(第二点)的表现,体现了“市场经济代替了艺术追求”(第一点)。故选。【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8、,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D项,“只是摆出问题”错误,首段不仅提出问题,还有流量明星对青少年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娱乐圈虚假繁荣必将化为泡影的推断。故选。【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
9、题中A项,“根本原因”错误,这些青少年原本信仰缺失、精神涣散、内心空虚,病态(根本原因),娱乐圈只是把其推向极致;C项,“合理选择”错误,第二段结尾处提到了“传媒行业开始关注明星一举一动和偶像的私生活这种变化为流量明星登场提供了理由”,没强调是否合理;而前文提到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与现在的变化进行比较,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娱乐圈是病态的,另一方面也就说明这种选择是不合理的;结合下一段的“病态文化现象”的归纳总结,也可以判断是不合理的D项,“不在审美潮流方面形成优势”错误,与文本内容相左,第三段提到“流量明星当道,引领着一股以白、瘦、小V脸为美的强势审美潮流”。故选。【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
10、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枕上诗书闲处好孙守名我抱着一摞
11、书走下台阶,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学长。三两句寒暄后,他便指着刚与我擦肩而过的老者说,那位便是宋学大师刘乃昌先生。我颇为诧异,转过头去,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灰呢子大衣,鸭舌帽,还有不疾不徐的步履。这大概是二十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刘乃昌先生早已是颇有名气的学问大家,专攻两宋文学,尤致力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只可惜,造化弄人,我竟没能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对于刘乃昌先生,我是只闻其名而未识其人。第一次与先生接触是在一个春光融融的午后,我有些冒昧地轻轻地敲了三下门,然后双手交叉忐忑不安地立于楼梯旁,紧张兮兮地望着不断下楼行色匆匆的一些陌生老师。朋友筹划出一本有关中学诗文的课
12、外读物,很想找一位全国知名诗词研究专家来写序文,自然就想到了先生。这样的事情最终落在我身上,义不容辞却又心中惶恐,担心先生会一口回绝。正当我大汗淋漓之时,门开处,温文尔雅的刘先生走了出来。先生将我让至家中,落座后,便仔细询问来访的缘由。待我语无伦次地讲明来意,先生竟满口答应,并约定一周为限。我转身告辞,温和的,满脸微笑着的刘先生一直将我送至楼下,才慢慢转身上楼。再后来,似乎熟识了许多。一周后,将取来的序言以快件方式寄出后,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为这件事做得圆满而暗自庆幸。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刘乃昌先生竟找到西联教室来,着急地告诉我需要更动的三处,其中一处竟是标点。我暗自吃惊,不禁为先生严谨的治学态
13、度而肃然起敬。近年来,我顺着文学发展脉络写过几篇人物散文,几次想动笔描绘一下那位“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才女李清照,但又踌躇再三,总是无法落笔。个中原因,似乎很多。脑海深处,还是怕看到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戚容,“凄凄惨惨”的眼神,如若不将心沉入无底的暗夜,沉入到巨大的国破家亡的苦痛中,要想靠近她,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于是我又翻捡出刘乃昌先生的研究文章,从中苦苦品味那位让有宋一代大放异彩的才女的人生轨迹。也许,我想,刘先生的笔下,这位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比我写出来的还要鲜活。刘乃昌先生离开曲园转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后,与我有过大概两次通信。其中一次是写毕业论文时,我先是选定了南宋词人辛弃疾,阅读了大
14、量书籍后,感觉思路似有若无,断断续续,于是决定给刘先生写信。只是,刘先生的通信地址我是不清楚的,查阅了邮政编码后,冒昧写了封现在看来不知所云的信件,投入邮箱后,便苦苦等待起来。一周,两周,三周,再也等不得,只好转入现当代文学。待论文结构框架大致成形,先生的那封信却如雁般飞来,既惊喜,又苦涩,论文的事难以再向先生启齿,信也似乎不必再回。每每想到先生的鼓励之语,心里总是感到酸楚。刘乃昌先生已然作古,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思之让人悲哽。先生一世,为人低调。有关他的生平材料公开发表的少之又少,这位师承夏承焘的文学研究大家,对于名,对于利,如同浮云一般。他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即便是晚年身
15、患阿尔兹海默症,唯一的记忆还是宋词。“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宋词之美,美得让人心醉。重回青衫长袖、羽扇纶巾的古宋时代,思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叹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吟着哀愤的诗,听着古雅的曲,那是怎样的一种荡气回肠啊!无怪乎刘乃昌先生超凡脱俗,清古洒脱,那是他读透了宋词的精髓。因编辑各类图书,自然会引用到刘先生一些有关宋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心时常感到愧疚不已。总想当面再次聆听他的教诲,又怕打扰先生晚年的清修生活。先生驾鹤,令人痛心。感恩之情,时时萦怀。想到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的一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破其意而解之,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所以他成了
16、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宋代文学研究泰斗。(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3月4日,有删改)注:刘乃昌(1930-2015):山东滕县人,原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先后出版辛弃疾论丛苏轼选集苏轼文学论集姜夔诗词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校注等专著十余部。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虽然向刘先生求助没能得到及时回复,但“我”内心依然充满了对先生的敬意。B. “我”对于没能亲耳聆听过刘先生的教诲而深感遗憾,因此后来多次找寻机会走近先生,也曾写信向他请教过有关学术问题。C. “我”在撰写有关李清照的文章时感到难以下
17、笔,只好借助刘先生的研究文章,这一细节表现了“我”对先生研究成果的高度信赖。D. 在作者看来,刘先生将诗书学问做到了“闲处”,成为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泰斗,是深谙“枕上诗书闲处好”精髓的。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引用学长的话,表现出刘先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精于学术、深受爱戴的人物轮廓,为下文做好铺垫。B. 文章多次引用李清照的词句,既看出刘先生对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的偏爱,又表现我”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C. 文章以时间为序,用“我”的耳闻目睹记叙了与刘先生的交往,对先生虽师承大家却为人低调、不慕名利且一心钻研的一生表达了景仰之
18、情。D. 刘乃昌是宋代文学研究家,他出版的十余部学术专著涉及宋代文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其研究面广,研究程度深,成果卓著。6. 刘乃昌先生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 B 5. A 6. 待人温和,温文尔雅。“我”惶恐不安地请先生作序时,他温文尔雅,满口答应,并送我至楼下。做事严谨。刘先生发现序言中还有三处需要改动的地方,“竟找到西联教室”“竟是标点(其中一处)”鼓励后生,提携后学。“我”在写毕业论文 时,给刘先生写信,先生的鼓励之语,令“我”心里感到酸楚。不计名利,专注学术。他为人低调,对名利如同浮云,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 超凡脱俗,清古洒脱。刘先生深谙宋词让
19、人心醉、荡气回肠之美,做到了“闲处”。答出以上三点即可,如有其他,需言之成理。【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B项, “我对于没能亲耳聆听过刘先生的教诲而深感遗憾”和“多次找寻机会走近先生,也曾写信向他请教过有关学术问题”因果关系不成立,其中第一次与先生交往是受人所托。故选。【5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20、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题中B项,“刘先生对旷世女神的偏爱”错误,文中强调刘先生体会的深且透,比我写的还要鲜活;C项,“景仰之情”错误,要求考生紧紧抓住本语段提到的“思之让人悲哽”,此句为中心句。就因此才体现全文对刘先生的“景仰之情”;D项,“专著涉及宋代文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错,结合“注”看出刘先生对宋代文学研究的对象较多、方面较广,而非“各个层次”。故选。【6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能力,要求探究传主的人格魅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人物的事迹以及作者或他人的评价进行概括,作答时先明确品质,然后列举文中的事例。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担心先生会一口回绝。正当
21、我大汗淋漓之时,门开处,温文尔雅的刘先生走了出来”“我转身告辞,温和的,满脸微笑着的刘先生一直将我送至楼下,才慢慢转身上楼”概括第一点;根据“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刘乃昌先生竟找到西联教室来,着急地告诉我需要更动的三处,其中一处竟是标点”概括第二点;根据“待论文结构框架大致成形,先生的那封信却如雁般飞来,每每想到先生的鼓励之语,心里总是感到酸楚”概括第三点;根据“先生一世,为人低调。有关他的生平材料公开发表的少之又少,这位师承夏承焘的文学研究大家,对于名,对于利,如同浮云一般”概括第四点;根据“无怪乎刘乃昌先生超凡脱俗,清古洒脱,那是他读透了宋词的精髓”“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
22、的大境界,所以他成了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宋代文学研究泰斗”概括第五点。【点睛】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3、柴的记忆兰善清柴烙印在灵魂深处,念今怀旧,日里梦里。游风景名胜,视野里不是茂林蕤草,而是可用来做饭烧火的柴草。那年在北京丰台,见野外一片酸枣刺,便不知不觉拾了几枝干枝。在神农架,见横于路边的枯枝,便顺手拾了,带进宾馆,同行者笑我放牛娃习气。今年到阿里山,衰朽的枯木又勾起了我心中柴的情愫何以如此不下心头?只因柴燃起的炊烟曾多年萦绕我的饭碗,只因灶火里的艰辛日子潜入了我的下意识。我的故里是条山沟,扇形坡面,大部分是杂树荆丛,应该说砍柴没问题,可那年月开荒造地毁林,大型建设又伐走碗口粗的成材林,山秃了,柴与粮同样紧张。山坳里有限的柴山为集体所有,每年年底每家分得几百斤花栎柴、松枝,仅可烧一两个月,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六 中学 三四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88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