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48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_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_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合,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_的诗性表达。A. 渗透 潜移默化 文质浑融B. 渗漏 潜移默化 文质彬彬C. 渗透 耳濡目染 文质彬彬D. 渗漏 耳濡目染 文质浑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

2、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渗透于渗漏”,渗透:渗入,透过。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渗漏:气体或液体通过孔隙流失。从主体与对象上分析,一种思想进入另一种思想,应选“渗透”。排除两项。“潜移默化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一种思想对另一种思想渗透,从而使另一种思想发生变化。应选“潜移默化”。排除项。文质彬彬,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文质浑融”,文华与质朴融合。 分析可知,项词语最恰当。故选。

3、【点睛】辨析近义词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分析: 一、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例: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变速这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 (称奇 称道)的事。(2006年山东卷)析:“称道”是称述,称赞;“称奇”是称赞奇妙。“称奇”比“称道”语义重。这里用“称奇”。二、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例:“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目前 日前)仍在修复当中。(2006年江西卷)析:“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指几天前。这里指直到说话的时候“仍在修复当中”,因此用“目前”。三、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

4、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例: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馈赠 捐赠)的历史画上了句号。(2006年江西卷)析:“馈赠”是赠送(礼品),“捐赠”是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这里“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是赠送物品给政府,因此用“捐赠”。四、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例: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该 本)病。(2006年江西卷)析:“该”是指示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五、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 编造)的规律。(2005年重庆卷) 析:“臆造”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编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凭想像创造(故事);捏造。“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因此应该选用“臆造”。六、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例: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度全国考古手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适当“新发现”(涵盖 囊括)了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2006年山东卷)析:“涵盖”是包括,包容

6、;“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这里“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銌”从搭配关系来看,应该用“涵盖”。七、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例: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 (给予 给以)我精神的抚慰。(2006年浙江卷)析:“给予”是指给,是动词,可以直接接宾语;“给以”是指给,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且多为抽象事物),不所接受的人。本句后面接的宾语是“我”“精神的抚慰”,因此应该用“给予”。八、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例:(淡去 淡忘)火红的时代背景(2006年北京卷)析:“淡去”是指逐渐的离去,“淡忘”是指冷淡下去以至于忘记。“淡去”强调客观性

7、,“淡忘”强调的是主观性。因此,这里应该用“淡去”。九、主动和被动不同:有些近义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与受事者不同例:就此事件,我新华社 (授权受权)发表声明。(2002年高考)析: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因此,应该选用“受权”。十、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有些近义词适用整体概念与个体概念不同。例: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风范 风尚)(2006年北京卷)析:“风范”是指(书)风度,气派;“风尚”是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这里说“他身上有”,是个体具备的,而不是“社会上”群体具备

8、的,因此,这里应该用“风范”。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融入就是一种扎根感,_。_,_。_,_。除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之外,今日的“港人”其实都是不同时期的大陆移民群落,他们都对家乡有着永不磨灭的眷恋。尽管你是一棵小草相反瓶中的插花,不管今天开得多灿烂你都会随时拥有不论怎么猛烈的暴风雨都无法将你拔根而起的强大预感也都明白自己明天的结局将会是什么你会感到那种已被你抓牢了社会泥土的踏实与安定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

9、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五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句中的“已被你抓牢了社会泥土”与文段开头的“扎根感”正好衔接,显然句与开头句不能衔接。排除两项。根据关联词语的搭配,“尽管都”“不管也”可知,句后接着的是句;句后接着的是句。因为“扎根”所以小草不畏风雨;相反“瓶中花”因为没有地方扎根,都会明白明天必然会死亡的结局。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故选。【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

10、,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如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3.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洲迥风正悲,江寒雾未歇。B. 栈霜朝似雪,江雾晚成云。C.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D.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做该题可紧扣比喻的定义,根据提干的要求选出选项。修辞手法的考点为表达应用部分,在考试过程中需要认证辨析,这也是容出

11、错的知识点之一。项,“风正悲”“雾未歇”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项,“霜似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项,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项,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4.下列选项中,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风景游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风景我们,从千里之外前去观风景生在风景中,不见风景总是风尘仆仆地追寻。A. 现实生活中,人们追寻目标时往往舍近求远。B. 我们不必总是羡慕别人,我们也可有自己的选择和精彩。C. 美就在身边,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D. 一个人方向正确并不懈追求,才有可能找到目标。【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

12、、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本题风景这首小诗充满了哲理,通过写游人从千里之外前来观赏风景,我们却刚好相反,去千里之外观赏风景,彼此生活在风景之中,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反而去舍近求远,苦苦追寻。其实风景就在身边,我们要学会欣赏周围的风景。项理解不正确,诗歌并没有涉及“方向正确”与否。故选。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三忠堂记岳珂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

13、,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朔,遂薨,盖绝笔焉。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逮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

14、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选自桯史,有删改)注:风厉:鼓励,劝勉。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抢攘:

15、纷乱貌。矧:况且。隮配:隮祔,配附。5. 解释下列加点字。(1)其冬十月朔 _(2)自皇朝逮今 _(3)厥后天子从而褒赠 _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 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C. 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D. 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6、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8. 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答案】5. (1). 初一 (2). 到,及 (3). 那 6. A 7. ()(对于死后的谥号)天子还不敢擅自决定,也一定是士大夫一致尊崇的,才可以得到。()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8. 第一段中叙述了周益公的善行,那年他七十九岁,因身体不好,谢绝了前来请求书写碑文版刻的邀请,却能带病为一位行为粗鲁的老百姓写文章,之后不久便病逝。所以他能配得上“文忠”的谥号。【解析】【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

17、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句意:那年冬天的十月初一。朔,初一。()句意:自从皇朝到今天。逮,到,及。()句意:那次以后,天子就随着给他大加褒奖并赠予美好的“谥号”。厥,那。【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

18、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项解说错误,“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学校,商(殷)代叫“庠”,周代叫“序”。故选。【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犹,还;专,擅自决定;翕然,一致;尊,尊崇的。()固陋,固塞而鄙陋;阙然,长时间;报,答复。【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

19、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考察的文段是第一段,要从第一段中筛选概括周益公配谥“文忠”的依据。就要看在第一段中叙述了周益公的哪些事,在第一段中,作者叙述了周益公文学才华横溢,能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为一位行为粗鲁的普通百姓写文章,之后不久便病逝。所以他的善行能配得上“文忠”的谥号。【点睛】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

20、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文在网上找不到参考译文)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居方岳春溪革湖漱山瓢,归卧藤阴藓径遥。云气酿成巫峡雨,松声寒似浙江潮。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却喜庾郎贫到骨,韭畦时一摘烟苗。注:庾郎,指庾杲之,南朝齐人,任尚书驾部郎,家清贫,食唯有韮菹、生韮杂菜。9. 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10.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中“喜”的原因。【答案】

21、9. 颈联“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上句写人,“迂阔”写出诗人自嘲迂腐而豁达;下句写山,“寂寥”写出了山间的宁静和恬适。两句,一句写人一句写山,人和山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10. 这首诗中,首联描写诗人山居生活,颔联赞美山上的风景之美,颈联抒写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身居山间的乐趣。“喜”的原因是,庾郎尽管贫穷到了极点,自己种的韭菜成熟的时候,还是会给他带来无尽的乐趣的。【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

22、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题要求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书生与世例迂阔,山意向人殊寂寥。”()解释句意。上句诗人自嘲迂腐而豁达;下句写出了山间的宁静和恬适。()指出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句采取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人和山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的志趣和情怀。【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这首诗中,首联描

23、写诗人山居生活,晨起游览湖光山色,采摘野果,晚归栖息长满野藤苔藓的路边。颔联赞美山上的风景之美,观赏山间的云气生长变化,慢慢变成了纷落的雨水,听林间松涛犹如浙江的江潮。颈联抒写了诗人热爱自然的情怀,诗人独自面对大山,忘怀得失,大山也以宁静的姿态迎接他。尾联运用典故,庾郎尽管贫穷到了极点,能采摘亲手种植的蔬菜,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庾郎的“喜”也是诗人的“喜”,写出了山居生活的乐趣。【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

24、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子无良媒。(诗经卫风氓)(2)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水击三千里,_。(庄子逍遥游)(4)扪参历井仰胁息,_。(李白蜀道难)(5)奈何取之尽锱铢,_?(阿房宫赋)(6)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_,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8)不义而富且贵,_。(论语)【答案】 (1). 匪我愆期 (2). 术业有专攻 (3)

2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用之如泥沙 (6). 赢得生前身后名 (7). 若夫霪雨霏霏 (8). 于我如浮云【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愆、抟、膺、赢、霪。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种花的男人赵淑萍男人说他要种花。女人怔了一下。随即,轻蔑一笑:“那我拭目以待。”女人说这话是有原因的。男人是肿瘤科医生,生活中除了看病就是看书。他从不陪她逛街,情人节也没送过礼物。女人曾撒娇

26、要他送花,他说:“给你钱,自己去买好不好?”女人被气得够呛,一个连买束鲜花都不会的男人,居然说要种花。男人真的买来了花架,带来金银花条和土,金银花是最好种的,播种、插条、分根都能存活。当年,就开出了二色花,清香扑鼻。受了鼓舞,男人种的花越来越多。茉莉、紫藤、牵牛花、君子兰除了看病、看书,男人的生活又多了一样内容。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往露台上跑。冬天,他端出盆花,让它们晒太阳;夏天,不管烈日当空或夕阳斜照,他给花一一浇水。他养花一点章法都没有。花要修剪,他却从不修剪,结果,文竹长得泼辣恣肆,茉莉花的枝条也张牙舞爪。草花蔓延,露台看上去乱糟糟一片。“你种花还是种草?”女人的问话里有几分奚落。

27、花草在男人心中好像没有贵贱之分,石斛花和一串红他一视同仁,君子兰他呵护有加,水缸里紫色的水葫芦花他也当宝贝一样欣赏。不管怎么说,他养的花都活了,而且开出了花。男人难得地浪漫起来,每逢花开,他就拍下照片传到朋友圈。有一年,紫藤不开花,他闷闷不乐。台风前,他忍痛把殷红的玫瑰剪下来,插在玻璃杯里。夏天的夜晚,他也会摘几朵栀子花放在她的案头。女人喜欢花,但活泼而喜欢社交的她,对一些琐碎的事情没有耐心。男人在家,她从来不给花浇水。男人出差了,千叮咛万嘱咐,要她别忘给花浇水。偶尔浇水,女人的裙子被玫瑰花刺钩破,脚上被蚊子咬了好几口,那遍地的藤蔓还差点把她绊倒。她就不明白,男人为什么日复一日有那份耐心。露台

28、上的金银花开了一次又一次。繁密的花枝间,居然有鸟来筑巢了。“上边有只鸟,你不许吓它!”男人得意扬扬地说。女人抬头望去,果然有一只雌鸟伏在那里,看到她一惊,飞到了对面的屋顶,但一直注视着,不离开。女人端把凳子站上去,看到了一窝鸟蛋。鸟妈妈在孵小鸟呢。她躲到一边,鸟妈妈迅速又飞了回来。这样过了十多天,初春,一个雨夜,他们上去看鸟巢,鸟妈妈一动不动,看见人靠近,也不飞走。第二天,女人发现鸟妈妈似乎不在了,站上凳子去看个究竞,不由打了一个寒战:刚孵出的小鸟都冻死了。鸟妈妈是太伤心,所以离去了。男人和女人都很难过。他们太缺乏经验了,如果在鸟巢边放些绒布和草,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后来,本来誓做丁克族的他们

29、改变了主意,并且约定,如果有了孩子,一定要尽力呵护。但女人还是很困惑,男人为什么会迷上种花。她问过,男人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有一天,男人洗澡去了。她无意中看到桌上男人的手机传来一条信息,短信是这么写的:顾医生,我弟弟昨天走了。他很感谢您,因为您的治疗和鼓励,他又有了5年的时光。他说,每次在朋友圈看到你发的金银花开得那么灿烂,就心情大好。以后,金银花开的时候,他一定在天堂那头看着,为您和您的家人祝福!女人掐指一算,露台上种的金银花,已有5年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3期,有删改)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始叙写不懂浪漫情调的男医生居然种起花来,设

30、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 “文竹长得泼辣恣肆,茉莉花的枝条也张牙舞爪”,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花草生长的状态,暗示了男人种花的目的。C. 小说关于女人的描写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热爱生活的女性形象。D. 小说中男医生没有感人的事迹,于平淡的种花情节中展示了男医生美好的精神世界,简单的语言描写也细腻地呈现出他善良的品格。13. 文中小节写了“鸟”的有关情节,请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安排的用意。14. 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种花的男人”的意蕴。【答案】12. C 13. 在内容上,突出了人物形象。写男医生爱鸟,不愿意伤害鸟,

31、是内心善良的体现,这与他关心种花是为了鼓励病人热爱生活的初衷是一致的。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发展。这一情节为下文揭开男医生种花的秘密作了铺垫。 14. ()从情节结构上看,男医生种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他通过种花,然后把生命旺盛的花朵,拍照发朋友圈,从而激起病人热爱生活的意识;()从他种花的目的来看,他种的又不仅是花,而是“善良”和“爱”。【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项分析错误,小说关于那个女人,没有肖像描写。

32、故选。【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能力。考查某一段、某一情节的作用,需要考虑该段自身的段意,考虑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不能忽略其在全篇结构上所起的铺垫或照应等作用。小说第小节写了“鸟”的有关情节,在上文的基础上,写了男医生种的金银花枝叶繁茂,引来了鸟儿,男医生告诉妻子,过来时不要吓到小鸟,可见其对小鸟的爱护。当男医生得知鸟妈妈的几个孩子被冻死,表示十分难过,并由此改变了做丁克族的想法。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内容上,男医生热爱生命,救死扶伤,他种花是为了鼓励病人热爱生活,写鸟的这一情节,正好与这一品质相一致,起到突出人物形象特征的作用。在结构上,推动了

33、情节发展。这一情节是顺着之前的情节而来,他不喜欢花却养花,养花引来了鸟儿,不忍伤害小鸟,见鸟儿被冻死感到难过。这些都为下文揭示男医生养花是为了鼓励病人热爱生活这一目的作了铺垫。【14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小说的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小说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探究标题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从情节上看,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男医生的种花,起到线索的作用;()从人物形象上看,他种花的目的,是通过种花,然后把生命旺盛的花朵,拍照发朋友圈,从而激起病人热爱生活的意识

34、。表现了他的热爱生命和善良的性格;()从主题上看,小说刻画男医生这一形象,旨在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作者希望人们都能热爱生命并积极行动起来的美好愿望。从这一点来看,他种的又不仅是花,而是“善良”和“爱”。【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

35、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网络文学在类型写作中不断进化邵燕君据2018年相关统计,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超4亿,注册作者超过1000万。“零门槛”使网络文学拥有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作者队伍。其中一些作家通过筛选,获得和网站签约资格,再经过激烈竞争,一部分成为职业作家,而只有极少数脱颖而出,成为一线作家。有人说,在以类型文络文学界,绝大部分写手都是跟在流行类型后面模仿炮制。然而,这些似乎千篇一律的“套路文”为

36、什么能吸引这么多读者乐此不疲呢?其价值在哪里?网络文学读者们有自己的一套语汇称呼那些跟风模仿的“套路文”,如“速食”“快餐”“粮草”“干草”,背后的心理是,这些“套路文”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套路本有价值,并且是原创价值,就像老北京炸酱面的独特配方。只不过,网络文学套路配方是开放式的,有开创者,没有专利拥有者,是在无数“跟进”创作者的积累中自然形成的。可以说,类型套路是网络时代的文学发明,扎扎实实的类型构成网络文学的“核心资产”。一般说来,套路是对一种流行类型的模式总结,是一套最易导向成功的成规惯例和写作攻略,那么,那种流行类型是怎么来的呢?答案却是不可预测。网络文学发展20年,借助媒介优势,创

37、造出远远多于纸质类型小说的类型(大类几十种,小类不计其数),但是,基本没有哪一种类型是作者或网站设计的结果。往往是一本书火了,引爆一个类型。网络文学自建立VIP在线收费制度以来,无数作者想迎合读者口味,但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迎合。原因是,读者也不知道自己还喜欢什么。他们知道的都是已经被戳中的“萌点”,那些已成套路。所以,一本引爆潮流的书,就是把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心理赋予文学的形状这本身就是一种发明,如果再能发明一种特殊的设定,就能把这种心理放置在一个叙述模式里,放大其尺度,以便全方位地开掘、拓展,有层次、有节奏地满足这就发明了一个类型。在类型文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形成类型套路。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中

38、,类型套路的形成总是一项众人参与的群体工程。当一个类型空间被打开后,就会引来很多跟进者。这些跟进者未必只是模仿,很可能同时也在创造。他/她未必是很有文学才能的人,但在一个“新大陆”被勘探之际,想出一个脑洞、戳中一个萌点、开发一个桥段,都可能引起读者关注。待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有“集大成”的作家将该类型推向高峰。这样的作家还可能同时出现几个,那就会有几种不同的风格。之后,可能还有升级换代。直到所有功能都被开发尽,招数变老,就会形成“套路”,这时可能出现“反类型文”,这就意味着这种类型被“终结”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套路是某种类型的背影。类型过时了但并没有消失,会成为后来类型的背景设定,所有的

39、类型元素都将进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被反复重组挪用。有些类型或许产生不了高质量作品,但不能因此低估类型本身的重要性。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无论从社会功能而言,还是从文学成果而言,都值得肯定。我们今天总结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成果,可以从类型入手,这些类型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学成果。(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9日,有删改)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以类型文络文学界,绝大部分写手都是跟在流行类型后面模仿炮制,这一说法,作者也表赞同。B. 网络文学中的“套路文”满足了读者们的基本需求,网络文学读者们常常把这些“套路文”称呼为“速食”“快餐”“粮草”“干草”。C. 网络文学常

40、常是一本纸质小说火了,引爆了一种类型。然后作者或者网站设计出大类几十种,小类不计其数的小说类型。D.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中,一种类型套路的形成常常是网络作者和跟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类型空间打开后,跟进者不断创新,然后“集大成”作家推向高峰。16.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网络注册作者如此之多,成为一线作家的人如此之少,进一步论证了网络创作难以成名成家。B. 要想发明一种类型,前提条件是先把它放到一个叙述模式当中,然后是把一个时期的人群的心理赋予文学的形式。C. 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价值,展现了网络文学二十年的成就。D.

41、全文以分析见长,层层深入,剖析网经文学类型写作的起源、心理以及其存在的价值,逻辑性强,有很强的说服力。17. 请简要概括网络文学类型套路形成的过程。【答案】15. C 16. D 17. 一本引爆潮流的书,它的叙述模式可能会被一些人模仿,也可能有一些人在模仿中走向创新,当这类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一种类型套路。【解析】【15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

42、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项,“一本纸质小说火了,引爆了一种类型”分析错误,选项偷换概念,文中多次提到“一本书”火了,而没有特别指出是纸质书,从全文来看,指的是网络文学,也不是纸质书。故选。【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项,“进一步论证了网络创作难以成名成家”分析于文无据,文中指出,只有极少数写作者能脱颖而出,成为一线作家。这些一线作家能否成为名作家,文中没有提及。项,因果倒置,类型套路形成

43、不是先有设定的目标,而是偶然间,一本引爆潮流的书火了,他的叙述模式被一些人模仿,其中也有创新,慢慢的,这类作品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形成类型套路。项,“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分析错误,文章没有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项,分析正确。故选。【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本题要求归纳概括网络文学类型套路形成的过程。阅读文本可知,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偶然性发生一件事,一本引爆潮流的新书出现

44、;第二阶段,这本书的叙述模式受到一些人的模范,有些人在模仿中走向创新;第三阶段,当这类作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一种类型套路。其实,网络文学的类型套路根本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偶然发生后,逐步形成的。【点睛】论述类文本一般按照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展开,但不同文本会有不同。考生需要通过抓关键句、点睛句、首尾句和关联词等来综合确定。内部结构上有并列、层进、对比三种。论证方式通常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类比论证。考生作答时需要依据平时积累和练习,仔细比对选项,提高准确率。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45、2019中国联通全球产业链合作伙件大会”正在上海举行,百度携手联通发布了“小度在家”。除了一般智能音箱所具备的讲故事、定闹钟、查天气、问百科等功能,带有屏幕的“小度在家”可实现视频通话、语音拍照,成为新一代“智慧家庭控制中心”。“小度在家”的背后,展现出可观发展前景的智能硬件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称,2019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和服务市场可达5411.9亿元。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估计,2020年我国智能硬件终端和服务市场可达万亿元规模。千亿甚至万亿元级体量的智能硬件市场中,加载人工智能技术的“小玩意”成为产业布局的热点。去年10月,360发布具备“AI人脸识别功能”、可实现门前异动监控

46、的智能门铃,发现门口有人停留时间超过15秒就会向主人手机推送警报信息。走过概念发展期的国内对话式人工智能逐渐落地,带动了智能硬件市场的崛起。人工智能技术场景落地让大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好处,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相关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华网2019年4月25日把AI装进“小玩意”人工智能硬件成布局热点,有删改)材料二“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研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多位院士的发问引发业界共鸣,被称为“徐匡迪之问”。“徐匡迪之问”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也很难获得重大成果”。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现状如何?事实是,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并不多。依靠开源代码和算法是否足够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如果缺少核心算法,当碰到关键性问题时,还是会被人卡脖子。”有算法之“根”才能撑起产业“繁茂”。所谓“树大根深”,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同样道理,越在底层深深扎下根基,越能够发展出强大的产业。那么,借助开源代码,“半路出家”的AI产业为什么会难以为继?算法的进阶一定是来源于“原创者”,而不是“跟随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