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24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年广东省仲元中学等七校联合体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文段,完成各题。宗族历史的记载,其实就是一部家族繁衍生息的回忆录,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绎而不断的续写与补充,使其家族文化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随着岁月之推移,家族成员的增多,族群的逐步强大,分支迁徙必然变得更加频繁,这样,一个家族就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家谱。家谱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记录着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和世系源流,分支迁徙,字派奉行,人物志传,族规家训,嘉言懿行,族人活动大事,及一族人中的先辈所创下的辉煌业绩,是一个家族遵规守训,文明诗礼的历史见证,即就是一

2、部家族的历史史册。家谱最早肇启于上古,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四百多年的殷商时代。那时就有甲骨文记载。中国从汉晋时期就重视造谱,一直沿系到唐代,到宋代家谱编修开始流行,上至皇亲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家谱编修比较重视。汉唐以前遭秦代的“焚书坑儒” ,黄剿起义和五代之乱之劫难,对以前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资料毁损严重。使后人无法稽考,从明清以来保留下来的家谱资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遭浩劫,使家谱资料损失严重,很多家谱被视为封资修余毒惨遭横扫,有的人为保存家谱而挨批斗,蹲大牢,只有极少数的家谱资料得以保护下来,实为珍宝,为今天谱写家族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依据。家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标志,它引领着一个家族繁衍生息,文明

3、生活,培养亲情,振兴家族,教育后代,延绵传承。 “唯有其序、方能安稳、唯其安稳、方能其家” 。家谱在旧时对”正姓氏,分贵贱,供选官,别婚姻,明辈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家谱同样有着对凝聚族人之心,引导族人孝老爱宗,兴办各种族事动,培养教育后代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也可对族人提供有根可寻,有章可依的历史依据,对族人文明生活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家规家训是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它指导着一代代族人以耕读为本、孝悌为先,忠孝传家、文明诗礼、爱国爱族。它激励出无数的忠孝节烈,孝子贤孙,巾帼楷模,忠臣良将,贤能志士,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无数的贡献。编修家谱应遵循记谱规则,保持传统沿革,秉承求真务实的态度,

4、借鉴好的经验,改其过去的不足,创其新的体式和内容,补充新的世系图表,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使家族历史文化得到不断充实与完善。续写补充家族文化,应注重谱史资料的收集和记载,同时也要很好的总结宣传家族中的嘉言懿行,懿范楷模,良好家风习俗,并借鉴老的章法,编写新的内容,引导族人跟随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以培养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为国家、为民族做更大更多的贡献。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见证,也是一部家族的历史史册。B. 作为家族行为准则的家规家训,使一代代族人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C. “焚书坑儒” ,黄剿起义和五代之乱之劫难严重损毁了汉唐以前的家谱资

5、料。D. 总结宣传家族中的嘉言懿行,懿范楷模有助于引导族人与时俱进,从而培养造就更多的人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强调家谱产生的必然性,在具体阐释家谱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宗族的重要作用,将论证推向深入。B.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来论证中国在封建社会时代就已经重视造谱了。C. 文章使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对家谱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证。D. 文章论述家谱的产生和发展目的是引出家规家训对指导和激励家族成员的重要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岁月推移,家族成员增多,一个家族一定会有家谱做载体。B. 今天谱写家族历史可供参考的不多资料主要是明清以来保留

6、下来的。C. 家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标志,所以家谱对培养教育后代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D. 编修家谱如果应该遵循记谱规则,我们就应该保持传统文化内涵,不做改变。【答案】1. B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 项“使一代代族人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错,太肯定, “作为家族行为准则的家规家训”不一定能使“一代代族人为国家社会做出了贡献” 。【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

7、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 项“是引出家规家训对指导和激励家族成员的重要价值”错, “论述家谱的产生和发展”目的不是引出家规家训的意义,是分析家谱的作用。【3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 项“随着

8、岁月推移,家族成员增多,一个家族一定会有家谱做载体”错,原文第一段是“随着岁月之推移,家族成员的增多,族群的逐步强大,分支迁徙必然变得更加频繁,这样,一个家族就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家谱” ;C 项“家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标志,所以家谱对培养教育后代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错,根据原文第四段“家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标志,它引领着一个家族繁衍生息,文明生活,培养亲情,振兴家族,教育后代,延绵传承” “今天的家谱同样有着对凝聚族人之心,引导族人孝老爱宗,兴办各种族事动,培养教育后代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看出,因果关系不成立。D 项“如果应该遵循记谱规则,我们就应该保持传统文化内涵,不做改变”错,原文

9、倒数第二段是“编修家谱应遵循记谱规则,保持传统沿革,秉承求真务实的态度,借鉴好的经验,改其过去的不足,创其新的体式和内容,补充新的世系图表,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使家族历史文化得到不断充实与完善” 。故选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现代乡村旅游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

10、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编自百度百科乡村旅游 ,有删减)材料二:2017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 28 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 56%;营业总收入超 74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 16. 2%。数据显示,我国乡村旅游旅游人数占国内游客比重在历经 2012 - 2015 年的快速增长后,2016 - 2017 年保持平稳增长。而乡村旅游收入比重更是保持稳定增长趋势。(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 - 2023 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材料三: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的背景下,景村融合构建新消费增长极成为趋势。目

11、前景区存在的几个普遍现象:产品结构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自由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旅游消费需求;景区淡旺季明显、夜间游览产品不足;景区的消费主要停留在白天,夜间产品仍然十分不足,许多景区留不住游客过夜;随着门票价格的政策性下调,景区必须彻底打破门票经济的依赖度,需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目前国家 5A 级的大部分景区内及周边存在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景中村、景边村,景区及其周边的乡村资源就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增量空间和消费场景,同时这样的乡村资源又具备了天然的人流基础,享受景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这样的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左驭乡村旅游洞察:逆城市化、景区变革与精准扶贫 )材料四:发展乡

12、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 “可持续性”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环境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面源自本地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够一时得益,但却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所以,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

13、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自掘坟墓。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无源之水。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高源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把握“四性” 2018 年 5 月 5 日中国旅游报 )4.

1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具有旅游时间自由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特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B. 从数据和图表可以看出,从 2010 - 2016 年,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C. 在景区门票政策性下调 的 背景下,景区旅游发展必须和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构建新的消费增长极,才能解决本身存在的普遍问题。D. 国家大部分的 5A 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二者结合发展,必然会形成共振效应。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区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

15、共振效应具体表现为:乡村资源在享受景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同时,也为景区提供了增量空间、消费场景。B. 不管是乡村旅游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还是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和生活垃圾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资源环境的基础。C. 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乡村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需求,破坏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也会让群众失去消费动力。D.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不矛盾的。6.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16、案】4. A 5. C 6. (1)从政府角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2)从当地乡村角度:发挥基层行政单位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村民的引导,加大惩处力度,杜绝过度开发行为和环境污染行为;(3)从游客角度:增强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旅游” “文明出行” 。【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 项, “从 2010-2016 年过夜游客数量都保持持续

17、增长的态势”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的图表,过夜游客数量在 2013 年呈现下降态势;C 项,景区发展必须打破门票经济依赖度,而非必须和乡村旅游相结合。D 项, “国家大部分的 5A 级景区内和周边都存在有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说法错误,原文是国家 5A 级的大部分景区而非国家大部分的 5A 级景区。故选 A。【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 “

18、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表述错误,应该是“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 。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你认为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题,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通读材料,可以从材料中筛选出“发展乡村旅游应注重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 。 可持续性立足于绿色发展,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

19、过程中要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构建产业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系”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超环境承载量发展的现象,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种破坏一方面源自本地村民在开发过程中的过度开发行为、环境污染行为,另一方面来自游客游览中带来的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 “这些破坏了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虽然能够一时得益,但却是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选择” “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旅游开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

20、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乡村生态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就是自掘坟墓” “从消费需求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所在,破坏了生态环境也就失去了消费动力,产业发展也是无源之水” “要在乡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先行,科学筹谋,控制开发强度,将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起来”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政府、当地乡村、游客三个角度整合分析对于发展乡村旅游最应该注意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点睛】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探究的要点,然后结

21、合文章的内容具体明确答题的方向。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黑人兄弟的礼物刘成章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引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院子的三面是院墙,由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

22、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墙那边是我们的邻人,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格,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各种花卉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 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树吗?不敢断定。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渐渐地,我认出了:它的确是橙子树!到了秋天,橙

23、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如此硕果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羨然,甚至有点儿忌妒。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橙子。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一片空白;但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悉数留了下来。难道这橙子是留给我的吗?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

24、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小白碎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四月的天空之下了。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但是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的

25、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黑人兄弟身上保留的这种古朴民风,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家乡。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 6 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曰,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诗曰:“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 ”(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

26、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将爱橙的仑态融入橙之美、橙之韵、橙之神之中,将自己的审美历程与橙子的生长过程融汇,情景交融。B. “我”的院墙破败不堪,而邻人的院墙却郁郁葱葱,文章通过对比凸显了邻人的勤劳朴实。C. 作者在对墙头橙子的描写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透出了橙子的神韵,使文章神气盎然。D. 文章语言朴实,情深意长,景美文妙,通篇流泻着浓郁深厚的情感,包含着深邃丰厚的意蕴,对如今的现实生活颇具警示意义。8. 画横线的句子中, “这些”一词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结尾小诗“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

27、要分析。【答案】7. D 8. 指的是熟透了落在地上的橙子,让作者明白黑人 兄弟的礼物已经送达。指的是黑人兄弟送来的温暖,这 橙子不仅仅是礼物,也带来了如春风般的温暖和满满的爱 意。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暗示出这种 和谐关系如同春风、阳光一般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9. 内容上:“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那几十颗金光 耀眼的橙子” ,有着“比洛矶山还要重”的黑人兄弟的情谊。结构上:诗句质朴、简洁,卒章显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手法上:诗句虽简单,但可使文章境界全出,神采斐然,让人回味无穷。【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

28、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D 项中“语言朴实”理解有误。本文记事叙述平淡但语言运用却十分优美。【8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概括主旨能力以及重点词语的理解。语句可以结合具体语境也就是上下文确定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还可以联系文章内容、题目、主旨、作者的情感、观点等把握。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义。近指代词一般是去上文找,且要注意靠近原则。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十点多钟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 ”这是上句,

29、 “这些”指的是熟透落地的橙子, “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这句话也是“这些”指代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可知, “春风” “阳光”是礼物给人的感受;结合文章主旨可以分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这也是作者写这个礼物的用意。最后,归纳整合即可。【9 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属于 D 级能力层级。对于语段的作用题,尤其是结尾段落的作用题,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

30、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一般情况下要从内容、结构方面考虑。就本题而言:从内容上分析,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这边”留着的不仅仅是橙子,还有更重要的情谊,回答出深层含义;从结构上分析,因为该句话位于整个文章的结尾部分,所以能够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二、古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岘,乐善下士,少有吏干。以门荫入仕,累迁高陵令,政术知名。改京兆府尹,所在皆著声绩。天宝十三载,连雨六十余日,宰臣杨国忠恶其不附己,以雨灾归咎京兆尹,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其为政得人心如此。乾元二年,

31、与吕袒、李揆、第五琦同拜相。岘位望稍高,军国大事,诸公莫敢言,皆独决于岘。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日于银台门决天下事,须处分,便称制敕。禁中符印,悉佩之出入。及岘为相,叩头论辅国专权乱国,上悟,赏岘正直,事并变革。代宗即位,征岘为荆南节度。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初收东京,受伪官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希旨深刻,奏皆处死;上意亦欲惩劝天下,欲从器议。时岘为三司使,执之曰:“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

32、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昔者明王用刑,歼厥渠魁,胁从罔理。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若尽行诛,是坚叛逆之党,谁人更图效顺?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崔器、吕袒,皆守文之吏,不识大体,殊无变通。廷议数日,方从岘奏,全活甚众。竞为中官所挤,罢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以疾终,时年五十八。(节选自旧唐书李岘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B.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

33、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C.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D. 故事/宰臣不于政事堂/邀客时海内多务/宰相元载等见中官/传诏命至中书者/引之升政事堂/仍置榻待之/岘为宰相令/去其榻。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不限人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累迁:“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B. 判:兼任官

34、职,一般是指高位兼任低位的职务,文中是指取代了行军司马的职务。C. 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 。D. 征:征是指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皇帝下诏指名征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岘礼贤下士,政绩卓著。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多次升迁,所任各职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长沙郡太守,百姓就自发创作民谣,请求朝廷留任李岘。B. 李蚬声望极高,嫉恶如仇。与吕翘、李揆、第五琦同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高,军国大事全由李岘独自裁决;他向皇上进谏,指责李辅国专权乱国。C. 李蚬严守规矩,广延人才。宰相元载等违反

35、先例在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宦官,李蚬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D. 李岘能识大体,决事明敏。李岘力排众议,建议朝廷依据黄河以北地区的形势,酌情免除部分接受叛贼官职的人的死罪,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从而保全了多人性命。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事有首从,情有轻重,若一概处死,恐非陛下含弘之义,又失国家惟新之典。况河北残寇未平,官吏多陷,苟容漏网,适开自新之路。【答案】10. C 11. B 12. A 13. 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

36、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陷落贼手,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宰臣邀客”主谓语不能断开;“传诏命至中书者”为“中官”的修饰语,不能断开;“岘为宰相” “令去其榻”整齐句式,而且没有“宰相令”一说;奏请“常参官各举堪任谏官/宪官者”为“奏请”的宾语,不能断开。故选 C。译文: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见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至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为宰相,下令撤去榻床,上奏请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者的人才,不限人数。【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

37、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B 项“文中是指取代了行军司马的职务。 ”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取代了行军司马的职务的意思。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A 项“请求朝廷留任李岘。 ”理解有误,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为长沙郡太守,百姓就自发创作民谣,只为表现李岘深

38、得民心,并没有请求朝廷留任李岘之意。由原文“乃出为长沙郡太守。且京师米麦踊贵,百姓谣日: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岘。 其为政得人心如此。 ”可以看出。故选 A。【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首从”:首恶胁从;“含弘”:宽宏大量;“新”:改过自新;译文: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

39、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苟”:如果;“漏网”:宽大处理免除死罪;“适”:正好;译文: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陷落贼手,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译文】李岘,乐于交结地位低下的贤士,年少时就有治理才干。依靠祖上功勋入仕,多次升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知名。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天宝十三年,阴雨连绵六十余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肯依附自己,把大雨造成的灾害归咎于京兆尹,因此出任长沙郡太守。当时京师米麦价格昂贵,百姓唱民谣道:“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乾元二年,与吕諲、李揆、第五琦同时拜任宰相。李岘的地位声望颇

40、高,军国大事,诸公不敢表态,全由李岘独自裁决。起初,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是皇上颁下的诏令。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带在身上。等到李岘任宰相,叩头上论李辅国专权乱国,皇上感悟,赏识李岘的正直,这些事情都被革除。代宗即位,征用李岘任荆南节度使。时逢皇上前往陕州,李岘路经商山奔赴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回到京师后,拜任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待宾客,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来到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并设置榻床接待;李岘任宰相后,命令撤去榻床。上奏请求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的人才,人数不限。刚收复京师时,

41、讨论如何处置接受叛贼官职的陈希烈以下数百人,崔器逢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全部处死;皇上也打算以此惩戒天下,想要听从崔器的建议。当时李岘任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胁从,罪行有轻有重,如果不加区分全都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也不符合国家允许改过自新的法典。古时贤明的君王施用刑法,只是杀掉他们首恶,胁从不问。何况现在黄河以北地区的残敌尚未平定,许多官吏陷落贼手,如果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就是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会改过自新来归顺国家呢?困兽犹斗,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明大体,一点都不知变通。朝廷争议了数天,才听从了李岘的奏

42、请,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最后因受到宦官的排挤,免去知政事。永泰二年七月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不计程”是无法计算路程,极言自乡至吴水路的遥远;两个“几回” ,见水路行程的单调与乏味,又与上句“

43、不计程”相照应。B. 颔联写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烘托了诗人离乡远行时那黯淡、凄凉的心境。C. 颈联中 的 “数点家山”与空中“寒雁”本是一幅淡远迷蒙的水墨画,一声雁叫又为这画幅增添了凄冷的气氛。D. 全诗虽不言忆,而忆意隐含其中。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实忆兄弟思乡的情愫才是贯穿的主线。15. 尾联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请问“巧”在哪?【答案】14. D 15. 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得巧) ,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 ,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

44、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 ,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和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D 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 ,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15 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能力。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转入叙事

45、。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习见的事,通过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恢弘的场景描写曹操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写出时序交替的两句是:_,_。(3)李白在行路难中直接写出行路所遇到艰难险阻的两句是:_,_。【答案】 (1). 舳舻千里 (2). 旌旗蔽空 (3). 海日生残夜 (4). 江春入旧年 (5). 欲渡黄河冰塞川 (6). 将登太行雪

46、满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字:渡。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风不是小事,因为文风还连着民风。语言漂浮、文风浮夸,素来是为文者的大忌。从_的赵括到_的马谡,历史里从不乏夸夸其谈而引致败局的案例。一些自媒体散布“哭晕体” “跪求体”文章,必然会助长骄娇之气,激增民粹情绪,导致民众看不清事实真相,看不到真实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风气。浮躁和浮夸,于文于人、于国于民都可说是“瘟疫” ,不可不慎

47、,不可不防。什么样的文风才是好文风,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足够多的答案。他曾援引郑板桥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强调写文章应当_,直截了当,讲完即止, ( )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大空,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要求的,也是_的。比如“之江新语”专栏文章,每篇不过寥寥三五百字,引经据典论述有力,讲道理浅显易懂,谈问题直击痛点,文章中的许多思想和提法,现在看来依然值得咀嚼回味。今天的中国,已经逐渐跨越经济崛起的门槛,行进在文化崛起、文明再造的关键阶段。社会价值如何建构?国民心态如何涵养?文化自信如何建立?文风的价值形塑、导向引领作用,可以说愈发凸显。无论是增强“四个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无

48、论是引领社会舆论和凝聚社会共识,都呼唤自信平和、谦逊朴实的好文风,都需要通过“文以载道”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各类自媒体,锤炼好文风都可以说是不可懈怠的责任。“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文风是态度,文风是作风。要让健康向上、激励人心的文风充满网络空间。17.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言过其实 刚愎自用 开门见山 躬身垂范B. 纸上谈兵 刚愎自用 开门见山 躬身垂范C. 言过其实 我行我素 直言不讳 亲力亲为D. 纸上谈兵 我行我素 直言不讳 亲力亲为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填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用

49、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B. 用尽可能少的篇幅,说清、说深、说透问题,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C. 用尽可能少的篇幅,说清、说深、说透问题,把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D. 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把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无论是增强“四个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凝聚社会舆论和引领社会共识,都呼唤自信平和、谦逊朴实的好文风,都需要通过“文以载道”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B. 无论是增强“四个自信”还是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引领社会舆论还是凝聚社会共识,都呼唤自信平和、谦逊朴实的好文风,都需要通过“文以载道”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C. 无论是增强“四个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引领社会舆论和凝聚社会共识,都呼唤自信平和、谦逊朴实的好文风,都需要用“文以载道”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冲刺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