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5651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元江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元江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 12 月考试化学试卷一、单选题(共 28小题,每小题 2.0分,共 56分)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MnO2Mn 2 B. CuO CuCl 2C. Ag Ag 2O D. Sn2 Sn 4【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据此解答。【详解】A. MnO 2Mn 2 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从+4 价降低到+2 价,在变化过程中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 A不选;B. 该变化 CuOCuCl 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不选;C. 该变化 Ag Ag 2O

2、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C不选;D. Sn2 Sn 4 中 Sn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4 价,在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 D选;答案选 D。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会有 CO32-B. 某溶液中滴加了 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会有 Ba2+C. 某无色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液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 Cl ,先加稀 HCl除去 OH ,再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 Cl【答案】C【解析】【详解】A因碳酸盐、碳酸氢盐、亚硫酸盐或亚

3、硫酸氢盐等与盐酸反应均可生成无色气体,则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含有 CO32 ,故 A错误;B因碳酸钡、碳酸钙、碳酸银等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某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会有 Ba2+,故 B错误;C因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则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液,例如碳酸钠溶液等,故 C正确;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一 ,加稀盐酸除去 OH-,会引入氯离子,造成干扰,应该加稀硝酸除去 OH-,再加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含 C1-,故 D错误;故答案选 C。【点睛】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检验方法和实验

4、现象是解答的关键,易错点是容易忽略干扰离子的排除,注意试剂的选取、试剂的加入顺序等。3.下列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最多的是( )A. 27 g H2O B. 34 g H2O2C. 51 g OH D. 38 g H3O【答案】C【解析】【分析】先求出各物质的量和每个粒子的质子数,再作比较。【详解】A、27 g H2O物质的量 27g18gmol1 =1.5mol,每 1molH2O含有的质子为 10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 1.5mol10=15mol;B. 34 g H2O2物质的量 34g34gmol1 =1.0mol,每 1molH2O2含有的质子为 18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1.0mo

5、l18=18mol;C. 51 g OH 物质的量 51g17gmol1 =3mol,每 1molOH 含有的质子为 9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3mol9=27mol;D. 38 g H3O 物质的量 38g19gmol1 =2.0mol,每 1molH3O 含有的质子为 11mol,因此含有的质子为2.0mol11=22mol;因此含有的质子数最多的是选项 C。答案选 C。4.NaHCO3和 NaHSO4的溶液混合后,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A. H+和 CO32 B. HCO3和 HSO4C. Na+、HCO 3和 H+ D. HCO3和 H+【答案】D【解析】【详解】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

6、中电离产生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 HCO3,硫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 SO42,两者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为 HCO3和 H+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D 正确。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 100 g相同浓度的氯化钾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 g水,析出晶体 5 g;将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45 g水,析出晶体 10 g。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10% B. 15% C. 20% D. 2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

7、体 5g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水,析出晶体 10g,即 10g水中溶解 5g氯化钾,据此解答。【详解】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体 5g后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可知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45g水,析出晶体 10g,即 10g水中溶解 5g氯化钾达到饱和状态,则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15=1/3。所以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 35g水,析出晶体 5g后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60g,则 60g饱和溶液含有 20g氯化钾,所以原溶液的质量分数=(5g+20g)/100g100%=25%。故答案选 D。【点睛】不论什么时候要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8、要从题目中找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然后根据公式求出,是已知条件的直接用,未知的要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6.要配制浓度约为 2 molL-1NaOH溶液 100 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 mLB.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C. 称取 8 g NaOH固体,放入 100 mL烧杯中,将烧杯中加满蒸馏水,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D. 用 100 mL量筒量取 40 m

9、L 5 molL-1NaOH溶液,倒入 250 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取 60 mL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答案】D【解析】容量瓶是精密的玻璃仪器,不能用于溶于固体;排除选项 AB;配成 100ml溶液,并非加入 100ml水,选项 C排除。点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7.下列反应不是离子反应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B.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概念所述进行分析判断,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

10、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A不选;B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反应中没有离子参加,不是离子反应,选项 B选;C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铜离子与铁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C不选;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是离子反应,选项 D不选。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根据离子反应是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判断。8.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 Zn和 H2SO4(稀)反应 B. NaCl 溶液和 AgNO3溶液反应C. C和 O2反应 D.

11、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A. Zn和 H2SO4(稀)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属于离子反应,A 错误;B. NaCl溶液和 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属于离子反应,B 错误;C. C和 O2反应生成 CO或二氧化碳,不是离子反应,C 正确;D. Fe 和 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离子反应,D 错误,答案选 C。9. 下列关于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 B. 两者都具有丁达尔效应C. 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均在 1100nm之间 D. 前者可用于杀菌,后者可用于净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

12、和胶体都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故 A错误;B、因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能,故 B错误;C、因溶液中溶质粒子直径较小于 1nm,胶体粒子直径在 l100nm 之间,故 C错误;D、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杀菌消毒,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用来净水,故 D正确;故选 D。考点:考查了溶液和胶体的相关知识。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铜 B. 食盐水 C. 烧碱 D. 蔗糖【答案】C【解析】电解质的概念为: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A 项:是单质;B 项:是混合物;D 项: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选 C。试题分析:考点:电解质的判断点评:要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13、电解质判断要注意:必须是化合物且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11.下列三个实验: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从酒精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醇、从碘水提取碘,其实验方法分别是( )A. 蒸发、蒸馏、萃取 B. 萃取、蒸馏、蒸发C. 蒸发、萃取、蒸馏 D. 蒸馏、萃取、蒸发【答案】A【解析】【分析】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蒸馏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法,适用于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杂质,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升温的方式让溶剂脱离溶质的过程。【详解】氯化钠能溶于水,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氯化钠需要蒸发;乙醇和水的沸点相差较大,从酒精水溶液中分离出乙醇需要蒸馏;碘

14、易溶于有机溶剂,从碘水提取碘需要萃取。答案选 A。12.下列常用化学仪器中,不能直接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的是( )A. 普通漏斗 B. 锥形瓶 C. 分液漏斗 D. 蒸馏烧瓶【答案】B【解析】【分析】用于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操作有:过滤操作、蒸馏操作、分液操作等,根据分离操作常用到的仪器判断,分液漏斗适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而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详解】A用于一种可溶、一种不溶的混合物的分离,选项 A不选;B锥形瓶一般用于蒸馏或是滴定中接收液体物质,选项 B选;C分液漏斗可运用分离互不相溶液体,选项 C不选;D蒸馏烧瓶用

15、于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固液分离,选项 D不选;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化学基本操作以及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的积累。13. 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 ,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该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故 A错误;B该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 B 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故 B正确;C该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 C 瓶中两气体在 C 瓶中充分混合,故 C错误;D该装置是洗

16、气装置,故 D错误;故选 B。考点:考查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14.将 2.3 g金属钠放入 100 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100 B. 100C. 100 D. 100【答案】D【解析】2.3g钠的物质的量是 0.1mol,根据 2Na+2H2O=2NaOH+H2可知生成氢氧化钠是 0.1mol,质量是 4g,氢气是 0.05mol,氢气质量是 0.1g,所以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选 D。15.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过氧化钠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A. 最后溶液变蓝色 B. 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 溶液仍为紫色 D. 因为过氧化钠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而无气泡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氧气,并且 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紫色溶液褪色,以此解答。【详解】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 2,溶液中有强碱生成,故石蕊变蓝,过氧化钠还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石蕊氧化成无色物质,故溶液最终变为无色。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过氧化钠能使紫色溶液褪色的原因。16.半导体行业中有一句话:“从沙滩到用户” ,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硅,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玻璃可做防火材料 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硅C. 可用石

18、英钳埚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 D. 二氧化硅不和任何酸反应【答案】A【解析】A. 水玻璃可做防火材料,故 A正确;B.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 B错误;C. 加热时石英与熔融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 C错误;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故 D错误。故选 A。17.关于氯的叙述中,下列正确的是( )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B. 氯元素在自然界中既可以以化合态存在,也可以以游离态存在C. 氯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答案】A【解析】【详解】A.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A 正确;B. 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

19、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错误;C. 氯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错误;D. 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但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答案选 A。18.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采用的试剂是( )A. 盐酸 B. 硝酸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氨水【答案】C【解析】【分析】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根据性质的差别进行除杂即可。【详解】氧化铝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但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反应,所以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过滤即可。故答案选 C。19.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 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

20、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退去,其原因是 氯气有漂白性 氯气与 NaOH溶液反应 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 次氯酸有漂白性 氯化钠有漂白性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紫色石蕊试液滴到 NaOH溶液中显蓝色,若其中的 NaOH消耗完,则蓝色将转为紫色(石蕊试液本身的颜色) ,若溶液转为酸性,则溶液转为红色。而在具有漂白性物质的作用下,溶液颜色将慢慢消失。当过量 Cl2通入该溶液时,由于 Cl2与 NaOH反应,NaOH 被消耗,继续通入的 Cl2将与 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使溶液显酸性,最终在次氯酸分子的作用下,溶液褪色。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应为。Cl

21、 2、NaCl 均不具有漂白性。故答案选 B。20.将镁铝铁合金投入到 300 mL硝酸溶液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生成 Mg2 、Al 3 和 Fe3 ;硝酸全部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其体积为 6.72 L(标准状况),当加入 300 mL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金属阳离子恰好全部沉淀,干燥后测得质量为 27.2 g。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9 molB.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 11.9 gC. 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L1D.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答案】B【解析】【分析】镁、铝、铁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 Al3+、Fe

22、3+、Mg 2+离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计算。【详解】将镁、铝、铁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成 Al3+、Fe 3+、Mg 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9mol,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物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n(OH -)=n(NO3-)=0.9mol,则A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 3)=n(NO3-)+n(NO)=0.3mol+0.9mol=1.2mol,故 A错误;B反应后沉淀的质量=金属质量+m(OH -)金属质量+0.9mol17g/mol=27.2g,则金属的质量为:27.

23、2g-15.3g=11.9g,故 B正确;C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HNO 3)=n(NO3-)+n(NO)=0.3mol+0.9mol=1.2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NO 3)=1.2mol0.3L=4mol/L,故 C错误;D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钠,由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9mol0.3L=3mol/L,故 D错误;故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混合物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物硝酸盐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生成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守恒

24、在计算中的应用。21.关于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叙述正确的是( )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淡黄色的固体;它能使溴水褪色;它的水溶液具有酸性;它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A. 只有 B. 只有 C. 和 D. 、和【答案】D【解析】【分析】硫化氢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可被氧化生成硫或二氧化硫,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为刺激性气体,有毒,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硫,则二氧化硫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没有臭鸡蛋气味,故错误;二氧化硫为气体,故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它能使溴水褪色,故正确;二氧化硫溶于

25、水生成亚硫酸,它的水溶液具有酸性,故正确。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是+4 价,处于中间价态,它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故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硫的性质,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为易错点,答题时注意审题。22.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A. 和处 B. 只有处C. 和处 D. 、处【答案】D【解析】【详解】KMnO 4与浓 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正确;Cl 2黄绿色、易溶于

26、水、有毒性,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中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不正确;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但是要长进短出,因此不正确;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为了充分反应,应该把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且反应需要加热,为保持气压平衡及防止尾气污染环境,还应有出气管和尾气处理装置,因此不正确;故答案选 D。【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除杂、干燥和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注意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3.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只作还原剂的是( )A.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B. 氯气通入

27、氢氧化钠溶液中C. 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D. 氧气通入亚硫酸溶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还原剂,则反应前后该气体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据此判断。【详解】A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二氧化硫为还原剂,故 A符合;B氯气通入 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Cl 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 B不符合;C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钾和水,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D氧气通入亚硫酸溶液

28、中生成硫酸,S 元素化合价升高,亚硫酸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故 D不符合。故答案选 A。24. 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A. B. C. D. 【答案】A【解析】光导纤维的成分是 SiO2,错;陶瓷的成分是 SiO2,而不属于硅酸盐,错。故 A项正确。25. 硫酸亚铁溶液含有杂质硫酸铜和硫酸铁,为除去杂质,提纯硫酸亚铁,应该加入下列哪种物质A. 锌粉 B. 镁粉 C. 铁粉 D. 铝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除去杂质的原则是:”不增不减”

29、 。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存的物质。锌粉、镁粉、铝粉都既能和杂质发生反应也能与被提纯的物质发生反应。不可以。而铁粉只与杂质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 Fe+ Fe2(SO4)3=3FeSO4,产生要提纯的物质本身。正确选项为:C。考点:考查除杂问题的知识。26.为了检验某含有 NaHCO3杂质的 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 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样品中含有 NaHCO3杂质的质量为 x,则根据反应方程式:2NaHCO3 Na2CO3CO 2H 2O可知:每有 284g N

30、aHCO3发生反应,会产生 106g Na2CO3,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减少m=62g,现在固体质量减小(w 1-w2) g,则含有的 NaHCO3杂质的质量 x=(w1-w2) g62g168g =84(w1w2)/ 31 g,所以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 )是 w(Na2CO3)=(w1x)w1= ,故选项 A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在混合物的化学计算的知识。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加热产生白色的氧化钠B. 铝箔不易被点燃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不反应C. 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反应,火星四射D. 钠与氧气反应,本身作还原剂【答案】D【解析】【详解】A. 将金属钠置于空气中

31、加热产生淡黄色的过氧化钠,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A错误;B. 铝箔不易被点燃是因为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氧化铝,氧化铝在其表面,阻止铝和氧气反应,B错误;C. 铁在纯氧中点燃剧烈反应,火星四射,C 错误;D. 钠与氧气反应,失去电子,被氧化,本身作还原剂,D 正确;答案选 D。28.在实验室里,一定不能用同一套仪器制取的气体是( )A. H2和 Cl2 B. H2和 O2 C. CO2和 O2 D. H2和 CO2【答案】A【解析】【详解】A、制备 H2可用固、液不加热(锌+稀硫酸)的方法;制备 Cl2只能用固、液加热的方法(浓盐酸+二氧化锰) ,一定不能用同一套仪器制取气体

32、,故 A符合;B、制备 H2可用固、液不加热(锌+稀硫酸)的方法;制备 O2可用固、固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或固、液不加热(双氧水+二氧化锰)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故 B不符合;C、制备 CO2只能用固、液不加热(大理石+稀盐酸)的方法;制备 O2可用固、固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或固、液不加热(双氧水+二氧化锰)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故 C不符合;D、制备 H2可用固、液不加热(锌+稀硫酸)的方法;制备 CO2只能用固、液不加热(大理石+稀盐酸)的方法,都可以采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制备,故 D不符合;答案选 A。分卷 II二、填空题(共 6小题共 44分)

33、29.完成下列填空(1)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粒子大小;粒子间的距离。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它主要是由上述_(填写编号,下同)决定;对气体物质而言,它主要由上述_决定。(2)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11.2 L的 CO2的质量_g,其所含原子的总数是_个。(3)现有 m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 Mgmol1 。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表示,则: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 L。【答案】 (1). (2). (3). 22 (4). 1.5N A (5). (6). 【解析】【分析】(1)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粒子大小远远大于粒子间的距

34、离,可以忽略粒子间的距离;而对气体物质而言,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大小,可以忽略粒子大小,相同物质粒子数目越大,占有的体积越大;(2)根据 n=V/Vm计算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m=nM计算其质量,由 N=nNA结合物质的组成计算;(3)依据 n=m/M=N/NA=V/Vm计算解答。【详解】 (1)相同物质粒子数目越大,占有的体积越大。对固体、液体物质而言,粒子大小远远大于粒子间的距离,可以忽略粒子间的距离,故构成物质的粒子数及粒子大小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答案选;而对气体物质而言,粒子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大小,可以忽略粒子大小,故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粒子间的距离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答案选

35、;(2)标况下,11.2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1.2L22.4L/mol=0.5mol,其质量为0.5mol44g/mol=22g,则含有原子数为 N=nNA=30.5NA=1.5NA;(3)mg 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gMg/mol= ;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Vm=22.4L/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 = 。30.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 SO42-、Na +、CO 32-、Cl 、Ca 2+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认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取少量该溶液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

36、部分溶解,并有气体生成。在实验的溶液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用铂丝蘸取少量该溶液置于无色酒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呈黄色。问:(1)上述实验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_,一定没有_。(2)从以上操作中,不能判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为了检验该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写出进一步检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_。(3)有同学认为实验可以省略,你认为呢?_(填“可以”或“不可以” ) ,并说明理由_。【答案】 (1). Na+、SO 42-、CO 32- (2). Ca2+ (3). Cl (4). 另取少量原溶液,先加入足量的 Ba(NO 3) 2,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Ag

37、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 Cl (5). 可以 (6). 溶液显电中性,有阴离子存在必有阳离子存在【解析】【分析】取少量该溶液加入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生成,说明一定含有 SO42-、CO 32-,因 SO42-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而 CO32-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并放出气体;CO 32-和 Ca2+不能大量共存,故一定没有 Ca2+离子;在实验的溶液中再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含有氯离子,因前面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中含氯离子;用铂丝蘸取少量该溶液置于无色酒

38、精灯火焰中灼烧,火焰呈黄色,说明含 Na+;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 Na+、SO 42-、CO 32-离子,一定没有 Ca2+离子,氯离子不能确定,需进一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1)上述实验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 Na+、SO 42-、CO 32-,一定没有 Ca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氯离子不能确定,需进一步取原溶液检验氯离子的存在,检验时需先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则实验方案为:另取少量原溶液,先加入足量的 Ba(NO 3) 2,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 AgNO3,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存在 Cl ;(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有阴离子存在必有阳离子存在,又

39、因为钙离子一定不存在,故一定存在钠离子,因此实验可以省略。【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推断与检验,注意根据反应的现象,结合离子反应进行判断,检验氯离子时,一定要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为易错点。31.某学生用 12 molL1 的浓盐酸配制 0.10 molL1 的稀盐酸 500 mL。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e用 500 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 480 mL溶液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可用容量

40、瓶存放配制的试剂(2)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填“10 mL” “25 mL”或“50 mL”)。(3)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4)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量筒、_、_、_和试剂瓶。【答案】 (1). ad (2). 4.2 (3). 10 mL (4). 500 mL (5). 烧杯 (6). 玻璃棒 (7). 胶头滴管【解析】【分析】(1)根据容量瓶的构造、规格、用途结合选项分析判断;(2)根据配制过程中溶质 HCl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根据计算出的浓盐酸体积选用量筒;(3)根据配制的溶液体积选取容量瓶的规格;(4)根据配制一

41、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判断使用的仪器。【详解】 (1)a容量瓶带有活塞,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a 正确;b用蒸馏水洗涤后不需要将容量瓶烘干,且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b 错误;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浓溶液或溶解固体,c 错误;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d 正确;e用 500 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 500mL溶液,但不能配制 480 mL溶液,e 错误;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需要把溶液倒入指定的试剂瓶中,不能用容量瓶存放配制的试剂,f 错误。答案选 ad;(2)用 12 molL1 的浓盐酸配制 0.10 molL1 的稀盐酸 500 mL,需要选用规格为 500m

42、L 的容量瓶,则需要该浓盐酸的体积为:0.1mol/L0.5L/12mol/L0.0042L=4.2mL,需要量取 4.2mL浓盐酸,应该选用 10mL的量筒;(3)用 12 molL1 的浓盐酸配制 0.10 molL1 的稀盐酸 500 mL,需要选用规格为 500mL 的容量瓶;(4)配制 500mL 0.1mol/L的稀盐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等,则使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 容量瓶和试剂瓶等。32.如图所示甲是某学生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丙是另外两位同学对甲装置改进后的装置:(1)甲、乙、丙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

43、学方程式是_。(2)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_;_。(3)为了进一步验证 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活塞_,再打开活塞_,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试管;当气体充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应该_。【答案】 (1). Cu+4HNO3(浓)=Cu(NO 3)2+2NO2+2H 2O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吸收 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 (4). c (5). ab (6). 先关闭 b,再关闭 a,然后打开 c,用手捂住试管【解析】【分析】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 3)2+2NO

44、2+2H 2O,根据题目给定的装置图可知乙装置有尾气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移动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丙中,实验时先关闭活塞 c,再打开活塞 a,b,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试管,当气体充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停止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应该先关闭 b,再关闭 a,然后打开 c,用手捂住试管。【详解】(1)三个装置中共同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 3(浓)=Cu(NO 3)2+2NO2+2H 2O。故答案为:Cu+4HNO 3(浓)=Cu(NO 3)2+2NO2+2H 2O。(2) 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乙装置有尾气处理装置,同时可以通过移动铜丝来控制反

45、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吸收 NO2气体,防止污染环境。(3)实验丙中,实验时先关闭活塞 c,再打开活塞 a,b,才能使 NO2气体充满试管,当气体充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停止反应。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应该先关闭 b,再关闭 a,然后打开 c,用手捂住试管,气体膨胀,当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气压减小,可以把水吸入试管,故答案为:c ;ab ;先关闭 b,再关闭 a,然后打开 c,用手捂住试管。【点睛】硝酸能将大多数金属(如铜等)氧化成高价态金属的硝酸盐,浓硝酸生成 NO2,稀硝酸生成 NO。如:(1)浓硝酸与铜反应,被还原为 NO2:Cu+4HN

46、O 3(浓)=Cu(NO 3)2+2NO2+2H 2O。(2)稀硝酸与铜反应,被还原为 NO: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33.已知 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 是_,D 是_。(2)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答案】 (1). SiO2 (2). H2SiO3 (3). Na2CO3SiO 2 Na2SiO3CO 2 (4). H2SiO3 H2OSiO 2 (5). CO2H 2OSiO 32 CO 32 H 2SiO3 (6). S

47、iO22OH SiO 32 H 2O (7). SiO32 2H H 2SiO3【解析】【分析】A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且 A能够与纯碱(Na 2CO3) 、NaOH 反应,A 应该为 SiO2;由转化关系可知 B为 Na2SiO3,C 为 CO2,D 为 H2SiO3,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 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非金属氧化物,且 A能够与纯碱(Na 2CO3) 、NaOH 反应,A 应该为SiO2;由转化关系可知 B为 Na2SiO3,C 为 CO2,D 为 H2SiO3,为 SiO2和 NaOH的反应,Na 2SiO3可与酸反应生成硅酸,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则(1)由以上分析可知:A 为 S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