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5550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 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 分)默 q 山 jin 妇 r 皆知 目不 ku 园亘( )古 迭( )起 校( )对 锲( )而不舍2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 (10 分) ,弹琴复长啸。 (王维 )马上相逢无纸笔, 。 ( 逢入京使 ) , , ,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 。3阅 读 语 段 , 回 答 问 题 。 (4 分)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 )。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剧场华丽开场。第一

2、个登场的还是西川,“开花就是解放!开花就是革命!一个宇宙的诞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53 岁的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 )的开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勃升腾的生机;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一张张兴奋起来的笑脸,让现场瞬间沸腾起来。就像朗诵会后,诗人廖伟棠所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的诗来。”“春天读诗之夜”圆满落幕,三年来我们于山水之间,吟咏生命;于闹市街巷,感怀人生;于时代现场,萃取思想。以内心的声音,对抗这越发不美好的世界。就让每一个珍爱诗歌的人,将这份春

3、意与诗情传递下去吧!为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生长 成长 肆放 肆意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 ,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也有他称。他称中,除一般他称外,又有爱称、敬称等。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期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二、古诗文阅读(15 分

4、)(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12 分)【甲】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孤

5、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即更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门人益亲(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 弟子孰为好学?译: 7.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 分)答: 8.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 分)答: (二)古诗词鉴赏。(3 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9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 “榆荚”

6、是指榆钱。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三、现代文阅读(27 分)(一)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6分)选段一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

7、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选段二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

8、,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

9、报复!10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中人物 A 又是谁?(2分) 11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2分) 12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7题。 (8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

10、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

11、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13.闻一多先生有哪些著作?他研究这些著作的目的是什么?(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2 分) 14.从修辞方面品析“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句话。 (2 分) 15.请分析“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

12、处细节描写的作用。(2 分) 16.选文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 分)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1820 题。(13 分)评语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掀开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的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害群之马?”我说。“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

13、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开学后,即使成绩单缴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

14、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着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

15、,学生不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17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试着概括。(4 分)小学三年级时, ;十多年后, 。18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6 分)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 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成绩单。 19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3 分) 四、作文(53 分)20题目:(53 分,含书写分 3 分)因为有人爱你,所以你是幸福的;因为有事可做,所以你是

16、充实的。因为有坎坷,你学会了坚强;因为有失去,你懂得了珍惜请以“因为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有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文体必须是记叙文;字数 600 字左右;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7 分)1.(8 分)契 涧 孺 窥 gn di jio qi2.(10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独坐幽篁里;竹里馆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2 分,每空 1 分)生长 肆意(2 分)一声声“开呀” ,点燃了每位观众内心的热

17、情。 (或“点燃了每位观众的热情” 。 )4.(3 分)D二、古诗文阅读5.研究 另 另外 知晓 知道 更加6.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你的弟子里面哪个最好学呢?7.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 凿壁偷光程门立雪8.示例:甲段文字写吕蒙听从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由一介武夫变成一名儒将,从而阐明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乙段文字告诉我们颜回学习“不迁怒,不贰过”,被孔子称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9.(3 分)B(“杨花”指的是柳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中的“杨花”也都是指柳絮。)三、现代文阅读(一)10.(2 分)老舍;虎妞11.(2 分)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

18、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1 分)这辆车后来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为筹钱埋葬虎妞而卖掉了。 (1 分)12.(2 分)由原来拼命拉车任劳任怨变得油滑消极、麻木潦倒、自暴自弃。 (前后变化各 1 分,意思对即可)(二)13.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为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闻一多先生的研究”比作“救济民族的文化药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积极寻找振兴名族的途径,将用这药方来使我国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15.生动形象地从侧面表现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1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三)17. (1

19、)由于我误读了老师的评语,给我了努力的动力,让我提高了成绩。后来我才知道是误读。 (2 分)(2)我当了老师,尽量书写工整,不引起学生误读,并且收到了学生给我的评价。 (2 分)18. (1)运用了排比或者连续设问的修辞手法(1 分) (答出一点即得一分) ,强调(1 分)了我当时疑惑和急切的心情。 (1 分)(2)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1 分) (答出一点得一分) ,生动地表现了他对我的厌恶(1 分)及对老师评语的不满和失望。 (1 分)19.(1) “评语”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包含了小学时和十多年后两部分内容,如果改为“误读” ,只涵盖了第一部分的内容,不够全面;(2)用“评语”作标题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 “误读”带有不积极的语言色彩,看似在批评老师的字迹不清。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通过老师的评语让作者获得了鼓励和进步,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引以为戒,其中也不乏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结合文章内容并把两个标题加以比较,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四、作文(53 分,含书写分 3 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综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七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