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84922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4 页)2019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6 分)1 (2 分)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的研碎B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D品红在水中扩散2 (2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倾倒液体C 加热液体 D 蒸发食盐水3 (2 分)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O2Fe3+KMnO4 A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C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D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4 (2 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

2、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守恒观 B、能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第 2 页(共 24 页)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C、微粒观 D、分类观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AA BB CC DD5 (2 分)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

3、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 1:2D丙可能是单质6 (2 分)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A 除去 CO2 中混有少量 HCl 气体 通入装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除去 KCl 固体中的 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

4、盐酸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SO42AA BB CC DD7 (2 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4 页)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DCO 有毒可致人死亡,空气中 CO2 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CO2 也有毒8 (2 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

5、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 向 pH2 的稀盐酸中加入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二、非选择他(共 7 小题,满分 34 分)9 (6 分)从 H、C、N、O、Na、S 、Zn 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 。(2)电子数为 10 的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3)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4)2 个铵根离子 。第 4 页(共 24 页)(5)有 CO2 生成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6)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 。10 (4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

6、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2)农业上选种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 、 “偏小”或“不变” ) 。(3)氢化镁(MgH 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 ,其化学式为 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11 (3 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向硝酸铜

7、、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2)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 4.8g,与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H2 的质量为 g。12 (3 分)请根据如图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 点的含义: 。(2)若 b 物质中混有少量 a 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 b(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 a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Bt 2时,a 、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8、液各 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C将 t1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第 5 页(共 24 页)13 (5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CO 2 不能直接与 BaCl2 和 MgCl2 发生反应。(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2)滤渣 a 的成分是 ;白色沉淀 b 的成分是 。(3)滤渣 a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4)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 ,其他现象不

9、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14 (4 分)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第 6 页(共 24 页)装置为 (填字母,在 AE 中选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 F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NH 3 BH 2 CO 2 DCO 215 (9 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 NaOH 溶液的试管中通入 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 NaOH与 CO2 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

10、的成分进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猜测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CO2 溶于NaOH 溶液中CO2 与NaOH 反应活动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2)同学们观察到 A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 B、C 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A 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三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

11、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 ,第 7 页(共 24 页)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 OH 、CO 32 、Ca 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 CO32 、无Ca2+取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指示剂除外)有 OH【反思评价】(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

12、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 。(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第 8 页(共 24 页)2019 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16 分)1 (2 分)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的研碎B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D品红在水中扩散【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3、理变化。B、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品红在水中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2 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倾倒液体C 加热液体 D 蒸发食盐水【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第 9 页(共 24 页)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蒸发操作

14、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图中长颈漏斗的末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不能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 (2 分)对于下列化学

15、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O2Fe3+KMnO4 A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中数字的含义: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C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D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正确;B、中数字 3 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C、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 价,正确;D、位于第三周期, 位

16、于第二周期,表示的元素不位于同一周期,错误;第 10 页(共 24 页)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4 (2 分)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归纳与整理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守恒观 B、能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吸热反应C、微粒观 D、分类观冰和干冰

17、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酸碱盐溶液都是由离子构成的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纯碱和烧碱都属于碱AA BB CC DD【分析】A、根据元素守恒和化合价原则分析;B、根据能量的变化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判断;D、根据元素的定义、物质的组成分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某物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测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发生置换反应时,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 A 正确;B、化石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是

18、吸热反应,用过氧化氢不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即可进行,故 B 错误;C、冰和干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水银和银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酸碱盐溶液中含有离子、分子,故 C 错误;D、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氧气不是氧化物,含有第 11 页(共 24 页)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例如二氧化碳常归为无机物;纯碱属于盐,烧碱都属于碱。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化学的基本概念比较多,解答本题时一定要认真、细心,思考要全面,否则易出错。5 (2 分)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

19、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 1:2D丙可能是单质【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解答】解:A、X4.0+2.0+3.0+2.01.22.45.42.0,反应后甲、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该选项说

20、法正确;B、X2.0,乙可能是催化剂,该选项说法正确;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是:(4.01.2):(3.02.4)14: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丙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6 (2 分)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第 12 页(共 24 页)A 除去 CO2 中混有少量 HCl 气体 通入装有足量 NaOH 溶液的洗气瓶B 除去 KCl 固体中的

21、 K2CO3 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 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D 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SO42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有 SO42AA BB CC DD【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根据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硫酸盐、碳酸盐等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O 2 和 HCl 气体均能与 Na

22、OH 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B、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方案错误。C、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无明显变化的是碳粉,可以鉴别,故选项方案或结论正确。D、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不一定有SO42 ,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等,故选项方案或结论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

23、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7 (2 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因此氢氧化钠也可以治疗胃酸过多DCO 有毒可致人死亡,空气中 CO2 的体积分数达到一定比例,也会致人死亡,所以第 13 页(共 24 页)CO2 也有毒【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燃烧的现象、酸碱中和反应以及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不

24、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比如中子,正确;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错误;D、二氧化碳是无毒的气体,错误;故选:A。【点评】加强对常见的概念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2 分)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B 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C 向 pH2 的稀盐酸中加入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分析】A根据生石灰和水反应,消耗一部分水进行分析;第 14 页(共 24 页)B根据盐酸的质量

25、相等,生成的氢气相同进行分析;C根据往酸性溶液中逐渐加入碱溶液,溶液的 pH 会逐渐变大进行分析;D根据生成的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碱进行分析。【解答】解:A生石灰和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消耗水,随着生石灰的不断加入溶液中的水不断减少,溶质也不断析出,溶质的质量会不断减少而不是不变,故 A 错误;B在刚开始反应到金属反应完之前,加入的盐酸一样多,生成的氢气也应该一样多,故 B 错误;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pH 值不断增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的 pH 不断增大,无限的接近 12,但不会等于 12,故 C 正确;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钾和氯化

26、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开始滴加稀硫酸就有沉淀生成,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象进行。二、非选择他(共 7 小题,满分 34 分)9 (6 分)从 H、C、N、O、Na、S 、Zn 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化学用语填空。(1)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 CH 3COOH 。(2)电子数为 10 的阳离子结构示意图 。(3)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Na O2 。(4)2 个铵根离子 2NH 4+ 。(5)有 CO2 生成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CO+ZnO Zn+CO2 。(6)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

27、 Zn+H 2SO4ZnSO 4+H2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第 15 页(共 24 页)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厨房用的酸性调味品中的酸是醋酸,故填:CH 3COOH。(2)电子数为 10 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3)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填:Na O2。(4)2 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 2,故填:2NH 4+。(5)有 CO2

28、 生成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锌高温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故填:CO+ZnO Zn+CO2。(6)有非金属单质生成的置换反应可以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H2SO4ZnSO 4+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 (4 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1)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性 性。(2)农业上选种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其他

29、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 偏大 (选填“偏大” 、 “偏小”或“不变” ) 。(3)氢化镁(MgH 2)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储氢材料。当它与水混合时放出氢气,同时生成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 2+2H2OMg( OH) 2+H 2; 。(4)大蒜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辣素“硫化丙烯” ,其化学式为 C3H6S,硫化丙烯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8:3:16 (最简整数比) 。【分析】 (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分析;(2)根据俯视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解答】

30、解:(1)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第 16 页(共 24 页)(2)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3)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 2+2H2OMg(OH)2+H 2;(4)C 3H6S 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16):3218:3:16。故答案为:(1)吸附性;(2)偏大;(3)MgH 2+2H2OMg (OH) 2+H 2;(4)18:3:16。【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

31、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3 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向硝酸铜、硝酸铝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则滤出的固体一定有 银、铜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Al 3+、Zn 2+ (写离子符号) 。(2)若锌和镁混合物的质量为 4.8g,与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H2 的质量为 0.2 g。【分析】根据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铝锌氢铜银,锌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

32、,有气泡冒出,说明锌粉有剩余,然后结合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解答】解:(1)锌能与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铜完全反应,可判断所加入的锌粉一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锌粉还可能过量,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没反应的硝酸铝,生成的硝酸锌,过滤出的固体物质一定有:铜、银,可能有锌。(2)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 100g9.8%9.8g,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9.8g 100%0.2g。则生成 H2 的质量为 0.2g。第 17 页(共 24 页

33、)故答案为:(1)银、铜;Al 3+、Zn 2+(2)0.2。【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分析。12 (3 分)请根据如图 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 点的含义: t 1时 a、c 的溶解度相同 。(2)若 b 物质中混有少量 a 物质,最好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提纯 b(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A将 a 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Bt 2时,a

34、、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cbaC将 t1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回答;(2)根据 a、c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分析;(3)根据溶解度的含义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判断。【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P 点是 a、c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是:t 1时 a、c 的溶解度相同。(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a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b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若 b 物质中混有少量 a 物质,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 b。(3)A将 a 物

35、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若升高温度时,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A 说法错误;B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t 2时,a、b、c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第 18 页(共 24 页)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 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 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故 B 说法正确C由于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 t1时 c 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会析出晶体,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少,故 C 说法正确。故答为:(1)t 1时 a、c 的溶解度相同;(2)蒸发结晶;(3)B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

36、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3 (5 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CO 2 不能直接与 BaCl2 和 MgCl2 发生反应。(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玻璃棒 。(2)滤渣 a 的成分是 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白色沉淀 b 的成分是 碳酸钡 。(3)滤渣 a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 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 。(4)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

37、溶解” ,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 。【分析】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样品加水溶解,得到 1.5g 的滤渣,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只能含有一种,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第 19 页(共 24 页)白色沉淀生成

38、,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镁,所以(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样品溶于水得到滤渣 1.5g,能够全部溶于稀盐酸,且产生 0.44g 的二氧化碳,说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没有硫酸钡;设产生 0.44g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 xCaCO3+2HClCaCl 2+H2O+CO2100 44x 0.44gx1g1.5g,因此沉淀还有氢氧化镁,所以沉淀 a 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3)滤渣 a 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4)若现象“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 ,其他现象不变,所以原样品一定存在的物

39、质是: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故答案为:(1)玻璃棒;(2)碳酸钙和氢氧化镁;(3)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钠;(4)硫酸钠、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14 (4 分)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 集气瓶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 AE (填字母,在 AE 中选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 20 页(共 24 页)2KClO3 2KCl+3O2 。(3)若用 F 装置收集一瓶干燥

40、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CD (填字母序号) 。ANH 3 BH 2 CO 2 DCO 2【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氧气的密度、水溶性和特殊要求选择装置;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 a 的名称是集气瓶;(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 A;氧气不易溶于水并要收集较纯的氧气,收集装置选择 E;氯酸钾地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3)根

41、据 F 装置可知,收集的气体不能和浓硫酸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故选 C 和 D。故答案为:(1)集气瓶;(2)AE;2KClO 3 2KCl+3O2;(3)CD。【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装置选择的依据,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5 (9 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 NaOH 溶液的试管中通入 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对 NaOH与 CO2 能否反应进行验证,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活动一同学们经过讨

42、论,设计了甲装置并进行实验,请你把实验现象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猜测第 21 页(共 24 页)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塑料瓶变瘪 CO2 溶于NaOH 溶液中CO2 与NaOH 反应活动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猜测进行如下探究实验(1)取软塑料瓶中的液体于三支试管中,三位同学分别完成如图所示实验。(2)同学们观察到 A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 B、C 试管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请你写出A 试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 2CO3+2HCl2NaCl+H 2O+CO2 。(3)以上三个实验均能证明 CO2 与 NaOH 发生了反应。请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

43、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 2Na 2CO3+H2O 。活动三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如图) ,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请你分析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H + (填离子符号) 。小组同学对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烧杯内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离子?【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可能含有 OH 、CO 32 、Ca 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第 22 页(共 24 页)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

44、 有 CO32 、无Ca2+取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硫酸铜溶液 (指示剂除外)蓝色沉淀生成 有 OH【反思评价】(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 Na+、Cl 、CO 32 和 OH (填离子符号) 。(2)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盐酸 (填名称)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以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分析】活动一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进行分析解答;活动二(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甲装置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活动三根据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进行分析;【进行实验】根据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

45、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可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反思评价】(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溶液含有的离子;(2)根据酸碱中和进行分析解答。第 23 页(共 24 页)【解答】解:活动一如图甲,向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瓶内压强降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活动二(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 2O+CO2;(3)在甲装置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 2CO3+H2O;活

46、动三由于碳酸钙和盐酸不能共存,所以烧杯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H+;【进行实验】因为溶液中含有 CO32 ,要检验 CO32 、可用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进行检验,为了不干扰氢氧根离子的检验,要把 CO32 完全除去;所以取烧杯内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因为有溶液中 OH ,可用硫酸铜溶液检验。取 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浑浊,有蓝色沉淀生成;【反思评价】(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烧杯内上层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a+、Cl 、CO 32 和 OH ;(2)排放的污水要大致呈中性,否则会污染水源,将烧杯内的物质

47、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中和掉过量的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活动一塑料瓶变瘪;活动二(2)Na 2CO3+2HCl2NaCl+H 2O+CO2;(3)2NaOH+CO 2Na 2CO3+H2O;活动三第 24 页(共 24 页)H+;【进行实验】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硫酸铜溶液;蓝色沉淀生成;【反思评价】(1)Na +、Cl 、CO 32 和 OH ;(2)盐酸。【点评】本题为探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题,涉及实验过程的分析推理、实验方案的设计,综合性比较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是中考的热点之一,本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结合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和酸碱盐的性质等知识来解决。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9/9/14 8:00:57;用户:15958176136;邮箱:15958176136;学号:285593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