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6 页)2019 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分)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A BC D2 (2 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O BNaOH CKMnO 4 DH 2SO33 (2 分)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4 (2 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5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2、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第 2 页(共 26 页)D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6 (2 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出液体体积 B 测溶液的 pH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7 (2 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8 (2 分)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9 (2 分)煤油中含有噻吩(用 X 表示) ,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X+6O 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H 4 BC 4H4S CC 4H6S DC 4H8S10 (2 分)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 0.91.5 B唾液 6.67.1C尿液 4.78.4 D胰液 7.58.011 (2 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C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直接闻气味12 (2 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
4、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第 3 页(共 26 页)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13 (2 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100mL 的量筒C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8%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14 (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 与稀 HCl:2Fe+6HCl2FeCl 3+3H2BBa(NO 3) 2 溶液与稀 HCl:Ba(NO 3) 2+2HClBaCl 2+2HNO3C
5、NaOH 溶液通入 CO2:2 NaOH+CO 2NaCO 3+H2OD乙醇燃烧:C 2H5OH+3O2 2CO2+3H2O15 (2 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 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D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二、非选择题共 45 分16 (4 分)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1)2 个氢分子 ;(2)硝酸根离子 ;(3)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
6、价 ;(4)2P 。17 (4 分)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第 4 页(共 26 页)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属于合金的是 。(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 (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活性炭 c小苏打18 (5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中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 A A A A A A A 0第一周期 1 2第二周期 3 4 5 6 7
7、8 9 10第三周期 11 12 Al 14 15 16 17 Ar(1)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2)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9 号和 12 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4 分)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 32 克分别加入 100 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填“” 、 “”或“” ) 。(2)m 的取值范围 m 。第 5 页(共 26 页)(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
8、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乙(填“” 、 “”或“” ) ;若再降温到 20时,溶液的质量:甲 乙(填“” 、 “”或“” ) 。20 (5 分)如图 AE 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之一,横线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 A 与 E 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1)A 物质的俗称是 ,E 物质的用途是 。(2)E 与 D 作用的基本类型是 ,B 与 C 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3 分)按如图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2)能证明 C 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
9、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 。22 (6 分)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第 6 页(共 26 页)(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 (填代号)作为发生装置。常温下,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3)用装置 E 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或“ ”)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装置 B 制取气体,装置 C 的优点是 。23 (9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10、【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绕生成 CO;白色无水CuSO4 粉末遇水变蓝色;CO 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 2、H 2O;猜想二:CO、H 2O;猜想三:CO 2、CO、H 2O【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B、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2)实验过程中 B 装置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实验过程中用纯
11、净 O2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5)实验过程中 B、C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24 (5 分)实验室用 34 克过氧化氢溶液和 1 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 都没有发生变化。第 7 页(共 26 页)(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3)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问必须要有计算过程)第 8 页(共 26 页)2019 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15 题,每小题 2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12、目要求的。1 (2 分)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 )A BC D【分析】根据图中常见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 (2 分)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O BNaOH CKMnO 4 DH 2SO3【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
13、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aO 属于氧化物。【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CaO 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B、NaOH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C、KMnO 4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第 9 页(共 26 页)D、H 2SO3 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
14、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 (2 分)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分析】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有: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等,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状况越好。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解答】解:A、一氧化碳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氮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D、可吸入颗粒物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故选项错
15、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 (2 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第 10 页(共 26 页)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图 A 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 B 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图 C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图 D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解答】解:A、图 A 表
16、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B、图 B 表示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图 C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D、图 D 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和微观图示的辨别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 (2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D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分析】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
17、,属于化学变化;B、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 、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解答】解:A、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B、构成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八月丹桂飘香,故 B 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 C 错;D、4000L 氧气能压缩在 40L 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 D 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6 (2 分)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8、( )第 11 页(共 26 页)A 读出液体体积 B 测溶液的 pH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19、来确定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 (2 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分析】根据新能源包
20、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解答。【解答】解: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氢能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属于常规能源,第 12 页(共 26 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新能源,难度不大。只要对绿色能源及新能源的知识有所了解及可解决此题,属识记型基础题。8 (2 分)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解答】解: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
21、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9 (2 分)煤油中含有噻吩(用 X 表示) ,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 2 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H 4 BC 4H4S CC 4H6S DC 4H8S【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 X 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 X 分子由 4个碳原子、1 个硫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
22、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C4H4S。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 (2 分)人体中一些体液或排泄物的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 0.91.5 B唾液 6.67.1C尿液 4.78.4 D胰液 7.58.0【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胃液的 pH 范围为 0.91.5,小于 7,显酸性。第 13 页(共 26
23、 页)B、唾液的 pH 范围为 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C、尿液的 pH 范围为 4.78.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D、胰液的 pH 范围为 7.58.0,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 pH 最小,酸性最强。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1 (2 分)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C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直接闻气味【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
24、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气味鉴别相同,用直接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5、。12 (2 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第 14 页(共 26 页)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
26、正确。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1:2,故选项说法正确。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3 (2 分)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 100mL 的量筒C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
27、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8%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分析】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氯化钠溶第 15 页(共 26
28、 页)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 92mL) ,应用规格为 100mL 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 (2 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 与稀 HCl:2Fe+6HCl2FeCl 3+3
29、H2BBa(NO 3) 2 溶液与稀 HCl:Ba(NO 3) 2+2HClBaCl 2+2HNO3CNaOH 溶液通入 CO2:2 NaOH+CO 2NaCO 3+H2OD乙醇燃烧:C 2H5OH+3O2 2CO2+3H2O【分析】A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进行分析;B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D根据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2,故 A 错误;BBa(NO 3) 2 溶液与稀 HCl 没有水、气体和沉淀生成,故 B 错误;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 2
30、CO3,故 C 错误;D乙醇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2H5OH+3O22CO2+3H2O,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5 (2 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第 16 页(共 26 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Bm 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
31、的质量不相等Dm 点和 n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解:A、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故正确;B、m 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C、m 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n 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错误;D、酸具有挥发性,所以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二、非
32、选择题共 45 分16 (4 分)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1)2 个氢分子 2H 2 ;(2)硝酸根离子 NO 3 ;(3)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3H2O ;(4)2P 两个磷原子 。【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第 17 页(共 26 页)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2 个氢分子表示为 2H2,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NO3 ,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H3H2O, 2P 表示两个磷原子。【解答】解
33、:(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 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答案为:2H 2;(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NO3 ,故答案为:NO3 ;(3)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氨水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H3H2O,故答案为: H3H2O;(4)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P 表示两个磷原子,故答案为:两个磷原子;【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 (4 分)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
34、息回答问题。应用 “蛟龙号”深潜器 “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 新型水处理剂用到的材料 特种钢 高强度涤纶 纳米铁粉(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高强度涤纶 ;属于合金的是 特种钢 。(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 过滤 (填操作名称)可除去污染物。下列物质也能因吸附而具有净水作用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活性炭 c小苏打【分析】 (1)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一定是混合物;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
35、等。(2)根据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结合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高强度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特种钢是钢的一种,属于合金。第 18 页(共 26 页)(2)纳米铁粉能吸附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吸附后经沉降、过滤可除去污染物。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具有净水作用。故答案为:(1)高强度涤纶;特种钢;(2)过滤;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与合金的特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 (5 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中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序数,回答下列问题: A A A A A A A 0第一
36、周期 1 2第二周期 3 4 5 6 7 8 9 10第三周期 11 12 Al 14 15 16 17 Ar(1)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3 。(2)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9 号和 12 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F 2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 2S+3O22SO2+2H2O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37、 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 4 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第 19 页(共 26 页)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 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1)表中铝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13。故填:13。(2)18 号元素是氩元素,氩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3)9 号(氟元素)和 12 号(镁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氟化镁,氟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氟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MgF2。故填:MgF 2。(4)由图中信息可知,硫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
38、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3O2 2SO2+2H2O。故填:2H 2S+3O2 2SO2+2H2O。【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9 (4 分)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 32 克分别加入 100 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 乙(填“” 、 “”或“” ) 。(2)m 的取值范围 3 m 48 。第 20 页(共 26 页)(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
39、乙(填“” 、 “”或“” ) ;若再降温到 20时,溶液的质量:甲 乙(填“” 、 “”或“”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40,甲物质的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2)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5g,所以将甲、乙固体各 32克分别加
40、入 100 克水中后,甲物质有晶体析出,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m 的取值范围是:3m48;(3)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 4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若再降温到20时,乙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溶液的质量:甲乙。故答案为:(1);(2)3,48;(3),。【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 (5 分)如图 AE 分别是铁、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之一,横线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41、,其中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 A 与 E 作用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1)A 物质的俗称是 纯碱或苏打 ,E 物质的用途是 金属除锈 。(2)E 与 D 作用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B 与 C 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CuSO4Cu(OH) 2+BaSO 4。 。第 21 页(共 26 页)【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其中 C 物质的溶液呈蓝色,因此 C 是硫酸铜;A 与 E 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理之一,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硫
42、酸能与三种物质反应,因此 E 是硫酸,A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钡,D 是铁。【解答】解:(1)A 是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 E 是硫酸,E 物质的用途是:金属除锈、做化工原料等,故答案为:纯碱或苏打;金属除锈;(合理即可)(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置换反应;Ba(OH )2+CuSO4Cu(OH) 2+BaSO 4。【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
43、;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21 (3 分)按如图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能产生气泡的是 BD (填序号) 。(2)能证明 C 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第 22 页(共 26 页)在氢之后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能产生气泡的是(2
44、)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该物质是铜片,其原因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答案为:(1)BD;(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3)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后。【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2 (6 分)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试管 ,
45、b 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 A (填代号)作为发生装置。常温下,下列收集氧气的方法不可行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3)用装置 E 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或“” )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装置 C 代替装置 B 制取气体,装置 C 的优点是 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第 23 页(共 26 页)与停止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4)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 a 的
46、名称是试管;仪器 b 的名称是锥形瓶;(2)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应选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 E 收集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应从端进入;(4)装置 C 的优点的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1)试管 锥形瓶;(2)A b;(3) ;(4)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47、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23 (9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绕生成 CO;白色无水CuSO4 粉末遇水变蓝色;CO 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 2、H 2O;猜想二:CO、H 2O;猜想三:CO 2、CO、H 2O【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第 24 页(共 26 页)(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 B、E 中
48、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三 成立。(2)实验过程中 B 装置的作用是 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 2+CO2CaCO 3+H 2O 。(3)D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2O3+3CO 2Fe+3CO2 。(4)实验过程中用纯净 O2 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5)实验过程中 B、C 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颠倒后无法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一氧化碳 中毒。【分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