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2458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册备课【全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 201 9 年秋期正式试行。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 共八组, 依次是:感受自 然, 祖国在我心中, 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轻叩小说的大门, 围绕中心意思写作, 珍爱我们的家园, 艺术的魅力, 初识鲁迅。 其中, 第三单元“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个专题, 采用的是任务驱动、 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包括“活动建议” 和“阅读材料” 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 27 篇, 精读课文 1 8 篇, 略读课文9 篇。这八组教材, 每组基本由“导语” “课例” “口语交际”“习 作” “语文园地” 五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有二至四篇课文,

2、精读课文两篇, 略读不定, 有的单元没有略读课文, 有的单元有 1 2 篇略读课文。 其中, 第五单元安排了 习 作例文, 所以没安排语文园地。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 题,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 三次, 安排“阅读链接” 四次。 “口语交际和习 作” 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 。 整册共安排口语交际四次, 分别安排在第二、 第四、 第六、 第七单元。全册 8 个单元便安排了 8 次习 作, 每个单元一次习 作, 另 外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 一次是学习 了 穷人 一课后, 让学生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动,对桑娜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第二

3、次是在学习 了少年闰土 以后, 让学生选择一张旧照片 , 然后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对旧照片 进行描写。 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 ” 七次,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 积月 累” 是固定栏目 , 另 有“书写提示” “快乐读书吧” 穿插安排, 其中, “书写提示” 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 “快乐读书吧” 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宋体小四 单倍行距【全册教学目标】(一) 识字与写字1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由于前面已经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所以本册未安排识字任务,只要求会写 180 个生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0 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

4、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 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 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 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 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 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

5、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 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 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 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 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15篇(段) 。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 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

6、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 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 8 次。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1 . 与人交流能尊重、 理解对方。2. 乐于参与讨论, 敢于发表自 己的意见。3.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 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 语调适当。5.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 稍做准备, 做简单的发言。6. 在交际中

7、注意语言美, 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教学难点难点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第 一 单 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 丁香结古诗词三首 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单元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

8、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单元重点难点】1. 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

9、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 1 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2. 丁香结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3. 古诗词三首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花之歌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5.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

10、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6.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1.草原【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

11、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认识本课 8 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学情分析】通过五年级的学习与积累,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从人物的有关事件或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多数学生还不懂得如何理解和体会文章的重点词句,所以在教学时还是需要慢慢去引导学生理解。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团结。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让学生

12、理解这些美,通过朗读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方法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教具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天堂 蒙古人 (蒙语演唱)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13、课前交流:你见到过草原吗?请见到过的同学描述一下草原的风景,说一说在草原上的感受。2.让我们来到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出示草原风光图片,播放凤凰传奇的歌曲我从草原来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扫除阅读障碍。2.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题导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氛围之中。 )3.

14、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风光美草原人情美(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1.简介作者:舒庆春(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 ,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猫城记 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2.多

15、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学生汇报,教师重点指导:(1)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 (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茫茫”就是模糊不清,结合图画,让学生说说“并不茫茫”的意思。(2)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体会用词的准确,想一想把“清鲜”换成“清新” ,把“明朗”换成“晴朗”好不

16、好,为什么?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 “明朗”的用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 “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4)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拿出一张中国画,向学生演示讲解“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5)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这句话是从哪一方面来写的?(感受)

17、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从学生的感悟入手,通过抓重点词语切入朗读体会,想像情景切入朗读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朗读体会,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凸现语文特点的有效途径。 】(6)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骏马和大牛会回味吗,这是什么写法?(当然不会,这是联想的写法)作者为什么会想到骏马和大牛是在回味草原的乐趣呢?(这是作者描写的技巧,借牛马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5. 读读背背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

18、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四、作业1.熟读课文。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重点理解“洒脱”: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 从容 放

19、松)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 “

20、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一群马” “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接的人很多)“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21、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地欢笑。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3)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4)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理解“会心” , “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5)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

22、“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板书设计】1.草原 初入草原

23、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后反思】2.丁香结【教材分析】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

24、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2.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3. 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4.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学情分析】出示丁香结的图片,阅读描写丁香花的语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想象中感悟出丁香花儿的美,感悟出丁香花儿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感悟。学生有具备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古诗句,想象画面与意境,初步理解丁香结的含义,接着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深入理解,畅谈自己的体会,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教学重、难

25、点】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3.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长青。试着再举出几例。今天我们来学习丁香结 ,看看作者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二、作者介绍:宗璞,1928 年生,女,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 桃园女儿嫁窝谷 不沉的湖等,中篇小说三生石 , 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三、词语:缀 窥 幽雅 浑浊 笨拙

26、单薄 遮掩 照耀 花蕾 愁怨 断断续续四、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2)颜色:紫色、白色;(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视觉、嗅觉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灵动优雅 洁白无瑕 可爱芬芳2.朗读课文 4-6 段,思考什么是丁香结?本义:丁香花蕾上,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知识链接:品读梨花思考象征意义(纯情)3.作者多年赏花,为何今年突然明白丁香结内涵?雨后赏花的触动自身经历的

27、感悟(经受病痛折磨)4.作者对丁香结持什么态度?从容、豁达、积极古人对丁香结也有自己感悟,品读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体会古人对丁香结理解。代赠二首唐代: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问)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体现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此处丁香结有何寓意? -楼上玉梯 芭蕉不展 丁香结;欲望还休 孤寂无聊;女子与恋人不能相会的愁绪 摊破浣溪沙五代: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2.“恨”传达出了词

28、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此处丁香结有何内涵?-青鸟不传云外信没有故人音信相思之愁郁结不散的相思之愁同样是丁香结,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古人更多的是借丁香结抒发愁怨之情,而作者笔下的丁香结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正如作者所说,人生中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让我们学习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直面人生中的一件一件不顺心的事,这样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有滋有味。五、作业设计必做:背诵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选做:阅读语文读本中的野草 。第二课时一、作业检测:1.检查背诵2.李商隐的“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愁”体现在哪些景物上?-玉梯横绝 月如钩 芭蕉不展 丁

29、香结 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愁” 连绵不断,哪句诗能体现出来?-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二、合作探究 品味语言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探” “窥”将丁香拟人化,使无意识的丁香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丁香花可爱的情态。2.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问题) )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特点?想象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的美丽、高洁

30、、愁怨在雨中形神毕现。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 3.那十字小百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照耀”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照耀”一词写出花白如雪,似有光辉晕出。写出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和慰藉,启发作者的文思,使她浮想联翩,思如泉涌。4.“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作者在这两句话中用“积雪”和“莹白”代替“丁香” ,有什么好处?避免重复,使行文富于变化。三、作业设计体会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写一个小片段,1

31、00 字左右。友情提示:选择自己真正观察过的,例如:紫藤萝、荷花、迎春花、梨花【板书设计】丁 香丁香结(小小的 鼓鼓的恰如)丁香图角度(视觉、嗅觉) 特点 城里丁香花 颜色 繁密耀目象征烦恼、愁怨 城外丁香花 形貌 幽雅的甜香 无惧无畏解不完 斗室外三颗白丁香 气味 娇俏灵动从容豁达 雨中丁香 姿态 鲜润妩媚 【课后反思】3.古诗词三首【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描写了诗人夜宿德江,在江边看到的景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边上的望湖楼在急雨中的景色;西江月 夜行黄沙到中描写了乡村夏夜的景色。【教学目标】1认识“渚” 、 “轼”2 个生字,会写“德” 、 “鹊”等 3 个生字。会理解“渚” 、

32、 “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古诗并不陌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对生字的音、形、义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学生的思维水平、文本理解能力、自读自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体会古诗文的意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2 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教具准备】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

33、古诗和古诗的课件。【教学时间】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3 课古诗词三首2.师板书课题 3.古诗词三首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1) 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

34、江1.揭题,解题。(1)介绍作者。孟浩然:孟浩然(689740 年) ,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 ,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 ,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 ,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夜幕降临,江中小

35、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独、沧桑、凄凉) (让学生板书)(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4)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你说孤独不孤独呢?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 “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呢?(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

36、,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预设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预设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预设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

37、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38、。3.初学古诗,感知意思。(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自学。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4.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1)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夏天雨到来前与到来时的特点。云:黑雨:“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夏天,天

39、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出示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夏天风和水的大。“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 “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5.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

40、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 、 “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2.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五、背诵两首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的特点。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品读上阕。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41、取蛙声一片。(1) 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来分析。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谈一谈。 (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4)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

42、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 ,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5)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2.品读下阕。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

43、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 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生: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生: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愉悦心境之中。(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

44、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之情。 (5)朗读整首词,并背诵。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 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3.古诗三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看 明月,惊鹊 听 清风,鸣蝉,蛙声 热爱大自然4

45、.花之歌【教材分析】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学情分析】学生会边读边想象,能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学生会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教学重、难点】1.通过

46、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板书课题:花之歌)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 2】苍穹

47、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2.教师范读

48、课文。【出示课件 3】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出示课件 4】“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出示课件 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婆娑起舞,芳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