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731 上传时间:2019-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1单元 6、有教无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有教无类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语(y)上 愠(yn)色 弑(sh)齐君罔(wn) 一隅(y) 不悱(fi)不发终夜不寝(qn) 殆(di) 贫而无谄(chn)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学而不思则罔(“罔” ,通“惘” ,迷惑)(2)于吾言无所不说(“说” ,通“悦”)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类 有 教 无 类 (种 类 、类 别 , 名 词 )予 观 雁 荡 诸 峰 不 类 他 山 (类 似 、像 , 动 词 )中 绘 殿 阁 , 类 兰 若 (类 似 , 动 词 )走 卒 类 士 服 (大 多 , 大 都 , 副 词 ) )(2)故由 也 兼 人

2、 , 故 退 之 (所 以 , 连 词 )既 克 , 公 问 其 故 (原 因 , 名 词 )温 故 而 知 新 (旧 的 学 问 , 名 词 )轩 东 故 尝 为 厨 (旧 时 、从 前 , 名 词 )暮 去 朝 来 颜 色 故 (衰 老 , 形 容 词 )广 故 数 言 欲 亡 (特 意 、故 意 , 副 词 )其 志 洁 , 故 其 称 物 芳 (所 以 、因 此 , 连 词 ))(3)与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和 、跟 , 介 词 )则 与 一 生 彘 肩 (给 予 , 动 词 )与 嬴 而 不 助 五 国 也 (结 交 , 动 词 )吾 与 点 也 (赞 许 , 动 词 )

3、)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中间介绍人(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到今义:指另提起一事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名词用作动词,告诉)(2)求也退,故进之(使动用法,使推进)(3)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用法,使退一步)(4)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名词用作动词,做官)(5)礼后乎(名词用作动词,处在之后)第 6 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回也非助我者也。(判断句)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2)起予者商也!(判断句)译文:启发我的是卜商啊!(3)何谓也?(宾语前置)

4、译文:(这是)说什么呢?(4)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吧?(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省略句)译文:原来的令尹每一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事)告诉继任的令尹。( 这人) 怎么样?(6)赤也惑,敢问。(省略句)译文:我有点疑惑,冒昧问问(什么原因)。整体感知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文脉梳理有 教 无 类 (1节 ):有 教 无 类(2 3

5、节 ):因 材 施 教(4 8节 ):学 习 方 法 、态 度(9 10节 ):教 学 相 长 万 世 师 表文本层析1.本文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几个方面?请一一分析。【答案】 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线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1)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的体现,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 ,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 “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2)因材施教法。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的差异,

6、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3)启发式教学法。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启发。(4)注重学思结合法。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

7、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5)师徒互动法。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教学相长,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2在文中第九则和第十则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 在这两则对话中,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种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 诗经中的这两句话,孔子和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度,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

8、铺垫和辅助的作用。1.子 曰 :“有 教 无 类 。 ”孔 子 说 :“人 人 我 都 教 育 , 没 有 区 别 。”有 教 无 类 :指 不 因 为 )Error!2.子 曰 :“中 人 以 上 , 可 以 语孔 子 说 :“资 质 中 等 的 普 通 人 以 上 的 人 , 可 以 告 诉 他上 也 ; 中 人 以 下 , 不 可 以高 深 的 学 问 和 道 理 ;资 质 中 等 的 普 通 人 以 下 的 人 , 不 可 以语 上 也 。”告 诉 他 高 深 的 学 问 和 道 理 。”中 人 :资 质 中 等 的 普 通 人 ,一 般 人 。语 上 :告 诉 (他 ))Error!

9、3.子 路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有 父子 路 问 道 :“听 到 了 就 去 做 吗 ? ”孔 子 说 :“有 父 亲兄 在 , 如 之 何 其 闻 斯 行 之 ? ”兄 长 活 着 , 怎 么 能 听 到 了 就 去 做 呢 ? ”闻 斯 行 诸 :听 到了 就 去 做 吗 ? )Error!冉 有 问 :“闻 斯 行 诸 ? ” 子 曰 : “闻 斯 行 之 ! ”冉 有 问 道 :“听 到 了 就 去 做 吗 ? ”孔 子 说 :“听 到 了 就 去 做 ! ”公 西 华 曰 :“由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有公 西 华 说 :“子 路 问 听 到 了

10、 就 去 做 吗 , 您 说 :有父 兄 在 ;求 也 问 闻 斯 行 诸 , 子 曰 : 闻父 亲 兄 长 活 着 ;冉 有 也 问 听 到 了 就 去 做 吗 , 您 说 :听 到斯 行 之 。 赤 也 惑 , 敢 问 。”子 曰 :“求了 就 去 做 。我 有 点 疑 惑 , 冒 昧 问 问 什 么 原 因 。”孔 子 说 :“冉 有 平也 退 , 故 进 之 ;时 做 事 退 缩 , 所 以 我 这 样 回 答 他 , 推 进 他 一 把 , 以 便 他 遇 事由 也 兼 人 , 故 退能 够 放 下 包 袱 ;子 路 敢 作 敢 为 , 有 时 不 够 慎 重 , 所 以 我 这 样

11、之 。”回 答 他 , 以 使 他 遇 事 能 够 退 一 步 想 想 。”敢 问 :斗 胆 问 问 。敢 , 谦 辞 , 表 示 )Error!4.子 张 问 曰 :“令 尹 子 文 三 仕 为子 张 问 道 :“令 尹 子 文 多 次 做 官 当 令 尹 (为 楚 国 国 君 之令 尹 , 无 喜 色 ;三 已 之 , 无 愠 色 。下 地 位 最 高 的 官 ), 没 有 高 兴 的 脸 色 ;多 次 罢 免 了 他 , 没 有 生 气 的 脸 色 。旧 令 尹 之 政 , 必 以原 来 的 令 尹 每 一 次 被 免 官 时 , 一 定 会 把 自 己 做 令 尹 时 候 的 政告 新

12、 令 尹 。 何 如 ? ”子 曰 :“忠 矣 。”事 告 诉 继 任 的 令 尹 。这 人 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算 得 上 忠 了 。”曰 :“仁 矣 乎 ? ” 曰 : “未 知 。 焉 得子 张 说 :“算 得 上 仁 吗 ? ”孔 子 说 :“不 晓 得 。哪 里 算 得 上仁 ? ”仁 呢 ? ”三 仕 为 令 尹 :三 , 不 一 定 是 实 数 , 可 以 表 示 多 次 ;仕 , 指 做 官 。已 :这 里 指 罢 免 。焉 :疑 问 代 词 , 哪 里 。“崔 子 弑 齐 君 , 陈 文(子 张 又 问 :)“齐 国 大 夫 崔 杼 杀 了 齐 国 的 国 君

13、, 大 夫 陈 文子 有 马 十 乘 , 弃 而 违 之 。至 于 他子 有 马 四 十 匹 , 却 抛 下 这 四 十 匹 马 离 开 了 齐 国 。到 了 另 外邦 , 则 曰 :犹 吾 大 夫 崔 子一 个 国 家 , 就 说 :这 里 的 大 臣 跟 我 们 齐 国 的 大 夫 崔 杼也 。 违 之 。之 一 邦 ,一 样 啊 。于 是 就 离 开 了 这 个 国 家 。又 到 了 另 外 一 个 国 家 ,则 又 曰 :犹 吾 大 夫 崔 子 也 。又 说 :这 里 的 大 臣 跟 我 们 齐 国 的 大 夫 崔 杼 一 样 啊 。违 之 。何 如 ? ”子 曰 :于 是 又 离 开

14、 了 这 个 国 家 。这 个 人 怎 么 样 啊 ? ”孔 子 说 :“算 得“清 矣 。” 曰 :“仁 矣 乎 ? ”子 曰 :“未 知 。上 是 清 白 了 。”子 张 说 :“算 得 上 仁 吗 ? ”孔 子 说 :“不 晓 得 。焉 得 仁 ? ”哪 里 算 得 上 仁 呢 ? ”十 乘 :乘 , 读 shn, 古 时 计 物 , 以 四为 乘 ;十 乘 , 指 四 十 匹 。邦 :国 家 。)Error!5.子 曰 :“不 愤孔 子 说 :“若 非 弟 子 努 力 想 弄 明 白 某 个 问 题 却 还 没 弄 明 白 ,不 启 , 不 悱就 不 去 开 导 他 ;若 非 弟 子

15、想 表 达 某 种 意 思 却 表 达 不 出 来 ,不 发 。举 一 隅 不 以就 不 去 启 发 他 。举 一 个 墙 角 做 例 子 给 弟 子 讲 清 楚 , 而 弟 子 不 能 触三 隅 反 , 则 不 复 也 。”类 旁 通 推 知 另 外 三 个 墙 角 的 情 况 , 那 么 就 没 有 必 要 再 去 教 他 。” 悱 :想 说 而 说 不 出 来 , 不 知 如 何 表 达 。反 :触类 旁 通 , 推 知 。则 :连 词 , 那 么 。复 :副 词 , 再 。6.子 曰 :“吾 尝 终 日 不 食 , 终 夜 不 寝 , 以 思 ,孔 子 说 :“我 曾 经 整 日 不

16、吃 饭 , 整 夜 不 睡 觉 , 来 思 考 ,无 益 , 不 如 学 也 。”没 有 什 么 益 处 , 不 如 去 学 习 啊 。”食 :吃饭 。7.子 曰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孔 子 说 :“光 学 而 不 动 脑 子 思 考 就 会 上 当 受 骗 , 只思 而 不 学 则 殆 。”是 空 想 而 不 学 就 会 危 险 。”罔 :欺 骗 、蒙 蔽 。一 说 通 “惘 ”,迷 惑 。而 :转 折 连 词 。殆 :危 险 。8.子 曰 :“回 也 非 助 我 者 也 , 于 吾 言 无孔 子 说 :“颜 回 不 是 帮 助 我 的 人 啊 , 对 我 说 的 话 没 有所 不

17、 说 。”一 句 不 喜 欢 的 。”说 :通 “悦 ”,高 兴 , 喜 欢 。9.子 贡 曰 :“贫 而 无 谄 , 富 而 无 骄 ,子 贡 说 :“贫 穷 却 不 讨 好 、奉 承 别 人 , 富 有 却 不 骄 傲 自 大 ,何 如 ? ” 子 曰 :“可 也 。 未 若 贫 而 乐 , 富怎 么 样 ? ”孔 子 说 :“可 以 啊 。但 是 不 如 贫 穷 而 志 于 道 , 富 有而 好 礼 者 也 。”而 喜 好 礼 啊 。”谄 :讨 好 、奉 承别 人 。若 :如 。子 贡 曰 :“诗 云 :如 切 如子 贡 说 :“诗 经 说 :好 比 加 工 象 牙 和 骨 头 , 切

18、了 之 后磋 , 如 琢 如 磨 。 其还 要 磨 治 ;好 比 加 工 玉 石 , 用 刀 雕 刻 之 后 还 要 打 磨 。大 概斯 之 谓 与 ? ”子 曰 : “赐 也 , 始 可 与说 的 就 是 这 种 道 理 吧 ? ”孔 子 说 :“赐 啊 , 从 现 在 开 始 可 以 同言 诗 已 矣 , 告 诸 往 而 知 来 者 ! ”他 讨 论 诗 经 了 , 告 诉 他 以 往 的 事 情 就 知 道 将 来 的 事 情 ! ”始 :开 始 。与 言 :省 略 “之 ”, 即 “与 之 言 ”, 跟 他 讨论 。诸 :相 当 于 “之 于 ”。而 :连 词 , 表 承 接 关 系

19、。10.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 美子 夏 问 道 :“美 丽 的 笑 容 上 面 泛 起 一 对 酒 窝 , 漂 亮 的目 盼 兮 , 素 以 为 绚 兮 , 何 谓眼 睛 黑 白 分 明 , 未 染 色 的 丝 绸 变 成 了 艳 丽 的 衣 裳 , 这 是 说也 ?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什 么 啊 ? ”孔 子 说 :“这 是 说 绘 画 后 于 白 色 的 底 子 。”巧 笑 :美 好 的 笑 。倩 :笑 时 两 颊 呈 现 酒 窝 的 好 看 的 样 子 。绘 事 :指 绘 画 、图 画 。 素 :指 用 来 作 画 的 白 色 的 底 子 。曰 :“礼

20、后 乎 ? ”(子 夏 )说 :“礼 后 于 人 的 本 性 吗 (礼 是 施 于 人 的 本 性子 曰 :“起 予 者 商 也 ! 始 可上 面 的 吗 )? ”孔 子 说 :“启 发 我 的 是 卜 商 啊 ! 从 现 在 开 始与 言 诗 已 矣 ! ”可 以 跟 他 讨 论 诗 经 了 ! ” 起 :指 启 发 。言 :谈 论 , 讨 论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33852023】A起予者商也 起:站起来B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三:三次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反:类推D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后退【解析】 A 项, “起”应为“启发” ;B 项, “

21、三 ”应为“多次” ;D 项,“退”应为“使后退”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对其指代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三已之,无愠色 之:代令尹子文B闻斯行之 之:代听到的话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之:代马D由也兼人,故退之 之:代由【解析】 C 项, “弃”的对象是“马” ,而“违”的对象应是“齐国”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3852024】A.闻 斯 行 诸斯 是 陋 室 )B.必 以 告 新 令 尹今 以 钟 磬 置 水 中 )C.于 吾 言 无 所 不 说至 于 他 邦 )D.学 而 不 思 则 罔君 子 博 学 而

22、日 参 省 乎 己 )【解析】 A 项,连词,就/代词,这;B 项,介词, “把” ;C 项,介词“对于”/介词,不译;D 项,连词,却/连词,而且 。【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B贫而无谄,富而无骄C思而不学则殆D求也退,故进之【解析】 A、B、C 三项中无活用现象 ,D 项中“进”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答案】 D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其斯之谓与 何谓也回也非助我者也 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 不同,相同。 D不同, 不同。【解析】 均为宾语前置句,均为判断句。【答案】 A二、阅读鉴

23、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导学号:33852025】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 ,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

24、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

25、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节选自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 ,有删改)【注】 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B越王除道

26、郊迎 除:清除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解析】 A 项,置:放弃。【答案】 A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 /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 东向而霸B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 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C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D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解析】 “晋人击之大败吴师”意思是说“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 ,因此在“晋

27、人击之”后断开,排除 A、D 两项;“杀夫差而戮其相”是说“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 ,不能断开,排除 B 项。【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削弱四人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

28、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解析】 D 项, “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答案】 D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译文: (2)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译文: 【答案】 (1)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2)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参考译文】端木赐,卫国人,

29、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去鲁国,孔子答应了。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说:“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您就率

30、兵迎击他们。 ”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拥有千辆兵车的鲁国,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 ”吴王说:“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 ”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

31、,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 ”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 。像这样,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这是不安全的。 ”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太宰伯嚭当权,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

32、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如果这场战争败了,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子贡回来向吴王汇报了情况,吴王大喜,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大败齐军,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果然调兵开赴晋国,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就渡江袭击吴军,后来杀

33、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攻破吴国三年后,越国成为东方霸主。三、语言表达10下面内容表明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一些不同看法,你的观点是怎样的呢?请用问句的形式简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导学号:33852026】孔子说,父母死要守孝三年。弟子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有的学生对传统中的这种做法很不理解,说:守孝时间三年,耽误时间太多,不吃肉,缺营养,太迂腐了。【答案】 (示例一) 守孝难道非得三年不可吗?(示例二) 和父母养育我们所付出的艰辛相比,守孝三年又算得了什么呢?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3、4 则,然后完成 1115 题。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4、)A弃而违之 弃:放弃B陈文子有马十乘 乘:匹C犹吾大夫崔子也 犹:如同D子曰:“清矣。 ” 清:廉洁【解析】 A 项, “弃” ,抛下;B 项, “乘” ,古时计物 ,以四为乘;D 项,“清” ,清白。【答案】 C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也退,故进之退:退缩B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政:政事C由也兼人,故退之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情D弃而违之违:离开【解析】 C 项,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答案】 C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 也 退 , 故 进 之师 道 之 不 传 也 久 矣 )B.旧 令 尹 之 政 , 必 以 告 新 令

35、尹皆 以 美 于 徐 公 )C.未 知 。焉 得 仁少 焉 , 月 出 于 东 山 之 上 , 徘 徊 于 斗 牛 之 间 )D.之 一 邦之 二 虫 , 又 何 知 )【解析】 A 项, “也” ,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 项, “以” ,介词,把/ 动词,认为;C 项, “焉” ,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 可不译;D 项, “之” ,动词,到/代词,这。【答案】 A14下面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有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B从孔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许多话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说的,因此我们对于

36、孔子的话,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教条地去照搬照用。C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白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 。D在孔子看来, “忠”和“清”只是“仁”的一个方面,仅有忠和清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解析】 D 项, “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不能被称为君子 ”错,根据文义可知,孔子仅仅认为他们两人不能被称为“仁者” 。【答案】 D15翻译下面的句子。(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译文: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译文: (3)未知。焉得仁?译文: 【答案】 (1)有父亲(或者) 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2)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以便他遇事能放下包袱;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退一步想想。(3)不知道。这哪里算得上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先秦诸子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