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7076 上传时间:2019-08-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1学案:第12课 项脊轩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2 课 项脊轩志本课话题读书一、从课本中积累“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优美的文字呈现给我们的是归有光静心读书轩中的情景,他在小轩中大声吟诵读诗,陶醉于读书中,有时又独自端坐,思考着书中的问题。归有光刻苦读书,静心思考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从历史中积累1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 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2司马光的“警枕”。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

2、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也差不多会背了,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为了背文章,他常常看书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得睁不开眼睛,有时候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会马上清醒,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做“警枕”。三、从名言中积累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

3、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一、作者简介明文第一人归有光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项脊生,人称震川先生。昆山 (江苏昆山)人。明代著名散文家,黄宗羲推他为“明文第一人”。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 岁能作文,20 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35 岁时,乡试中举。但以后 8 次会试都未及第。嘉靖二十一年(1542)迁居嘉定安亭江上( 四川乐山),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达数百人。直到 60 岁时,才中进士。初任浙江长兴县令,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后被人推荐,任南京太仆寺丞,参与撰修 世宗实录,积劳成疾,卒于南京。作品:三吴水利录马政志易图论震川文集震川

4、尺牍震川先生集等。项脊轩志是其名篇。二、背景回放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祖父归隆道曾居住在太仓县( 今属江苏) 的项脊泾,作者用它来作为室名,以示纪念。作者自号“项脊生”,含有怀宗追远之意。轩,小室。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是作者年轻时学习、生活的地方,它牵系着一些人和事的变迁。小小的书斋是作者家庭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哀。晚年的归有光一直是郁郁不得志,回首往事,情不自已,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三、相关知识关于“志”这种文体“志”,为文体的一种,性质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两者还有着明

5、显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等。归有光自己对“志”“记”的用法也是这样有着严格区分的。例如,在他的文集中有双鹤轩记沧浪亭记等,都用以记“事”,而如寒花葬志等,则以“志”为篇名。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一、古今异义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一丈见方 今义:寺院主持2墙往往而是古义:到处 今义:时常、经常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义:古代称男子十五岁 今义:把头发扎起来4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古义:学习写字 今义:学习读书二、一词多义1置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

6、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设置置若罔闻 搁置2故轩东故尝为厨 从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缘故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交情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 促织) 本来3当他日汝当用之 一定以当南日通“挡”, 遮挡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对着今当远离(出师表) 将要旗鼓相当对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 把守4殆殆有神护者 大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谋攻) 危险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危而不安丧失殆尽几乎, 差不多5过日过午已昏 偏过大母过余曰 到来,引申为“看望”从轩前过 经过6归后五年,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诚如是也,民归之 归附田园将芜

7、胡不归 回去,归隐完璧归赵 归还改邪归正 回到7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写,动词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文字,“学书”即学写字家书抵万金 书信,名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文书,名词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书籍,名词8为余既为此志 写庭中始为篱 做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作轩东故尝为厨 作为9之儿之成,则可待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凑足 音节,不译先妣抚之甚厚代词, 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那三五之夜 的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雨泽下注 向下,往下(2)使不上漏 从上面(3)前辟四窗 在前面(4)东犬西吠 向西(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亲手2名词作动词(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喂

8、养(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上朝(3)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筑起围墙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表判断)(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无标志的判断句)2省略句(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垣墙 ”后省略“于”)(2)语未毕,余泣(“语未毕” 前省略主语“妪”)(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轩中 ”前省略“于”)3被动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动词“ 焚”本身带有被动语态)4状语后置句(1)鸡栖于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鸡于厅栖”)(2)其制稍异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其制于前稍异”)(3)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4)而母

9、立于兹(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 “而母于兹立”)本文借写项脊轩的兴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写出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物在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一、阅读课文第 12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作者“喜”的一组是(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A BC D解析:选 D 说明项脊轩的面积狭小;说明项脊轩的年久失修。2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

10、的一项是( )A本段从狭小、破漏、昏暗等几个方面来写老屋,突出老屋条件之差。B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机盎然,作者开始对它充满喜爱。C叙写老屋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老屋的由衷热爱。D作者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优美、宁静,表达了愉悦恬适的心情。解析:选 B B 项,说老屋经过修葺后才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表述失当,作者本身就对项脊轩充满了深情。二、阅读课文第 36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下列对第 34 自然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由“篱”到“墙”,变厚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而且还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B选文

11、对父母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C作者采用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描写了与母亲、祖母相关的日常琐事,用语清新淡雅,却自成风格。D选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三种伤痛:家道中衰的沉痛、幼年丧母的哀伤、科举之途的忧虑,且哀痛之情逐渐加深。解析:选 B 选文对母亲的回忆是通过老妪之口,属侧面描写;对祖母的回忆才是正面的描写。4下面句子分为四组,全都体现归有光丧妻后悲痛感情的一组是(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2、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A BC D解析:选 A 是归有光和妻子快乐生活的片断,是写丧妻后的悲痛。5对这两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 5 段补记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欢乐和悲痛的心情,是前半部分的追叙和补充。B第 6 段宕开一笔,写枇杷树葱茏、俊美、婆娑、挺拔的风姿。作者早失母爱,功名科举上又屡遭打击,婚后精神上才有了抚慰和寄托。C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 “相敬如宾”之类的字眼,而伉俪深情自见。主要是因为作者借助细节描写的手法,抓住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的。D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睹物思人,以轻快显露的笔法结束全篇,言

13、简义丰情深,耐人寻味。解析:选 D D 项的“轻快显露 ”错。作者睹物思人,情何以堪?“轻快”应为“沉重”,“显露”应为“含蓄”。旧:旧日的,原来的。方丈:一丈见方。南阁子:南边藏物的小房间。雨泽:雨水。渗(shn)漉(l):从小孔慢慢漏下。下注:往下流。下,名词作状语,往下。注,流。案:书桌。顾视:环视。者:代词,与动词“置”构成名词性词组,用以指放置的地方。北向:窗户向北。修葺(q):修理,修补。前:指阁子北面,因这阁子是“北向”的。垣墙周庭:即“垣墙于周庭”,院子周围砌上墙。周庭,院子周围。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洞然:明亮。 楯:栏杆。增胜:增加美景。胜,美。偃(yn)仰:俯仰。指

14、生活悠然自得。啸歌:放声吟唱。这里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万籁(li):各种声音。籁,孔穴中发出 的声音,此处泛指声音。庭阶:庭院中的台阶。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斑驳:错杂。珊珊:美好的样子。然:然而。可:值得。先是:这以前。通南北:南北相通。为一:成为一体。迨(di)诸父异爨(cun):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了。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各自起灶(做饭)借指分家。往往而是:到处都是。往往,到处。东犬西吠: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西,名词作状语,向西边。逾:越过。庖:厨房。宴:吃饭。为:做。凡再变:总共变了两次

15、。Error!老妪(y):老妇。先大母:已死的祖母。婢:婢女。乳二世:喂养过两代人。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先妣(b):已故的母亲。古时称已去世的母亲为“妣”,称已去世的父亲为“考”。抚:对待。中闺:内室。每:不止一次。而:通“尔”,你。某所:某个地方。呱呱:婴儿哭的声音。为:对。束发:古人十五岁(一说八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过:看望。若:你。大类:很像。类,像,动词。竟日:整天。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比,及,等到。阖(h):关闭。久不效:长久没有得到效果,指科举上无所成就。顷之:不久。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象笏(h):象牙做的笏板。笏,笏板,也称手板,古时官员朝见

16、皇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记事。用玉或象牙制成。太常公:归有光祖母的祖父夏昶,宣德年间曾任太常寺卿。朝:上朝。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顾,泛指看。长号(ho):大哭。故:从前,以前。为:是。扃(jin)牖(yu):关着窗户。以:根据。得:能够。凡:总共。殆:大概。为:作,写。此志:指本篇中这一句之上的文章,从这一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来归:嫁到夫家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几:书案。学书:学习写字。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述:转述。诸小妹:众小妹。且:有“还有”“那么”的意味。制:规制,指建造的格局和样式。其后:此后。自后:从此以后。亭亭:高高耸立。盖:车盖,车篷。1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

17、场面来表现人物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达了出来。又如写老妪叙述母亲之事,寥寥数语,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无不尽现纸上。对祖母的回忆尤其感人。祖母爱怜的言辞、离去时的喃喃自语、以手阖门以及持象笏至的动作等,把对孙儿的关心、疼爱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婚后妻来轩的往事,从娘家回来后转述诸小妹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等细节,无不真切感人。2结构严谨,文脉贯通本文虽然明显有两部分,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没有松

18、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意脉,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3语言清淡,不事雕琢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用白描手法,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时,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诙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

19、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慈祥、平易的老妇人形象。考点对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对事物的性质、情况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了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指明了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辽宁高考,有删改)阅

2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 解析:引号内的句子为判断句,“荒政”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论

21、”是论处。答案:“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予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下诏面试他,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当值集贤院,出任光州知州。这一年光州(发生) 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郭皇后被废黜,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

22、人怀疑文应有奸邪的计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的真伪,来消除天下人(对此事) 的疑虑。事情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辨识文言文中判断句的几种常用形式准确辨识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可以通过把握以下几种判断句的常用形式对其进行辨识:1“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者也”式。有些判断句,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

23、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者,”式。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也”式。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贾谊过秦论) 5借助动词“为”或“是”判断。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再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6用“非”“未”“弗”“无”“莫”

24、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此外,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并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黄生借书说)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要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更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 也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不表示判断,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

25、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我爱项脊轩,更爱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爱她那明月下的半墙,爱她那三五之夜的静谧,爱她的窄小且简朴。每每翻开那充满书香的语文书,扑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低矮但给人心灵以踏实的小轩。这里安居着追求安然、静然的震川先生,这里绽放着一颗泰然、悠然的灵魂。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我的心也已被这安谧的气息陶冶,我的浮躁也俨然荡然无存。所以我只敢站在项脊小轩的门口,仰望那不高但又很高的他,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聆听着大自然为之演奏的音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那借书满架的场景,听着那偃仰啸歌的狂狷,感受着那种被书拥挤着的幸福感,然后回忆着那充满淡淡忧郁但又美好甜蜜的过去,回忆着父母、朋友

26、、同学、老师甜甜的微笑,沉浸在那种人人有之但又逐渐遗忘的回忆的幸福之中!然后轻轻地哭泣,又轻轻地微笑!站在项脊轩的门口,想着冥然兀坐的神情,在那寂寂的庭阶前,学喂食的少女,捋下袖子,挥手撒出谷子,引来那人至不去的小鸟。然后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注视着,融入这片静谧但又有着跳动旋律的院色之中,等待那淡了、暗了的暮霭,等待夕阳西下,庭前花开花落的那一瞬。然后脑中浮现小鸟珊珊可爱的神情,学着小鸟在跳动的旋律中享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和谐。也怪不得震川先生独自钟爱这破落但亦可久居的小轩,也怪不得震川先生可以在庭前在明月下想起那绵绵的爱,那天长地久的感动,也怪不得震川先生有如此细腻的心灵,写出如此细腻的文章。

27、这份钟爱、这份感动、这份细腻来自那甜美的回忆,来自那大自然的和谐,来自心中的那份安然、悠然!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看着那渐高的月儿,看着那在月色中朦胧依稀的小轩,想起李乐薇的空中楼阁,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又何尝不是我的心灵深处所追求的空中之阁,又何尝不是我冥冥之中享受的荷塘月色。这份静谧,这份和谐!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佳作赏析 文章从人人熟悉的内容入手,在立意上独辟蹊径。笔墨清淡,感情深挚,自然动人。愉悦的心境、温润的情感、高洁的志趣在不知不觉中显露出来。文章围绕“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珊珊可爱”等语句展开思路,在联想与叙

28、述中展示出自己对项脊轩志独特的感悟与体味。文章不但联系项脊轩志,又能跳出项脊轩志写自己的感悟。全文写景、议论、抒情相融合,在淡淡书香、溶溶月色中娓娓道来,景物如画,人物毕肖,情思如潮。行文上不见一丝斧凿痕迹,明净流畅的语言蕴涵着丰富的表现力。(时间:40 分钟 满分:59 分)一、基础知识专练(2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渗漉(l) 兀坐( w) 先妣(b)几案(j) 逾庖( y)B. 修葺(q) 异爨(zun) 中闺( gn)偃仰(yn) 枇杷树( p p)C. 垣墙(hun) 老妪(y) 阖门( h)象笏(w) 令人长号( ho)D. 栏楯(shn)

29、婢女( b) 扃牖(jing)栖息(q) 呱呱而泣( gg)解析:选 D A 项,妣:b,几:j;B 项,爨:cun,闺:gu;C 项,垣:yun ,笏:h,号:ho。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 分)( )A迨诸父异爨(迨:及,等到;爨:灶头)吾妻归宁(嫁到我家来)B述诸小妹语(向转述)余既为此志(指本句以上的文章 )C吾妻来归(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三五之夜(又称“望”,即农历每月十五 )D已为墙,凡再变矣(变了两次)大母过余曰(探望,到 来)解析:选 D A 项“归宁”解释为“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亲”。B 项“诸”解释为“各位”。C 项“归”解释为“女子出嫁 ”。3下列句子中

30、,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解析:选 D A 项,介词,凭借、借助/连词,相当于“ 而”,表目的,来、用来。B 项,副词,已而,随后/副词,已经。 C 项,介词,在/介词,和、跟。D 项,副词,总共、一共。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 分)(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选 B A 项,名词作状语,向

31、下。 B 项,名词作动词,喂养。 C 项,名词作状语,向西。D 项,名词作状语,亲自、亲手。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 )A得不焚,殆有神护者B其制稍异于前C鸡栖于厅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解析:选 A A 项,被动句,不焚即不被焚毁;B 项,状语后置;C 项,状语后置;D项,状语后置。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3 分)译文: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 分)译文: (3)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4 分)译文: 答案:(1)而庭院中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

32、下来啄食,人到了也不离开。(2)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东西,以后你应该用得到它。(3)那以后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闲极无聊,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其规制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二、阅读理解专练(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杏花书屋记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

33、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 、芳洲杜若 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

34、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 洞庭木叶:语出屈原 九歌 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 /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B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 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C今去

35、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 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 /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 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D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 /翕赫其后 /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 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 /解析:选 B 结合上下文,大致了解文意,把握所断句子的基本意思,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如,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其后”前停顿。其次抓住一些主要的标志性词语。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B“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

36、史官、秘书官;秦以后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C“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主掌法律刑狱,即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其他人员机构审理死刑案件等。D诗书:诗指 诗经,书指尚书,它们与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合称为“五经”。解析:选 D 春秋左氏传即左传,不属“五经”;孔子所著春秋才是“五经”之一。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对其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对

37、科举功名的向往。C作者用“洞庭木叶”、“ 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解析:选 C 文中诗句并不能表示屈原遭谪之怨诽,前句是写湘君对湘夫人到来的渴望时的环境气氛的渲染,后句是写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这里只是借指玉岩公遭贬的地方。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5 分)译文: (2)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5 分)译文

38、: 答案:(1)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2)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参考译文:杏花书屋,是我的朋友周孺允修造的读书的房子。孺允自己说他已故的父亲大人玉岩公做御史,被贬谪到沅水、湘水一带时,曾经梦见自己住在一间房子里,房屋旁边杏花烂漫,孩子们在屋里读书,琅琅的书声传到屋外。嘉靖初年,重新起用提升为宪使,就从故居迁到县城的东门,这就是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指着后面的空地对孺允说:“今后应当修建一间房子,给它命名为杏花书屋,来记下我做的梦。”玉岩公后来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没来得及回家就死在

39、南京。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家道不免有风雨飘摇的忧患。像这样过了几年,才找到了一个安定的居所。到了嘉靖二十年,孺允修补玉岩公住过的屋子,就在园中建了五间屋,收藏了上万卷书,用玉岩公曾经说过的杏花书屋命名,书匾写好挂在屋梁上,周围种植花果竹木。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杏花开得鲜艳灿烂,恍惚间就像玉岩公往年在梦中见到的情景一样。回想玉岩公被贬的地方,可以说醒来时所看到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进入房子,想到玉岩公,能不感慨吗?从前唐朝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应试考中时,正是长安杏花盛开的时候,因此人们都把杏园之宴当做大事。现在考进士,也正当杏花盛开的时候,读书人考中进士,大多以梦见杏花为先兆

40、。这是世俗对荣誉和名声没有忘记才这样的缘故。玉岩公因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在岭南地区辗转十几年的时间,玉岩公心性刚毅,不为富贵所动;把通过考科举获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大概古代的君子,热爱自己的国家,不只是自己竭尽辛劳;对他的后代,还希望他们世代享受祖宗的德泽为朝廷竭力效劳。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就是这样的。现在距离玉岩公去世的时间不知有多久了,以前与玉岩公一起考中进士做官的人,富贵显赫一时,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在哪里。孺允兄弟虽然不得志,但人们希望他们大有作为。玉岩公的孙辈们都才华出众,能够懂得诗、书的恩泽。诗经说:“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我在周氏家族这里看到诗经中所

41、说的现象了。三、语言表达专练(15 分)11下面的示例是冰心散文荷叶母亲结尾的语言,认真阅读示例,写一则在母亲节发给母亲的短信。要求:字数在 3060 之间,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句式不必与例句相同)(4 分)示例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山,没有您的爱高;海,没有您的爱深;天,没有您的爱广阔;地,没有您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您的爱温暖。母亲,节日快乐!(示例二) 您生命的秋天,是枫叶一般的色彩,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时值霜天季节,却格外显得神采奕奕。(示例三) 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你繁茂,秋天倚着

42、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亲爱的妈妈,母亲节快乐!12结合归有光的生平和课文内容,请你代归有光对其祖母、母亲、妻子分别说一段话,表达归有光对她们的深厚感情。(6 分)对祖母: 对母亲: 对妻子: 参考答案:对祖母:祖孙隔代,亲情深深。盼孙执笏,其情殷殷。仕途无功,愧对至亲。惟余文名,聊慰我心。对母亲:生我育我,至情至恩;养我教我,铭记我心。我未尽孝,大人身隐。每念及此,泣下沾襟。对妻子:常常忆起项脊轩,夫妻恩爱情意暖。凭几学书昨日事,从余问古似眼前。忍心舍我驾鹤去,留我病苦在人间。莫叹仙界人伶仃,他年寻你再团圆。13右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网络生活(信息交流) 邮票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5 分)答: 解析:回答问题要注意图画中的相关人、事、景、物等以及这些内容与图画主题之间的关系。该图上有两个人,他们周围飘浮着声音、视频、图片等图标,背景是球状的网格。结合图形主题可以知道,这些主要表现了人们可以跨时空进行信息交流。参考答案:该图由人、球状网格、各种图标构成。在球状网格背景下,两个人十指相对,周围飘浮着声音、图片、视频等图标,表现了人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即时交流讯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