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6495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10课《过秦论》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过秦论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崤函( ) (2)雍州( ) (3)膏腴( )(4)陈轸( ) (5)翟景( ) (6)倪良( )(7)逡巡( ) (8)遗镞( ) (9)鞭笞( )(10)蒙恬( ) (11)隳( ) (12)锋镝( )(13)瓮牖( ) (14)氓隶( ) (15)猗顿( )(16)锄櫌( ) (17)棘矜( ) (18)铦( )(19)铩( ) (20)度长絜大( )【答案】 (1)xio (2)yng (3)y (4)zhn (5)zhi (6)n (7)qn (8)z (9)ch (10)tin (11)hu (12)d (13)

2、wng yu (14)mng (15)y (16)yu (17)qn (18)xin (19)sh (20)du xi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锄櫌棘矜( )【答案】 (1)“从”通“纵” (2) “櫌”同“耰” ,碎土平田用的农具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固 临 不 测 之 渊 , 以 为 固 ( )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 ) 秦 王 恐 其 破 璧 , 乃 辞 谢 , 固 请 (廉 颇 蔺 相 如列 传 )( ) )(2)因 蒙 故 业 , 因 遗 策 ( ) 因 利 乘 便 ( ) 因 河 为 池 ( ) 相 如 因 持

3、璧 却 立 (廉 颇 蔺 相 如 列 传 )( ))(3)亡 秦 无 亡 矢 遗 镞 之 费 ( ) 追 亡 逐 北 , 伏 尸 百 万 ( ) 吞 二 周 而 亡 诸 侯 ( ) 河 曲 智 叟 亡 以 应 (愚 公 移 山 )( ))(4)度 内 立 法 度 , 务 耕 织 ( ) 试 使 山 东 之 国 与 陈 涉 度 长 絜 大 ( ) 关 山 度 若 飞 (木 兰 诗 )( ) )【答案】 (1)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固的地势 形容词,牢固,顽强 形容词,坚持,坚决 (2) 动词,沿袭介词,趁着 介词,凭借,依据 连词,于是(3)动词,丢失,损失 名词,逃兵,逃亡的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4、灭亡 动词,通“无” ,没有(4)名词,规章、制度 动词,衡量 动词,过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约从离衡( )(3)因利乘便( )(4)履至尊而制六合( )(5)却匈奴七百余里( )(6)以弱天下之民( )(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9)序八州而朝同列(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 (3)形容词用作名词,都指便利的条件 (4)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 (7) 名词用作动词,当帝王 (

5、8) 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小;变弱 (9)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_今义:_(2)以致天下之士古义:_今义:_(3)宽厚而爱人古义:_今义:_(4)山东豪俊遂并起古义:_今义:_【答案】 (1)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古义:两个词,以,来;致,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3) 古义:爱护人民。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4) 古义: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第 6 步文

6、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省略句, “威振”之后省略介词“于”)译文:_(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定语后置句, “金人”的定语“十二”后置,正常语序为“铸以为十二金人”)译文:_(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句,宾语“谁”置于中心词“何”之前,正常语序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何谁”)译文:_(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判断句, “也”表判断)译文:_(5)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状语后置句, “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置于中心

7、词“尊”之后)译文:_【答案】 (1)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2)征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刃箭头,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 的反抗力量)。(3)又派好的将领手执强弓守卫着战略要地,忠臣领着精壮的士兵携带锋利的武器,来巡查盘问过往行人。(4)正是子孙当帝王的万代基业啊。(5)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常识速览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

8、,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落马而死,贾谊认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 33 岁。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 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最为有名。贾谊所处时代,正是西汉所谓的“太平盛世”时期,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形象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 ,明为“过秦

9、” ,实为“规汉” ,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改革政治,缓和矛盾,避免爆发社会危机。地 名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简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六合: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荒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山东:崤山以东。江南:泛指长江以南。江左:长江以东。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文章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

10、亡的原因。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劝汉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文脉梳理_ _【答案】 叙史实 仁义不施文本深读自主探究 1面对百万之众的“多国部队” ,秦国为什么敢“开关延敌” ,而九国之师又为何“逡巡”不敢进?_【答案】 联合起来的“多国部队”整体实力绝不比秦国弱,如果联合起来还不如秦国的实力强大,那么九国之师就没有必要远道而来叩关送死了。所以如果统一战线真的是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协调一致,争先恐后攻打秦国,秦国必亡无疑,然而事实上诸侯各国谁都怕秦国伤害自己,因为他们结盟的前提不是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就决定了一旦战争真的打起来,他们必然以不使自己受伤害为前

11、提。再说秦国确实强大,论单打独斗谁也不是秦的对手,秦的函谷关有多大,一下子能上几千人,很显然谁先上谁挨打,所以九国联合起来纵然有百万之师,也形同虚设。秦国正是看到诸侯国的这一致命弱点,才敢大胆的“开关延敌” 。而面对秦国大胆的“开关” ,九国之师也真的只是“逡巡” ,谁也不敢贸然进入,最后落得个“流血漂橹”的可悲下场。2 过秦论一文是如何进行反复比照,逐层深化的?_【答案】 作者为了论述中心,反复比照,逐层深化。先是远比,作者写陈涉的出身卑微,才能平庸,不成军旅,可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随即得到天下人的响应、支援,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写陈涉起事如此之易,和前文写诸侯攻秦如此

12、之难,遥为映照,对比鲜明,为下文议论做了必要的铺垫。再是近比:地位 出身 军队数量军队素质武器状况地理条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迁徙之徒”“行伍之间” “数百”“疲弊之卒”“斩木为兵”“阡陌之中”秦始皇“至尊” 王侯之家 万乘“良将”“信臣精卒”“劲弩”“利兵”“据亿丈之城”“金城千里”最后是总比,总括前文两极对比,从而揭示题旨。总结全文时,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广有天下,势力由弱到强,统治诸侯,统治由暂到久,长及百年。一夫毁七庙,宰割天下者反身死于人手,将秦与陈涉两方面都予以极化。这样, “何也”的设问就变得更强烈。层层递进的情势便迸发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便如水到渠成般自然,雷

13、霆震空般有力。合作探究3贾谊写过秦论旨在“过秦” ,在于指责秦朝的过失。秦朝的过失,只用“仁义不施”四个字就说尽了。但作者一直不说,到篇末才加以点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_【答案】 好处就在于能够使读者造成悬念,在对比分析中逐步弄清问题的症结,逐步接近作者的观点,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结论,收到画龙点睛、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先从秦国的兴盛写起,由初盛、益盛而极盛,做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这个时期,秦国不断强盛起来,战略上处于攻势,任何诸侯国都不能与之抗衡。即使像九国那样合纵抗秦,也终于土崩瓦解,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到秦始皇时,国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奋

14、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 。可是,就在秦始皇力图巩固帝业的时候,亡国的祸根也就埋下了。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杀天下豪杰,收天下之兵。 “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用暴政来统治人民。秦始皇一死,那卑微弱小的陈涉便“倔起阡陌之中”“天下云集响应” ,迅速灭亡了秦朝。末段,作者进一步指出, “山东之国”的强大和卑微弱小的陈涉是“不可同年而语”的,但秦国却能够以一个诸侯国的地位和力量,统一天下。而在统一天下之后,却被力量远不如山东各国的陈涉一举灭亡了,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这是为什么呢?文章写到这里,作者才最后点出:导致秦国“攻守

15、之势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仁义不施” 。这就是结论,也就是作者所要指责的秦朝的最大的过失。篇末点题,妙在画龙点睛、水到渠成。4请讨论:过秦论的体裁是议论文,但为什么记叙却多于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答案】 本文的重点在于论秦之“过” 。要论秦之“过” ,就必须有大量的史实,把它作为议论的依据,说理的基础。所以本文一、二、三、四段基本上是叙事,叙述秦国逐步强盛的史实,极写六国合纵攻秦反而失败,为秦所并,显示了秦上升时期的蓬勃发展之势;然后又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人少势孤却迅速推翻秦王朝,突出了秦亡之速。通过这样的叙述,用历史事实互相对照,得出了秦虽有百多年的兴盛史,败六国,吞诸侯,一统中国,威

16、振四海,却亡于兵少士疲的陈涉之手,乃是仁义不施的结果。在探讨秦亡原因的同时,其过秦讽汉之旨已意在言外。本文叙述多于议论,其史实的叙述也是为议论作准备,作张本。如缺少足够的叙事,议论就缺乏依据,议论就流于空乏。有了足够的叙事,结论从叙述自然引出,就可少发议论而道理自明。这犹如水到渠成般自然,文意顺理成章,具有以理服人的力量。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 拥 雍 州秦 孝 公 占 据 着 崤 山 和 函 谷 关 这 样 险 固 的 地 势 , 占 有 雍 州之 地 ,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这 样 (广 大 的 )地 区 , 君 臣 牢 固 防 守 , 以 便 伺 机 夺 取 周

17、 朝 的 政 权 , 固 :险 固 的 地 势 。拥 :占 有 。以 :来 , 以 便 , 表 目 的 的 连 词 。窥 :窥 视 。有 席 卷 天 下 , 包怀 有 席 卷 天 下 , 控 制举 宇 内 ,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寰 宇 , 统 一 四 海 , 吞 并 各 国 的 野 心 。 席 、包 、囊 :名 词作 状 语 , 像 )Error!当 是 时 也 , 商 君 佐 之 , 内 立 法在 这 个 时 候 , 商 鞅 辅 佐 他 , 对 内 制 定 法度 , 务 耕 织 ,律 制 度 , 致 力 于 农 耕 纺 织 , 当 :在 时 候 。是 时

18、:这 时 。内 :名 词 作 状 语 , 对 内 。务 :)Error!修 守 战 之 具 , 外 连 衡 而修 造 防 守 和 进 攻 的 战 具 , 对 外 采 用 连 衡 的 策 略 来斗 诸 侯 。使 诸 侯 们 互 相 争 斗 。 修 :修 造 。具 :器 械 、武 器 。外 :名词 作 状 语 , 对 外 。斗 :使 争 斗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秦 国 人 毫 不 费 力 地 就 夺 取 了 黄 河 以 西 的 大 片 土 地 。孝 公 既 没 , 惠 文 、武 、昭 襄 蒙 故 业 ,秦 孝 公 死 后 , 惠 文 王 、

19、武 王 、昭 襄 王 继 承 已 有 的 基 业 ,因 遗 策 , 南 取 汉 中 , 西 举 巴 、蜀 , 东沿 袭 前 代 的 策 略 , 向 南 夺 取 了 汉 中 , 向 西 攻 取 了 巴 、蜀 , 向 东割 膏 腴 之 地 , 北 收 要 害 之 郡 。割 占 了 肥 沃 的 土 地 , 向 北 收 取 了 非 常 重 要 的 城 邑 。故 :旧 有 的 。因 :沿 袭 。遗 :遗 留 下 来 的 。南 、西 、东 、北 :名 词 作 状 语 , 向 南 、向 西 、向 东 、向 北 。诸 侯 恐 惧 , 会 盟 而 谋各 国 诸 侯 (非 常 )害 怕 , (他 们 )集 会 结

20、 盟 , 来弱 秦 , 不 爱 珍 器 重 宝 肥 饶图 谋 削 弱 秦 国 , 不 吝 惜 珍 贵 的 器 物 、贵 重 的 珠 宝 、肥 沃 富 饶之 地 , 以 致 天 下 之 士 , 合 从 缔 交 ,的 土 地 , 用 来 招 纳 天 下 的 贤 士 , 采 用 合 纵 的 策 略 缔 结 盟 约 ,相 与 为 一 。 当 此 之 时 , 齐 有 孟 尝 , 赵 有 平 原 ,互 相 援 助 , 成 为 一 体 。正 当 这 时 候 , 齐 国 有 孟 尝 君 , 赵 国 有楚 有 春 申 , 魏 有 信 陵 。此 四 君 者 , 皆 明 智平 原 君 , 楚 国 有 春 申 君 ,

21、 魏 国 有 信 陵 君 。这 四 个 人 , 都 明 达而 忠 信 , 宽 厚 而 爱 人 , 尊 贤 而 重聪 慧 又 忠 诚 守 信 , 宽 容 仁 厚 又 爱 护 人 民 , 尊 敬 贤 才 又 重 视士 , 约 从 离 衡 ,士 人 , 相 约 为 合 纵 , 击 破 秦 国 的 连 衡 策 略 , 尊 :尊 敬 。贤 :有 德 有 才 的 人 。)Error!兼 韩 、魏 、燕 、楚 、齐 、赵 、宋 、卫 、中 山同 时 拥 有 韩 、魏 、燕 、楚 、齐 、赵 、宋 、卫 、中 山之 众 。 于 是 六 国 之 士 , 有 宁 越 、徐 尚 、苏 秦 、等 国 的 部 分 。在

22、 这 时 候 六 国 的 贤 士 , 有 宁 越 、徐 尚 、苏 秦 、齐 明 、周 最 、陈 轸 、召 滑 、楼 缓 、翟 景 、有 齐 明 、周 最 、陈 轸 、召 滑 、楼 缓 、翟 景 、苏 厉 、 乐 毅 之 徒 通 其 意 , 吴 起 、孙 膑 、带 佗 、倪 良 、苏 厉 、乐 毅 这 些 人 沟 通 他 们 的 意 见 , 有 吴 起 、孙 膑 、带 佗 、倪 良 、王 廖 、田 忌 、廉 颇 、赵 奢 之 伦 制 其 兵 。 尝王 廖 、田 忌 、廉 颇 、赵 奢 这 些 人 统 率 他 们 的 军 队 。(九 国 诸 侯 )以 十 倍 之 地 , 百 万 之 众 , 叩 关

23、 而曾 经 依 仗 十 倍 (于 秦 国 )的 土 地 , 上 百 万 的 军 队 , 攻 打 函 谷 关攻 秦 。进 攻 秦 国 。以 :凭 着 , 用 。众 :军 队 。叩 :击 。而 :表 承 接 的 连 词 。 秦 人 开 关秦 国 人 敞 开 函 谷 关 ,延 敌 , 九 国 之 师 , 逡 巡 而 不 敢 进 。延 请 敌 军 进 去 , (可 是 )九 国 的 军 队 , 却 迟 疑 徘 徊 , 不 敢 前 进 。秦 无 亡 矢 遗 镞 之 费 , 而 天 下 诸 侯秦 国 没 有 丢 失 一 支 箭 及 一 个 箭 头 的 损 耗 , 可 是 天 下 的 诸 侯已 困 矣 。已

24、 经 困 敝 不 堪 了 。亡 、遗 :失 去 。矢 :箭 。镞 :箭 头 。费 :损 耗 。而 :可 是 。于 是 从在 这 种 情散 约 败 , 争 割 地 而 赂 秦 。况 下 合 纵 瓦 解 盟 约 破 裂 , 诸 侯 们 争 着 割 让 土 地 来 贿 赂 秦 国 。秦 有 余 力 而 制 其 弊 , 追 亡 逐 北 ,秦 国 有 足 够 的 力 量 控 制 并 利 用 他 们 的 弱 点 , 追 逐 逃 走 的 败 兵 ,余 :充 足 。制 :控 制 , 制 服 。其 :代 词 , 他们 。亡 :动 词 作 名 词 , 逃 兵 , 逃 亡 的 人 。 伏 尸 百倒 下 的 尸 体

25、上万 , 流 血 漂 橹 ; 因 利 乘 便 , 宰百 万 , 血 流 成 河 , 可 以 漂 浮 盾 牌 ;(秦 国 )趁 着 有 利 的 形 势 , 宰割 天 下 , 分 裂 山 河 。 强 国 请 服 , 弱 国 入 朝 。割 天 下 诸 侯 , 分 割 各 国 的 土 地 。强 国 请 求 投 降 , 弱 国 入 秦 朝 拜 。因 、乘 :都 是 “趁 着 ”之 意 。利 、便 :同 义 ,有 利 的 形 势 。请 :请 求 。服 :臣 服 , 投 降 。 延 及 孝(秦 国 )延 续 到文 王 、庄 襄 王 , 享 国 之 日 浅 , 国 家了 孝 文 王 、庄 襄 王 , (他 们

26、 )在 位 的 时 间 短 , 国 家 没 有 发 动 侵 略无 事 。诸 侯 的 战 争 。及 至 始 皇 , 奋 六 世 之 余 烈 , 振 长到 了 秦 始 皇 (即 位 ), 发 展 六 世 遗 留 下 来 的 功 业 , 挥 动 马策 而 御 宇 内 ,鞭 子 驾 驭 天 下 (意 思 是 用 武 力 来 统 治 各 国 ), 奋 :振 作 。余 :遗 留 。)Error!吞 二 周 而 亡 诸 侯 ,吞 并 了 东 周 、西 周 , 灭 掉 了 六 国 ,履 至 尊 而 制 六 合 , 执 敲 扑 而 鞭 笞 天登 上 了 帝 位 控 制 着 整 个 天 下 , 用 严 酷 的 刑

27、 罚 来 奴 役 天 下 的 百下 , 威 振 四 海 。姓 , 威 势 震 慑 四 海 。吞 :吞 并 。亡 :使 灭 亡 。履 :登上 。至 :极 。制 :控 制 。执 :拿 、握 。南 取 百 越 之 地 , 以 为 桂 林 、象 郡 ; 百 越 之 君 ,向 南 夺 取 百 越 地 区 , 把 它 设 置 为 桂 林 郡 和 象 郡 ;百 越 的 君 主 ,俯 首 系 颈 , 委 命低 着 头 颈 上 系 绳 投 降 (意 思 是 愿 意 服 从 、投 降 ), 把 自 己 的 生下 吏 。 乃 使 蒙 恬 北 筑 长 城 而 守 藩 篱 ,命 交 付 司 法 官 吏 (审 讯 )。而

28、 且 派 蒙 恬 在 北 方 修 筑 长 城 守 卫 边 防 ,却 匈 奴 七 百 余 里 ; 胡 人 不 敢 南 下 而 牧 马 , 士 不 敢 弯击 退 匈 奴 七 百 多 里 ;胡 人 不 敢 到 南 边 来 放 马 , 武 士 不 敢 拉 满 弓 而 报 怨 。弓 箭 来 报 仇 。北 :名 词 作 状 语 , 在 北 方 。却 :击 退 。下 :动 词 , 到 去 。 于 是在 这 个 时 候 ,废 先 王 之 道 , 焚 百 家 之 言 , 以(秦 始 皇 )废 除 了 先 王 的 法 度 , 焚 毁 了 各 学 派 的 著 作 , 来 使 百愚 黔 首 ;隳 名 城 , 杀 豪

29、杰 ; 收 天 下姓 愚 昧 ;毁 坏 (六 国 的 )高 大 的 城 墙 , 屠 杀 (六 国 的 )豪 杰 ;收 徼之 兵 , 聚 之 咸 阳 ,天 下 的 兵 器 , 聚 集 到 都 城 咸 阳 , 以 :表 目 的 , 来 。愚 :使 愚 昧 。收 :收 取 。兵 :兵 器 。据 亿 丈 之 城 , 临 不 测 之 渊 , 以 为 固 。据 着 亿 丈 高 的 城 墙 , 下 临 深 不 可 测 的 护 城 河 , 把 这 当 作 坚 固 的 屏 障 。良 将 劲 弩 守 要 害 之又 派 良 将 执 强 弓 守 卫 着 战 略处 , 信 臣 精 卒 陈 利 兵 而要 地 , 可 靠

30、的 大 臣 领 着 精 良 的 士 兵 携 带 锋 利 的 兵 器 , 来 缉谁 何 。天 下 已 定 , 始 皇 之 心 , 自 以 为 关 中 之查 盘 问 过 往 行 人 。天 下 已 经 平 定 , 秦 始 皇 心 里 , 自 认 为 关 中 这固 , 金 城 千 里 , 子 孙 帝 王 万 世 之 业 也 。样 险 固 , 坚 固 的 城 池 千 里 , 正 是 子 孙 当 帝 王 的 万 代 基 业 呀 。 弩 :弓 。信 :忠 实 、可 靠 。精 :精 良 。卒 :士 兵 。利 :锐利 。兵 :兵 器 。帝 王 :名 词 作 动 词 , 当 帝 王 。业 :基 业 。始 皇 既

31、没 , 余 威 震 于 殊 俗 。秦 始 皇 死 后 , 他 的 余 威 还 震 慑 到 边 远 的 地 方 。既 :以 后 。)Error!然 陈 涉 瓮然 而 陈 涉 (不 过 )是 个 以 破牖 绳 枢 之 子 , 氓 隶瓮 做 窗 户 , 以 草 绳 系 门 板 的 贫 家 子 弟 , (替 人 种 田 帮 工 的 )之 人 , 而 迁 徙 之 徒 也 ; 才 能 不 及 中 人 ,下 层 人 民 , 又 是 个 被 征 发 的 人 ;(他 的 )才 能 赶 不 上 平 常 的 人 ,非 有 仲 尼 、 墨 翟 之 贤 , 陶 朱 、 猗 顿 之既 没 有 孔 子 、墨 子 那 样 的

32、 德 才 , 也 没 有 范 蠡 、猗 顿 那 样 的 财富 ; 蹑 足 行 伍 之 间 , 而 倔 起 阡 陌 之 中 , 率富 ;(他 )置 身 于 戍 边 队 伍 中 间 , 突 然 在 田 野 之 中 兴 起 , 率 领疲 弊 之 卒 , 将 数 百 之 众 , 转 而 攻 秦 ;疲 惫 不 堪 的 士 卒 , 带 着 几 百 人 的 队 伍 , 回 过 头 来 攻 打 秦 国 ;斩 木 为 兵 , 揭 竿 为 旗 ,(他 们 )砍 来 木 棍 做 兵 器 , 举 起 竹 竿 当 旗 帜 , 倔 :突 然 。将 :率 领 。众 :军 )Error!天 下 云 集 响 应 ,天 下 百

33、姓 像 云 那 样 聚 拢 来 , 像 回 声 那 样 应 和 着 ,赢 粮 而 景 从 。(许 多 人 )担 着 粮 食 如 影 随 形 地 跟 着 (陈 涉 )。云 、响 :名 词 作状 语 , 像 云 一 )Error!山 东 豪 俊 遂 并 起 而崤 山 以 东 的 六 国 豪 杰 就 和 他 一 同 起亡 秦 族 矣 。来 灭 掉 了 秦 国 。且 夫 天 下 非 小 弱 也 , 雍 州 之 地 , 崤 函秦 朝 的 天 下 并 没 有 缩 小 变 弱 , 雍 州 的 土 地 , 崤 山 、函 谷 关之 固 , 自 若 也 。的 险 固 , 仍 和 从 前 一 样 。小 、弱 :形

34、容 词 用 作 动 词 ,变 小 , 变 弱 。固 :险 固 。陈 涉 之陈 涉 的位 , 非 尊 于 齐 、楚 、燕 、赵 、韩 、魏 、宋 、卫 、中 山 之 君 也 ;地 位 , 并 不 比 齐 、楚 、燕 、赵 、韩 、魏 、宋 、卫 、中 山 的 国 君 尊 贵 ;锄 櫌 棘 矜 , 非 铦 于 钩 戟 长 铩 也 ; 谪 戍 之 众 , 非 抗 于农 具 木 棍 不 比 钩 戟 长 矛 锋 利 ;被 征 发 戍 守 边 疆 的 士 卒 , 并 不 比九 国 之 师 也 ; 深 谋 远 虑 , 行 军 用 兵 之 道 , 非 及 向 时九 国 军 队 强 ;深 谋 远 虑 , 指 挥

35、 军 队 作 战 的 谋 略 , 赶 不 上 先 前 六之 士 也 。国 的 谋 士 。 铦 :锋 利 。于 :介 词 , 比 。众 :众 人 。抗 :匹 敌 , 相 当 。师 :军 队 。及 :比 得 上 。然 而然 而 成成 败 异 变 , 功 业 相 反 , 何功 和 失 败 却 发 生 了 不 同 的 变 化 , 功 业 也 完 全 相 反 , 这 是 为 什也 ? 试 使 山 东 之 国 与 陈 涉 度 长 絜 大 , 比么 呢 ? 假 使 让 崤 山 以 东 六 国 跟 陈 涉 比 量 一 下 长 短 大 小 , 较权 量 力 , 则 不 可 同 年 而 语 矣 。量 一 下 权

36、势 和 力 量 , 那 就 不 能 够 相 提 并 论 了 。度 :量 长 短 。絜 :衡 量 。)Error!然 秦 以 区 区 之 地 , 致 万 乘 之 势 ,可 是 秦 国 凭 借 那 狭 小 的 地 盘 , 得 到 了 天 子 权 势 ,序 八 州 而 朝 同 列 , 百 有 余 年 矣 ;招 致 八 州 来 归 , 而 使 六 国 诸 侯 都 来 朝 见 , 已 经 有 一 百 多 年 了 ;然 :可 是 。以 :凭 借 。致 :获 得 。序 :排 列座 次 。而 :表 并 列 关 系 。朝 :使 朝 见 。 然 后 以 六然 后 把 全 天 下合 为 家 , 崤 函 为 宫 ;

37、一 夫 作 难变 成 自 己 的 家 , 把 崤 山 、函 谷 关 当 作 自 己 的 内 宫 ;陈 涉 一 人 起 义 ,而 七 庙 隳 , 身 死 人 手 , 为 天 下 笑 者 ,秦 王 朝 就 毁 掉 了 , (秦 王 子 婴 )为 项 羽 所 杀 , 被 天 下 人 耻 笑 ,何 也 ?这 是 什 么 原 因 呢 ? 夫 :指 从 事 体 力 劳动 或 被 奴 役 的 人 。 仁 义 不 施这 是 由 于 不 施 行 仁而 攻 守 之 势 异 也 。义 , 攻 和 守 的 形 势 不 同 了 。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文采斐然的铺排渲染过秦论这篇文章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

38、。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等四字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出,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振四海”的形象。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定义: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文学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它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作用:(1)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

39、主题。(2)铺排手法不仅可以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再现种种情景,渲染某种情绪,再现人物心理,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2写法指导铺排渲染“三注意”赋体文是从古代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写作时运用赋的手法非常重要,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究对仗。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其基本要求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句法结构互相对称。(2)讲究节奏和平仄。赋体文在语音方面要讲究节奏,对仗字数不同,节奏也不同。在语音方面还讲究平仄,赋体文平仄协调,能增强语言的声音美。(3)讲究用典和辞藻。用典,是引用的一种,它主要是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诗文来表情达意,容易引起联想,使文章变得典雅、含蓄。3

40、迁移运用请以“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为话题,运用“赋”的手法写一段或几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不少于 150 字。_【写作示例】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

41、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人心向背,成败兴衰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 ”此评语一语中的!作者不仅看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了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纵览历代王朝成败兴衰,都能证明这个观点。今天,面临世界经济危机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政府施政做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角度】 “仁爱” “和谐” “德行天下” “民心向背” “以人为本” “行为与结果”等。2精彩应用天下已定,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但秦始皇不仅不改弦更张,反而变本加厉,用严苛的施政来对待人民,繁刑严诛,赋敛无度,民无以堪,所以陈涉揭竿而起,并一举而灭之。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需要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佳作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