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质的比热容课型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2.了解比热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3.学会查比热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4.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重点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探究实验及比热容的概念难点 实验的探究过程及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计算教学过程 复备一、复习提问:1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2热传递的特点,热传递与改变物体内能的关系。3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它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二、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讨论:初夏,小明和
2、小华去海边游玩.中午,他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很烫;当他们跳进海里时,觉得海水很凉.傍晚时,他们又去海边,却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请一位去过海边的同学谈感受)这里涉及到物体的那方面的发生了变化?三、新课讲授1. 猜想与假设:物体升高的温度可能与等因素有关(对各因素逐一进行举证)2. 设计实验:你将如何研究物体升高的温度与物质本身有关的?应该控制哪些量?如何控制?改变哪些量?如何改变?通过什么现象的观察及分析就可以验证你的猜想?3.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如何进行实验)4. 分析与讨论质量相等的煤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煤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煤油比水吸收
3、的热量.这就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四、关于热量的计算公式1讲清热量的概念: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 Q 表示。单位:焦耳符号:J 与能量的单位相同。2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以烧开水为例)物体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大,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3给出由热传递引起物体温度变化时,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公式:当物体温度升高时: )(0tcmQ吸当物体温度降低时: 放式中 Q 表示热量,c 表示比热容,m 为物体的质量,t 0 为初温度,t 为末温度。4说明上述两公式也可以用下面一个式子来表示: tc其中
4、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五、典型例题:例 1在 20室温下,烧开一壶 5kg 的水,大约需要多少热量?实际上,烧开这一壶水所需提供的热量要大于上面的计算结果,为什么?解:由题知,c=4.210 3J/(kg),t 0=20,t =100,烧开 m=5kg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Q 吸 =cm(t-t 0)=4.210 3J/(kg )5kg(100-20 )=1.68106J;由于给水加热时,壶要吸收热量,同时有热散失,所以烧开这一壶水所需提供的热量要大于上面的计算结果答:大约需要 1.68106J 热量;在实际上烧开水时,水在吸收热量时也向空气中散热,存在热损失,会造成实际加热时间的延长例 2如图甲
5、所示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中所示是记录牛奶和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表示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曲线(填“”或“ ”),水的初温是,最终二者的温度是,此过程中水的内能是通过方式增加的,若水的质量为 1.5kg,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不计热损失 )解:由图像可知,图线的温度随时间逐渐降低,因此图线表示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图线是描述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水的初温是 10,二者最终温度为 20,在此过程中,通过热传递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水吸收的热量:Q=cm t=4.2103J/(kg)1.5kg(20-10 )=6.3104J;故答案为:;10;20;热传递;6.310 4六、实际应用介绍课本中的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图,请学生讨论并回答汽车发动机是如何实现降温的?它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板 比热容的概念书设计1、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公式 tcmQ4、单位:焦/(千克)符号:J/(kg)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