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5624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秋人教版化学必修1《4.4.2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堂达标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 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答案:B2.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不反应,所以铁制、铝制容器能盛放浓硫酸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能使蔗糖炭化C.浓硫酸和铜片加热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D.浓硫酸可作 H2、O 2 等气体的干燥剂表现其脱水性答案:C3.一定质量的铜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和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

2、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硝酸浓度越大,硝酸被还原之后的生成物的价态越低,对应的硝酸的氧化性越弱B.硝酸浓度不同,生成 Cu(NO 3) 2 的物质的量不同C.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答案:D4.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产生白雾,下列叙述不属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解析:盐酸易挥发,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稀释放热,使 HCl 气体的溶解度降低,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使 HCl 挥发出来。答案:A5.下列事实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

3、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浓硝酸应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浓硝酸具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银片溶于热的稀硝酸。硝酸具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石灰石和稀硝酸混合反应制取 CO2。硝酸具有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实验室用浓硫酸和 NaNO3 固体共热的方法制取 HNO3。硝酸具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红热的木炭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的气体。浓硝酸具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硝酸被还原时体现了硝酸的强氧化性,在产物中有硝酸盐生成时体现了硝酸的酸性。答案:(1)不稳定性(或见光易分解的性质) 4HNO3 4NO2O 2 2H2O= = = = =光 (2)

4、强氧化性和酸性 3Ag 4HNO 3(稀) 3AgNO3NO 2H 2O= = = = = (3)酸性 CaCO 32H =Ca2 CO 2H 2O(4)挥发性 H 2SO4(浓)NaNO 3(固) NaHSO4HNO 3= = = = = (5)强氧化性 C4HNO 3(浓) 4NO2CO 22H 2O= = = = = (时间:40 分钟)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最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B2.下列关于浓硫酸与浓硝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5、A.敞口久置,二者浓度均会变小B.常温下,均会使铝、铁钝化C.敞口久置,二者质量均会变大D.均具强氧化性解析:若敞口放置,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分导致浓度变小,质量变大,而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硝酸使其浓度变小,质量变小,所以 A 正确,C 错误;两种酸都具有强氧化性,与铝、铁反应生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都能使铝和铁钝化,所以 B、D 正确。答案:C3.将木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从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

6、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D.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解析:依题意,X 为 SO2与 CO2的混合气体,Y 为 NO2,同时通入 BaCl2溶液后,发生反应:3NO 2H 2O=2HNO3NO,所以 HNO3会将 SO2氧化为 H2SO4,H 2SO4与BaCl2反应生成 BaSO4白色沉淀,出来的气体为 CO2和 NO,由于 NO 易被空气中的 O2氧化,因而导管口会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答案:D4.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也无明显现象。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是( )A.Fe2(SO 4) 3 B.Na2CO3C.KNO3 D.FeSO4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

7、应,但加入 KNO3后,由于溶液中有 H 和 NO 存在,故会 3发生反应:3Cu8H 2NO =3Cu2 2NO4H 2O,C 符合题意;加入 Fe2(SO 4) 33,Fe 3 可与 Cu 发生反应,生成 Cu2 和 Fe2 ,也能使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变蓝色,但无气体逸出,A 不符合题意。答案:C5.下列各组离子在 pH1 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K 、ClO 、NO B.NH 、K 、SO 、SO 3 4 23 24C.Al3 、Fe 2 、I 、NO D.Cu2 、Fe 2 、S 2 、SO 3 24解析:pH1 的溶液显酸性,存在大量 H 。

8、A 项,H 与 ClO 生成弱酸 HCl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项,H 与 SO 生成 H2SO3,H 2SO3分解得到 SO2、H 2O,不属于23氧化还原反应;C 项,酸性条件下,NO 分别将 Fe2 、I 氧化成 Fe3 、I 2,属于氧化还 3原反应;D 项,Cu 2 、Fe 2 、H 分别能与 S2 反应生成 CuS 沉淀、FeS 沉淀和 H2S 气体,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答案:C6.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 SO2 的量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 的生成C.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

9、的 SO2D.为确认 CuSO4 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的大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生成 SO2的量,A 正确;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中品红溶液可以验证 SO2的生成,B 正确; SO2有毒,能与 NaOH 溶液反应,因此 中 NaOH 溶液可以吸收多余的 SO2,C正确;反应后溶液呈黑色,且不能直接向浓硫酸中加水,应取铜与浓硫酸反应后中溶液,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 CuSO4生成,D 错误。答案:D7.(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 NO 的化学方程式为 _。(2)NO 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

10、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 NO 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 (填序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 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 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 U 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 NO 气体。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4)以下收集 NO 气体装置,合理的是 (填序号) 。解

11、析:(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注意配平;(2)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应不能与稀硝酸反应,所以 A、B 项不行;红棕色的气体是 NO2,原因是生成的 NO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3)该实验装置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与空气接触,长玻璃管的作用是排稀硝酸,防止稀硝酸溢出;关闭活塞,产生的气体使稀硝酸液面下降,从而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停止;(4)不能用排空气法来收集 NO,因为 NO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C 和 D 装置符合题意。答案:(1)3Cu8HNO 3(稀)= =3Cu(NO 3) 22NO4H 2O (2)CD 2NOO 2=2NO2(3)接收被气体压出 U 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12、关闭 U 形管右端导气管上的活塞;反应产生的气体将 U 形管右端管内的稀硝酸向下压,使铜丝与稀硝酸分开,反应就会停止 (4)CD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图中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2)装置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 ,其作用是_。(3)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 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体产生,此时 B 中现象是 。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 (填序号) 。a.水 b.酸性 KMnO4 溶液c.浓溴水 d.饱和 NaHSO3 溶液解析:(2)为防止 SO2尾气污染空气,D 处的棉花应浸有能吸收 SO2的溶液,如NaOH 溶液。(3)B 中所放液体应不与 SO2反应,故应为 NaHSO3饱和溶液。答案:(1)Cu2H 2SO4(浓) CuSO4SO 2H 2O= = = = = (2)NaOH 溶液(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3)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集气瓶内液面下降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化学 > 人教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