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5158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基础检测,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巡抚(f) 钝滞(zh ) 拟稿(n) 数见不鲜(xin)B. 揖让(y) 炮制(po ) 酩酊(mng) 雍容(yng)C. 栏楯(shn) 吮吸(shn ) 露马脚(lu) 遂心如意(su)D. 辑录(j) 恪守(k ) 拮据(j) 栖息(x)【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

2、管。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D 项,栖息,栖读 q。栖息:1.止息;寄居;2.指寄居之所;3.谓隐居。故选 D 项。【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 (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 (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

3、瑰” , “ 气氛”中的“氛” 。 (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诡密 斑斓 儒子牛 良辰美景B. 寒喧 诀窍 乌纱帽 杳无音信C. 神采 通碟 双簧管 天方夜谈D. 贤惠 昏眩 白篷船 走投无路【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建议1、博闻强识。 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 加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

4、、学会以音辨形。学会以义辨形。学会根据语境辨形。A 项,诡密,应为诡秘 ;儒子牛,应为孺子牛。B 项,寒喧,应为寒暄。C 项,通碟,应为 天方夜谭。碟,一般是指盘状物,古代吃饭用石器,所以用石旁。光碟,碗碟、飞碟。谍,一般指间谍,间谍主要用说话的手段获取对方的信息,所以从言旁。间谍、谍报。牒,意指简札,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小简曰牒,大简曰册。故从“片” 。金牒、玉牒 、家牒、通牒。喋,啰唆,语言烦琐;或者血流满地, 从口形容说话多。 喋喋不休、喋血。故选 D 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经常戴耳机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鸣耳聋等,很多年轻人却对此不以为然。B.

5、 台湾渔船 5 月 9 日遭到菲律宾巡逻艇扫射,目击者脱险返港后仍然心有余悸。C. 她擅长化妆,尤其擅长化彩妆,经她修饰过的新娘妆,姹紫嫣红,煞是好看。D. 他年过六旬,但依然步履矫健,只是思想保守,对事情的看法有点老态龙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此处应为“不以为意”。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姹紫嫘红:形容备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奸看。此处对象误用。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此处对象误用。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点评:本题所选成语都比较典型,都是常见且易误用的成语,但本题两个错误

6、选项都考到了对象误用,似有不妥,其实还可考查褒贬失当、望文生义、谦敬失当等。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冰岛的经济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 ,近日,冰岛政府向世界发出了“求救”信息。抵达北京的朝鲜代表团面对记者提问,参赛队员都选择了 ,发言的只有代表团的官员。这么晚了还放音响,会 别人的休息的。A. 边沿 静默 妨碍B. 边缘 静默 妨害C. 边沿 沉默 妨害D. 边缘 沉默 妨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

7、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边沿:紧靠着边,常用于具体事物。边缘:指“靠近边的附近” ,既适用于具体事物,又适用于抽象事物。 “边缘”范围较大。这里说的是冰岛的经济快全面崩溃了,是抽象事物。选用“边缘” 。静默:重在强调静,突出没有一点声音。沉默:重在强调沉,强调有话说而不想说。朝鲜代表团的参赛队员不想回答记者的问题。因此选用“沉默” 。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语境说的是晚上放音乐会影响别人休息。程度相对较轻。因此选用妨碍。故选 D 项。【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

8、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 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 ,爱护(下辈) ;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 “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 “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应选“洪亮” ,应选“嘹亮” ,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

9、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 “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 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 、“办法”和“措施” 、 “害怕”和“胆怯” ,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10、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使用。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

11、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说明对象来看,首选,在内容上与具有顺接关系的是,举例说明“声音就是这样的” 。故排除 BCD,选 A。视频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 越语上 。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C.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共 3000 多年得历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

12、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 项,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分析有误。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 C 项。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君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掌管) 吊有忧,贺有喜(吊:慰问)寡人请更(更:换人)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服:服从)博闻强志(志:志向)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致:表达)A. B. C. D. 【答案】D【

13、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寡人请更。更:改过自新;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服:使之服。博闻强志。志:记。故选 D 项。【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14、)、 “结发”( 男子成年) 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 “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8.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

15、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B.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项脊轩志 )C.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 )D.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例句和 B 项,顾,都有看、环顾的意思。瞻顾,泛指看,有

16、瞻仰、回忆的意思。A 项,看望,拜访。C 项,顾反,回来。顾是还的意思 。D 项,顾,顾念。故选 B 项。9.比较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儿之成,则可待乎!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A. 与相同,与也相同 B. 与不同,与相同C. 与相同,与不同 D. 与不同,与也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

17、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句中,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中,之,代词,指代越国,即与越讲和 。句中,其,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句中,其,代词,那,指吾妻死。故选 D 项。【点睛】虚词“之” “其”用法积累:“之”的用法:(1) 动词用法 (2) 代词用法(3) 助词用法。1)动词,到。 (2)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 、自己。指示代词。这、这种、这些。 (3)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定语的标志, “的” 。补语的标志, “得” 。音节助词,可不译。“其”的用法:(1) 代词用法 (2

18、) 副词用法(3) 连词用法(4)助词用法(5)复合虚词。(1)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 ,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 指示代词。那,那里,其中的。 (2)副词。 表揣测、测度语气。大概、恐怕。 表劝勉、期望、命令、祈使语气。可要、还要。表反问语气。难道。 (3)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表选择。或者、还是。10.指出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B. 而母立于兹C. 厚币委质事楚 D. 蝉蜕于浊秽【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考生要明白什么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

19、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错别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这类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因此平时要多加积累。做题时如果句中的某个实词实在解释不了,不防考虑该字是否是通假字,用一些同音字代入翻译试试。A 项, “政”与“征”相通,税。B 项,通“尔” ,你的。C 项,质通“贽” ,见面礼。 故选 D 项。【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阅读文言文,不明了古字通假,只照字面意思理解,往往会解释不通或者解错句意。字假借有两种情况:一是语言上早有这样

20、的词,而没有给它们造出字体来,不得不采用“借字标音”的方法来解决,这叫“本无其字”的假借,通称假借字。二是语言里某个词的字,本来早就造出来了,可是在实际使用时,偏偏用另外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这叫“本有其字”的假借,通称“通假字” 。如表示用火熨木使弯曲的“煣”字,在先秦已有,但劝学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偏借“輮”为“煣” 。这类通假字给我们阅读文言文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辨析古文中的通假字,可以利用通假字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来辨析,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声求义”的方法。具体作法,就是在我们阅读文言文时,如果发现某个字,其按通常的意义解释不通,就可以用某一

21、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以达到辨析通顺、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句中,“颁白”二字不成语,不可解,必须知道“颁”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必须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然后根据字音寻找它所替代的本字。作为考生,可以从课内文本中积累。1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武士)C. 大类女郎也(大致) D.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男子)【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解答这类题目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22、:1. 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泣涕,古义:泣涕: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2. 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由,古义 自作主张。今义:没有外在障碍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的行为。3辨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C 项,大类女郎也。意思是太像个女孩子了。大类:太像。 故选 C 项。12.下列各项与例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A.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D.

2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答案】B【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考生要能准确判断各种词类活用现象。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句:下,名词作状语,向下。A 项,祖,名词作动词,效法、模仿。B 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C 短,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D 项,动词使动用法,使吾君耻。故选 B 项。【点睛】词类活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

24、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

25、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 ,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

26、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如:成以其小,劣之。13.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B.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C.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 ,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 ,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

27、者(马之千里者) ,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 。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例句是定语后置句。 “孺子之游者”中, “游”是“孺子”的定语,之者,是定语后置标志词。A 项,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是省略句。B 项,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八人”是“美女”的定语。C 项,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来”是“ 四方之士”的定语, “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D 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是“ 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BCD 三项与例句一样都是定语后置句。故选 A 项。14.下列

28、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令人长号不自禁。译: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B. 今越国亦节矣。译:如今越国也很节俭了。C. 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译: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D.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是什么原因(让你)坚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B 项,今越国亦节矣,意思是现在越国也节制够了。节

29、,是节制,不是节俭。故选 B 项。【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 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30、意译。二、文言文阅读,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游侠列传(节选)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成,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31、,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以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有删改)(注:钳:此指用铁箍束颈,扮成囚犯;广柳车:有篷盖的大车;轺车:一匹马拉的轻

32、车。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购买B. 迹且至臣家 迹:追迹C. 乃髡钳季布 髡:剃去头发D.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忌:忌恨,憎恶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B. 季布为项籍用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C. 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其制稍异于前17. 下列各句中,反映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的一组是(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 待间,果言如

33、朱家指。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A. B. C. D. 18. 对文中的内容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鲁国朱家因为任侠而出名,被他所藏匿救活的豪杰之士数以百计,而其中最突出的是救季布。B. 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敢藏匿季布的诛三族。季布藏在周氏家里,周氏用计,把他扮成一个囚犯,作为奴隶卖给朱家。C. 朱家冒着灭族的危险把季布收留下来,并请刘邦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份上赦免季布,刘邦终于赦免了季布,并授官为郎中。D. 朱家能够获得滕公的支持,主要是因为滕公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刘邦最终能够被打动而赦免季布,则是因为由朱家“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

34、走胡即南走越耳”的话想到国家的利害。19. 请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2)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答案】15. A 16. A 17. D 18. C 19. (1)他已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2)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解析】【15 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

35、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 项,高祖购求布千金,意思是高祖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购,是悬赏捉拿,并非购买的意思。故选 A 项。【16 题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 项,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去、 往、到。B 项

36、,中的 “为” ,介词,表被动; 中的“为” ,动词,担任。 C 项,中的“以” ,介词,因为; 中的“ 以” ,表目的连词,来。 D 项,中的“于 ”,介词,在;中的“于” ,介词,和跟、同。故选 A 项。【17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然后再结合原文翻译确定句子是否能表现题干中涉及的那种品行,进一步排除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择都能反映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的句子。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知是季布,专门为之买田置地,表现其行侠仗义;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朱家除了在生活上尽可能地照顾季布,还想办法去拜访汝阴侯滕公,目

37、的是希望通过他去劝皇上赦免季布,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这是朱家想办法在生活上照顾他。表现朱家行侠仗义。待间,果言如朱家指。意思是等到适当时机,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这说的是汝阴侯滕公和行为。不能表现朱家形象。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这是汝阴侯滕公回答朱家的话。不能表现朱家形象。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是朱家拜访汝阴侯滕公时劝他向皇上进言,赦免季布的话。反映朱家行侠仗义,舍己为人品格。故选 D 项。【18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

38、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并请刘邦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份上赦免季布”曲解文意。文中是朱家对滕公说的,然后滕公对皇帝进言,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故选 C 项。【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阴,暗中;脱,摆脱;厄,厄运,此处指被杀的厄运;及,等到。

39、第二句中,且,况且;以,由于;求,追捕;北走,向北逃到,向北投奔。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 “下车”(官员刚到任) 、“春秋”(年龄)、 “结发”( 男子成年) 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 “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40、(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文: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通人被救的说也说不完。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

41、与季布相见。从函谷关往东,人们莫不伸长脖子盼望同他交朋友。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说:汉朝悬赏捉拿将军您十分紧急,将要追踪到我家,您如果能够接受我的建议,我才敢出主意;如果不能,我愿先自刎而死。季布答应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周氏给季布剃掉头发,戴上铁颈圈,穿上粗麻布衣服,放在广柳车中,一并带着他的家奴几十人,到鲁地朱家那里贩卖。朱家心里知道这人是季布,就买下来安置在田庄。嘱咐他的儿子:田庄的事情听任这个奴隶的,

42、吃饭方面不要亏待他。朱家就乘坐一匹马拉的轻车去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住朱家款待数日。朱家趁便对滕公说:季布有什么大罪,以至于皇上捉拿他这样急迫?滕公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人?说:他是贤人。朱家说:做臣子的各替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为项羽用命,是他的职责。项家的臣子能够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才得到天下,偏偏因自己的私怨捉拿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天下人看着自己这样狭隘呢?况且由于季布贤能而汉朝追捕他又这么紧急,这样, (他可能)不向北投奔匈奴,就向南投奔南越。忌恨壮士从而帮助了敌国,这就是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的缘故啊。您为什么不找个合适的机会对皇上进言呢?汝阴侯滕公心中知道朱家是大侠,猜想季布藏在

43、他那里,就答应说:好吧。等到适当时机,果然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这时候人们都称赞季布能伸能屈,朱家也因此在当世闻名。季布接受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朱家,人名,秦末汉初鲁地著名侠士,事迹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有记载。20.默写(1) , ,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节选)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 。 (项脊轩志 )(3)于嗟鸠兮, ;于嗟女兮, 。 (卫风氓 )(4)诚既勇兮又以武,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 ) 桂影斑

44、驳(3)无食桑葚。无与士耽。(4)终刚强兮不可凌(5)守拙归园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谤、斑、桑葚、耽、凌、拙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 16 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

45、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的伟大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

46、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蓠,实现两者的大融合。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理:“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情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达到完善的成果?艺术与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1. 对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

47、,恰当的一项是( )A. “隔膜” “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 “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B. “隔膜” “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 “垂青”形象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重视。C. “隔膜” “藩篱”贴切比喻事物之间不相通,不了解,存在障碍;“涉猎” “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D. “隔膜” “藩篱”形象说明科学和艺术的分离;“涉猎” “垂青”生动说明科学和艺术开始再度结合。22. 第段,作者用牛顿患神经过敏症,梵高患抑郁症的事例,主要说明了什么?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也带来困窘。B.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给长期潜入科学深宫和象牙塔而目无旁顾的人造成恶果。C.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一些科学家、艺术家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易产生心理失衡,乃至心理畸形。D.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使科学家与艺术家的脑半球所司的功能长期以来未能发挥综合功能。23. 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论证( )A. 科学和艺术重新融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中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