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74994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安庆市2018_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安庆一中高二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 ,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 ,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

2、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 ,一直沿用至今。淮南子时则训记载, “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 。如秦始皇

3、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 ,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 ”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 ,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

4、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 ,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 “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

5、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B.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C. 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 ,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 , “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 ,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B. 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 史记的记

6、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C. 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D. 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B. 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C. “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D.

7、“农历”又称“夏历” ,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答案】1. C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 11 月。B 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 ,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

8、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项,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 ”,不正确。 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 C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 项, “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故选 B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

9、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 “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不正确。由原文“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可知, “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别,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情况。故选 B 项。【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

10、: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

11、,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

12、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 ”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

13、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 ”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

14、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 ”“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 ”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 ”这话唐力很受用。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

15、,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7 期,有删改)4.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 。B. 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C. 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 “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5. 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17、. 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 6. 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4

18、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 “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B 项。【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

19、题“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考生可以从求学时、面对土匪时、做了私塾先生、面对来自省城发展的邀请等的表现来概括唐力的特点。如一开始的唐力是一个牧童,牧童时候的唐力常常在放牛之余来偷听上课,当老先生推荐他为新的私塾先生时, “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 ,这些表现出他的聪明好学;如面对土匪时,他给村人报信, “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这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如做了私塾先生时, “自感责任重

20、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 ,这表现出他的恪尽职守;如工农红军来时,他以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 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如张猛子发来邀请函请他到省城发展时,他“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 “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以及甘于淡泊。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即可。【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

21、,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 “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 ,第二处在下文, “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 ,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两者的行为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的表现尤为

22、突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他给村人报信, “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 ,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 ”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勇敢以及豁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前一次唐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

23、军来时唐力的表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邀请做了铺垫;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点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所涉及的考点有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情节、概括小说主题、鉴赏表达技巧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试题。做好这种题目,既要通观全文,又要分析细节。首先要分析人物,明辨感情。小说中的人物是鲜活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角度设置陷阱。然后根据情节,分析因果。在选项中命题人往往从强加因果、曲解原文、断章取义等角度设置陷阱,遇到这类选项,考生要结合相关情节仔细推究小说的因果关系。

24、借助要核对原文,明辨技巧,这道题时常考查表达技巧,在选项中,命题人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赏析,一般会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角度设置陷阱。考生要对表达技巧的基础知识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小说是否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最后还要梳理内容,把握主旨,一篇小说中有情节设计、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多项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又都和主旨情感有关。命题人往往会在内容和主旨上设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 55 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 15 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

25、目前达到 10 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 30 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 。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 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 日评论

26、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英国广播公司 23 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 23

27、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 30 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 3 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 1 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

28、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 1000 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

29、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B.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B.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

30、深远影响。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D.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都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9. 人民日报 华尔街日报 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答案】7. A 8. D 9. 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突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度之大。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突出大湾区整合的复杂性。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突出其所带来的便利性。【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

31、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A 项, “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 ,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 ,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 A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D 项, “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

32、题”说法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 日的报道中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 。故选 D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话。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 ;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 。 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 。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

33、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点睛】第 1 小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与选项内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19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

34、,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除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

35、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B. 王琳东下

36、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C.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D.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吏,在古代与官有着明确区分和界限,官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吏则足官员任命的,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B. 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C. 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

37、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D. 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人多委任给他。B. 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C. 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D. 华皎出身下

38、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人口,他都运往朝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答案】10. C 11. B 12. C 13. (1)高祖南下,文帝被侯景囚禁,华皎对待文帝很友善。(2)他们还没行动,事情被发觉(或“败露” ) ,华皎派人迎击,全数缴获他们的船只、武器。【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 “琳平”意思

39、是王琳叛乱被平定, “镇湓城”意思是华皎镇守湓城,中间应断开,排除 A、D 两项。再比较 B、C 两项, “知”的宾语应是“江州事” ,而且“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意思是“南州的地方长官多为乡里土豪” ,而“南州守宰多”则不合情理,故排除 B 项,答案为 C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 项, “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不正确, “文”是美谥。故选 B

40、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 项, “主持平定周迪叛乱”错误,原文是“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 ,意思是“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讨周迪” ,并不是“主持平定周迪叛乱” 。故选 C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

41、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为所” ,表被动, “文帝为景所囚” ,被动句,文帝被侯景囚禁;“遇” ,对待;“厚” ,友善。 (2) “未发”省略句,省略主语“他们” ,翻译时当补出;“发” ,行动;“事觉” ,被动句,事情被发觉;“觉” ,发觉,败露;“逆” ,迎;“之” ,代词,指叛军;“获” ,缴获;“仗” ,武器。【点睛】第 1 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 “云” 、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

42、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文参考译文:华皎,晋陵暨阳人。家里世代为小吏。华皎在梁时担任尚书比部令史。侯景做乱的时候,他投靠侯景一党的王伟。高祖南下,文帝被侯景囚禁,华皎对待文帝很友善。侯景叛乱被平定后,文帝做了吴兴太守,任命华皎为都录事,军中府库中的粮草布帛之事,多委任给他。华皎聪明敏慧,对文书账册之事兢兢业业。等到文帝平定杜龛,照旧配给他兵马武器,仍担任都录事。华皎管理下属磊落分明,善于

43、爱护体恤百姓。时值兵荒之后,百姓遭受饥荒挨饿,华皎慷慨相助,不管多少一律与大家均分,于是逐漸提升为暨阳、山阴二县县令。文帝即位,升职为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年(560) ,被封为怀仁县伯,食邑四百户。王琳东下,华皎随侯瑱抵抗。王琳叛乱被平定,华皎镇守湓城,主持江州事务。当时南州的地方长官多为乡里土豪,不遵守朝廷法令制度,文帝让华皎想办法控制他们。王琳败逃溃散,他手下的将士大多依附于华皎。天嘉三年华皎被任命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管江州。不久诏令华皎督察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派他侄子在船中埋伏好士兵,假冒为商

44、人,想在湓城偷袭华皎。他们还没行功,事情败露,华皎派人迎击,全数缴获他们的船只、武器。同一年,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讨周迪,周迪叛乱平定后,因功被授职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晋封为侯爵,增加封邑连同旧邑一共有五百户。没有上任,入朝后,又被封为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还和以前一样。华皎出身于小吏,善于营置产业,湘川一带物产很多,所有收入都一起运往朝廷,粮食的运送,竹木的供应,经他转运的物资很多;至于油蜜脯莱之类,无不加以置办。又征伐川洞,得到很多铜鼓、人口,都送到了京师。废帝即位,晋号为安南将军,改封为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

45、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注释: 此诗为杜牧居江南时所作。 一阳生:指冬至日。 辇下:京城,此指长安。 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常共被而眠。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向是( )A. 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 第四句作者从对方落笔,遥想在京城的弟弟此时也惦念着自己。C. 第五句“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 作品感情深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15. 尾联“疑”字富

46、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答案】14. B 15. “疑”字把作者客居江南的所闻所感与弟弟的京城生活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疑”字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 项, “作者从对方落笔”错,第四句还是写自己思念弟弟,是从自己方落笔。故本题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中的炼字。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炼字题的方法:第一步

47、,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 ,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副词,还可以活用词语。比如本题就是炼动词“疑” 。首先要读懂诗,首联用“鱼书”的典故,艺术化地描述了本诗的写作缘起。颔联上句写诗人借酒消愁,而愁不能解的苦状。颈联承接上联,用“姜被” “晏裘”二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与关爱。两典连用,写自己晚上在旅馆就寝就担优弟弟在长安的被子不够暖和;傍晚在江边散步,寒意袭来,就担心弟弟在长安的衣服不够御寒。暗示杜類在长安的生活十分困顿,挂

48、念之情油然而生。尾联手法浪漫,意境开阔悠远。诗人听闻风过竹门之声,恍惚之间以为是弟弟长安住处的松窗雪打声。一个“疑”字,将江南的所闻所感与与弟弟的京城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自然流露出作者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思念之情虽不明说,却尽在不言中,读来息发韵味无穷,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结构上,“疑”字回扣颔联的“忆”字,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点睛】炼字题是诗歌语言类题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思(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思)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

49、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地传达作者的情感,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其考查形式主要为:请分析“”字的妙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为什么?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解题分析: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下几点即可:(1)弄清该字的本义;(2)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