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10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讲Error!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感 性 认 知 试 一 试 理 性 归 纳 记 一 记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读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 代表采集渔猎 时代, 时代由于人口B迅速增长和科技进步,大规模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人地矛盾加剧。(2)C 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
2、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答案:A(二)直面环境问题读下图,回答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2)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图例甲)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例乙)。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雨危害。(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1.环境问题不单指环境污染,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2.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1)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3)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突出,一是环境承受着人口增长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二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4、经济、技术力量薄弱,三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转移污染。(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图中 A 表示社会系统,B 表示经济系统,C 表示生态系统。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经济增长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别: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增长往往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而不太重视质量和效益,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因此说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已。2.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 “公
5、平性”侧重的是“权利” , “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 , “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以“ 案例”为依据探规寻律走向实践考 点 一 环 境 问 题 的 成 因 及 表 现理在书中(一)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和
6、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发展中 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 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国家 态破坏为主 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其环境状况大为好转(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
7、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三)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 原因 典型事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短缺 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 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 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
8、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环境污染噪声污染 交通、工厂噪声等 城市噪声海洋污染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渤海石油泄漏题在书外(2015重庆高考节选)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 年 12 月 4 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如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 雾霾严重 珊瑚退化 海平面上升A BC D审题指导1审设问“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2审材料“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马尔代夫” “岛国
9、”受海洋影响大。3审图表由图示经纬度其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图例其领土主要由一系列的珊瑚礁、岛组成,海拔 。低4审选项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且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该国大气对流运动旺盛,且旅游业是支柱产业,环境污染少基本无雾霾;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该国面临威胁;珊瑚的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再加上随着旅游业发展珊瑚退化。答案 D 把握规律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2分析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0、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3分析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主要问题 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11、),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 和“节流 ”(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题组冲关1. 读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 GDP 与人均 CO2 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 GDP 高、人均 CO2 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 GDP 不算高,但人均 CO
12、2 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解析:(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人均 CO2 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 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第(2)题,山西和内蒙古人均 GDP 不高,但是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消耗量大,人均 CO2 排放量高。2(2015上海高考)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 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3) 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
13、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南方近岸海域 城市近岸海域 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 BC D(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 月到 11 月 B12 月到 2 月C3 月到 5 月 D6 月到 8 月(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加剧污染程度 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减轻污染程度A BC D解析:(1)A (2)D (3)D 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读出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 ,应为南方近岸海域;有机物、营养盐等物质在城市近岸海域较丰富。第(2) 题,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赤潮发生最适宜温度范围为 2030 ,推断 6
14、 月到 8 月发生赤潮的可能性较大。第(3) 题,赤潮是在温度比较高、光照较强、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产生的,当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时,可以降低赤潮产生的污染程度,但也会使污染扩散。3(2018吉林十校联考)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 10 km 的现象叫霾。如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多于冬季 B冬季多于夏季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2)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C
15、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解析:(1)C (2)D 第(1) 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北京夏季霾日数多于冬季,但是天津、河北冬季霾日数多于夏季,A 、B 错。由曲线走向可知,三省市冬季有交点、夏季日数差异最大,C 对。北京霾日数有的月份低于天津,D 错。第(2)题,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冬季燃煤量多,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多,导致霾日数多,D 对;河北春季降水少,且春秋季人为排放(燃煤取暖) 污染物少,多大风,霾日数少, A、C 错;夏季降水集中,霾日数少,B 错。以“ 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考 点 二 可 持 续 发 展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可持续发
16、展的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 含义 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三)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目标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经济的增长就意味着发
17、展以社会全面发展为标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增长方式 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 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消费模式 提倡高消费 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标准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经济利益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时间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空间尺度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补的发展方式(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实现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
18、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题组冲关1(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 2012 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1) (2)题。(双选)(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 B潍坊市C青岛市 D威海市(2)与 N 类城市相比, M 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 GDP 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C单位 GDP 污染小 D城市发展水平低解析:(1)CD (2)BC 第(1)题,图示威海和青岛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和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故 C、D 正确。第(2)题
19、,图示 M 类城市与 N 类城市相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和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低的优势,说明 M 类城市调控能力好,单位 GDP 污染小,故 B、C正确。(2015北京高考节选)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 。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 3 767 m)。据此回答下题。2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C D解析:选 D 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
20、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原则,正确。所以 D正确。(2013江苏高考节选)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如图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3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社会保障建设
21、B经济基础建设C农业基础建设 D生态与环境建设解析:选 CD 由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的发展能力指数还较弱,显然我国今后应加强这两个系统的发展,即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与环境建设。4(2017河北定州中学模拟) 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了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 。读图回答(1)(2)题。(1)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进行农业结构调整B修建温室,改善热量条件C兴修排灌水利设施D拓展市场,推进产业化(2
22、)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价,该农业模式( )A能灵活地适应市场 B农产品的类型多样C提高了生产效率 D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解析:(1)C (2)D 第(1) 题,浙江东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水源是该地区农业稳产的关键因素,故保障该农业生产模式稳定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兴修排灌水利设施。第(2) 题,注意抓住关键词“生态可持续发展” ,其强调资源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达到减轻污染和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该农业模式稻鱼共生,保护环境达到此目的。课 时 跟 踪 检 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8齐鲁名校协作体二模)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越来
23、越广泛。有人说:“小小餐盒既轻又重,既小又大,既简单又复杂” 。据此完成 12 题。1一次性餐具生产后以就近销售为主,主要原因是( )A产品运量大 B产品价值低C市场需求大 D产品运输不便2小小餐盒的“重”与“大”是指( )A产品重量大 B原料消耗大C环保责任大 D大气污染大解析:1.B 2.C 第 1 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的运量小, A 错误;产品的运量小,方便运输,可使其生产地远离市场地,D 错误;市场需求大不是其生产接近市场的主要原因,C 错误;一次性餐具的市场价格低,长途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利润降低,故选 B。第 2 题,一次性餐具既轻又小,产品重量小,消耗原料少,A、B 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9 高考 地理 教师 10 交通运输 布局 及其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