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1867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衢州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生活(13 分)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 妈妈和文文在江边散步。文文:瞧,我们的城市多美呀!妈妈:(笑)那你就背两句应景的诗吧。文文:我想到了白居易的“_,_。 ”妈妈:要是站在那叶小舟上,眼前的景象会让你想起什么诗句呢?文文:王湾的“_,_。 ”妈妈:看来诗歌没有白背哦!(指着草地里的标语牌)这标语怎么只剩一半了呢?“一花一草一木”三个“一”字连用倒也雅致。你试试用三个“且”字对下半句,提醒人们文明赏花。文文:“且_且_且_”?妈妈:(微笑,点头)不错,很押韵。两人:走到古城墙遗址边。文文:咦,这儿是“攀跃” ,上次在车站看到的是

2、“翻越” ,到底哪个“yu”字正确?妈妈:两处标语都是提醒人们不要跨过阻拦物,你用“跃”和“越”组词不就能区别了吗?文文:(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应该“把_改为_” 。妈妈:(手机响,拿出看)你同学小涵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条微信。文文:(嘀咕)又晒娃!妈妈(念):“周日录了一所名校,今天又收到另一所名校的补录,虽然一波三折,过程煎熬,但普娃进了牛校,诚惶诚恐,只有继续努力,才不会被碾成渣”文文(吸嘴):妈,你给我念这个,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_?妈妈:怎么会?妈妈也不喜欢她这种_的口气。文文:那你也可以晒娃呀,你发张咱俩的合影呗。妈妈:好!(合影。发送微信。 )我再发一句话应对她:“_。 ”【答案

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看;爱;护;攀跃;攀越(或者把“跃”改为“越” ) ;觉得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炫耀;这是我家的牛娃。(再如“普娃普妈的普通生活。 ”“日常人生的小确幸。 ”) 【考点】理解型默写,对话题,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 【分析】 (1) (2)两空,根据白居易诗歌钱塘湖春行 、江边美景的要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均可以描述周边景色。(3) (4)站在江上小舟,眼前景色会联想的王湾次北固

4、山下的诗句: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 (6) (7)结合对联字数、词性、结构、内容的要求,按照保护花草的主题,对出下联:且看,且爱,且护。(8) (9)注意准确理解词义和语境的要求, “ 不要跨过阻拦物 ”不是跳跃和跳过,应该是“越过、跨过” ,所以把“跃”改为“越” 。(9)至(12) ,结合网络语,仔细体会人物说话的重点,准确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客路青山外 ;(4)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

5、看 ;(6) 爱 ;(7) 护 ;(8) 攀跃 ;(9) 攀越(或者把“跃”改为“越” ) ;(10) 觉得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11) 炫耀 ;(12) 这是我家的牛娃。 (再如“普娃普妈的普通生活。 ”“日常人生的小确幸。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对联、词语、网络连接等知识和运用的情况。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平时所学的诗歌和其他知识,按照不同的语境和要求,仔细分析作答。二、阅读天地(52 分)2.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分析其讽刺意义。 A方鸿渐(围城 ) B林之洋(镜花缘 )C周进(儒林外史 ) D别里科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答案】 示例 1:方鸿渐。他是旧中国一个精神无处安放

6、的读书人,他有读书人清高的一面,却买了张假文凭,当了“洋博士” , “荣归故里” ,自欺欺人。作者用揶揄的笔调,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这个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 示例 2:林之洋。他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作者借林之洋的遭遇,用悲喜杂揉的手法讽刺男性审美标准对女性的野蛮压迫,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示例 3: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示例 4:别里科夫。他永远把自己藏在套

7、子里,包得严严实实,他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只有对政府的告示禁令分外敏感,坚决维护。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的保守势力进行了讽刺与批判。【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 【分析】A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 。B 林之洋:善良而多风趣的小商人形象。虽为商人,却从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待人诚恳、朴实,很重情义。林之洋非常直率,因他的滑稽幽

8、默,感到此人十分可爱。C 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D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小说套中人 (又名装在套子里的人 )中的主要角色,沙皇俄国时期社会中层的一个小人物。他胆小怕事,却又爱管闲事,为人保守顽固,对社会变革极度恐惧,总是穿着一身大衣将全身包裹起来,所以被称为“套中人” 。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 故答案为: 示例 1:方鸿渐。他是旧中国一个精神无处安放的读书人,他有读书人清高的一面,却买了张假文凭,当了“洋博士” , “荣归故

9、里” ,自欺欺人。作者用揶揄的笔调,讽刺了方鸿渐的虚荣。这个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爱慕虚荣、思想空虚的伪知识分子的代表。示例 2:林之洋。他在女儿国被迫入宫,缠足、穿耳洞,受尽折磨。作者借林之洋的遭遇,用悲喜杂揉的手法讽刺男性审美标准对女性的野蛮压迫,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男权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示例 3:周进。他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是一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周进在贡院里又哭又笑,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个人物讽刺汲汲于富贵者,批判了科举制度。示例 4:别里科夫。他永远把自己藏在套子里,包得严严实实,他害怕一切新生事物和自由思想,只有对政府的告示禁令分外敏感

10、,坚决维护。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胆小怕事、保守顽固的形象,对现实社会的保守势力进行了讽刺与批判。【点评】本题考查结合人物形象赏析名著的讽刺艺术特点。答题时应注意,对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分析人物形象和讽刺手法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3.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D 基地【答案】 示例 1:西游记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采用伏笔,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孙悟空借芭蕉扇被拒与孙悟空之前降

11、服红孩儿有关。设置悬念,如唐僧在黄风岭被妖怪抓住即将被煮,命悬一线,另一边孙悟空正与黄风怪恶斗,孙悟空能否及时赶到令读者揪心。叙事的节奏快慢交替,重要的情节细细描述,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笔带过,贴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示例 2:水浒传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人物故事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智深展示武艺引出林冲,再集中写林冲的故事。善用伏笔,如前有林冲结交鲁智深的情节,后来才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设置巧合,林冲因为大雪压垮栖身之所而夜宿山神庙,躲过一劫,恰好听到陆虞候等人的密谈,便怒杀仇人,上了梁山。一众好汉齐聚梁山,但上山方式各有不同,富有变化,如林冲被陷害,忍无可忍上了梁

12、山,而武松则快意恩仇,手刃仇人后上了梁山。示例 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不断设置悬念,情节起伏跌宕,如哈利与伏地魔争夺圣器“老魔杖”的过程一波三折,如同侦探小说,引人入胜。叙事中巧布疑阵,情节不断反转,结果出人意料,如哈利最终才明白邓布利多在欺骗他,而暗中保护自己的人原来是斯内普。矛盾冲突激烈,叙述节奏紧张,如伏地魔以哈利朋友的性命胁迫哈利,将哈利置于两难的处境中,故事扣人心弦。示例 4:基地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小说的故事环环相扣,五个故事独立又关联,前面的故事为后面的故事铺垫,一环套一环。叙事技巧高明,吸引读者参与情节的推理,如谢顿在审判中说出的内容,吸引读者寻踪觅

13、迹一步步揭开谜底,故事充满探索的趣味。每个章节用“银河百科全书”提供背景信息,激发阅读兴趣。【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 【分析】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在孕育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贯穿着一定思想的关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总观念。又称“布局” 。作答时,要结合作品的内容、情节、人物等要素,分析作者构思的特点和好处。比如: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构思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

14、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 、 “智取生辰纲” 、 “宋江杀惜” 、 “武松打虎” 、 “血溅鸳鸯楼” 、 “江州劫法场” 、 “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 示例 1:西游记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采用伏笔,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孙悟空借芭蕉扇被拒与孙悟空之前降服红孩儿有关。设置悬念,如唐僧在黄风岭被妖怪抓住即将被煮,命悬一线,另一边孙悟空正与黄风怪恶斗,孙悟空能否及时赶到令读者揪心。叙事的节奏快慢交替,重要的情节细细描述,无关紧要的内容

15、一笔带过,贴合读者的阅读期待。示例 2:水浒传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人物故事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智深展示武艺引出林冲,再集中写林冲的故事。善用伏笔,如前有林冲结交鲁智深的情节,后来才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设置巧合,林冲因为大雪压垮栖身之所而夜宿山神庙,躲过一劫,恰好听到陆虞候等人的密谈,便怒杀仇人,上了梁山。一众好汉齐聚梁山,但上山方式各有不同,富有变化,如林冲被陷害,忍无可忍上了梁山,而武松则快意恩仇,手刃仇人后上了梁山。示例 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不断设置悬念,情节起伏跌宕,如哈利与伏地魔争夺圣器“老魔杖”的过程一波三折,如同侦探小说

16、,引人入胜。叙事中巧布疑阵,情节不断反转,结果出人意料,如哈利最终才明白邓布利多在欺骗他,而暗中保护自己的人原来是斯内普。矛盾冲突激烈,叙述节奏紧张,如伏地魔以哈利朋友的性命胁迫哈利,将哈利置于两难的处境中,故事扣人心弦。示例 4:基地 。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小说的故事环环相扣,五个故事独立又关联,前面的故事为后面的故事铺垫,一环套一环。叙事技巧高明,吸引读者参与情节的推理,如谢顿在审判中说出的内容,吸引读者寻踪觅迹一步步揭开谜底,故事充满探索的趣味。每个章节用“银河百科全书”提供背景信息,激发阅读兴趣。【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名著构思的手法技巧。答题时应注意,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

17、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能够从表现主旨、情节安排、刻画人物、技巧方法等方面赏析作品的高明之处。4.凝视诗歌的形式,仿照示例,从划线的诗句中选择一处,品味诗歌分行的意味。 示例:分行让“门”字凸显出来,吸引读者凝视这个字,让读者产生种种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蕴。这道“门”仿佛一副枷锁,而“门”字中间的空白又像是广阔的天空,鸟儿在笼子里一定久久地注视过它,眼中满是向往与绝望。鸟笼非马打开鸟笼的门让鸟飞走把自由还给鸟笼(选自初中语文读本 )【答案】 示例 1: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 “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

18、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 “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示例 2:诗歌的分行,让“鸟”字独立成段。在对前一句“把自由/还给”的期待中, “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张望四周,还是梳理羽毛,准备振翅飞向自己的天空?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示例 3:诗歌的分行,让“笼”字独立成段。在前一句鸟得到自由之后,带领读者把目光从远飞的鸟身上收回,落在“笼”字上。凝视这个字,鸟去笼空,孤孤单单

19、,仿佛满是失落,但转念一想,把自由还给鸟儿的同时,笼子不也获得了解脱吗?不知鸟儿是否回望过笼子,但当“鸟”与“笼”打破了囚禁与被囚禁的关系, “自由”在彼此间传递。诗歌给人以哲理思考,让人生出许多感慨。【考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的特点,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解析】 【分析】 诗歌有缤纷的意象,幽深的境界。有时,为突显深意或言外之意,强调某个词或某句话,而令其单独成行,造成放大、突兀的效果。 “门、走、鸟、笼”四个字单独成行, 引发人们的思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比如:“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

20、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 “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 故答案为: 示例 1:诗歌的分行和跨行,让“走”字独立成段。凝视这个字, “走”字四周皆空,与笼子里的狭小形成对比,让人想象鸟儿挣脱牢笼,飞向天空的样子,也许翅膀有些僵硬,也许飞行的姿态不够完美,但投向自由的心情如此急切。 “走”字四周的宽广空间也让联想的时间延长人一直注视着鸟儿飞走的过程,在久久的凝望中体验鸟儿重获自由的欣喜。示例 2:诗歌的分行,让“鸟”字独立成段。在对前一句“把自由/还给”的期待中,

21、“鸟”字凌空而出,无羁无绊。凝视这个字,让人产生联想:得到自由的鸟儿会怎样?是呼吸自由的空气,张望四周,还是梳理羽毛,准备振翅飞向自己的天空?读者内心的欣喜与鸟儿一般,不禁也想到,自己是否也该挣脱羁绊脱笼而去。示例 3:诗歌的分行,让“笼”字独立成段。在前一句鸟得到自由之后,带领读者把目光从远飞的鸟身上收回,落在“笼”字上。凝视这个字,鸟去笼空,孤孤单单,仿佛满是失落,但转念一想,把自由还给鸟儿的同时,笼子不也获得了解脱吗?不知鸟儿是否回望过笼子,但当“鸟”与“笼”打破了囚禁与被囚禁的关系, “自由”在彼此间传递。诗歌给人以哲理思考,让人生出许多感慨。【点评】 本题考查赏析新诗 诗歌分行的意味

22、。 答题时应注意,诗歌分行,可以加强节奏感和旋律感以达到音乐性的效果, 诗行运用省略、跳跃,随意性较大,产生新的结构意义 。结合诗句分析作答。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除法周锐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121=12这个人觉得吃不消。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它们分成了二队。122=6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123=4好极了,再找第四个。124=3第五个人跑来了。125=?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105=20K,这下好分了。

23、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85=?又不好分了。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1)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2)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 ,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阐述。 (3)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为什么? 【答案】 (1)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为什么不齐心合力把蚊子打死,而是忍受蚊子的叮咬呢?难道平均分担比彻底消灭蚊子好吗?这是怎样的逻辑呀!我是来解决问题的呀,反而把我赶走!呜呼,哀哉!(2)标题“除法”照应文中平分蚊子时的多个除法算式;除法指人的计算行为和过程,表现

24、人斤斤计较的心理,揭示了自私自利的本质;除法指赶走第五个人,除掉实干家的方法,讽刺求平均、推卸责任思维的荒谬。(3)示例 1: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 。蚊子和鸟笼一样,都有超越具体事物的丰富意蕴,承载各自的寓意,两篇文章虽然短小,但都通过这样的文学形象来丰富主题。 示例 2: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 。蚊子看似是烦恼与痛苦的原因,但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转嫁痛苦的自私想法;鸟笼看似囚禁了他人,实际上也囚禁了自己,真正让鸟儿痛苦的是囚禁鸟的人。 “蚊子”和“鸟笼”都让人审视人性的弱点。示例 3: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 。蚊子和鸟笼都是作品思想的载体,

25、阅读文学作品要品味这些形象的丰富内涵。各种文学形象也要相互关联,进行积累,行成一个文学的世界。【考点】归纳、领悟写作意图,体验、反思相关话题,文章标题及其作用,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 【解析】 【分析】 第五个人被赶走了 ,原因是他不断地打死蚊子,造成其余四人所谓的“除法”运算麻烦不断,为了做到一人一只蚊子,把他赶走。第五个人内心肯定不可理解,并对其余四人的想法做法感到诧异,从忍受蚊子的叮咬、反常的逻辑、解决问题等角度推测人物心理。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从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几个角度考虑。 小说的标题“除法” ,概括 平分蚊子时的多个除法算式 , 指人的计算行为和过

26、程 ,房屋里的人平均分蚊子的主要事件,深层含义是: 表现人斤斤计较的心理,揭示了自私自利的本质,讽刺求平均、推卸责任思维的荒谬。 从两个意象代表的意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答。蚊子和鸟笼一样,都有超越具体事物的丰富意蕴,承载各自的寓意,都让人审视人性的弱点。 蚊子看似是烦恼与痛苦的原因,但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转嫁痛苦的自私想法;鸟笼看似囚禁了他人,实际上也囚禁了自己,真正让鸟儿痛苦的是囚禁鸟的人。 故答案为: 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为什么不齐心合力把蚊子打死,而是忍受蚊子的叮咬呢?难道平均分担比彻底消灭蚊子好吗?这是怎样的逻辑呀!我是来解决问题的呀,反而把我赶走!呜呼,哀哉! 标题“除法”照应文中平分

27、蚊子时的多个除法算式;除法指人的计算行为和过程,表现人斤斤计较的心理,揭示了自私自利的本质;除法指赶走第五个人,除掉实干家的方法,讽刺求平均、推卸责任思维的荒谬。 示例 1: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 。蚊子和鸟笼一样,都有超越具体事物的丰富意蕴,承载各自的寓意,两篇文章虽然短小,但都通过这样的文学形象来丰富主题。示例 2: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 。蚊子看似是烦恼与痛苦的原因,但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转嫁痛苦的自私想法;鸟笼看似囚禁了他人,实际上也囚禁了自己,真正让鸟儿痛苦的是囚禁鸟的人。 “蚊子”和“鸟笼”都让人审视人性的弱点。示例 3: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

28、中的“鸟笼” 。蚊子和鸟笼都是作品思想的载体,阅读文学作品要品味这些形象的丰富内涵。各种文学形象也要相互关联,进行积累,行成一个文学的世界。【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感情的变化,要结合前后文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按照人物的口吻语气,合理推测。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综合分析在全文中的作用,从新颖、线索、刻画人物、概括中心、总领全文等角度结合内容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和比较意象。答题时应注意,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

29、合,也指传达于作品中,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结合文章诗歌的具体内容,比较区别 “蚊子”和“鸟笼” 的异同点。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正非的传播课 原创:邹振东厦大邹振东 5 月 21 日本文共 1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任正非今天接受记者采访,赢得满堂喝彩,有评论称 521 是任正非日。这次访谈,让世界见证了华为不再只是中国的卓越企业,而是世界级的领袖企业。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不能从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等领域解读他的谈话,只能从传播学角度谈谈我的思考。任正非的访谈,其实是给中国与世界上了一堂传播课不仅传达出政治胸襟与商业智慧,而且表现出极高的传播水平。无论是特朗普的美

30、国利益第一,还是中国网民的“奉陪到底” ,爱国,都是这场舆论战的制高点。在这个时节,在中国舆论场,一切对中国产品的冷嘲热讽都不招待见;一切遭受打压或忍辱负重或奋起抗争的企业,都会被视为民族英雄,这非常好理解。舆论战最重要的,不是打击敌人,而是争取朋友。舆论战的功能,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分化敌人与孤立敌人。口水是打不垮敌人的,可以直接打垮敌人的东西,在军事上是武器,在经济上是产品。把敌人扩大化,就是帮助敌人扩大力量。所以,任正非很清楚:“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 ”任正非甚至高调感谢美国公司,宣称美国企业和华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这样把美国和美国政客分开,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

31、业分开,这就是最大化地孤立敌人与争取朋友。苹果、谷歌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公司不是我们的敌人,美国人民更不是我们的敌人。正如日系车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企业不是我们的敌人,日本军国主义及其鼓吹复活者,才是我们的敌人。任正非坦承自己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发挥了意见领袖卓越的引导作用。没有人会怀疑任正非的爱国主义,换了别人,可能就不敢这样说,或者说了也不起什么作用。好的意见领袖的一句话,有时候赛过一千篇社论。商业传播与政治传播不同。可口可乐公司卖产品给消费者之前,绝对不会问你信奉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无论是支持特朗普还是希拉里,你只要付钱它就卖。任正非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他非常清楚:如

32、果中国人买华为就是爱国,不买就是不爱国,那么欧洲人、美国人买华为怎么解释?我们希不希望全世界都来买华为产品?华为公司是中国企业,但华为手机是世界产品。只有中国人买华为,不算胜利。让更多的外国人买华为,才对中国公司有益。把产品与爱国脱钩,是传播大智慧。最受欢迎的英雄形象之一就是“自信得有点谦虚” 。过去太多这样的形象,要么太自信自信得狂妄;要么太谦虚谦虚得做作。任正非一方面非常自信:“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华为的 5G 是绝对不会受影响的,在 5G 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 ”另一方面非常清醒:“美国科技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小公司产品超级尖端,在我们的行当

33、上(5G) ,我们做到了前列,但是就整体国家而言,我们和美国比,差 距还很大。 ”中美贸易战有四个舆论战场:中国舆论场、美国舆论场、中美间舆论场与国际舆论场。每一个舆论场的功能、传播目标与策略都是不同的。像任正非这样的表达, “虽然我们与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 ,在国际舆论场就比特朗普的格局高,得分多。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最核心的舆论场是美国舆论场。从舆论战效果看,真正让特朗普胆寒的,不是我们在中国舆论场高唱一千万遍“打倒美帝野心狼” ,而是让他在美国舆论场丢掉一千万张选票。他到处制造美国的敌人,恰恰就是要在美国舆论场激起同仇敌忾的情绪。特朗普“推特 ”治国,就说明传播是特朗普

34、最重要的武器。跟美国打贸易战,就不能只局限在政治、经济与外交领域,专家就不能只是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与外交学家。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特朗普舆论战的传播策略与舆论方法。用传播的方法对付传播,用舆论的方式对付舆论,有时候不只是事半功倍,甚至是四两拨千斤。阅读 15 万 在看 243(本文 5 月 22 日上午下载于微信公众号,有删改)【注】新闻背景:5 月 16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 ,禁止美国企业未经政府许可向华为供货。5 月 21 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 90 天的临时许可,将封堵令推迟执行 3 个月。5 月 21 日上午,

35、75 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接受国内媒体 150 分钟的采访,对美国禁令,5G,知识产权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推特”是一种个人社交平台,类似于微信。(1)在作者的分析中,任正非对媒体的回应包含哪些传播智慧?请简要概括。 (2)阅读新闻要了解立场,请结合文本信息,分析本文的立场。 (3)从这篇文章看,作者的传播水平如何?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任正非努力分化敌人,增加朋友;他将商品与爱国分开,保证商品的销售不受爱国情感影响;他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他的谈话显得既自信又谦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在不同的舆论场里运用不同的策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用传播的方法回应传播

36、的战争,非常有效。(2)本文的立场是强调传播学的重要性:文章在开头声明,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谈思考;对于任正非的谈话完全用传播学分析;文章认为特朗普善于运用“推特” ,将传播学作为重要的治国手段,因此,文章结尾呼吁要重视传播学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作用。(3)从传播的行为来看,作者抓住热点,及时发布评论,突出个人微信公众号,品牌意识强。从传播内容来看,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事件,给人启发,让人信服,树立了严谨专业的形象。从传播意图来看,作者不断强调传播学的价值,是对自己专业的很好宣传。从传播效果来看,本文短时间内阅读人数众多,读者反馈很好(“在看”人数多) ,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本文作者的

37、传播水平很高。 【考点】新闻报道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倾向,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 【分析】 任正非对媒体的回应, 不仅传达出政治胸襟与商业智慧,而且表现出极高的传播水平。 “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 把 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最大化地孤立敌人与争取朋友 ; 任正非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 让更多的外国人买华为,才对中国公司有益。把产品与爱国脱钩,是传播大智慧; 任正非一方面非常自信,另一方面非常清醒; “虽然我们与美国有冲突,但最终还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在国际舆论场格局高,得分多。筛选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

38、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 作为一名传播学者,我不能从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学等领域解读他的谈话,只能从传播学角度谈谈我的思考 ”一句,强调本文的立场是强调传播学的重要性,重视传播学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作用。先后有:开头强调从传播学角度谈思考,对于任正非的谈话和朗普善于运用“推特” ,完全用传播学分析。本文属于新闻题材,要从新闻传播的角度分析评价。 传播的行为:抓住热点,及时发布评论,品牌意识强。传播内容: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事件,给人启发,让人信服,树立了严谨专业的形象。传播意图:强调传播学的价值。传播效果:反馈很好。 故答案为: 任正非努力分化敌人,增加朋友;他将

39、商品与爱国分开,保证商品的销售不受爱国情感影响;他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他的谈话显得既自信又谦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在不同的舆论场里运用不同的策略,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用传播的方法回应传播的战争,非常有效。 本文的立场是强调传播学的重要性:文章在开头声明,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谈思考;对于任正非的谈话完全用传播学分析;文章认为特朗普善于运用“推特” ,将传播学作为重要的治国手段,因此,文章结尾呼吁要重视传播学在中美贸易战中的作用。 从传播的行为来看,作者抓住热点,及时发布评论,突出个人微信公众号,品牌意识强。从传播内容来看,作者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事件,给人启发,让人信服,树立

40、了严谨专业的形象。从传播意图来看,作者不断强调传播学的价值,是对自己专业的很好宣传。从传播效果来看,本文短时间内阅读人数众多,读者反馈很好(“在看”人数多) ,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所以,本文作者的传播水平很高。【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本题考查归纳作者的立场观点。答题时应注意,立场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的提取方法有多种,表述往往是一个判断句,是明确表明观点态度的句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传播水平 。答题时应注意,作为

41、一名传播学者,只能从传播学角度谈谈对 任正非接受记者采访的思考,从新闻的时效性、热点事件、专业角度、反馈效果几方面分析作答。7.你认为这幅图适用于下面哪个情境?请简述理由。 (摘自光明日报2019 年 5 月 19 日第 6 版)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答案】 示例 1: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示例 2:这幅图中字

42、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示例 3: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示例 4: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考点】图表信息,材料探究,见解表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 【分析】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图中主要信息有: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情

43、况严重不容忽视,列举导致近视的几大原因,高中学生高度近视严重。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图中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有助于眼镜促销; 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 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 ;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 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更有深度和意义; 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幅图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 故答案为: 示例 1: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

44、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示例 2:这幅图中字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示例 3: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示例 4: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

45、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对应四种宣传的需要,提取信息作答。8.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枕石高攀龙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寂寂深山幕,微闻钟磬声。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答案】 示例 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

46、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 示例 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 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 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示例 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 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看古寺、高林、曲径,体味远离尘世的快乐;听袅袅钟

47、磬音,参悟禅意。【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 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运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写 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

48、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 故答案为: 示例 1:三首诗都抒发了远离尘世的快乐。 枕石中诗人枕在山石上,静听流水,遥望白云,忘却时间,忘记身形,享受自然带来的美好。 竹里馆中诗人独坐、弹琴、长啸,和明月相伴,感受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漫步古寺,在内静谧祥和的氛围中参悟出禅意。示例 2:三首诗都用映衬手法表达情感。 枕石中的钟馨声使暮色中的深山更显幽深,传递出诗人断绝尘世的心境。 竹里馆中琴声、长啸与竹林的幽静相互映衬,诗人内心的淡定与环境的幽静自然融合在一起。 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钟馨音使清晨的古寺更显清幽,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随着钟磬音起伏飘扬。示例 3:三首诗都通过多种角度的描写表达情感。 枕石中诗人看悠悠的白云、清澈的流水,产生物我相融之感;听若有若无的钟磬声,断绝尘想,神往物外。 竹里馆中诗人看明月,听琴音,感觉月华如水荡涤胸怀,淡然自适。 题破山寺后禅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