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713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教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3.安恩和奶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安恩和奶牛【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2.学习小说的 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3.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阅读指南】1.简介小说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肖像(外貌)描写人物虚构的(一般情况) 动作描写自然环境 语言描写小说 环境 社会环境 神态描写开端 心理描写情节 发展 (细节描写 )高潮 结局 2.了解写作背景。【预习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1) 羞怯( ) (2)干瘪( ) (3)七皱八褶( ) (4)

2、撂下( )(5)木屐( ) (6)锃( )亮 (7)嶙峋( ) (8)翩然( )(9) 腼腆( )( ) (10)翕( )动 (11)反刍( ) (12)找茬( )xkb 1(13)瑕疵( ) ( ) (14)粗粝( ) (15)锱铢( ) ( )必较(16)踌躇( ) ( )不决 (17)小犊( )2.解释下列词语。(1)端详 (2)瑕疵(3)腼腆 (4)锱铢必较(5)熙来攘往 (6)踌躇(7)瘦骨嶙峋 (8)死乞 白赖(9)扬长而去 (10)刨根究底3.填空。(1)本文体裁 ,作者 ,他是_(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奖,代表作品有 等。(2)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3、w!w!w.!x!k!b!。【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预习情况反馈。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试用简要的话概括故事内容。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3.复述故事,体会构思巧妙。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复述课文。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人物。1.第一小节主要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从这些语句中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呢?2.第一小节中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呢?3.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一头怎样的牛?从哪些方面写出安恩的奶牛“是一头好母牛”的? 4.文章第一、二节着力

4、描写安恩的悠闲自得和奶牛的健壮结实有何作用?5.你觉得安恩和奶牛的关系怎样?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深入了解人 物。1.读完小说的第一部分,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2.对于文中写的几次买牛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最后为什么“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可以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3.在安恩拒绝了众多的买主之后,终于有人对此寻根究底,不断追问。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请你揣摩一下其中的语气。4.对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的几个问题,安恩是怎样的反应,可看出安恩是个怎样的人?5.被质疑、责难的安恩为什么还坚持不卖奶牛呢?请结合最后一个小节说说

5、安恩是个怎样的人。6.小结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四、概括文章主旨和写法。1.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2.文章在写法上有何特点呢?五、学生自主交流从小说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学法总结】所谓“悬念” ,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 (摘自应用写作月刊 1997 年第 1 期广告与悬念小议 )x k b 1 . c o m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

6、,后必有“释悬” 。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构成,主要依靠以下条件:人物命运中潜伏着危机;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均有可能出现,存在两种命运、两种结局;发生势均力敌而又必须有结果的冲突;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行 动能引起观众在感情上的爱憎; 观众对未来事态发展的趋势清楚。合乎逻辑的剧情发展和对人物的强烈爱憎,是构成悬念的两个重要元素。【拓展延伸】1.试运用本课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课文第二段对于动物观察细腻,描写生动,你能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动物吗?【课外阅读】蜜 蜂丰子恺正在写稿的时候

7、,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得得”之声。因为 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 , “得得” ,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 “得得”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攒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

8、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攒,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得,得”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 “得得” ,一直继续到现在。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

9、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双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双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 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攒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

10、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 “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那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 丰子

11、恺散文 ,有删改)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答:5.结合语境,品味第段中加点“清楚地看见” “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答:6.细读第段,完成以下任务。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 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答: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来源:学|科|网 Z|X|X|K7阅读第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答:8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 安恩和奶牛学案参考答案【预习作业】1.(1)qi(2)bi(3)zh(4)

12、lio(5)j(6)zng(7)ln xn(8)pin(9)min tin(10 )x(11 )ch(12)ch(13)xi c(15)z zh (16)chu ch (17)d2.(1)仔细看。 (2)瑕,玉上的斑点 ;疵,小毛病。指人的小过失或事物的缺点。(3)害羞。 (4)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5)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6)犹豫不决。(7)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8)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9)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 (10)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3.(1)小说 约翰尼斯延森 丹麦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2)心地

13、善良的安恩养着一头健壮的奶牛,虽然她并不富有,但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独,她就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虽然好多人想用大价钱来买她的牛,但都被他拒绝了。【课外阅读】4.“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5.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6.我(燕了)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7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8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 。/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待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未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撼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苏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