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0841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 专题9 第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4讲 古代文化常识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具体来看,高考考查的古代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称谓姓名、官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服饰器物、古代音乐等。下面将近 5 年的高考考查的文学常识分类列出,以便复习时心中有数。一、古代文化常识高

2、考考查内容(一)明确考查内容20142018 年全国卷文化常识考查内容汇总常考内容 高考考查姓名称谓(1)(2017全国卷)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2)(2017全国卷)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3)(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4)(2016全国卷)“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5)(2016全国卷)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6)(2015全

3、国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7)(2015全国卷)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8)(2015全国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9)(2015全国卷)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官职官制(1)(2018全国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是官的通称,如令尹、府尹、京兆尹等。而不是知府的简称。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2)(2018全国卷)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职位不高,但对帝王的影

4、响很大。(3)(2018全国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4)(2017全国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5)(2017全国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6)(2016全国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7)(2016全国卷)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8)(2016全国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9)(2016全国卷) “有司” ,古代

5、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10)(2016全国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11)(2016全国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12)(2016全国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13)(2015全国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科举制度(1)(2018全国卷)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2)(2017全国卷)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3)(201

6、5全国卷)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历史地理(1)(2018全国卷)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2017全国卷)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 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现代泛指首都。(3)(2016全国卷)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4)(2016全国卷)“两京”(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服饰常识(2014全国大纲卷)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宗法礼俗(1)(2018

7、全国卷)践阼,践:踩,践踏。阼: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阶,借指帝位。 “践阼”指古代帝王即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2)(2018全国卷)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2018全国卷)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4)(2018全国卷)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5)(2018全国卷)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6)(2018全国卷)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8、(7)(2017全国卷) “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以及配偶的血亲的配偶。也有直系与旁系、尊亲属与卑亲属之分,均以配偶为标准。 “血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所以, “姻亲”与“血亲”不同。(8)(2017全国卷)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9)(2016全国卷)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10)(2015全国卷)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11)(2014全国大纲卷) “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

9、卿大夫见僚属,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代称帝位。天文历法(2017全国卷)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文学典籍(1)(2018全国卷)三坟 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 “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2)(2014全国大纲卷)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3)(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建筑器物(2018全国卷)“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代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法律刑法(1)(2018全国卷) “株” ,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

10、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2)(2017全国卷)收考,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二)明确考查原则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 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其本身的词义,只要与“加点词语”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都在解说的范围之内。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 ,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会找

11、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还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来判断解说的正误。如 2017 年全国卷第 11 题 B 项中的“姻亲”与“血亲”的区别。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内容,也就是考试大纲所强调的“常见” 。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用;音乐文娱。二、古代文化常识两种记忆方法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大多停留在识记层面上。因此,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考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分类串记法高考对古

12、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 、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 、礼制官制、天文历法( 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筑( 住宅布局及名称) 和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分类积累并串记相关的文化常识。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 ,会试中榜者为“贡士” ,殿试中榜者为“进士” 。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 ,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 ,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 。一个考

13、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2文体记忆法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著作体例 史学著作语录体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 20 篇 512 章;编年体 春秋 左传 资治通鉴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别体 国语 战国策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纪传体二十四史,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3基数记忆法称谓 具体内容殿试一甲等 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 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 东方苍龙、西

14、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书 四书是指大学 、 中庸 、 论语和孟子夜晚五时段 一更、二更五更五经 五经是指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易 、 春秋五音 宫、商、角、徵、羽许慎六书创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六艺 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六经 六经,即易经 、 尚书 、 诗经 、 礼记 、 乐经 、 春秋七略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方位八荒地 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 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4时辰

15、记忆法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 24 小时按 2 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 12 个时间段,分别是:干支计时 别称 时段子时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23 时至 01 时丑时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01 时至 03 时寅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此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03 时至 05 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 时至 07 时辰时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07 时至 09 时巳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09 时至 11 时午时 日中,又名日正、

16、中午等。 11 时至 13 时未时 日,又名日昳、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 时至 15时申时 晡时,又名日晡、夕食等。 15 时至 17 时酉时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17 时至 19 时戌时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 19 时至 21 时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 时至 23 时5称谓记忆法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称呼 举例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 ,别家父母称“令尊

17、、令堂” ,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 ,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 ,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 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 ,他人母亲称“萱堂” ,岳父母称“泰山、泰水”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夫妻称“伉俪、伴侣” ,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 ,妇女称“巾帼” ,男子称“须眉” ,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 ,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 ,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 ,夫死未嫁称“遗孀、孀居” ,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训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

18、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公卿、列侯、刺史及郡国守相等推举人才,由朝廷考核后任以官职。征辟一般对被征辟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C “秋试”因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中者称为进士。D殿试录取中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状元又被称为鼎元。解析 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二)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

19、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如记忆官职变动: 任 、拜 、除 、征 迁 、擢 、拔 调 、出 、徙 罢 、黜 、免 、夺授官职提升官职调动官职免除官职训练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 “迁”是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叫法,一般指升职。表达“降职”意思的时候,古代常常用“左迁”一词。B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 “谥号”“庙号” ,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D擢

20、,提升官职,其他如“ 除” “拔” “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 “徙” “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入”则指入京为官。解析 “拜” “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三、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 10 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古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2014 年初次设题,考查了常见且又熟悉的礼俗类的“南面”和典籍类的“春秋 ”等,到 2017、2018 年在原来考查的基础上扩大到历史典籍、典章制度类,类型涉及更全面,识

21、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如“三坟五典” “陵寝”“收考”等(已与以往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一致之处,须根据语境仔细推断)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高考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旨在引起考生乃至全社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并以此检验考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与理解,从而拓展考生的视野。高考命题时所设的 4个选项多与文本联系不紧密,可凭积累直接判断,只有个别有时需要借助语境才能推断,可以说古文化常识题主考积累识记能力,兼考推断理解能力。常见的设误方式:1扩大范围。如解说“太子” ,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跳脱背景。如解说“嗣位” ,说成

22、“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略嫡庶。3张冠李戴。如将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4以今释古。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解题技法 古代文化常识题解题“三步骤”(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典 例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

23、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

24、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技法演示第一步:依据积累直接判通览 4 个选项,A、B 两项可依据平时积累直接判定,无需结合语境。A 项中的“状元”是对文化常识中“典章制度

25、”的考查,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来推断, “状元”指科举考试中经过殿试后获得第一名,可判断 A 项正确;B 项中的“上元”是对文化常识中“礼俗习俗”的考查,联想到中华民族的节日,古时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也可联想到诗句:“上元锦书传宝字,王母琼箱荐金约。 ”(唐 王勃七夕赋),可推断B 项正确,这样就排除了 A、B 两项。第二步:回归原文慎推断通过第一步,剩下的是比较难判断的 C、D 两项。而这两项中 C 项通过语境还是不好确定其正误,尤其是 C 项后半句 “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暂且一放,先看 D 项。D 项中的“告老”是对文化常识“礼俗习俗” 中讳称的考查

26、,可联系平时学习的知识积累和词语“告老还乡” ,并且和教材中学过的“乞骸骨”意思相近,再结合选文上下文内容, “在大名六年,多次告老,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可推断 D 项正确,故可确定 C 项错误。(文史不分家,如果历史知识掌握比较好,考生对于 C 项一眼就能判定是错误的, “近侍”虽然对帝王有较大影响,但他们有“名”无“职” 。)第三步:依据要求确定答案。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答案。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取进士第一名。神宗召他进宫对答,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

27、让) 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朝见天子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体。 ”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 ”等到(和契丹人) 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 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

28、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自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恣意评论官府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这种习气自然而然止息了。朝廷下召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许将) 上奏章说:“治理军队要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许将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问枢密大臣,(他们) 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

29、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用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坟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后来被降职)任颍昌知府,调任大名知府。在大名六年,多次以年老请求辞官,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训练 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年病卒。(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下列对

30、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 后汉书 ,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解析 “进士” ,明清时期,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进入这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

31、。参考译文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成为诸生。御史到军队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九射九中,(向御史) 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 (教场)。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皇帝想到梅之焕先后在甘肃的功绩,又恢复了梅之焕原官,并荫庇到他的儿子。但梅之焕最终没被召用。第二年,病死。1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日中,表时间,中午 12 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

32、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2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3、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B “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 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4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C战国、秦

34、、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5(2019河南南阳模拟)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 “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后来变成明清两朝对举人的雅称。B表是我国封建时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公文文体,可叙事可议论,且往往带有抒情色彩。C皇太子也称太子,通常被授予的对象是皇帝的嫡长子,通常也是封建社会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D崩和“薨” “卒” “不禄”

35、 等常用来委婉地表达“人死”的意思,但古代只有帝王的死才能用“崩” 。6(2019河南许昌、平顶山联考)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明朝的员外郎已是闲职。C太保与太师、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少保与少师、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专项对点练(16)见 P3201(不是中午 12 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 11 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2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3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防、训练、检阅等政令;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4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5古代王后死也可用“崩” 。6明朝的员外郎是从五品,是不大不小的官员,当时的员外郎是有实权的官职,并非“闲职”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