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904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 学年第二学期学益高一语文月考试卷I 卷 阅读题(共 6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闻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 。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

2、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 ,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 。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 ,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 “润” “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

3、。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 ,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 “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 ,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 。例如,用“高” “低”和“明亮” “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

4、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 。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 ,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 ,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 ,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 ,指发音清脆;“爆” ,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 20世纪 60 年代以来

5、40 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1. 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 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B. 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 、 “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6、” 。C. 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D. 浅层是“比喻”以“拟声” ,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2. 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赴。B. 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C. 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D. 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3.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 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7、。B. 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 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 、更“脆” ,余音更长,声势更大。【答案】1. C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 C 项中, “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故选 C。【2 题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

8、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 D 中, “五字标准”是有局限的, “尤其是那个 尖 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再加上“钢弦琵琶”,局限性更大。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前后比较,突出时易世移后, “五字标准”有更大的局限。故选 D。【3 题详解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 C 项中,强加因果, “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 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 “五字标准”“ 难以使人认可”。故选 C。【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

9、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人和马梅 寒月亮从东山后面升起来,就挂在山顶那棵树的梢上。院子里没点灯,只有院西墙马棚那儿,一星

10、红红的火,在月光底下明明灭灭。何处的笛声,被山风一路送过来。声音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断断续续。听不出什么曲调,却跟山里的夜风一般寒凉。小子,老师知道你心里有委屈,但有什么办法呢?手里的一袋 烟终于抽完了,老人将烟袋锅子在脚后跟上轻轻磕了磕,站起身,向笛声飘来的方向望一眼,转身走向西墙边上的马棚。马棚底下,一匹浑身雪白的老马,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像入定的老僧。那是一匹跟他一样老的老马了。跟着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今夜,他心里只有一种沉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他是来跟老马告别的。明天,他就离开这里,到山下去,马

11、还要留在这里。马还不能退休,因为还没有给它找到一个新的合适的接班人。老伙计,腿上这伤,还疼吧?阴天下雨要犯病,你自己可要小心老人在老马的左前腿那儿站住,迟缓地弯下腰,去抚摸老马腿上那块伤。那是那个暴雨天留下的。那天,他和老马如往常一样到山上去接孩子。回学校的路上,风雨就来了。那天风刮得邪乎,要把整座山都拔起来,雨浇得人眼睛睁不开。三个孩子坐在马背上,他牵着马走在前面探路,马小心翼翼地跟在 他后面顺着他找的路往前走。雨天,路滑,原本就陡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在一处近六十度的陡坡前,马尝试了几次都没能上去。马背上的孩子们坐不住了,要下来自己走,被他制止了。他心疼马,更心疼那些山里的娃,为了学点文

12、化,那些孩子每天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山路才到那所只有他一个老师的小学。他让孩子们坐稳,破天荒地冲老马发了脾气:不中用的东西,这点儿坡也上不去。老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没有丝毫抱怨,它用力晃了晃双耳,再一次奋力往坡上冲去。接近坡顶时,老马像一堵墙重重地倒下去,前腿正跪在一块锋利的山石上老马的伤,后来用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草药,慢慢好了,那条腿却是瘸了。他的心,也从此缺了一角。还有马的那只右眼。是在那次送孩子回家的路上,被路边突然倒下来的一棵树给戳瞎了。那一次,真的把他的心都要给疼碎了。他眼睁睁看着一支尖尖的枯树枝直直插进了老马的右眼窝,鲜血“咕嘟”一下冒出来,把它前胸处的那片雪白的毛都染红了。他以为

13、那次老马死定了,就算不死也不能再继续和他一起去接送孩子们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刚走出屋门,老马就在马棚里急切地向他呼唤:该去接孩子们了。他这个再苦再累也不流泪的汉子,那天抱着马脖子呜呜地哭了。如果山外的那些人,能有老马的一半的心思,山里孩子们的境况可就不一样了。他不比老马更好,他的右胳膊,也是在那次事故中永远残疾了老伙计,这三十年,你跟着我受苦了你是咱山里人的大功臣老人围着老马,左转,右转,恨不得把它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抚摸遍。三十年了,那些 山里的孩子们,一茬儿又一茬儿,被那匹马驮进学校,驮出大山。他们读了中学,大学,走到山外,有了体面的生活。他和马,却是老了。儿子带他去体检,诊断书上

14、列了近十种大大小小的病。儿子惊晕了,便给他下了死命令:不下山,押也要把他押回去。他也确实老了,黑板上的字,原是黑白分明,现在在他眼里却是模糊一片他不管儿子押不押。只说,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班人,他死也要死在山上。孩子们不能一日无老师。奔波了很多天,上上下下,远远近近,没人愿意来。深山旷野,谁愿意把青春埋在这里。最后他想到了自己的学生,那个坐在马背上走出大山的孩子,读了一所不错的师范学校他去找学生。拎了两斤老白干。他说,学生听。学生听完,面露难色。学生联系了一家市里的中学,已有眉目。他伤了心,和着眼泪一杯又一杯地喝着闷酒,心里却没埋怨。他把那些孩子们送出大山,就是希望他们从此能过上好生活学生还是把他

15、手上的酒杯夺去了,说,老师,您给我点时间 学生跟着他一道来到这所阔别已久的小学。三十年过去了,屋还是那屋,人还是那人,只那些明朗朗的脸不一样了笛声继续随了风送过来。这一次,他听得真切,是他曾经教孩子们唱过多次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欢快的笛声,已不似先前那般寒凉,在夜风里有节奏地舞着。他轻声随着笛子的旋律哼唱起来: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老马似乎也受了感染,不再如入定般安静,它用力摇晃着耳朵,四蹄有节奏地在地上轻轻踢踏,老人的大手轻轻抚遍老马的全身,嘴里的声音渐渐模糊眼角有凉凉的泪缓慢滑下来:老伙计,小子是新手上路呵,你再辛苦带他一程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 这篇小

16、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没有扑面而来的震撼,却在华丽精巧的文字背后潜藏着动人的力量。B. 老人是大山里的小学唯一的老师,如果不是“确实老了” ,他还会一直义无反顾地接学生上课给学生上课送学生回家。C. 老人和马有着相同的经历、性情,共同的品格、命运,作者将人和马两个形象叠合起来,反映主题:赞美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D. 老人老了,不得不离开大山,他的学生最终成了他的接班人,也将是老人精神的继承者。E. 小说以第二人称为主要叙述视角,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中间穿插第三人称,使叙述的对象得以立体化展现。5.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 小说中老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17、请简要分析。【答案】4. AE 5.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出寒凉的氛围,烘托学生纠结的心情。与最后一节首尾呼应,通过笛声由“寒凉”到“欢快”的转变,揭示人物的心理转变。 6. 任劳任怨: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但仍然毫无怨言担起重任。默默奉献:默默工作近三十年,不求回报接送学生,给学生上课。担心忧虑:他确实老了,担心没有接班人,为乡村教育的困境而忧虑。【解析】【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E 项考

18、核人称,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 A 项,将“华丽”改“ 平淡” 。E 项,将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互换。【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度是暗示文章的主旨,或是升华主旨。此题注意从结构上分析“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营造出寒凉的氛围,烘托学生纠结的心情” ;从情节上分析“与最后一节首尾呼应” ;从人物的角度分析“通过笛声由寒凉 到欢快 的转变,揭示人物的心理转变”。 【6 题

19、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首先梳理文中的情节,然后情节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用文中的情节解释,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在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间来来回回已经走了近三十年,走了多少路,摔了多少跤,身上留了多少伤,他记不清了。但仍然毫无怨言担起重任”等情节概括其“任劳任怨”的特征;根据“默默工作近三十年,不求回报接送学生,给学生上课”等情节概括“默默奉献”的性格特征;根据“他确实老了,担心没有接班人,为乡村教育的困境而忧虑”情节概括“担心忧虑”的性格特征。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20、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这篇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引发的思考” ,要求“联系老人的精神、老人的忧虑和学生的纠结” ,实际就是指明了答题的方向,从老人的精神看,他是大山里唯一的老师,任劳任怨,为乡村教育默默奉献,令人敬佩;从老人的忧虑看,老人确实老了,可是没有人愿意来接班,艰难的乡村教育现实,令人心酸和深思;从学生的纠结看,学生最终选择薪火相传,继承老人精神,更是难能可贵,令人欣喜。三、古诗文阅读(共 40 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李商隐传李商隐,

21、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

22、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 )7. 下列对文中

23、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幕 / 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B.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C.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 / 从事令狐楚 / 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商隐 / 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 / 尤善为诔奠之辞D. 商隐能为古文 / 不喜偶对从事 / 令狐楚幕楚能章奏 / 遂以其道授 / 商隐自是始为今

24、体章奏 / 博学强记 / 下笔不能自休尤 / 善为诔奠之辞8.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取“字” ,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 古代男子 15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后泛指男子15 岁左右的年纪。C.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 “会昌二年” “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

25、三种情况。 “左迁”指降级。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 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 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 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令

26、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答案】7. A 8. B 9. A 10. (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解析】【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句子译为: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27、。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 “从事”任职的意思,意思紧承下句,在其前停顿,故排除BD。 “令狐楚幕” ,令狐楚幕中的意思,中间不可断,故选 A。【8 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B 项中,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 20 岁左右的年纪。女子15 岁成年称“及笄” 。故选 B。【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28、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 项中, “做了朝廷命官” 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故选 A。【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29、,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卒” ,死;“ 以”,因为;“无行”,品行不端。本题 中“明年”,第二年;“陈”,陈说;“ 省”,理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30、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 ,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 、汴州(今河南开封) ,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 开成二年(837) ,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 ,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

31、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 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

32、。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 ,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 )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 ,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

33、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

34、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 “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D.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12. 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11. AC 12. 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

35、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 项用“独”写

36、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错误,用“独”就是写老翁(诗人)的处境。 C 项表述错误, “炉存火似红” 中的“ 红 ”字写的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 似”字点出是幻境。这种以幻作真,以虚写实的手法,非常深刻地刻画了诗人在严寒难忍时对温暖的渴望。故选 AC。【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景物特点以及分析其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将所给的诗句进行具体描绘,然后具体分析其作用(主要从手法、情感方面答作用) 。本题中,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层次分明,第一层通过“乱云低薄暮”一句写出黄昏时云的变化;第二层通过“急雪舞回风”写出大风凛冽,急雪飞舞的

37、现象。这些具体的描绘,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借助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压抑的氛围,突出诗人的悲愁与寂寥的情愫,进一步呼应诗歌的标题内容,使得诗歌结构更为完整,为下面的抒发具体的情怀做铺垫。13.名句默写。(1)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_ ,_。(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 ,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 。(4)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

38、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5) 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 。【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别时茫茫江浸月 (6). 绕船月明江水寒 (7). 东船西舫悄无言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9). 艰难苦恨繁霜鬓 (10). 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

39、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盈” “倚” “摧”“栈” “钩连” “浸” “舫” “悄” “唯” “鬓” “潦倒” 。II 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 86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指出,仅在四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 365%和 653%,其中八年级学生重度不良比例超过30%,这组数据令人 。近视成因分为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小学一

40、年级至初中一年级,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其中,家长 。据调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近视毫不在意,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防控学生近视,已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 )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努力,過制并扭转学生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将近 50%。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B

41、. 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C. 中国学生的近枧比例上升了将近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D. 近视比例中国学生的上升了将近 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主要是由于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等造成的。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心灵的窗户蒙了尘,甚至被“关”上了,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B. 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

42、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C. 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D. 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因为他们心灵的窗户蒙了尘,或者被“关”上了。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责无旁贷 当务之急B. 骇人听闻 胆战心惊 难辞其咎 迫在眉睫C.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难辞其咎 迫在眉睫D. 危言耸听 胆战心惊 责无旁贷 当务之急【答案】14. B 15. A 16. C【解析】【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

43、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线句子中, “近视比例中国学生”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学生近视比例” ;“将近 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删去“将近”或“以上” ;“主要原因是由于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原因是” ,或改为“是由于造成的” ,或改为“主要是造成的” 。A 项, “主要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C 项, “将近 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 “主要原因是由于”句式杂

44、糅。D 项, “近视比例中国学生”语序不当, “将近 50%以上”不合逻辑或成分赘余。故选 B 项。【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承接上文,应先说“心灵的窗户” ,排除 B、D 两项;结合下文“精彩人生” ,可确定应将“人生”放在最后,另外,也可按照内在的逻辑顺序判断, “蒙尘” “关上”由轻到重, “未来”“人生”由部分到全部。故选 A 项。【1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

45、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话,使人听了吃惊。材料中“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是一种说法,选用“危言耸听”恰当。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结合上文提到的数据,选用“触目惊心”恰当。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句中说的是家长有过失,应选用“难辞其咎” 。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句中有“已”

46、 ,应选用“迫在眉睫” 。故选 C 项。【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二)课内知识。17.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俨然 迷罔 炮络 飞端瀑流争喧豗B. 放诞 骐骥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C. 驯熟 伶俐

47、 踌躇 间关莺语花底滑D. 潦倒 杜撰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答案】D【解析】(A 惘 烙 湍 B 萧 D 暄 宵)18.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青泥何盘盘 隐隐何甸甸B. 为君翻作琵琶行 于人为可讥C. 开国何茫然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D.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都是副词,多么的意思。B 介词,替,给;动词,是。C 形容词的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D 语气助词,形容词的词尾。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凄凄不似向前声 B.

48、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 猿猱欲度愁攀援【答案】D【解析】向前:从前 因为:于是做 攀援:攀登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 又名石头记 ,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小说集有呐喊 彷徨朝花夕拾 。 祝福 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 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 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 50 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D.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答案】B【解析】【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