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
2、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
3、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 。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
4、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B. 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眼睛来传神,再由形体来配合,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C. 技术精湛的摄影家也需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D. 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
5、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C. 文章在论证中用较多文字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D. 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B. 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C. 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D.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
6、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选项中,A 项,由原文第三节“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可知,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空间的是摄影者的抓拍;B 项,由原文第四节 “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 ”可知,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D 项,由原文倒数第二节“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
7、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可知, “真实展现”不当。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题中 D 选项“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
8、错误,原文最后一节中“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可知,最后一节运用了类比论证;但原文倒数第二段只是阐述京剧艺术的美,没有采用类比论证。【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强加因果” “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中 D 项“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错误,由原文最后一节“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
9、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 ”可以知道,京剧摄影家并不需要学习京剧刚柔相济的表演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回家过年东方晓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田野一片银白。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可这会儿她
10、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昨夜又下起了大雪。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
11、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娘,回家吃饭吧!”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回头一看,却是女儿。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
12、肯定能等到儿子。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晚上,她还不死心。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是儿子写来的!爹,娘: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 30 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时间紧
13、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儿拜上1988 年 1 月 5 日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14、。B. 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C. 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 :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 ”,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D. 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 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答案】4. C 5. (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
15、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6. 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 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
16、神之伟大。【解析】【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内容,B 项考核手法,CD项考核结尾,其中 C 项,认为母亲的心情 “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此题注意从情节结构上看,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在人物塑造上看,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
17、;从主题表达上看,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6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题目,注意从结构、内容、手法以及主旨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上讲, “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从结构上讲, “回家过年”的情节贯
18、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从主题上讲, “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其中最深刻的,同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但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我们别无选择。我认为人工智能
19、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智能机器不是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摘自教育家 ,2017 年 11 月)材料二:(选自“搜狐科技” ,2018 年 3 月 21 日)材料三虽然
20、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个弱智。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将是一项技术难题。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
21、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果可想而知。在 2017 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 ,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摘自“云博汇物联网”)材料四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 ,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規、标准,划定人工智能
22、安全发展的边界。“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 ,张妍说, “在市场推广和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 ”刘庆峰强调。(摘自科技日报 ,2018 年 3 月 20 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3、,不准确的一项是( )A. 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与日俱增。B. 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充分发挥人、机优势。C.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 ,这样可以从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D. 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8.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
24、类的运用。B. 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 2011 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C. 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D. 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E.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人工智能如果能够利用好就会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利用不好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不能大意。9.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7. B 8. CE 9. 机器还不
25、能理解人类的思维;软件技术发展较慢或: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 ;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图内(或:如何让人工智能做一个“好人”)。【解析】【7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 “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无中生有;“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不当,原文说“但人还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
26、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8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 “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于文无据, “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这只是霍金的观点。B 项, “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当,从图表来看 2013 年和 2014 年比
27、2012 年投资要少。D 项, “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言过其实。【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二说“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 ”这就表明让机器理解人类的思维诗歌难题。材料三说“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
28、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织结构。 ”也就是说:软件技术发展与硬件不匹配“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这样会导致黑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釆可想而知。 ”“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 ,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综上,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机器还不能理解人类的思维,软件技术发展较慢,软件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如何让人工智能做一个 “好人 ”等,回答时应从以上
29、方面考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父仁谦,周太子宾客。居正少好学,有大志。清泰初,举进土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逾年,登第。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显德六年,使沧州定民租。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宋初,迁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
30、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乾德初,加兵部侍郎。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开宝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日:“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 ”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赐太尉、中书令,谥文惠。居正气魄瑰伟,饮酒至数斗不乱。性孝行纯,居家俭约。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选自宋史 ,有删改)10.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
31、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B.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C.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D.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宾客,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B.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
32、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C. 侍郎,古代官名,宋朝时在中央设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侍郎是各部的副部长。D. 权,指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居正才华显著。清泰初年,薛居正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便写了一篇寓意洒脱的遣愁文来自我宽解,了解的人都认为他有公卿宰辅的器量。B. 薛居正明辨是非。监军使怀疑朗州城中千余名僧人皆为盗贼同党,想要将他们全部逮捕杀掉,薛居正设法了解真相,保全了全部僧人的性命。C. 薛居正治理有方。皇上将要亲征太原,需征调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百姓大量逃亡,薛居正
33、主动请缨,十日内便让百姓全部返回务农。D. 薛居正品性高洁。薛居正性情孝顺,行为纯正,虽位居宰相的高位,但处事宽厚仁慈,生活俭朴,士人君子因此都称赞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使与民有私憾,因诬之。(2)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联志。【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 )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仇,于是诬告百姓。(2)你们应当共同思考对万物有益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整治,来实现我的志向。【解析】【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
34、,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侍卫亲军” ,古代官名,又称”侍卫、亲卫” ,从秦朝时正式产生以后各朝各代都有,只是称谓不同,五代以后,侍卫亲军成为皇帝的亲军,是“领”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 B 项、D项。 “法”是按照法律, “犯”的宾语是“盐禁”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A 项。句意: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放纵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故选 C。【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
35、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 “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领、署等”错误。在文言文中, “领”是兼任(较低职务)的意思。故选 D。【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薛居正主动请缨”错误。由原文“命居正招集”可知,薛居正是受皇上命令前去处理饥民问题的。故选 C。【13 题
36、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疑” ,怀疑;“其” ,代词,指百姓;“诘” ,追问、询问、探问;“之” ,代词,指百姓;“召诘之” ,召(之)诘之(省略句) ;“乃” ,表判断,是,动词;“与” ,连词,和;“私憾” ,私人间的怨恨;“因” ,连词,于是;“之” ,代词,指百姓。 (2)补充句首主语“你们” ;“思” ,思考;“济” ,有帮助;“所宜共思济物” ,所宜共思济(于)物(省略句) ;“或
37、” ,如果、或许;“阙” ,通“缺” ,缺点、过失;“振举” ,振作、整顿;“以” ,连词,表目的,来;“成” ,实现;“志” ,志向。【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
38、考译文: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他的父亲薛仁谦任后周太子宾客。居正年轻时好学,有远大志向。清泰初年,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我解嘲,文章寓意不同寻常,了解的人认为他有公辅大臣的器量。一年后,登进士第。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放纵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愿。他的部下官吏控告老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百姓讯问,原来官吏与百姓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那个官吏来讯问,他供认不讳,受到了处罚。史弘肇虽然很恼怒,也没有办法救助。后周广顺初年,迁升为比部员外郎,统领三司推官,不久任知制诰。周太祖征伐兖州,命令薛正居跟
39、从前往,因为功劳加任都官郎中。显德三年,迁升为左谏议大夫,被提拔为判馆事。六年,出使沧州核定民租。不久,他因为有才干扬名朝廷,被提升为刑部侍郎。宋朝初年,薛居正升任户部侍郎。建隆三年,到朝廷任枢密直学士,临时代理贡举。湖湘刚平定,朝廷任命薛居正出任朗州知州。正遇逃兵数千人聚结山泽为盗,监军使怀疑城中僧侣一千多人都是盗贼的同伙,商议准备全部捕杀。薛居正用计延缓这件事,于是率军队消灭群寇,擒俘盗贼主帅汪端,讯问他,得知僧侣们都没有参与,千余名僧侣得以保全性命。乾德初年,薛居正加任兵部侍郎。皇帝将要亲自征伐太原,大量发动百姓运送粮草。当时河南府闹饥荒,逃亡的有四万家,皇上为此感到忧虑,命令薛居正乘驿
40、马招集百姓,十天内百姓都恢复生业。开宝八年二月,皇上对居正等人说:“年岁丰登,万物丰盛,如果不是上天保佑,哪里能这样。你们应当一起想着利众济人的事情,如果政事有闪失,应当予以拯救,来实现我的志向。 ” 薛居正等人愈发勤修政事,来达成皇上的意愿。太平兴国六年,薛居正因为服用丹砂中毒,正在上奏事情,发觉疾病发作,立即出来。走到宫殿门外,喝了一升多的水,宫堂中的官吏搀扶着他回到中书省时,他已经不能说话,仅指着里屋盛水的容器。左右的侍从把水拿来,他已经不能喝了,被用车送回自己的府第就去世了,享年七十岁。薛居正喝酒到几斗都不会胡乱行事。他性情孝顺,行为纯正,持家讲究节俭。担任宰相为政宽仁俭朴,不喜欢苛求
41、细察,士大夫因此都称赞他。他从参与政务到担任宰相,共八十年,皇上给他的恩遇始终没有改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 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 尽,恸哭 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 登高等作品。白帝:即白帝城。归马:从事耕种的马。诛求:强制征收、剥夺。恸哭:失声痛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
42、境之感。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E. 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15. 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E 15. 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诗的第三联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 ,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
43、”对比,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诗句对比鲜明,感情强烈,富有感染力。【解析】【14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写“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 盆”写大雨已至, “雷霆斗”也非“沉寂” ;E 项, “语言含蓄蕴藉”错,诗歌后两句表达情感已经非常明显直露。故选 BE。【15 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44、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此题颈联中“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中利用“戎马”和“归马”以及“千家”“百家”的对比,表达情感, “戎马”不逸暗含战乱;“百家存”表明对百姓的关心以及战争的厌烦。【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
45、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于蜀道难中“_”一句,表现出山高入天,手可触星辰,要屏住呼吸的情景,人们只能“_”(2)杜甫的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用“_”一句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用“_”一句写孤独之感。(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刚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 ,_”(4) “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
46、不足的道理。(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的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 ,_”【答案】 (1).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2)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3)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7). (4)君子生非异也 (8). 善假于物也 (9). (5)不积跬步 (10). 无以至千里【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
47、,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膺” “常” “始” “生” “至”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如本题“无以至千里”的“至” ,是到达的意思,不能写成“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国与国双边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时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 60 多次谈及“命运共同体” ,深入思考事关人类命运的宏大课题,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 、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 “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48、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判断同外界其他行为体命运与共的和谐理念,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绵延不绝。新时期,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也是中国人民的福祉,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 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让“地球村”越来越小,社会信息化让世界越来越平。不同国家和地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国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 、共享发展机遇, ( ) ,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17.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追求的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B. 中国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