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758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南省周口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周口市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上)期末抽测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 “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 、 “心”与“物”的关系。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 “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 “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但徐志摩借用“

2、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象征“游子” ,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等。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对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又有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

3、云彩”等。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着追求。“爱”是徐志摩的灵性, “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 偶然是一首爱情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在康桥西野暮色中,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云在视觉上,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不显单调,有韵味。徐志摩是“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 “云”意

4、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 ,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民主、自由,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他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因此,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作为诗歌中重要的审美对象,既具有客观物的具体可感性,又蕴含着人的主观意识。B. 从古至今,诗人们大都喜欢选取“云”

5、作为诗歌意象,这与“云”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有关。C. 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借“云”抒发丰富的情感,如单的赞美、孤寂的心情、美好的理想等。D. 徐志摩借助“云”表现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 “云”是他笔下钟爱的意象,更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意象的可感性入手,进面阐述“意”与“象”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意象的本质特点。B. 文章主体部分从爱美、自由三个层次,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的特征。C. 文章用艾青诗歌中太阳意象与徐志摩诗句中云意象对比,意在突出徐志摩诗歌中意象的特点。D. 文章运用引证法,大量引用写到“云”的相关诗句

6、,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认知,通过意象我们能了解诗人及当时的社会现状。B. 徐志摩诗歌中的云意象,既是他对传统诗词中“云”意象的一种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C. 云具有的轻柔、飘动特点,与“三美”主张中语言的绘画美相契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徐志摩对云的喜爱。D. 从偶然 康桥西野暮色到再别康桥 ,云是诗中重要的意象,反映着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历程。【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7、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 “大都喜欢”“具有的丰富内涵”错误,从原文第二段中“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 “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可以看出, “大都喜欢”于文无据;“具有的丰富内涵”应为“具有特定的内涵” ,故选 B。【2 题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

8、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对比” “意在突出徐志摩诗歌中意象的特点”错误,原文是想证明“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 ,艾青常用的意向是“太阳” ,而徐志摩是“云” ,并非要突出徐志摩,二者也不构成“对比”关系。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

9、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夸大其词,据原文第二段第一句“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可知, “意象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认知”夸大其词;据原文第二段“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 “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可见,意象只是诗人抒情的载体, “通过意象我们能了解诗人及当时的社会现状”夸大其词,故 A项错误。C 项张冠李戴,据原文第五段“云在视觉上既给人流动感, 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 ,徐志摩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 ”可见,云的“流动感” “色彩纷呈感”与“三美”主张中语言的绘画美相契合,而不是云“轻柔、飘动”的特点;据第六段第一句“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 云又成为徐志摩

10、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可见,云“轻柔、飘动”的特点使它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 ,而不是与语言绘画美契合;另外,“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徐志摩对云的喜爱”于文无据,故 C项错误。D 项无中生有,据第四段“偶然 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 ,第五段“在康桥西野暮色中 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第六段“比如再别康桥 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 ,可见,在这三首诗中,云的意象只是表现诗人不同的感情,而非“反映着诗人不同人生阶段的历程” ,故 D项错误。故答案为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

11、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各题。有心插柳卢恩俊每年清明,都是回老家过节,上坟祭祖之余,参加乡亲们的折柳植树活动。今年回不了老家,就折柳于灯下,用心植一篇“柳”吧。我先折了一枝“清明柳” ,插上。那不离不弃的 “清明柳” ,凄美、悲壮。据说那是介子推的灵魂转化。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大臣,他力保国君重耳,随之出逃 19年,曾割股作汤救活重耳,忠心耿耿。后来重耳作了国君封赏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最后被大火烧死于山中的枯柳树下,当重耳听说后赶到现场,只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的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第二年清明枯树死而复活,重耳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

13、一天定为清明节。当时人们清明插柳,说是替介子推“招魂” ,后来广为流行,纷纷插柳纪念介子推。由插柳到植树,清明也就成为古代的植树节。又折几枝“将军柳” ,插上。那些用锋锐无情的刀剑保卫祖国大地的将军,却能用柔情依依的细柳绿化大地。西汉著名将军周亚夫在军营植柳,号称“细柳军营” 。他爱绿柳很出名,而治劲旅更出色,在七国之乱中,统率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晚清名将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期间,带兵在河西走廊沿途植柳,人称“左公柳” ,至今仍为西北人所称道。后清人杨昌溪作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爱国名将冯玉祥,也是爱树如命,带兵种植大量杨柳树木,被誉

14、为“植树将军”。再折几枝“诗人柳” ,插上。那些用多情的墨水赞美柳的诗人,也能用汗水浇灌柳的葱郁,这岂不让人感动!被誉为“五柳先生”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更爱树木,尤其爱柳,明代诗人袁敬写诗夸赞曰:“藜杖芒鞋白布裘,山中甲子自春秋。呼儿点检门前柳,莫遣飞花过石头。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本姓柳,且爱柳,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带领百姓大面积植柳的地点又是在柳字当头的柳江西岸,因此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真乃美中有趣。诗的下半部分又说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 “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唐代诗人白居易

15、被贬任忠州刺史时,年年植柳种花,他在春葺新居一诗中说:“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 。宋代文学家苏轼,任杭州知州时,曾在湖边筑堤种杨柳、芙蓉等花木。诗曰:“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 。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使西湖增添了“东风二月苏堤路,树树桃花间柳花”的美景。后有明代杨周诗赞:“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鸟。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还有那真情绵绵的“章台柳” ,唯美的词牌名,好词佳句引无数人为之折腰;那含情脉脉的“曲江柳” ,华美的皇家园林,摇曳的情思不断被后人吟诵;那迎归送往的“灞桥柳”,曾是离别的信物,是情意绵绵的挽留,是枝繁叶茂的祝福,诱人

16、折尽灞桥柳。李白有词嘱:“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那送别怀乡的“寄托柳”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尽的折柳情,就想起清朝周希陶增广贤文中的两句话:“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 。内涵深刻的至理名言,也包含了对柳的生命力强、易成活的赞美。但我还是折其“柳” ,将“无”改为“有” ,世上的事,哪怕再容易,也需要用心去做。“有心插柳” ,才能“柳成荫”!(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具有总领全篇的作用,其中两处“折柳”一实一虚,文中重点对后者展开了叙述。B. 通过清人杨昌浚的诗句,可以看到历

17、史上左宗棠在边疆带领士卒种植柳树的盛况,以及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C. 文章布局合理,详略得当,详写了“清明柳” “将军柳”和“诗人柳” ,略写了“章台柳”“曲江柳”等。D. 文章结尾一反传统将“无心插柳柳成荫”改为“有心插柳柳成荫” ,告诉读者对待传世至理名言也应勇于质疑,翻出新意。5. 文章中写到了“清明柳” “将军柳” “诗人柳” ,请分析它们各自的意蕴。6. 文章第段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寄寓着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4. D 5. 清明柳:忠心、爱国,对先贤的追思。介子推忠心耿耿被大火烧死于柳前,一片丹心获得人们广泛的纪念,人们在清明节插柳、植树来表达崇敬之情。将军柳:勇毅

18、、柔情、奉献。无论是周亚夫、左宗棠还是冯玉祥,他们都用无情的刀剑保卫着自己的祖国,也用柔软的柳树装点人生,绿化大地,造福于民。诗人柳:艺术与实践的结合、人生情怀的凝结。陶渊明、白居易等不仅在诗词中赞美柳,更用汗水浇灌柳,亲身种植柳;他们或隐居或贬谪,在逆境中寄情于柳,借柳表明心志。 6. 第一问:排比,展现了柳文化的博大精深。拟人,突出了各色“柳”独有的特点。引用,丰富了柳的历史文化内涵。形容词尤其是叠词的使用,使语言生动且具抒情性。第二问:通过对历史上富有文化底蕴的各种“柳”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柳”具有的文化品格的赤诚热爱以及赞美之情。【解析】【4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

19、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到开头段的作用,引用诗句的作用以及文章的布局、写法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D 项对作者的意图理解错误,据原文段“但我还是折其柳 ,将无改为有 ,世上的事,哪怕再容易,也需要用心去做”可知,作者一反传统将“无心插柳柳成荫”改为“有心插柳柳成荫” ,是想阐明“世上的事,哪怕再容易,也需要用心去做”的道理,而非“告诉读者对待传世至理名言也应勇于质疑,翻出新意” 。故选D。【5 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理解作品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寻找关于作品形象的相关语句,找到形象特点,再深入思

20、考,抽象出形象代表的共性内涵。尽量用原文词语回答,如果原文没有合适词语再结合理解自己概括。本题“清明柳”写了介子推的故事,据“曾割股作汤救活重耳,忠心耿耿”可概括出“忠君、爱国” ;据“纷纷插柳纪念介子推”可概括出“对先贤的追思” 。 “将军柳”写了周亚夫、左宗棠和冯玉祥,据“那些用锋锐无情的刀剑保卫祖国大地的将军,却能用柔情依依的细柳绿化大地”可概括出“勇毅、柔情” ;据“晚清名将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期间,带兵在河西走廊沿途植柳” “爱国名将冯玉祥,也是爱树如命,带兵种植大量杨柳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可知他们造福百姓,概括出“奉献” ;“诗人柳”写了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等,据“那些用多情的墨

21、水赞美柳的诗人,也能用汗水浇灌柳的葱郁”可以概括出“艺术与实践的结合” ,据“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更爱树木,尤其爱柳”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诗的下半部分又说出了他为民造福的崇高情怀”等句子,可以概括出“人生情怀的凝结” 。解答此题还要注意结合原文分析。【6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把握作品情感主旨的能力。品味语言艺术解题步骤一般为:第一,阅读相关语段,找准运用的表现手法(散文的表现手法要从表达方式、修辞以及写作手法等角度全面考虑)以及用词、句式特点等;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每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或抒发的情感;第三步,先答手法,后

22、作分析,规范写出要点。 本题题干第一问“第段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要从修辞、用词特点以及引用诗句几个角度考虑。据“还有那那那”可知修辞上运用了排比,展现了柳文化的博大精深;据“那真情绵绵的章台柳 ”“那含情脉脉的曲江柳 ”可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各色“柳”独有的特点;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可知引用诗句, 丰富了柳的历史文化内涵;据“真情绵绵” “含情脉脉”“依依” “霏霏”等词语可知用词上多用形容词和叠音词, 使语言生动且具抒情性。题干第二问“寄寓着作者什么情感”要注意规范答题,答题模式一般是“通过 寄予了(表达了)作者 感情” ,据“章台柳 ,唯美的词牌名” “

23、曲江柳 ,华美的皇家园林,摇曳的情思” “灞桥柳 ,曾是离别的信物”等语句可知,本段写的是柳的“文化内涵”“文化品格”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柳文化的赞美和热爱。【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

24、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三)实用类文本间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9月 16日清晨 7:30,2018 年第 38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按照惯例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本次北京马拉松赛,报名人数达到 111793人,相比去年增加了 13106人。 “马拉松热”在中国大地不断升温,已经成为大家心中的“国马” , “北马”的报名人数也是逐年水涨船高。并且我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已经包合了西藏在内的全国 31个省、区、市的 23

25、4个城市,现在平均每天都有 3场马拉松赛事。马拉松在中国短时间快速发展,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的推动,除了包含赛事本身产生的多层的商业合作体系,如赛事冠名商、赞助商、服务商等,还推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如装备、训练、补给、信息服务等。业界普遍认为,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对比美国每年举办 1200场马拉松赛事,有 55万人可以完成全程马拉松比赛的市场规模,中国跑步市场依然潜力巨大,据预测,未来中国跑步市场的容量可以达到 300亿元。2017年,全国马拉松共有 500万人次参加,参赛者带动的消费规模达百亿元。(摘编自北京商报 )材料二:城市马拉松赛事,是

26、一场城市“小奥运” ,充当着“城市会客厅”的功能,对城市形象产生积极的综合性影响力。城市居民、游客和其他受众对城市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等的综合印象,可以透过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以体育运动参与的途径将城市形象和感知者(居住者和游客)发生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摘编自中国首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三: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发展背后,藏着各种肆意生长的问题。除了各地想要这张“城市名片”外,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一个重要推手。只有当赛事管理者与参与者在专业层面同步提升,马拉松赛事才能真正配得上“国际”标签,才能得到更多认可。在某地马拉松比赛中,医疗和后勤支援让来自北京的跑友大失所望。马拉松赛事存在运营商不成熟现

27、象,则成为受访者的共识。从马拉松赛事本身来着,马拉松赛事举办门槛、准入规则不明确。马拉松赛事与其他比赛不同,它会占用极大的公共资源,这种资源的调度和配置只有相关部门才能执行。目前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是报备制,不是审批制,至于这个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赛事,没有衡量标淮,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也没有很明确的准入门槛。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现在许多马拉松赛事,动辄将几百万元花在电视转播和舞台搭建上,而真正花在选手身上的钱不过万元。时间长了,这些赛事举办方必然会破淘汰。另外,很多马拉松赛事单纯地以推介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资源为目的,赛事方一边倒地

28、把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如何规划“最美”赛道上。值得注意的是,进入 2018年、马拉松赛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与惩罚力度骤增。今年,广马按照国际顶级赛事标准,首次引进防作弊手环,力争为广大选手打造一个纯粹、公平的竞赛环境。选手在博览会领取参赛包时,需由工作人质审核后亲自为选手佩戴手环,该手环将作为检录、参赛凭证,完赛后方可取下。(摘编自中青在线 ,2018 年 1月 17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马拉松的重要赛事之一,第 38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报名人数突破了 11万人大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马拉松赛的喜爱。B. 在马拉松经济中,赛事衍生出来的经济,诸如装备、训

29、练、信息服务等通常大于赛事本体的经济效益,这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C. 从 20112016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从数量和参赛人次上都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 2016年增长最快,呈爆炸式增长。D. 2016年我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 300多场,上半年比赛有一百多场,其中 5月份是赛事最为密集的月份,全年金牌赛事达到 15个。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我国马拉松赛虽已覆盖了许多城市,但与美国相比,在年均举办比赛数量、 “全马”的市场规模等方面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B. 从 2016年中国马拉松赛事时间分布图可以看出,全年赛事最为集中的是

30、 10月份,其中下半年举行的赛事要远多于上半年。C. 马拉松撼市影响力覆盖范围广,对城市形象、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等方面都有积极、深刻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D. 2018年广州马拉松赛首次引进让参赛选手佩戴防作弊手环的措施,为当前略显混乱的马拉松赛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9. 近年来,马拉松赛在我国以井喷式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你认为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答案】7. B 8. C 9. 马拉松的运营商、管理者方面:专业度不够,管理不到位,规则不明确,过分注重宣传,忽视选手的真正诉求。城市政府部门方面:过于看重“城市名片” ,过分注重经济利益。【

31、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 项无中生有,据材料一“业界普遍认为,马拉松经济=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载体经济+赛事媒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可知,文章并没有说赛事衍生出来的经济“大于”赛事本体的经济效益, “这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马拉松发展的重要原因”也于文无据。故答案为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32、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 项夸大其词, “并逐渐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理解错误, 据材料二“城市居民、游客和其他受众可以透过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以体育运动参与的途径将城市形象和感知者(居住者和游客)发生最直接最亲密的接触”可知,原文只是说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城市居民和其他参与者可以直接接触和感知城市形象,而并非“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为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要求

33、找出马拉松赛事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文本分析;其次确定答题区间,本题材料三阐述的正是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出现的问题,因此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比如本题应从“马拉松的运营商、管理者”和“城市政府部门”两个方面作答。运营商和管理者方面:据“只有当赛事管理者与参与者在专业层面同步提升,马拉松赛事才能真正配得上国际标签” “医疗和后勤支援让来自北京的跑友大失所望 。马拉松赛事存在运营商不成熟现象,则成为受访者的共识”可以总结出运营商、管理者“专业度不够,管理不到位” ;据“马拉松赛事举办门槛、准入规则不明确”可以总结出“规则不明确” ;据“目前相当数量的赛事公

34、司在宣传方面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选手的真正诉求”可以总结出 “过分注重宣传,忽视选手的真正诉求” 。城市政府方面:据“很多马拉松赛事单纯地以推介城市形象、推介旅游资源为目的”可以总结出“过于看重城市名片 ,过分注重经济利益”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

35、系。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间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

36、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

37、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酒扫而待之/B.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C.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D.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递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38、确的一项是( )A. 隶书包括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B. 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王羲之曾在兰亭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C.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 五千言等,是继论语之后儒家又一重要著作。D. 骑将军是古代将军的一种名号,类似的名号还有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右将军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为人率真,不拘小节。太尉甜鉴曾派人挑选女,王家子弟大都十分拘谨,唯独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肚皮吃东西,若无其事。B. 王羲之喜欢美景,爱结交名士。他厌恶官场开京城,初到新江就被优美的景色吸引,欲终老于此;

39、会稽名士荟萃,他曾与好友在兰亭集会宴饮C. 王羲之生性爱鹅,心怀赤忱。他曾因喜爱的鹅被主人烹煮,而难过了好几天;也曾为了得到一群鹅而欣然抄写道德经 ,得到鹅后非常喜悦。D. 王羲之擅长书法,名声显赫。他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力就很大,被人们普为古今第一人,在平常的言谈中,王羲之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等名家并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幼于言,人来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王羲之小时候说话木讷,人们不

40、觉得他有什么奇特,等到长大,富有辩才,以性情耿直著称。(2)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3)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题“羲之代述”一句, “述”是“代”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 B项;“述每闻角声”一句, “述”是这句话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 AD项。故答案为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41、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 C项道德经应是“道家”重要著作,而非“儒家” 。故答案为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 B项“他厌恶官场开京城”错误,据“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可知,王羲之离开京城的原因是要

42、修身养性,而非“厌恶官场” 。故答案为 B。【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讷”应解释为“木讷” ;“未之奇”宾语前置句,应为“未奇之” ,其中“奇”应为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 “不觉得他有什么奇特” ;“辩赡”应解释为“富有辩才” ;“骨鲠”应解释为“耿直” 。 (2)中“是 也”是判断句;“是”解释为代词“这” ;“适”解释为“享受” 。 (3)

43、中“或”解释为“有的人” ;“咎”解释为“埋怨” “责怪” ;“悔其随之”的“其”解释为“自己” ;“极”解释为“极尽” “尽情享受”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44、。金陵三首 (其三)李白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苑方秦地 少,山似洛阳多。古殿吴花草,深容管绮罗。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注】诗歌作于安禄山攻陷长安后,诗人自余杭经金陵至浔阳时。鱼陵是六朝建都之地。秦地:秦国所辖的地域。此指长安。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题目可知该诗属于怀古诗歌,该类诗歌时空跨度大,多抒发吊古伤今之情。B. 颔联巧妙地将历史上的金陵城与眼前的洛阳、长安进行对比描写,表达对历史的怀念。C. 颈联通过“昊花草” “晋绮罗”的想象,写出了一代代王朝的兴衰,使人深思和警醒。D. 结尾诗人感叹六朝繁华随人事而灭,寄托着深沉的国家兴亡之感及对国事的深深担忧

45、。15.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写了什么内容?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内容:这两句写诗人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感慨朝代更迭,举酒献歌。作用:开篇两句交代了写作诗歌的缘由,是全诗的总起,以下所写皆是“歌”的内容;此两句也为下文诗人吊古伤今作了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解析】【14 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46、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B项“将历史上的金陵城与眼前的洛阳、长安进行对比描写,表达”错,应是将“眼前的金陵城”与“记忆中的洛阳、长安”对比描写,表达的不是“对历史的怀念” ,而是表达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当年繁华的金陵城早已破败不堪,遭受战乱的长安又能撑到几时?抒发了深沉的国家兴亡的感慨。故答案为 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以及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歌语句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

47、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用准确的语句写出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第一问中“六代兴亡国”指金陵城;“三杯”是几杯酒,而举杯的原因不是高兴,而是感慨金陵的兴衰,可见作者情感的深沉;“为尔歌”是指要为金陵写一首诗,来抒发感慨。这样就得出答案“这两句写诗人面对记载着六朝兴亡的古都,感慨朝代更迭,举酒献歌” 。第二问诗句的作用题要结合诗句的位置考虑,比如本题中这句诗是在第一句,那么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就是总领全诗,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在情感上的作用就是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这样得出答案“开篇两句交代了写作诗歌的缘由,是全诗的总起,以下所写皆是“歌”的内容;此

48、两句也为下文诗人吊古伤今作了铺垫,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从这几点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

49、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 “_,_” 两句,作者用干枯飘零的桑叶来形容女子婚后容貌发生的变化之大。(2) 赤壁赋中,作者把客人的洞箫声描摹得生动传神,其中“_, _”两句,连用比喻,突出了乐声的悲凉、幽怨。(3)屈原离骚中, “_,_”两句用香草作比喻,说明自己遭贬是因为德行高洁。【答案】 (1). 桑之落矣 (2). 其黄而陨 (3). 如怨如慕 (4). 如泣如诉 (5). 既替余以蕙镶兮 (6). 又申之以揽茝【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