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 世纪 30年代以后,相声界的一些造诣深厚且有远见卓识的前辈艺术家,致力于相声的净化和改革,才使它得以从底层大众的通俗艺术成为全民雅俗共赏的喜剧艺术,由姿态低到尘埃的“玩艺儿”提升为铁肩担道义的“语言艺术” 。经历了文革的停滞期和改革开放后的高潮期,通过广播、电视传播,马季、姜昆等优秀艺术家将相声领进了传统说唱艺术的殿堂,相声在大众娱乐和影视领域里,独领风骚几十年。当下的相声渐渐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恢复了“传统” ,但是我们的时代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并不意味着“做旧” ,坚持传统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式的故伎重演,
2、我们被唤醒的文化记忆绝不意味着曾被否定的糟粕卷土重来,秉持现代文明的心灵绝不允许一夜退回旧社会,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死灰复燃和暗渡陈仓。遗憾的是,一些小剧场舞台、电视选秀节目明星导师云集,在对年轻相声演员的引导中,低俗代替了通俗,欲望代替了希望,感官刺激代替了娱乐享受。讽刺和嘲笑是相声的功能,也是相声引以自豪的光荣传统,无论是侯宝林净化语言而追求品位,还是刘宝瑞洞察世态人心的韵味,甚或是马三立的“自嘲”式的冷幽默,都是接地气的,直面民生的,传递正能量的。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文化”的影响,一些演员表演暧昧、语言隐晦、做派轻佻,一些人以炒作刷流量,台风骚、浪、贱,迎合粉丝追星,阳刚之气不见了,取而
3、代之的是娘娘腔、表情包,搔首弄姿,令人作呕。相声病了,而且病得不轻,病在对传统相声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却对糟粕的“痈疽”趋之若鹜:低俗的语言和笑料使我们的生活愈加鄙俗化,傻子般的“愚乐”降低了观众的智商水平,腐化糜烂的表演使观众陷进感官刺激泥沼不能自拔, “碎片化拼凑”破坏了相声艺术的整体美感,降低了欣赏的品位,失去了韵味的咀嚼。观众们正在用不满的、质疑的目光审视着相声。面对广大观众的质疑,相声该何去何从?淮南子泰族训说:“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 ”相声和其它传统艺术一样,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重拾当年侯宝林、启明茶社、相声改进小组等“说文明相声、干净相声”的主张,维护相声生态文明,清除
4、精神“雾霾” ,还相声“绿水青山” ,让相声对得起“语言艺术”这个誉称。 (节选自 2018年 8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声提升为语言艺术与前辈艺术家对相声的净化和改革互为因果。B. 相声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就是在恢复“传统” ,就意味着“做旧” 。C. 侯宝林、刘宝瑞、马三立的相声能接地气,直面民生,传递正能量,让人欣赏到相声的优秀传统。D. 观众对“病态相声”已心生不满,质疑审视,这为相声改邪归正提供了关键性的条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第段是文本结构中的“起” ,作者回顾了相声的辉煌历史,为下
5、文的论述做好张本。B. 第段是文本结构中的“转” ,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暴露出时下一些相声表演中的负能量。C. 第段是文本结构中的“合” ,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是为了说明相声的光荣传统是讽刺与嘲笑。D. 文本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对相声艺术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论述,针砭时弊,观点鲜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坚守相声的优良传统绝不是抱残守缺,让相声中的糟粕卷土重来,死灰复燃。B. 近年来西方的“腐文化”影响了相声演员,使他们的表演暧昧、做派轻佻、语言隐晦。C. 一些相声表演出现了只为迎合低级趣味而低俗、只为迎合炒作
6、刷流量而轻佻的现象,一些舞台中的明星导师是难辞其咎的。D. 相声要兼顾创作与表演,做到既注意洞察世态人心,也净化语言,才能发挥好相声的功能,成为“语言艺术” 。【答案】1. C 2. C 3. B【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结合文本内容“相声界的一些造诣深厚且有远见卓识的前辈艺术家,致力于相声的净化和改革,才使它得以从底层大众的通俗艺术成为全民雅俗共赏的喜剧艺术”分析, “互为因果”错误;B
7、项,结合文本内容“当下的相声渐渐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恢复了传统 ,但是我们的时代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并不意味着做旧 ,坚持传统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式的故伎重演,我们被唤醒的文化记忆绝不意味着曾被否定的糟粕卷土重来,秉持现代文明的心灵绝不允许一夜退回旧社会,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死灰复燃和暗渡陈仓”分析, “就是在恢复传统 ,就意味着做旧 ”曲解文意;D 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 “这为相声改邪归正提供了关键性的条件”无中生有。故选 C。【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
8、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结合第段内容分析, “为了说明相声的光荣传统是讽刺与嘲笑”强加因果。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 项, “近年来西方的腐文化影响了相声演员”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文化的影响,一些演员表演暧昧、语言隐晦、做派轻佻,一些人以炒作刷流量,台风
9、骚、浪、贱,迎合粉丝追星,阳刚之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娘娘腔、表情包,搔首弄姿,令人作呕”分析,扩大范围,应为“一些” 。故选 B。【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10、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34个鸡蛋李暖暖从家里跑了。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 ”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
11、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 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 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
12、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
13、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暖暖, ”我说, “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 ”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 “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
14、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李暖暖的班里有 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 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 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在车站,李暖暖
15、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 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有删改)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B. 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故事结尾,她要父亲拿20万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C. 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
16、 “在她收到第 34个鸡蛋的那天” ,谜底揭开,孩子们的行为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D. 本文立意深刻,以小见大,现实性强。主要扣住当前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也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5. 小说第 5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是怎样叙述李暖暖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4. D 5. 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支教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故事背景;为后文叙述暖暖的一系列转变作铺垫(情节) ,衬托了暖暖朴素简约的新形象;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李暖暖成长成熟。 6. 以“我”的视角来
17、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情节上先抑后扬,故事前后对比明显。李暖暖从一个任性乖张缺乏责任感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会感恩乐于奉献的年青人,深化主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巧用插叙,补充情节,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因,书写了艰苦环境中真挚的师生情,丰富了小说主题“34 个鸡蛋”推动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饱含贫困地区的孩子对李暖暖的爱, 是情感的载体。【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
18、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文章的重心不在于此。故本题选 D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第 5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文本写“我”去看李暖暖的路途的语句是“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
19、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通过以上语句可以看出这里首先是交通不便,其次,可以看出李暖暖工作的环境非常差;同时根据文本“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 ”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为下文写李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同时也可以看出李暖暖正逐渐成熟起来。本题根据以上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是怎样叙述李暖暖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以及作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口气来叙
20、事,这样就使事件真实可信,这是第一人称的好处。从情节的角度看,采用的是先抑后扬的叙述方式,故事前后对比明显。先说“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 “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 ”“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
21、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 20万赎身。 ”有上述的语句可知:小说运用插叙的方式,补充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这一部分情节,交代了李暖暖决心支教到底的原因,书写了艰苦环境中真挚的师生情李暖暖从一个任性乖张缺乏责任感的小女孩儿,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会感恩乐于奉献的年青人,深化主旨。 “结果 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 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
22、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 “34个鸡蛋”推动了主人公心理的变化,饱含贫困地区的孩子对李暖暖的爱, 是情感的载体。回答本题“怎样叙述”时,从叙事方式:插叙、第一人称、情节的抑扬等方面结合小说的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设置来分析即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
23、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 (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根据一份针对全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就业走向的分析报告得知,从 2010年到 2020年的10年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毕业生预计将达到一亿人,而同期,我国
24、白领行业仅能提供 4600万个工作岗位,白领岗位将严重短缺。大学毕业生被迫向蓝领岗位流动将成为必然趋势。如今许多蓝领岗位,从当前和未来要求上看, “靠力气和经验干到退休”的想法已经显得很天真了。蓝领岗位的要求正在“高端化” ,许多岗位都要求,或将会要求智能化操作。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级技工缺口很大,且这一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给我们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的转变带来不小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职和技校是明显不够的。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理应依靠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当然,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乐意学技
25、术,乐意加入“技术蓝领”和“青年工匠”的行列,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大学毕业生不愿加入“技术蓝领”行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公务员、白领相比,蓝领职业的“体面指数”还远未达到让人乐意接受的程度。(摘编自裴龙翔门槛不低,职业发展不差,应届生择业何必抗拒蓝领 )材料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另一类是职业院校渗透企业要素,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例如澳大利亚的
26、 TAFE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校企合作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不断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积极吸引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主动将企业要求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在校园形态上也要努力营造企业的情境与氛围。例如,按照企业的要求实施“订单培养” ,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吸引企业进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安排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提供实训岗位,引入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等。(摘编自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 )材料三:(数据智联招聘网 数值代表简历投递所占比例)材料四:截至 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 200年的企业,日本有 3146家,为全球之首,德国有837家,荷兰有 222
27、家,法国有 196家。而作为 GDP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并没有多少百年企业。其中,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有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是指作为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有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我国提出了大国工匠的概念, “大” ,一是凸显在“大国”上,与我国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紧密相连,与工业、农业、科技、医疗、国防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紧密相连;二是凸显在大情怀、大格局、大担当上。他们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心有理想,追求极致,敬业爱岗,以聪明才智
28、、敬业勤勉、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本行业担大任、干大事、立大功。据此,大国工匠精神主要概括为: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心系国家六个方面。2016年 3月 5日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摘编自刘向兵弘扬工匠精神,高校当重视“大国工匠”研究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技术人才十分短缺,而许多大学生却不愿从事技术工作,原因之一是技术工作不够体面。B. 从材料二可知,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还不够理想
29、,原因是既没有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也没有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素。C. 从材料三可知,我国本专科层次人才在坚守岗位,持之以恒,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做精方面不及更高层次的人才。D. 从材料四可知,在我国,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已影响到我国企业的长足发展,这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国工匠”不能理解为“大的国家的工匠” 。 “大”字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应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使命,二是要有心系国家的大情怀、大格局。B. 我国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政策引导的不够,还有高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因而解决此问题应
30、该多方面努力。C. 我国的 GDP超过许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但与经济规模很不相称的是,寿命在两百年以上的企业却远少于日、德,原因之一是工匠精神没能有效传承。D. “工匠精神”既包含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也包含态度层面的严谨、细致、专注、负责,还包括精神层面的爱岗敬业、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9. 从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在人才供求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请概括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答案】7. B 8. A 9. (1)理工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 (2)高职类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 (3) 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应该调整政策,为青年加入技术蓝领营造良好的环境 (4)
31、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培养其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品质。【解析】【7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 项, “让企业参与自己的教学”是德国高职教育的经验,“在教学中渗透企业因素”是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经验,这两点不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不是必须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准确的表达
32、应该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缺陷是,与市场(或企业)严重脱节。故选 B项。【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 “大国工匠不能理解为大的国家的工匠 ”分析有误。 “大国工匠”也含有“大的国家的工匠”的意思。故选 A项。【9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仔细审题,明确问题方向,然后确定答题范围,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归纳,分点概括。本题要求概括解决我国在人才供求方面出
33、现严重问题的方法。材料一第三节“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高校理应依靠自身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可概括出理工高校应承担起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材料二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多融入企业要素,强化校企合作,这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遍经验。 ”表明高职类院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人才。材料一最后一节中“当然,要让更多的青少年乐意学技术,乐意加入“技术蓝领”和“青年工匠”的行列,还需要政府部门对相关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必要的倾斜,为大学生“技术蓝领”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能概括出政府部门在政策上应该调整政策,为青年加入
34、技术蓝领营造良好的环境。材料四中提出要有工匠精神,要培养年轻人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点睛】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的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
35、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
36、“为写道德经 ,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
37、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B.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C.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D.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B. 从伯:父亲的堂兄。次于至亲而同祖的亲属关系叫从,父亲的哥哥为伯。也称堂伯。“
38、堂”与“表”一样都指的是一种亲戚关系。C. 东床:因为王羲之的故事, “东床”与“令坦”就成了女婿的称呼,多用来称呼对方女婿。对皇帝的女婿也称为“东床驸马” 。D. 山阴:山坡背阴的一面,指山的北侧。我国有“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说法。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 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孙绰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 王
39、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 骠骑将军王述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怀恨在心。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写完道德经 ,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觉得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
40、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这句话的含义是: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 “以母丧居郡境”意思是:因为母亲去世,注意虚词“以”是断句的标志,所以可以排除 BD两项。根据对原文文句的理解,“羲之代述” , “羲之”是人称词,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A。故答案选 C。【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
41、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D,比如西安咸阳就在渭水之南、嵕山之北。反了,应该是“渭水之北、嵕山之南” 。故答案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
42、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D, “怀恨在心”不对,应为“深为遗憾” 。原文当中的“恨”是古今异义词。故答案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欣”高高兴兴;“然”什么的样子;“笼”用笼子装;“而”修饰连词;“以为”认为(觉得) 。(2)“所以”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备”防备;“
43、出入”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
44、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把王羲之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 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袒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有着高雅的喜好,注重衣着饮食,修身养性,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
45、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也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经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来阐述自己的志趣。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前去观看,非常高兴,坚决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王羲之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 ,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高高兴兴地写完道德经 ,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觉得这是一件
46、很快乐的事。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年幼时就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
47、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王述深感遗憾。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 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14. 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B. 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
48、幅广阔的秋景图。C. “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D. 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15. 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诗人的情感由悲转喜。首联 “凄凄 ”“秋凉”寓情于景,表达了登台的凄凉心境,“客思哀”直抒胸臆,表达了思乡之愁。颔联写景,“寒浪”渲染了凄清的氛围,“早鸿”寄托着思乡之情。颈联虚实结合,诗人听到了妇女赶制寒衣的捣衣声,想象
49、远方的游子写信回家索寄寒衣,归期杳杳,由个人之愁推及到天下游子思妇共同的忧愁。尾联收束到自身,表达了寓居他乡的漂泊之愁,而“菊花三笑”暂时驱散了郁结的忧愁,诗人暂时开颜,情感由悲转喜。【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项,非“白描” “不事雕琢” ,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作答本题先点明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诗歌中“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