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安区 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 按要求填空。(1)执手相看泪眼,_。 (柳永雨霖铃 )(2)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有“接天莲叶无穷碧,_”两句。_苏幕遮中写荷花的句子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 ”【答案】 (1). 竟无语凝噎 (2). 假舟楫者 (3). 映日荷花别样 (4). 周邦彦 (5). 一一风荷举【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应在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噎” “楫” 。点
2、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2. 按要求选择。(1)以下句子不适合表达惜别情感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2)填入下列语段甲乙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菜瓜,甲,茎蔓生,叶子心脏形,花黄色。果实长形或椭圆形,皮白绿色,乙。A甲一年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B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草本植物C甲一年生可食草本植物 乙是一种蔬菜D甲是一种蔬菜 乙一年生可食草本植
3、物【答案】 (1)D;(2)A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学问的技艺徐贲人们在讨论“学问”问题时,总是强调学问的学识,而忽视学问的技艺,在论及学问的时候,关注的是学识的积累(阅读、思考、见解)和学识的文字产品(著作,授业,演说) ,但是,在学识积累和文字产品之间,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近几年来,西方对文艺复兴时期(14 世纪一 17世纪)人文学者的研究中,形成了一种对他们学问技艺的关注:他们是怎么处理和管理知识信息的,怎么记笔记和做评注等。学识积累既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知识的经历。在这个过程和经历中,关键是如何处理和管理知识。从阅读的文本中提取选段或要点,用某种
4、方式储存起来(记忆或笔记) 。储存知识需要学识与技艺协调配合,方才能够有效地储存有价值的知识,排除掉无价值的,有了妥善的储存,才能在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或者至少知道到哪里去搜寻,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中世纪(5 世纪-15 世纪)的学者大多每读一本书都会做这本书的私人笔记。15 世纪以后,由于印刷术的推广,这种笔记方法还成为一种在学校里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技能。怎么做笔记并没有一定的成规,那时不同的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建议。有的教师建议,阅读书籍时先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评注(自己的理解、看法、联想等等) ,然后再在笔记本里整理成比评注更完整、连贯的笔记。但是,也有的教师认为不一定要这么做,只要在
5、书页上留下评注即可,不必再誊写到笔记本上,16 世纪卖得最好的是给学生用的笔记集萃和文摘汇编,教师拿这些书“做课外指导” ,整个 20世纪,都在不断引进新型存储介质录音带、录像带、缩微胶卷、复印机、计算器,电脑磁盘等,这些存储介质极大地拓展了人工记忆的范围和可用程度。把信息装进自己脑袋的重要性似乎越来越低。今天,重申记忆对于学习的关键作用,也就有必要重新认识历史上曾经被学者们重视的笔记技艺。然而,笔记毕竟只是帮助记忆,训练记忆,而不能代替记忆。笔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记忆辅助,一种工具性技艺,其用途是帮助管理个人记忆本身难以独立处理的大量知识信息。如果用笔记来帮助记忆,而不是弱化记忆,那么笔记
6、就不仅有助于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写作。在过去,笔记本里的知识内容是个人自己储存的,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网络保存着由无数他人共同聚集的许多知识内容。记忆不是不再重要,而是作用发生了变化,这就好比许多原先要你自己做的事情,现在可以交给秘书,这并不意味着你现在无事可做,而是说,你现在要做的是与以前不同的事情。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和运作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求知方式。它特别取决两项能力,第一是辨别信息的真伪,那需要运用批判性的思维。第二是确定信息的相关性,那就需要选择与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信息,排除干扰和非相关的知识信息(哪怕那是真实的知识信息) ,这对于做学问的写作者尤为重要,因为互联同能
7、够为这种写作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便利都是以他是否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和判断知识相关性为前提的,否则太多的信息反倒会成为一种累赘和妨碍。但是,光有这两项能力还是不够的,那些只是关乎逻辑思考的能力。全面的思考还需要在写作或讨论具体问题时,能够在头脑里激活大量的个人知识记忆。互联网不应该是个人记忆的代替品,而应该提供上网者与它互动的良机,刺激他的智力兴奋点,激活他的个人知识记忆,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个人必须拥有用某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储存的知识记忆。这种记忆对一个写作者来说,尤其重要。(选自随笔2018.1 有删改)3. 第段画线词语“信手拈来”在文中指:_。4. 请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5. 对第段画线处“秘书
8、”作用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 互联网时代, “秘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搜索整理资料。B. 互联网时代, “秘书”可以帮助我们管理资料并处理日常事务。C. 互联网时代, “秘书”可以建立资料库并能完全代替我们工作。D. 互联网时代, “秘书”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管理知识信息。6. 第段作者是如何层层推出自己观点的?7. 结合本文观点,举例谈谈你学习语文的有关体会。【答案】3. 随手拿来;文中指自由熟练地运用自己记忆储存的有效知识。 4. 笔记技艺的演变以及笔记和记忆的关系 5. C 6. 第段先从互联网时代有效求知方式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判断知识相关性两项能力谈起,接着用“但是”转折,强调全面思考激活
9、大量的个人知识记忆重要性。最后阐释互联网和个人记忆的关系,推出“拥有用某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储存的知识记忆是运用互联网有效求知的前提”的观点。 7. 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语文就是一门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基础课程,它帮助我们理解汉语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利用文字解决疑惑,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得益于语文的学习,它培养我们的感性,增强我们对于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人生的基础课。联系本文观点举例谈学语文的有关体会即可。【解析】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文本内容解读成语的意思,信手拈来,词典里的意思是随手拿来,用在文段中的意识是形容自由熟练地运用自己记忆储存
10、的有效知识。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段意的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第三段,然后从第三段的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概括段意,根据理解第三段是在说笔记技艺的演变以及笔记和记忆的关系。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第段画线处“秘书”作用理解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互联网时代, “秘书”可以建立资料库并能完全代替我们工作。 “完全代替”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秘书”只是有很强大的辅助作用。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
11、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论述段落的结构和内容,考生要注意从第五段中找出其论述的层次,然后概括各个论述的内容即可,根据理解第五段是先从互联网时代有效求知方式需要批判性思维和判断知识相关性两项能力谈起,接着用“但是”转折,强调全面思考激活大量的个人知识记忆重要性。最后阐释互联网和个人记忆的关系,推出“拥有用某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储存的知识记忆是运用互联网有效求知的前提”的观点。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的观点,并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举例
12、解读观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根据理解确定本文对学习语文的观点关注生活、注重实践,根据理解可以举例论证: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语文就是一门学习汉语,运用汉语的基础课程,它帮助我们理解汉语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利用文字解决疑惑,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们都得益于语文的学习,它培养我们的感性,增强我们对于情感的体验,可以说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人生的基础课。联系本文观点举例谈学语文的有关体会即可。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两株玉兰树陈忠实几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读书写字,我便在大门右侧的围墙根下挖坑栽下了玉兰花幼苗。为了便于浇水和保护,我在玉兰幼苗四周用砖箍了一圈护栏,得到我的用心守护和浇灌
13、,玉兰树苗日见蹿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现。恰好盼到玉兰树应该发苞开花的规定期树龄,不仅没有开花,失望且不论,等到叶子成型,我发现了非常的征象,本应是深绿色的叶子,却呈现着浅黄;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晒的时候,各种树叶都变得深绿近青的颜色,我的玉兰树叶反而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了。任谁都会看出这是一种病态的表征。等到第二年,玉兰树仍然是满树病态的黄叶,自然不会开花了,我便有所动摇,这株病态的树会不会自愈?需得几年才能缓解过来?如果等过几年不仅缓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会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着银头刨挖的一瞬,却似乎听到一种凄婉的求生的哀声,那一片片透亮
14、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举不起镢头来。突然想到,任它继续存在着,如果真的挨过了病患,当一树健康墨绿的叶子呈现在小院里的时候,我会获得一种别样的欣慰和鼓舞;如果万一病患发展到发生枯死,再换植一株也无妨,这株玉兰树便保存下来,约略记得去年夏天回家,玉兰树的叶子变绿了,尽管仍不像正常的叶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绿,却不是往年那种透亮的黄色了,我不由得庆幸,它的病情缓解了,更庆幸我握在手里的镢头没有举起来今年,这株玉兰树开花了。尽管只有两朵,却是一种美的生命的胜利。遭遇过生存劫难之后开放的这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就不单是通常对所见的玉兰花的欣赏的愉悦了,多了一缕人生况味的感受。我之所以喜欢广玉兰,不全在它
15、的各种颜色的花朵,更偏爱它的四季常青的绿叶。这种广玉兰在干燥缺雨的西安依然蓬蓬勃勃,有紫红的花,也有雪白的花;尤其是那浓密的深绿色叶子,在最难熬的冷风刺骨的三九寒冬里,依然蓬勃着一道绿色,为天灰地枯的冬天的西安增添了一种生命的活力。我就在第一眼看见这道风景时,便想给我家屋院栽植一株广玉兰,冬日回到老家,开门进院能看到一株绿树,当会是另一番生动情怀这株广玉兰的幼苗终于载到中院了。我对这株广玉兰的管护,远不及前院那株玉兰树。然而,这株广玉兰生长的欢实简直令我不可思议,每隔二三月回家看到它时,又冒高了一大截,树干也变粗了许多,且又伸出二三条横枝来,不过二三年,树梢已经高过房檐了,树干也有我的胳膊粗了
16、,我便想到它该开花了。这株连管护粗疏都说不上的广玉兰,就这样茁壮起来蓬勃起来。就在我盼着它开花的期待心绪里,灾难却不期而至。那是三年前的隆冬季节,一场多年少见的大雪降至。雪后多日我回到乡下老屋,便看到一副惨不忍睹的场景,广玉兰的主干从高处折断了,颇为庞大的枝叶躺在尚未融尽的残雪上,我看着主干折断处白色的断茬,再看看脚旁的断枝,一种隐痛久久难以化释,这是太浓密的树叶上积压的雪所导致的惨相。无论怎样惨不忍睹怎样心疼,却无可奈何,我只能弥补,便用水在地上和了一团泥巴,涂抹到白色的断茬上,这是乡村里抚慰断枝的传统技法,当我涂抹着泥巴的时候,心情渐渐缓解了,相信到来年春天,断茬处肯定会发出新芽来,这是我
17、种树的生活经验。去年夏天回家时,从断茬处长出的主枝支,已经和主千浑然一体了,初看竟看不出曾经让我心疼的断折的痕迹,凑近了才能看到重新弥合后的新枝与老千树皮颜色的差异,我便有了灾难之后的完全的欣慰。我栽广玉兰的着意处,原本是为着冬日的小院有一派绿色。山枯水瘦万木萧条的隆冬季节,回到祖屋小院,我能看到蓬勃的绿树绿叶。初春的刚刚明媚的阳光里,回到祖屋小院,我可以尽情观赏洁白如玉的玉兰花。这方久蓄着许多代先人命运的沉重气氛的小院里,平添了绿叶的鲜活和王兰花的柔媚,我回归的向往便铸成永久。(选自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有删改)8. 第段画线词语“非常的征象”文中是指:_。9. 请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8、10. 请根据重点词句概括两株玉兰树的共同点。11. 根据全文内容,评析第段画线句“我回归的向往便铸成永久”的思想情感。【答案】8. 玉兰树叶子,呈现着浅黄并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的病态表征。 9. 通过“凄婉的求生的哀音”和“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拟人化手法的形象描述,生动地呈现了“我”不忍挖掉玉兰树的心理活动和怜惜之情。 10.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玉兰树“叶子变绿了” “玉兰树开花了” , “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 ,广玉兰“从断茬处长出的主枝,已经和主干浑然一体了” 。两棵玉兰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灾难面前努力生长,呈现了美的生命的胜利。 11. 两株玉兰树“劫后新生”的鲜
19、活的绿叶和柔媚的玉兰花,使作者汲取到生命美的生长力和智慧,更加坚定对小院这一象征顽强不息生命力所在的向往,抒发了回归生命故土的浓郁而深沉的情感。【解析】8. 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句子意思比较直接,根据前后文的理解句子的意思是:玉兰树叶子,呈现着浅黄并由浅黄变得几乎透亮的病态表征。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
20、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9. 试题分析: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划线句子通过“凄婉的求生的哀音”和“透亮的黄叶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拟人化手法的形象描述,生动地呈现了“我”不忍挖掉玉兰树的心理活动和怜惜之情。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根据题干的理解,在文本中抓住描写两株玉兰树和语段内容,根据理解从文中
21、我们可以看到:玉兰树“叶子变绿了”“玉兰树开花了” , “两朵洁白如玉的玉兰花” ,广玉兰“从断茬处长出的主枝,已经和主干浑然一体了” 。两棵玉兰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在灾难面前努力生长,呈现了美的生命的胜利。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末句子的理解,赏析散文的情感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不光要理解划线句子,同时要注意抓住对整篇文本体现出情感的把握,根据把握文本,本篇散文的情感有:两株玉兰树“劫后新生”的鲜活的绿叶和柔媚的玉兰花,使作者汲取到生命美的生长力和智慧,更加坚定对小院这一象征顽强不息生命力所在的向往,抒发了回归生命故土的浓郁而深沉的情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友
22、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2. 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_。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瑰丽峭拔 B. 清新质朴C. 宛转蕴藉 D. 沉郁悲壮14. 请赏析诗中颈联两句。【答案】12. 五言律诗 13. C 1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浮云飘无定迹喻游子的四方飘游,对朋友牵挂之情跃然纸上;以落日徐缓西沉喻彼此依依难舍但又不得不惜别的场景,对仗工整,比喻贴切自然,情感含蓄。【解析】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类别的辨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区别“体裁” “题裁” ,体裁是指诗歌的外在形式的分类,例
23、如“律诗” “绝句” “古体诗” “近体诗”等等,题裁是指从诗歌的内容上划分诗歌类别,比如“送别诗” “怀古诗” “边塞诗”等等。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特点解读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选项的把握,本题选项 A瑰丽峭拔,不符合诗歌中景物的特点。B. 清新质朴,从诗歌内容上看是送别诗,所以说体现不出“清新” 。D. 沉郁悲壮,虽然本诗是送别诗,但是丝毫体现不出“悲壮”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都从手法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答,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以上角度的把握,本题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参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以
24、浮云飘无定迹喻游子的四方飘游,对朋友牵挂之情跃然纸上;以落日徐缓西沉喻彼此依依难舍但又不得不惜别的场景,对仗工整,比喻贴切自然,情感含蓄。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黠,连告
25、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 呼为“张一包” ,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
26、,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选自明史张淳传 )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两造如期至 (2)御史以属淳(3)民有睚毗嫌 (4)浮验无实即坐之16. 第段 括号处的虚词应是A. 却 B. 竟 C. 因 D. 且17. 第段画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费以偿B.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C.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
27、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D.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以偿。18. 下列选项中与第段画线句“何神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 )B.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D. 木直中绳, 以为轮。 (荀子劝说 )19. 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第段事例体现张淳_和_的特点。【答案】15. (1)造(诉讼双方) (2)属(通“嘱”嘱咐) (3)睚眦(极小的怨恨) (4)坐(定罪) 16. C 17. C 18. C 19. (1). 善良仁爱 (2). 料事如神【解析】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
28、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1)两造如期至:诉讼双方、 (2)御史以属淳:通“嘱”嘱咐、 (3)民有睚毗嫌:极小的怨恨 、 (4)浮验无实即坐之:定罪。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
29、尝试运用。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文本前后文意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空缺前后的文意,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 呼为张一包” ,根据理解前后是因果关系,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虚词“因”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复” “而” 。18.
3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 不知句读,不解惑。例句“何神之有!”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神” 。19.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第段事例体现张淳性格特点:善良仁爱;料事如神。参考译文: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中进士,任命为永康知县。 (永康)官吏和百姓平时太多*
31、猾,接连告官有七个县令被罢免。张淳到任,日夜翻阅公事文书。 (当 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 (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日渐减少。凡是前往官府申诉的,张淳当即定下审判日期, (到 时)诉讼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日期到官府,很快审决案件没有拖延积压的。农民带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于是称他为“张一包” ,是说他像包拯一样快速断案。 有个大盗叫卢十八的抢劫库藏的金帛,过了十多年还没俘获,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大盗,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以十计的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捕呢。 ”搁 置着不去办理。
32、有个官吏的妻子与卢十八暗中勾结,那官吏很留心案情,听到张淳的话告诉了卢十八,卢十八心里安稳许多。张淳于是让差役假装告这位官吏欠人银子,把官吏关入狱中。张淳暗地叫来这官吏用勾结大盗犯死罪来责罚他,再叫他请求让妻子代替自己坐牢,自己出去借钱来偿还。卢十八听到以后,急忙来探望这位 妇人, (张淳等人)趁他喝醉酒将他捉拿。等到上报御史, (俘获大盗)只有两个月。 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怨恨,常常夸大成人命案一般的大案来诉讼。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从此没有诬告者。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 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姓名活下来的无以数计。大旱之年,抢劫公然
33、发生,张淳下令抢劫者处死。有人抢了五斗米;张淳故意 把死囚用杖打死,张贴告示上定罪名为“这是抢夺米的人” ,众人都因恐惧而顺服。过了许久,凭执政成绩第一的身份前往应召,离开永地,刚上车,回头对下属说:“盗贼某人已经回来,离开此地只数里地,你们可以替我捉拿他。 ”根据他的话追寻,发现盗贼正在河里洗脚,拘捕到官府,盗贼服罪。永地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认为有神明告知。张淳说:“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以道理推断,有什么神明呢。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
34、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35、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20.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南声函胡 (2)自以为得其实21.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噌肱如钟鼓不绝A
36、. 陡峭的 B. 横渡 C. 消失 D. 断绝2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与向之噌吰者相应A. 先前 B. 假使 C. 面对 D. 临近2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4. 赏析第段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语句的表达作用。【答案】20. (1)南声函胡(含糊) ;(2)自以为得其实(事情的真相) 21. C 22. A 23. (1)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有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来,何况石头呢?(2)事情没有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就凭主观推测断定它有还是没有,可以吗? 24. 用猛兽奇鬼比喻侧立
37、千尺的山石,表现阴森骇人的景物特点,又用拟声词“磔磔”等模拟鸟叫的声音,烘托了神秘的环境,表现了令人惊恐的心理。 “余方心动欲还” , “舟人大恐”的心理描写,更是让人紧张到极点,不由产生联想,就是常跟水打交道的“舟人”都“大恐”可见水声异乎寻常令人极度恐惧!“徐而察之”的动作描写,显示了我的镇定和探究的决心。总之,通过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实地夜探石钟山命名原因之险,从而展示了实事求是精神的难能可贵。同时为后面亮出观点做了生动的铺垫。【解析】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
38、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1)南声函胡 :含糊;(2)自以为得其实:事情的真相。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绝
39、:消失。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向:先前。23.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以”把、 “置”放在、 “虽”即使、 “况”何况。 (2) “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臆断”主观推测断、 “可乎”可以吗?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古代散文中
40、精彩的语句,考生要注意本文第二段中精彩语句是对景物场面的描写,根据理解原文可以有如下的赏析参考:用猛兽奇鬼比喻侧立千尺的山石,表现阴森骇人的景物特点,又用拟声词“磔磔”等模拟鸟叫的声音,烘托了神秘的环境,表现了令人惊恐的心理。 “余方心动欲还” , “舟人大恐”的心理描写,更是让人紧张到极点,不由产生联想,就是常跟水打交道的“舟人”都“大恐”可见水声异乎寻常令人极度恐惧!“徐而察之”的动作描写,显示了我的镇定和探究的决心。总之,通过描写,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实地夜探石钟山命名原因之险,从而展示了实事求是精神的难能可贵。同时为后面亮出观点做了生动的铺垫。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石钟山
41、。 ”郦道元认为在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的李渤才去探寻它的所在地,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能发出铿锵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
42、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不能知道;但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这个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三、作文25. 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有人认为审视自己跟身边他人的关系重要;有人则认为自己跟自己相处坦然安心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字。【答案】和谐相处,宽容待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少了“和谐”这个词是不行的,有关“和谐”的思想源源不断,有了和谐便有
43、了新中国的诞生,便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生命和谐是中华民族的高尚美德和优良传统!读了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这本书,篇篇扉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和谐社会。使我深深地感到:友谊、快乐、诚实、宽容是多么的珍贵!它们将主宰人类的一生。从书中,我不仅体会到了和谐的重要,还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为构建和谐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我翻动着书页,突然,目光落在一个醒目的标题上?“宽容待人” 。这不是做一个小主人的条件之一吗?宽容是一种美,一种难得的美。深邃的天空忍住雷电暴雨的肆虐,才会有了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辽阔的大海容忍了惊涛骇浪的猖獗,才有了浩淼无垠。安德鲁?马修思也说过“一只脚踩
44、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这些都说明了宽容是美。我捉摸着,在校园里、在社会中,难免会与人发生争执和纠纷。面对他人,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为了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是不值的。有人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是吗?相互谦让,宽容对方,留给自己的却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由这里我还想到了一个故事: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男子单杠决赛中,二十几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的所有观众。可是,裁判以涅莫夫落地时一个小小的失误只给了他 9.725分,这激起了全场观众无比的愤怒。涅莫夫却以他宽阔的胸怀,让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难道这不是他宽容待人的魅
45、力所在吗?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应该宽容待人呢?会不会捎给对方一个会心的微笑呢?厚厚的一本书,在我脑海中不停地翻滚,时时浮现出与人和谐,与自然和谐,与集体和谐,与生命和谐的美好景象! 不是吗?宽容待人、诚实守信、崇尚和谐、友爱相处、真诚待人、热爱祖国这些都是一个和谐小主人的必要条件呀!我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先队员,生活在校园中,是学校的小主人,在党的关怀和引导下,我倍感亲切。我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做和谐社会的“五好”公民!【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考生要认真理解原材料内容:“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有人认为审视自己跟身边他人的关系重要;有人则认为自己跟自己相处坦然安
46、心重要。 ”考生要注意从材料看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看法一认为自己和身边他人的关系很重要,看法二认为自己的坦然安心很重要。以上两种看法就是考生的理解立意的角度,从看法一上看,可以立意为:与他人和谐相处、合作共赢、人要融入社会等角度立意。看法二可以立意为:做好自己最重要、独立静心是成功的基础。考生也可以从两种看法综合来立意:做好自己也要和他人和谐相处。以上就是根据对材料理解得出的立意的角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写作,同时要注意结合当下现实充分进行论述,这样才能显示出作文的深度和高度。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例如本题就是要从材料中两种看法不同角度,理解材料进行精准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