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82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南昌市六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语文联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重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 )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

2、臣” ,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 “所交不限士庶” (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等新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

3、田问舍” ,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刘克庄故宅 ) 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 ”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 “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 ,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类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演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随着商人地

4、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某些贱商旧规被突破,商人之子摇身一变而为士,再变而为官者大有人在;官吏也经商成风,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茶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社会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足以填平贫富贵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 下

5、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B.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淆,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宋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B.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

6、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C.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D.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考诸试篇” ,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B.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D. 宋

7、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答案】1. B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社会动荡”理解有误,于文无据;文章第一段只是说“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载在经学理窟 )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 ”,这是针对“社会流动增大” ,并非“社会动荡” ,选项混淆了这两个概念。B 项, “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理解有误,倒数第二段为“

8、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 ,没有提及“彻底改变” 。D 项, “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列出现象,并没有说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没有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文章是叙述不同时代经济的发展状况。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说法有误,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三段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土地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选项强加因果。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

10、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11、“大概”“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本题 B 项就是强加因果。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讨人嫌”的大叔陈文明刚进公司,我就听说了食堂大叔不仅菜炒得喷香,饭做得味美,而且鲁菜、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都会做。第一天中午去食堂吃饭,大叔一见到我就热情的说:“小伙子,新来的吧?”“嗯”我客气的点了点头。“哪儿人呀,在哪个部门啊?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大叔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应答,看我半天没声音,大叔憨憨的一笑, “对哦,你是来吃

12、饭的,瞧我这话多的,喜欢吃啥,大叔多打点给你。 ”果真,大叔给我打了满满的一盆饭菜,人家如此主动殷勤,我自然不好怠慢,想着等会吃完一定要去谢谢大叔。拿着洗好的饭盒,我走到厨房对大叔说:“大叔,您的饭菜真的超赞!”“当然了!”大叔得意的说, “要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方的美食随便都能做出几样啦!”“哦,大叔您还这么敬业,学个厨艺还值得您跑大半个中国啊?”大叔明亮的眼神瞬间暗淡下来,低声道“哎!没啥!闲着也是闲着呗!”我感觉到了大叔有难言之隐,于是匆匆告别后就离开了。后来,每次我去吃饭,大叔总会和我拉拉家常,关心关心我的工作等等。一天,我向同事小孙夸赞,食堂大叔真好。她不以

13、为然,反而显得极不耐烦,似乎有些避讳有关大叔的话题。我大惑不解,后来,另一同事陈姐神神秘秘的告诉我:“这个大叔喜欢和女孩子搭讪,尤其是小孙。刚开始大家也都以为他是热情,所以没说什么,可是后来真受不了,很过分。 ”我仍旧不解,“怎么了?”她说:“逮着小孙就问,今天工作忙不忙,要不要我帮你倒杯水,如此等等。反正一有机会就和小孙搭讪,后来都有人说三道四了。 ”我说:“不就和女生拉拉家常嘛?再说他和男生也聊呢,这个我可以作证。 ”陈姐很无语,嘟囔两句就自顾自地去忙了。尔后,我看到的情形证明了同事的说法,大叔确实对小孙颇感兴趣。但逢小孙去食堂吃饭,大叔便会主动与她攀谈,家长与里短,人生与感情,什么都问,

14、什么都说。小孙的不满显而易见,但或许为了不驳他的面子,佯装听着,并不时频频点头。大叔也浑然不顾小孙的感受和别人的眼神。我终于明白,小孙为何对他如此不屑和不满。一次,小孙和一名男同事老李因琐事在食堂发生口角,两人随即骂骂咧咧起来。旁人正欲上前劝解,怎知食堂大叔先动了身子,一个箭步,冲到小孙前面充当起了护花使者,并声色俱厉地指责老李不该和女孩吵架,痛斥其污了男人脸面。老李被大叔始料未及的言行怔住了,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情。待反应过来,顿时怒火中烧,指着大叔的鼻子骂道:“你什么东西,关你什么事?”大叔一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翕动嘴唇嗫嚅着:“我、我”其他一些同事如看喜剧一般呵呵直笑。于是,小孙气呼呼地头

15、一甩,愤然离去。老李也转身离开,边走边回头余恨未消地骂:“老东西,神经病!”唯留大叔双脚生根似的呆立原地,满脸窘态和茫然,宛若无辜受伤的孩子。食堂里的人则闪动各种目光打量着他:奚落,同情、费解此后,大叔再也不同女孩搭讪说话,只是默默地自个儿忙着。而小孙对他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吃饭都坐得远远的。那天吃饭,看大叔沉闷不语,就主动与他闲谈。没聊几句,我便随口一问:“大叔,您孩子几个?”大叔苦笑着说:“就一个女孩。 ”我笑道:“那一定很漂亮。女孩好啊,那可是您的贴身小棉袄啊。 ”大叔突然眉头紧锁,朝着坐在食堂一角吃饭的小孙瞅了一眼后,对我说:“长得跟她一样漂亮水灵如果没有被人贩子拐走,算算也该大学毕业

16、了”(略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陈姐告诉我大叔的为人,是因为她觉得我刚到公司不久,对“我”表示关心,而“我”却觉得陈姐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B. 大叔不顾小孙的感受和他人的眼神,经常和她拉家常,说明大叔已经把小孙当成自己的女儿来看待,也体现了他对女儿的思念之情。C. 小说借对小孙、陈姐、老李这三个人的言行描写,反衬出我对大叔的尊重与热情,说明我是一个友好善良、品德高尚的人。D. 小说的结尾出入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交代了大叔喜欢与年轻人拉家常的原因,同时也体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5. 小说中“我”与大叔第一次见面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大叔

17、”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并作简要分析。【答案】4. B 5. 有助于情节的发展,大叔离家 20 年的情节为下文女儿 20 年前被拐走埋下了伏笔。有助于吸引读者,当我问及大叔离家 20 年的原因后,大叔眼神的暗淡和欲言又止的神情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具体直观的让我们感觉到大叔的为人很热情。 6. 待人真诚热情,比如对我、小孙非常关心。非常想念女儿,比如把其他小姑娘当初女儿一样来对待。为人执着,女儿被拐 20 年,他就找了整整 20 年,这份坚持令人感动。好学敬业,饭菜做的非常可口,且各种菜系都精通,说明他是一个刻苦好学的人。【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

18、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 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仍旧不解” “我说:不就和女生拉拉家常嘛?再说他和男生也聊呢,这个我可以作证。 陈姐很无语,嘟囔两句就自顾自地去忙了”分析可知, “而我却觉得陈姐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无此意。C 项, “反衬出我对大叔的尊重与热情,说明我是一个友好善良、品德高尚的人”分析错误。D 项, “同时也体现出我强烈的好奇心” ,于文无据。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小说中“我”与大叔第一次见面的对话有的作用,主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要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方的美食随便都能做出几样啦” “长得跟她一样漂亮水

19、灵如果没有被人贩子拐走,算算也该大学毕业了” ,有助于情节的发展,为结尾埋下伏笔。 “哦,大叔您还这么敬业,学个厨艺还值得您跑大半个中国啊” “哎!没啥!闲着也是闲着呗!” ,有助于吸引读者。 “当然了!大叔得意的说”“大叔明亮的眼神瞬间暗淡下来,低声道” ,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具体直观的让我们感觉到大叔的为人。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大叔一见到我就热情的说” “大叔憨憨的一笑, 对哦,你是来吃饭的,瞧我这话多的

20、,喜欢吃啥,大叔多打点给你 ”“大叔确实对小孙颇感兴趣。但逢小孙去食堂吃饭,大叔便会主动与她攀谈,家长与里短,人生与感情,什么都问,什么都说” ,待人真诚热情。 “这个大叔喜欢和女孩子搭讪,尤其是小孙” “朝着坐在食堂一角吃饭的小孙瞅了一眼后,对我说:长得跟她一样漂亮水灵如果没有被人贩子拐走,算算也该大学毕业了 ”,非常想念女儿。 “要知道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方的美食随便都能做出几样啦!” ,为人执着。 “刚进公司,我就听说了食堂大叔不仅菜炒得喷香,饭做得味美,而且鲁菜、川菜、粤菜等各种菜系都会做” ,刻苦好学。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

21、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傅璇琮 1955 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 。他被安排校读

22、、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 ,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 ,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1980 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 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

23、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 ,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 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 1981 年 6 月才大致定稿。 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

24、初印 27500 册,几乎顷刻售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 ,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 、 唐才子校笺 、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但对他而言,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 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书人书事” 。 “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傅璇琮以为,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里发表过启

25、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 ,亲切可喜。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 年 6 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 ,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2005 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30 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稿中度过的。他是

26、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相关链接】2016 年 1 月 23 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丰碑 )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抖,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 ,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B. 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

27、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C. 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D. 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B. 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C. 傅

28、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D. 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 ,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E. 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参加学术会议,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9. 为什么说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AB 9. 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编辑书籍,主编许多煌煌巨制,编辑学林漫录 ,推进学术发展。扶植后辈,提携、帮助青年学

29、者,促其学术成长。热心教育,回归大学讲坛,开设课程,传授文化知识凭识见和胆识,拓宽出版渠道,引领出版业发展。【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C 项,结合文本内容“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 ”分析,应为意在赞美傅璇琮主编了大量书籍,引领了出版业的发展,为出版业做出了巨大贡献。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及手法分析。C 项,黄仁宇是“坚持要亲自审阅各章修改润色稿” ;D 项,结合文本内容“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分析,

30、“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分析错误;E 项,原因不全面,陈尚君有学术才华,傅璇琮有提携青年的情怀,也是原因。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傅璇琮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筛选“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的信息, “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 “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 “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 、 唐才子校笺 、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 ,著书立言,发表数部重要著作,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编辑书籍;“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 ,扶植后辈;“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

31、、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 ,热心教育等。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二、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32、”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

33、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

34、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 下列对文中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B.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C.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D.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

35、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B. 在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有“合从缔交,相举为一”的表述, “合从”指的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政策。C.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颛臾“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D.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国家在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后,就要“谨庠序之教” ,庠序:是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B. 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C. 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

36、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D. 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答案】10. D 11. C 12. B 13. 你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解析】试题分析:10.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

37、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然后抓句末语气词“也” ,再抓相对的内容及对称的句式“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 “乎”“于” “

38、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11. 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 项, “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项“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中的“一开始”不正确;第一段中说“太宗既诛

39、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可见一开始是指责的,认为他离间了自己兄弟感情。C 项“假托生病”错误;从太宗的答语“虽有疾,未为衰老”中,可以知道并非是假托生病。D 项“放弃自己建造小殿”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 “所谏” ,所字结构,要翻译成名词性,谏诤的事情;“称” ,符合;“非” ,如果不是;“若是” ,像这样。第二句中, “独” ,难道;贵,重视;“便为人所宝”, “为所”被动句, “宝”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当做宝贝。【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

40、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 11

41、85 年)前后,约为 45 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4.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B. “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 ;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作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C. 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 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 ,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E. 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15. 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

42、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窗纸等意象,描写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他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之大,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 A 项中“茅屋中的实景”错,这四句写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D 项中错误,作者一个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

43、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 “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满江红 ) ,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 。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E 项, “纯用白描”表述错误。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中关键词“意境请” “情思”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情

44、感。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5、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

46、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以排比句提醒人们要坚守节操的句子是_ ,_ ,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 ,_【答案】 (1). 富贵不能淫 (2). 贫贱不能移 (3). 威武不能屈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5).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47、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淫”“屈” “事”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写作其实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地用字,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就能写出平易近人的文字。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

48、学方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估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与语境不符。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此处正确。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细:微,小。捐:舍弃。这里误将其理解为“小的大的都不捐出” ,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

49、诲,谆谆教导。唇齿相依:形容关系非常密切。“言不及义”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在此是谦虚的说法,使用恰当。所以选 B 项。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2016 年 8 月 21 日,第 74 届雨果奖授给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中国作家郝景芳,但是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说北京折叠对我们是非常陌生的。B.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C.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道歉。D.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