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765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 2018.6第 I 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西方文学侧重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相比,中国文学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来强调“文以明道” ,就是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所谓“文以明道” ,就是指文学不仅要有文采、情韵之美,还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的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如此,这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识有关,而后者又是由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环境所决定的。 西方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政治权力为诸侯、贵族所垄断,知识分子很少能够染指,因此他们大多从事

2、宗教、文学、艺术、技术、商业活动,于是西方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就不是特别密切。中国则自秦汉以后,随着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形成,贵族阶层日渐式微,最高统治者需要有一大批出身平民阶层而又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协助管理庞大的国家,于是旨在培养、选拔、任用这些人才的一系列教育、选举、职官制度应运而生并日臻完善,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阶层逐步形成。他们中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学艺术家,都特别关注社会现实。从高处说,他们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于是政治便成为他们的整个生活包括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中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因此现实主义始终

3、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当然,这一文学传统有得有失,相对来讲,中国古代文学对人性、个人自由、爱情、自然、幻想世界等的探索和描写就不够细致、深入。 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倾心于对“道” (包括人生之道、人伦之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一方面,在政治统治占绝对中心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宗教的作用相当有限,引导社会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职责,主要靠士大夫群体来承担;另一方面,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几乎拥有绝对权力,士大夫群体只能通过对“道” 的思考和实践,构建高于“政统”的“道统” ,对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力予以一定的制约。此外,士大夫群体作为一个具有特殊身份和责任的阶层,也必须

4、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因为这些原因,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都非常重视对“道”的思考和实践。很少有士大夫把文学事业当成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甚至有“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命 为文人,无足观矣”的说法。几乎所有文学家都既是文学的创作者,政治的参与者,又是“道”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在中国古代文人看来,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和实践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一体两面,必须相互渗透,甚至融为一体。每个文人的身份或其创作可以有所侧重,但“道”不能离“文”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不能离 “道” ,否则就于世道人心无补甚至有害。 总之,在中国古代,文学从来就不仅仅是文学

5、,还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孔子最早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论语.阳货 ) ,可以看成是“文以明道”说的源头。 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认为“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和文章的社会功能。及至中唐时期,柳宗元第一次明确揭示了“文以明道”的概念。 (选自廖可斌“文以明道”的两种语境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文以明道”指文学应更注重审美功能,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包含深刻思想,有益于世道人心。B. 中国古代之所以比较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活动之主体的士大夫群体的

6、特殊身份和意识有关。C. 中国古代士大夫特别关心社会现实,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理想,而不想当纯粹的文学艺术家。D. 政治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轴心,士大夫在创作时不会涉及人性、个人自由、幻想世界等。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 1 段揭示中国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以明道” ,并简要说明其中的原因。B. 第 2、3 段联系社会历史,从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原因。C. 第 4 段收束全文,再次强调中国古代文学被赋予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举例佐证。D. 文章先分后总,结构严谨,在与西方文学对比中凸显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能的特点。3.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提倡文学的社会功能,但也没有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二者有主次之别,但又并行不悖,交互为用。B. 秦汉以后,士大夫阶层兴起,他们通过对人生之道、人伦之道、政治之道、天地之道的探索和实践,构建自身的精神世界。C. 中国古代文人认为,文学创作活动与对“道”的思考与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互渗透,水乳交融,“道”不离“文” , “文以明道” 。D. 文学在中国古代从来就不是文学本身,而是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毛诗序强调诗歌与政教的关系就是这一特征的生动体现。【答案】1. B 2. D 3. D【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8、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文以明道”注重的是社会功能。C 项,原文为“很少有人把自己看成纯粹的文学艺术家” 。D 项,说法绝对。原文意思是说士大夫创作时可能会涉及这些方面,只不过相关探索和描写不够细致深入而已。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

9、,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另外,只是在强调“土大夫群体的特殊身份和意识”方面,拿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作了对比。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 C 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 “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原文为“不仅仅还”

10、 ,表示递进关系。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

11、,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神秘的眼镜(意大利)迪诺 布扎蒂我和日本画家亚马希达是十五年的老朋友了。他在欧洲长大。家境富足,可以供他挥霍。他多年不作画,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用心作了七八幅画,其作品相当昂贵。我们一见面就成了至交,原因是我感到他是个神秘人物,那张朦胧的脸让人捉不定。闲话少叙。上星期他打来电话找我。当天下午,我走进他的画室。他迎出来说:“我快要死了。 ”“你快要死了?什么病?你疯了吧!”他说:“我既没有病,也没有报。但我没有几天了,也许只有几个小时的阳中。至于怎么个死法,我自己也说不清,心肌梗死、车

12、祸、暗杀,都有可能。 ”“你干吗这么想呢,总该有点儿什么事吧?”“当然,请你戴上这副眼镜我。 ”他取出一副金属架的眼镜。我一戴,惊得说不出话来。刚才他还是个精力充市的中年人,转眼间就成了弯腰驼常的干巴老头。我连忙摘下眼镜,朋友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望着我,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我又试了三次,情况完全一样。亚马希达说:“看够了,还给我吧!现在我解释一下。 ”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对我讲了下面的故事。二十年前,我在东京上大学。有一天,我在郊区散步,一家眼镜铺把我吸引住了。我发现有一副眼镜标价一百万日元。是开玩笑,还是标错了价钱?出于好奇,我走进眼镜店。店里有个其貌不扬的老头正在看报。我问:“您那副眼镜能

13、值一百万日元?”他说:“我知道现在眼镜不太值钱。可这副眼镜非同一般,是用来测量寿命的。你研究过人的衰老问题吗?衰老就是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不对?也就是死亡的前期。这个阶段,人的体能开始衰竭。在这里年纪无关紧要,事实上,年轻与年老只是人类的幻觉。一周后,将被汽车轧死的小伙子应算是老头;即将跌入大海的飞机,即便是第一次试飞也算是老掉牙了。这种衰老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于这种眼镜了。只要戴上它,马上就能了解真实情况。要是某人快死了,在眼镜里就是个老态龙钟的人。 ”我非常好奇,好像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催我赶快把它买下。我说:“要是这副眼镜真像您说的那么神秘,我就把它买下来。但怎么才能证明它确实有效呢?”他

14、说:“先生,您真幸运。请您出门后向南走三十米,那儿有个公园,里面有一位美貌的妙龄女郎。但她真可怜,因为得了白血病。 ”我走出店门,来到公园,发现一条长凳上果然坐着一位漂亮姑娘,十七八岁。我把眼镜一戴,她一下就变成瘦骨嶙峋、满嘴掉牙的老太太。你想,我当时多吃惊呀,就跟你刚才一样。我决定把它买下来。”后来的事只有鬼知道,我走回眼镜店,可铺子不见了,二十步,三十步,四十步,我往返了好几趟也没有找到,这可真叫人纳闷。我在附近一打听,他们都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眼镜铺。没有办法,我只好拿着眼镜回家。后来,我就戴着这副眼镜去看街上的行人。用肉眼看时,体育场里生机勃勃,一戴上眼镜,运动员们全都变成满脸皱纹的老人

15、。后来我也腻了,就把它锁进保险柜里。但有时我也会用它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检查完会立刻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长寿。可是今天上午,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末日就要来临了。我发现我胸部炸开了,我知道求医问药是无济于事的,反抗也没有用。总之,这一命运是无法摆脱的。“可是,你有什么感觉吗?比如全身疲倦、劳累?”“什么不适也没有,我翻个跟头都可以,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健康。然而,我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老的人了,我要和你永别了。现在我还不能把这副眼镜送给你,你现在肯定也不会接受。我把它写在遗嘱里,我一定要把它留给你。你不要流泪,不要悲伤。现在请让我安静一会儿,我还要处理两件事情。 ”他把我送到门口,一直

16、等我走进电梯才离去。我还没有下到楼底,就听到一声爆炸声从他的室内传了出来。(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神秘的眼镜”为线索,讲述人公画家亚马希达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揭示了“神秘的眼镜”的隐喻意义。B. 小说后文写亚马希达的猝然离世,与开篇简略介绍亚马希达的家境、绘画情况形成呼应,令人震撼,启人深思。C. “我”被亚马希达的神秘吸引,和他成了至交;亚马希达发觉自己快死了,就打电话找“我” ,也说明了他对“我”的信任。D. 小说所写的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但作者把所有情节集中在“上个星期的一天下午”来讲述,体现

17、了构思的独特匠心。5. 小说情节看似荒诞,却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请结合作品对此进行分析。6. 假如真的有能测量寿命的神秘的眼镜,人们是否需要?请结合作品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A 5. 小说的情节是荒诞的。神秘的眼镜、转眼就不见的眼镜铺、主人公的神秘死亡等都给读者以荒诞感。在一系列荒诞的情节中,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主人公相信了眼镜的神奇功能而对生命失去了信心,眼镜竟然成了人生命的主宰,无比荒诞,令人警醒。荒诞的情节和严肃的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小说形成了强大的张力。 6. 示例一:需要。理由:神秘的眼镜能够看到人们的健康状况,能够警醒人们重视身体健康;神秘的眼镜能预

18、测人们的死亡,或许有助人们研究人类的死亡;神秘的眼镜虽然不能使人们避免死亡,但能使人们有所准备。示例二:不需要。理由:神秘的眼镜能预测人们的死亡,使人们不能乐观地活着,甚至像主人公亚马希达一样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神秘的眼镜能预测人们的生命状况,可能会使人们失去对医学的信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人们没有必要人为地干预自然规律。【解析】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 项, “讲述了主人公亚马希达充满神奇色彩的一生”错,文中主要讲述的是由“神秘的眼镜”引发的

19、发生在某个下午的神奇事情,并没有讲述亚马希达的一生。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情节看似荒诞,却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请结合

20、作品对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安排的作用。分析情节安排上的作用,要从情节本身、人物形象、手法、结构和主题等角度考虑。答题时抓住题干中的“情节看似荒诞”和“蕴含发人深省的深层思考” ,分两点回答。首先阅读小说,理清情节脉络,情节的荒诞主要表现在:神秘的眼镜、转眼就不见的眼镜铺、主人公的神秘死亡等。其中蕴含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要结合小说的主题回答。主人公相信了眼镜的神奇功能而对生命失去了信心,眼镜竟然成了人生命的主宰。荒诞的情节和严肃的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小说形成了强大的张力。6. 试题分析:题干是“假如真的有能测量寿命的神秘的眼镜,人们是否需要?请结合作品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

21、的看法。 ”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首先要态度明确,回答“需要”还是“不需要” 。然后再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理由。回答“需要”时,可以抓住神秘眼镜的积极作用回答,如:能够看到人们的健康状况,能够警醒人们重视身体健康,能预测人们的死亡,或许有助人们研究人类的死亡,能使人们对死亡有所准备。回答“不需要”时,要抓住神秘的眼镜的消极作用,如,不能使人们乐观地活着,甚至像主人公亚马希达一样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可能会使人们失去对医学的信任,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理由要分点作答。点睛:从近几年命题的情况看,试题一般是半开放的,可以多角度思考回答,但不是漫无边际。提出自己的见解”

22、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包括:该文本与同类其他文本的不同之处,或者文本本身存在的疏漏之处,往往成为阅读理解中需要探究的问题;首先要结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表现,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分析论证。也可以与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优劣;对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的探究,不能仅止于对文本的认同,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还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

23、作出评价。具体答题技巧为:(1)选定目标,确定特色,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评价的对象,被选定对象包括材料选择、主题提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 (2)分析提炼。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捕捉主要材料,要善于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对其中蕴涵着的人生价值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进行发掘整理;一是指要善于对“时代精神”进行分析提炼,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要进行思考,要有自己的看法。 (3)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看法,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春节期间,一段名为牵妈妈的手的微视频刷屏了!视频中关于亲情、关于爱的故事引起

24、了大家的共鸣,触动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也谈到了家风好的家风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沉静温润,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严格自律,那么他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开放教育学院院长戴立益就这样表示,他建议:要重视探索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开展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专业

25、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材料二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思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

26、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 7000 元人民币的收入承担。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 9 刀。25 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把满腔怨恨化作了 9 刀。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材料三两会代表对比“家校”: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家庭“中国教育录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师更重要”今年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将针对家庭教育的提案带到会上,在他们看来,学校教育之外,家

27、庭教育的问题更大。在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看来,一个人在 18 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影响占比超过 60%,学校教育占 30%,还有 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今年两会,俞敏洪准备了一份有关家庭教育的提案,建议国家设立“家庭教育日”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建议国家制定家长教育法 ,大致包含这些内容:政府出经费构建教育家长的社会体系;大专院校开设教育专业;家长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曹德旺说:“当导游要有导游证,当司机要有驾驶证,当家长也要持证上岗,要让家长提前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并达标,如同婚前检查一样自然

28、而必须。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三个关键词是:陪伴、阅读、习惯。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风的传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B. 材料一运用了比喻修辞,论证了好的家风对人的作用。C. 材料二采用了举例论证,阐述了父母教会孩子懂得感恩的重要性。D. 材料三俞敏洪用数据说话,说明家庭教育在孩子 18 岁之前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全国政协委员戴立益建议大学开设家庭教育专业,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B. 中国

29、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他们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C. 留学生机场弑母案告诉我们: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尤其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D.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 “老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 “合格的家长比合格的老师更重要” ,这些是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发出的最多声音。E. 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建议国家制定家长教育法 ,其中要求家长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9.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做?【答案】7. A 8. AD 9. (1)重视家风和家庭教育;(2)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老爱幼、学会感恩等) ;(3)通过学习

30、或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材料三只涉及家庭教育。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31、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戴立益是建议“要重视探素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 。D 项, “这是今年两会人大代表的发出的最多声音”错误,是针对家庭教育发出的声音。9. 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你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怎样做?”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阅读三则材料,材料二说“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中国向来高度重视

32、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以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的例子说明“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尊老爱幼、学会感恩等)多么重要。材料一中“要重视探索在有条件的大学设立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开展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通过学习或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重视家风和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这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做的。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董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王尝言诗,因问文忠能之乎,文忠

33、曰:“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 ”至元八年侍进学士徒单公履欲秦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辨。文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 ,亦道学者。 ”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听,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 ”事遂止。十一年,伐宋,民国供馈,文忠奏免常岁横征,从之。有旨徙大都猎户于郢中,文忠奏止之。又请罢官鬻田器之税,听民自为。时多盗,诏犯者皆杀无赦。在处系囚满狱。文忠言

34、:“杀人取货,与窃一钱者均死,惨黩莫甚,恐乖陛下好生之德。 ”敕革之。或告汉人殴伤国人,及太府监属卢甲盗剪官布帝怒,命杀以惩众。文忠言:“今刑曹于囚罪当死者,已有服辞,犹必详谳,是岂可因人一言,遽加之重典!宜付有司阅实,以俟后命。 ”乃遣文忠及近臣突满分核之,皆得其诬状,逐诏原之。帝因责侍臣曰:“方朕怒时,卿曹皆不敢言。非董文忠开悟朕心,则杀二无辜之人,必取议中外矣。 ”因赐文忠金尊,曰:“用旌卿直。 ”裕宗亦语宫臣曰:“方天威之震,董文忠从容谏正,实人臣难能者。 ”太府监属奉物诣文忠泣谢曰:“鄙人赖公复生。 ”文忠曰:“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哉!”却其物不受。十

35、八年,是冬十月二十有五日,鸡鸣,将入朝,忽病仆,帝遣中使持药投救不及,遂卒,甚悼惜之,赙钱数十万。后制赠元禄大夫、可徒,封寿国公,谥忠贞。(远自元史重文忠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B.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C.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D.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

36、举类教道学类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在古代有宫殿的台阶下、对帝王的尊称等意思,文中的“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B. “四书 ”是南宋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 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论语 孟子合为“四书” 。C. “诏”即告知之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或文告。D. “谥”即谥号,是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董文忠从容应答,规劝有方。皇帝说他是道学家,他说自己受孔孟教导,不明道学。有俗儒想上奏行贡举,他据理力劝皇帝不要

37、被迷惑,贡举终作罢。B. 董文忠为民请命,得到恩准。在朝廷攻打宋朝,老百姓因供应军队粮饷而困乏之际,董文忠上奏请求免去每年过分征收的赋税,皇帝批准了他的意见。C. 董文忠劝谏帝王,依法治国。皇帝曾令要将被举报的打伤蒙古族人的汉人和偷剪官布的人杀了示众。董文忠劝皇帝交有关部门查证,皇帝派文忠查明了冤情。D. 董文忠敢于进言,受到褒奖。为表彰董文忠耿直进言,皇帝赐予董文忠金杯。裕宗曾对臣子们说,董文忠能在皇帝震怒时从容规劝,非一般人臣能及。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少读书,惟知入则孝于亲,出则忠于君而已。诗非所学也。(2)吾素非知子,所以相救于危急者,盖为国平刑,岂望子见报

38、哉!【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我读书不多,只知道在家就对父母孝顺,出外就对国君忠诚罢了。诗不是我所学的。(2)我平时不认识你,之所以在危急的时刻救你,只是为了使国家的刑法公平,难道是指望你来报答我吗!【解析】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39、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 ,句中“重教”和“轻禅”意思相对,故中间不能停顿。排除 A 项、B 项。 “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意思是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想上奏实行贡举,句意完整,中间不需停顿,排除 D 项。据此推断 C 项正确。原文标点: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文言断句后,语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语意: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想上奏实行贡举,他知道皇帝对于佛学重视教义而轻视禅宗,于是便说儒学也有这种情况,科举与教义相似,道学与禅宗相似。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

40、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 项,谥号还有表贬斥、同情一类。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41、,任意拔高,等等。C 项,应是“派文忠和近臣突满分别核验” 。所以选 C 项。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

42、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少”:“不多” ;“入”:“在家” ;“孝于亲”:“对父母孝顺” ;“出”:“在外” ;“忠于君”:“对国君忠诚” 。第二句关键点:“素”:“平时” ;“平刑”:“使刑法公平” ;“见报”:“报答我” ;“岂哉”:“难道吗” 。参考译文:董文忠,字彦诚,是董俊的第

43、八个儿子。王鹗曾经论诗,顺便问他会不会,董文忠说:“我读书不多,只知道在家就对父母孝顺,出外就对国君忠诚罢了。诗不是我所学的。 ”至元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想上奏实行贡举,他知道皇帝对于佛学重视教义而轻视禅宗,于是便说儒学也有这种情况,科举与教义相似,道学与禅宗相似。皇帝很生气,召集姚枢、许衡与宰相大臣在朝廷上讨论这件事。董文忠从外面进来,皇帝说:“你每天读四书 ,也是一个道学家。 ”董文忠回答说:“陛下经常说:士人不研究经典学习孔孟之道而作诗赋,这与修身有什么关系,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益处!因此全国的文士逐渐知道从事实际的学问。臣现在每天所读的,都是孔孟的教导,哪里知道什么道学!而俗儒固守亡国余

44、习,想推行自己的想法,所以用这些话来迷惑陛下,这恐怕不是陛下教人修身治国的本意。 ”贡举的事于是作罢。至元十一年,攻打宋朝。老百姓因供应军队根饷而团乏,董文忠上奏请求免去每年惯例的过分的征敛,皇帝批准了这个意见。皇帝曾有圣旨迁徙大都的猎户到郢中,董文忠上奏后停止下来。董文忠还请求免去官卖农具的税,让老百姓自己处理。当时盗贼很多,皇帝下诏抓到盗贼一律杀掉不准赦免。地方监狱里关满了犯人。董文忠说:“杀人掠财与偷窃一文钱的人一样判死罪,未免太过于”残酷了,这恐怕有违于陛下怜惜生灵的美德。 ”皇帝于是下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有人控告有汉人打伤了蒙古族人,以及太府监的属官卢甲偷剪官布。皇帝很恼怒,命令把他

45、们杀了以警告众人。董文忠进言道:“现在司法部门对于囚犯中当判死刑的人,即使已有犯人的供状,也一定要详细审定核实,这怎么可以因人的一句话,马上就加之以重刑!应该交给有关部门审理查证,再等最后的判决吧。 ”皇帝于是指派董文忠和近臣突满分别来核实查验这两件事,都查明其中有冤屈,于是皇帝下令赦免了他们。皇帝还为此责备周围的侍臣说:“当朕生气时,你们都不敢进言。如果不是董文忠使朕明白过来,就会杀了两个无辜的人,那一定会遭到朝廷内外的议论了。 ”皇帝还因此赐予董文忠全杯,说:“用来表彰你的耿直。 ”裕宗也对宫廷臣子们说:“当皇帝动怒时,董文忠从容规劝,这实在是一般人臣难做到的。 ”太府监属官卢甲带着礼物到

46、董文忠这里来哭着道谢说:“小人依赖您才重新得到生命。 ”董文忠说:“我平时不认识你,之所以在危急的时刻救你,只是为了使国家的刑法公平,难道是指望你来报答我吗!”于是拒绝他的礼物不接受。至元十八年,这一年冬天十月二十五日,鸡叫时分,董文忠正准备上朝,忽然生病跌倒,皇帝派宫中使者拿着药去抢救也来不及了,于是去世。皇帝非常哀痛惋惜,送钱几十万办理丧事。后来皇帝又命令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号忠贞。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 韵辛弃疾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风雨佛狸愁。季子 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今

47、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注人:指杨济翁、周显先,是东南一带名士。鸣髂(xiao)血污:出自史记匈奴传 ,即头曼单于(王)被太子冒顿以鸣镝射杀。季子:战国时的著名策士苏秦的字,他年轻时曾穿黑貂裘西入秦。富民侯:出自汉书食货志 ,即“武帝末年悔征战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恩养富民也。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词的前四句将“胡骑”与“汉家”对举,以“寒尘起”写敌寇入侵,以“列舰耸层楼”写宋军坚守,自然营造出两军对峙、一触即发的战争紧张气氛。B. “谁道”引出的三句连用三个典

48、故,暗寓金主完颜亮南侵、气焰嚣张,但最终丧于内乱,事与愿违的事实,化用自然巧妙。C. 上片追昔,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正是作者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下片抚今,作者搔白首而长叹,表达词人因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的叹老嗟卑之情。D. “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是作者对自己心迹的表白,他倦于宦游,想要归隐田间,植橘置产,报国无门的彷徨苦闷令人叹惋。E. 作者两次登临东南名胜,感慕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在自己想要归隐的同时为朋友出谋划策,希望朋友能在万卷诗书中找寻一片天地。15. 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本词最后两句“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请简

49、要分析。【答案】14. CE 15. 表达感情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感情特点不同。水调歌头一词最后两句正话反说。李广空有一身武力未得封侯,二客应学“富民侯”以不战而取功。暗指朝廷息战放弃北伐,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以及对朝廷主和派的不满与讽刺。永遇乐结句用反问语气,以廉颇自比,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收复中原的迫切愿望。【解析】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C 项, “犹未显达的叹老嗟卑之情”错,是报国无门的志士之愁。E 项,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的意思是杨济翁、周显先两位朋友是东南名流腹藏万卷,胸怀大志。15. 试题分析:题干是“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本词最后两句“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读懂这两首词,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高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