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州市 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级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甚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
3、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迷惑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2.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 耻学于师 B. 不拘于时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学于余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圣人之所以为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 和相同,和不同 B. 和不同,和相同C. 和不同,和也不同 D. 和相同,和也相同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4、项是A.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故世人称他为“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B. 第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C.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 “士大夫” “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 第段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答案】1. C 2. B 3. C 4. D 5. (1)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遗漏(遗弃)了,我没看出来这种人的明智(我看不出
5、这种人明白事理啊) 。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就觉得羞耻) ,以官职高(势盛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阿谀、奉承)了。【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C 项,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中的“惑”根据语境推断应该是“糊涂”是意思。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A、C、D 项,都是介词“于”引出的状语后置句,B 项是被动句, “于”:被。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句中“道”是“风尚”的意思;句中“道”是“道理”的意思。句中“所以”意为“的原
6、因” ;句中“所以”意为“用来的” 。所以选 C 项。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内容。可以把每一项代入原文进行比对,比对语境、关键词语的翻译、时间、地点、人名对象、范围等,然后可以判断正误。D 项,是为了阐述了师道、师生关系,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句中关键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遗”:遗漏(遗弃) ;“明”:明
7、智。 (2)句中关键词:“卑”:地位低;“盛”:势盛位高;“羞”:觉得羞耻;“谀”:阿谀、奉承。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意思:“以地位低的人” , “以官职高(势盛位高)的人为师”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
8、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 ,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 (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唉,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
9、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 (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一方面)不通晓句读, (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
10、”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 ,就近乎谄媚了。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 (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真是令人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
11、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古代诗歌阅读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
12、,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 ,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 “未报圣朝” ,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 ,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D.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答案】 (1)B(2)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 “一身遥”蕴含无限
13、人世之悲,流离之苦。【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B 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未有”丝毫贡献,未能报答“圣朝”的惭愧。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本歌的丰富情感,就要从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逐句逐联来分析
14、,抓诗句中的景语、情语和典故语等,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其中“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诸弟隔”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表达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 “天涯” “一身” “遥”写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抒发漂泊之悲。名篇名句默写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的锦瑟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美玉明珠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句子是:“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3)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 ”【答案】 (1
15、). 沧海月明珠有泪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3). 转轴拨弦三两声 (4). 未成曲调先有情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沧海” 、 “蓝田” 、 “拨弦” 、 “调” 、 “矣” 、 “须臾” ,理解字义去记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北风吹雁刘美兰下午 5 时 10 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
16、W 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 6 号的候车点走去。此刻,6 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一会儿,K568 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 J 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 J 城了。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 J 城当公安局局长,J 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周末去 J 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到了
17、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 W 城上班。W 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咱不当局长了,回 W 城吧。 ”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J 城有着 600 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
18、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的生活。K568 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火车开动了, “况且且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
19、把他们制伏了。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 城火车站就要到了”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 W 城特色菜。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加点,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有一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晓玉
20、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 J 城街道上。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有删改)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 W 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准时”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 J 城,对火车时刻表非常熟悉。B. 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
21、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C. 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写她一年年地奔忙,感觉很累,所以在丈夫面前,也不免流露出小女人情态,流下了委屈的泪,人物形象很真实。D. 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9. 小说叙述朱晓玉去 J 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0. 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答案】8. B 9. 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
22、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 10. 在人物形象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表达主旨上,表达作者
23、对人物的赞美,对人物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解析】8. 试题分析:A.“在这里主要是表明朱晓玉在丈夫影响下做事严谨、守时的特点”错,这里主要是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 j 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B.“人物衣着”错,对人物衣着的描写,不能表现出朱晓玉对丈夫的爱。C.“流下了委屈的泪”错,是说她被丈夫感动了。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插叙的作用类试题,考生要从以下角度回答本题,补充交代了女主人公恋爱、家庭生活的状况,表现了她对丈夫工作的理解、支持以及她勇敢、镇定、能干等特点,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历程,丰富了人物形象。现实与回忆交替呈现,充实了小说内容,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
24、现了公安干警及其家属在社会建设中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发展自然,结构摇曳多姿。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理解类试题,考生要从以下角度回答这类试题,形象上,小说对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描写,烘托女主人公不畏艰险、不惧风雪的形象特征,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结构上,北风吹雁的景象描写,紧扣标题,和开头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在艺术效果上,小说结尾描写北风吹雁的景象,含蓄蕴藉,有着浓郁的审美色彩,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语言文字运用11. 下列各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罗瓦赛尔太太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
25、。这笔骇人听闻的债务是必须清偿的。B. 那些路人皆知的品牌为何还要大做广告?因为无论一个品牌知名度多么大,品牌的轻度消费者都是非常重要的。C. 在“两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无关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要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D. 一场春雨后,山上的春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春意盎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骇人听闻:指事情严重到使人听了非常吃惊的程度,现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语境正确。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皆不当。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用来修饰“时间
26、”属对象用错。如花似锦: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不合语境。点睛: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1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奢华晚会被叫停,某些长期依靠公款消费支撑的文艺团体叫苦不选,但那些已经面向市场、具有现代管理能力的团体,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B. 意大利的产品设计特别讲究实用与艺术的结合,因而很受广大买家的追捧。C.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重重设陷阱,弹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
27、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D. 印度电影拌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 5 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B 项,搭配不当, “很受广大买家的追捧”的是“产品” ,而不是“产品设计” ,应在“因而”后加“使产品” 。C 项,并列关系不当,“网络诈骗”与前三者有包含关系。D 项,不合逻辑,应将“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13. 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敬辞,在下列几种语境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称对方的母亲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商人用于欢迎顾客A. 令堂 雅正 莅临 B. 令尊 雅正 惠顾C
28、. 令堂 斧正 惠顾 D. 令尊 斧正 莅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里的谦敬词中的敬辞。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尊:称对方的父亲;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斧正: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或者贵宾的来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惠顾:商人用于欢迎顾客的敬辞。所以此题选 C 项。1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中国上古时代,_。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后来,随着分封制的覆灭,_。至少在秦汉时代,姓和氏
29、已经成了一回事,所以司马迁称孔子“姓孔氏” ,就是很正常的了。而一般老百姓,原先只有名,是不配有氏的,有的干脆连正式名也没有。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明治维新以前,除了贵族,一般老百姓也是没有姓氏的。看来姓氏的发展轨迹,_。【答案】 (1). 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2). 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 (3). 在人类社会中有着类似的现象【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第一处,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姓氏,所以此
30、处填写“姓和氏是有分别的” 。第二处也是根据后文文意说的是姓氏合为一体。第三处是对上面文段的总结,是姓氏发展是有相似之处。15. 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推断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小说要刻画人物,离不开一定的手法,不是语言描写,就是行动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 ”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的生动表现,同样不能忽视。所以,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就准确把提了小说的人物思想。刻画人物的手法,除了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还有其他描写。【答案】不是只有语言描写才能表现人物的心理 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未必就能把握人物的思想。【解析】
31、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只有语言描写,才能准确表现人物的心理” “抓住了小说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就准确把握了小说的人物思想” 。写作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三毛说:“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对即将成人的高一级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人生如茶三毛说:“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为什么同一杯茶,会有不同的味道呢? 沏茶的水可能是热的、温的,甚至是冷的。水温的
32、变化决定了茶的味道。这即是饮茶的艺术,又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人生的艺术。同理,水的不同形态变化,也象征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 0以下,那么他的状态就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双脚站立的狭隘之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人海。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 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气,化作云雾飞翔。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广阔而高远。人生如同沏茶。水温够了茶自香,水温不够难入味。那么如何提升人生的水温呢?信念坚定是动力。人生之旅,举步维艰。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在所难免。我们应像河水一样,虽然路径弯弯曲曲,
33、但流淌向前的目标始终不变。遇见小石块冲过去,遇见大石头,迂回绕个弯,另辟一条路。挫折和苦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来说则是万丈深渊。战胜它,需要我们积蓄力量,清除羁绊,把挫折当成成长的动力,把失败作为开拓的起点。任何时候,不消极、不悲观、不抛弃、不放弃,坚定信念。相信:挫折和苦难都是暂时的。在尚未付出努力之前,每一个人的水都不可能是沸腾的,也都不可能沏出散发诱人香味的茶来。当你执著地坚持把那一壶水加热到足够高时,就能摆脱失意,享受成功的快乐。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努力勤奋是捷径。假如
34、将捷径理解为一蹦而就的话,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假如将捷径理解为达到成功最短的距离,那么,捷径一定是勤奋,即脚踏实地的奋斗和扎扎实实的努力。经过困苦的煎熬,岁月的浸泡,人生的那杯茶才能够清香四溢。这是对勤劳的肯定,这是就付出的回报。就像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妇女成为享誉全球的外交家,是因为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辛劳。要想肚别人优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勤奋与成功昃相辅相成的。踏实做人,努力奋斗,收获的必将是灿烂的未来。 增强实力是硬道理。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够,达不到应有的层次,要想事事成功,人生圆满,自然很难。我们要做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使自己的能量之水与流
35、动的知识长河相连,保持其活力和动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识也有保质期,能力素质尚需不断发展提高,才能与时俱进。否则就像一潭死水终会走向腐化。提高实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趔硬的基本功,非同一般的本领。 水温够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实现质变。人生如茶!【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求为“对即将成人的高一级同学来讲,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见这是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分析三毛的这句话:“人生有如三道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微风。 ”第一道茶“苦若生命”强调一个“苦”字。即艰难、艰苦、挫
36、折、磨难、困境等生活环境,这里的“苦”也指对艰难、磨难的感受。第二道茶“甜似爱情”强调一个“甜”字。即历经磨难、挫折、痛苦、艰难的摔打之后的喜悦、激情,也包括对磨难、艰苦生活之后“苦尽甘来”的感悟。第三道茶“淡若微风”强调一个“淡”字。即返璞归真,回归平静、平凡、平淡的一种心境,一种看尽群山不是山、风轻云淡的人生境界。面对即将成人的高一级同学来来谈人生感悟,构思时可从“苦、甜、淡”三个角度分别张开,可以谈人生要用于尝试苦滋味,锻炼自己;也可以谈人生苦尽甘来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还可以写人生要修养自己的内心,回归平淡和宁静;也可就其中的两个角度,或者一个角度构思成文。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写作时可先依据任务梳理材料,选定角度,表明你的态度,发表你的看法或观点。然后从材料出发,引述材料,分析并提出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论点(标题) 。再依事设问,列好提纲,分层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