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202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礼记二则》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2礼记二则》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2礼记二则》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礼记二则(一) 虽有嘉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旨(zh) 兑命(yu) 学学半(xi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弗食 弗:不(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 善:好(4)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 “学”同“敩” ,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

2、C 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6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 。 礼记 ,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人名)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9本文

3、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10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4、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拓展训练【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 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

5、ru):通“煣” ,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 ,晒干。参:通“叁” ,多次。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2)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3)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4)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因此13翻译下列句子。(1)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14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 ,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

6、文后的感受。答案略。(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附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行为就不会有差错了。(二) 大道之行也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

7、j) 讲信修睦(m)矜、寡(gun) 男有分(f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选贤与能 能:才干出众(2)讲信修睦 修:培养(3)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4)不独子其子 子:子女(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老而无夫 者:的人(6)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 “与”同“举” ,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 ,老而无妻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大道之行

8、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2)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来,归属(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故人 不独亲其亲 B货 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 谋闭而不兴 D是谓 大同(解析:A.故 人不独亲其亲。)7填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是谓大同。(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8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9、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5)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找出

10、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从人才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

11、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三、拓展训练【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 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 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 穷:困境。分:区

12、分、辨别。屈:竭尽。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天下为公 为:是(2)矜、寡、孤、独、废疾者 孤:幼而无父(3)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所以(4)以养人之欲 以:来13翻译下列句子。(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14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1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

13、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附【乙】文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练习评介:练习按照文言文重在积累的原则,重视基础知识和文化常识尤其是常用虚词实词的积累。拓展训练选文设题经典合理,对学生积累经典文段有重要意义。同步解读课内外结合,基础与拓展结合,既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拓宽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练习编排层次渐进,系统规范,突出了训练重点,强化了双基,有利于学生的夯实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