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6171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大自然的语言》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5大自然的语言》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5大自然的语言》名校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自然的语言一、基础演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yn 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n(孕)育 簌簌(s) 衰草连天(shui)(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消声匿迹”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销声匿

2、迹”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C)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C充满(道路) D又;且(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状况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解析:D 项“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用于形容不断循环的规律。此处用来形容变

3、化大不妥。)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作引用)(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是活生生的生物。(打比方)(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列数字、作比较)(4)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举例子、作比较)42016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4、录。班级拟组织开展以“聚焦二十四节气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画线部分所包含的节气的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2)仔细观察下面的标志,根据画面内容,写出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示例】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立春”的资料,其中【A】 【B】 【C】三处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5、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 【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B】立春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C】立春之日迎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A】处有一处标点使用的不规范,应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之一”一词删去。【C】处画线句子语义重复,应将“大约”或“多”删去。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6、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依时序开放的情景,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氛。 “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6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 “许多”是指“很多” “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若去掉“许多” ,就与事实不相符

7、。 “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7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举例子。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作比较。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突出了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复杂、灵敏的特性。8阅读倒数第二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又说明了什

8、么内容。从“首先” “此外” “还可以” “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拓展训练特殊的气象预报员颜士州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的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量和水汽输送给空气,使空气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带来了千变万化的天气现象。1 立方厘米的海水降低温度 1,可以使

9、3 000 立方厘米的空气升温 1。可见,海洋就像个大火炉,不断地从底部给空气加热。黑潮带来的信息在东海东南部、琉球半岛西北侧海域,有一股终年温度很高的水流,自西向东北方向流去。由于它水色深蓝,看上去又蓝中带黑,因而被叫作黑潮,也叫作“台湾暖流”或“日本暖流” 。它是洋流中一支著名的暖流。黑潮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明显的摆动,对我国沿海气候有很大的影响。1953 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南移了大约 170 公里。1954 年,我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大水;1958 年,黑潮暖流的平均位置比常年北移了。1959 年,长江流域旱灾严重,华北地区出现水灾。为什么黑潮位置的变动,对我国东部

10、地区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呢?这是因为黑潮在自南向北流动的过程中,使南北海水温度产生了显著差别,也不断地把热量和水汽输送给大气,影响了海洋上空的大气。所以,1953 年,黑潮位置南移,造成了 1954 年位于较南纬度的江淮流域雨水偏多,出现水灾;1958 年,黑潮北移,造成了 1959 年长江流域地区干旱。最近,有人分析了东海黑潮区热量的吸收和释出情况,以及它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认为在东海黑潮区,当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热量增多时,第二年 6 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减少;相反,当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时,出现负值,第二年长江中下游降水就会增多。1967 年,冬季海洋给予大气的热量为每天每平方厘米

11、300 卡,结果 1968 年 6月,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而 1969 年,冬季海洋给大气的热量显著减少,出现负值,1970年 6 月,长江中下游就多雨。还有一股叫厄尔尼诺的暖流,平时在太平洋赤道海区活动,很少越过南纬 3。但有时,它会一反常态跑到更南的地方,甚至到秘鲁沿海的冷水性渔场里,使大量的冷水性鳀鱼热死。它的到来,还会使温度和水汽激增,产生大量降雨,出现气候反常。海洋和冷热每年盛夏时节,我国华东沿海地区常出现 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有的年份,盛夏天气则不那么炎热。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与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气压有关。如果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控制,华东沿海就会出现高压天气;如果副热带

12、高压退到海上去了,那么酷热的高温天气就消失了。副热带高压在什么情况下会进,在什么情况下又会退呢?气象工作者研究后发现,这与海洋有关。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高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增强西伸,我国华东沿海就有可能出现高温天气;当东太平洋热带水温低于常年时,副热带高压就会减弱东退,华东沿海就不会出现高温天气。海洋与天气存在密切关系,从海洋里,人们得到了许多天气演变的信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必然会找出更多利用海洋预报天气的好方法。海洋正以一个特殊预报员的角色,登上气象预报的舞台。(选自知识窗)9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这些方法能够

13、具体而清晰地说明黑潮暖流的位置变化对降水量的重大影响,使说明内容变得通俗易懂。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说明文语言】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不能。去掉后就变为空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全部由暖流供应,这与事实不符。 “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海洋和冷热”的关系的?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回答。【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先说结果,再说“炎热”与“不炎热”的原因,按由果到因的顺序解说。练习评介:练习能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目设计形式新颖丰富,层次渐进;联系文本,突出重点,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观察节日图标的题目,既结合了课文内容,又注意了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对图片的识辨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