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649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秋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鸿门宴(2) 练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练案 12 鸿门宴(2)本练案共 2 页,共 10 题,满分为 49 分,用时 45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导 学 号 42454156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

2、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

3、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学书不成,去 去:离去。B又不肯竟学 竟:完成。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灭亡。【解析】 亡:逃亡。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

4、谕以所为起大事 /遂举吴中兵/B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 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遂举吴中兵/C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遂举吴中兵/D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 /扰乱/籍所击杀数十/ 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 /遂举吴中兵/【解析】 正确标点为: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5、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D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解析】 应为项梁带领项籍起事,也不是立即起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5 分)译文: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

6、,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5 分)译文: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解析】 (1)“避” “于” “下”各 1 分,文意 2 分。(2)“亡” “先” “为所”各 1 分,文意 2 分。【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

7、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抵挡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为这个缘故,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里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

8、“那个家伙的皇帝位置可以拿过来替他做。 ”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秦二世元年(前 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

9、:“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好吧。 ”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几十上百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

10、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导 学 号 42454157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11、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

12、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 注 游耳。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有删改)【注】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

13、人。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沛公善之 善:认为好。B秦将果畔 畔:通“叛” ,背叛。C秦兵竟败 竟:最终。D以固项王意 固:固执。【解析】 固:稳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B )A贾竖易动以利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不如因其解击之 不如因善遇之C此独其将欲叛耳 其人居远未来D为之奈何 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 A 以:介词,相当于 “用”/介词,相当于“因为” 。B 因:介词,相当于“趁机” 。C 其:人称代词,相当于 “他们的”/ 指事代词,相当于 “那” 。D 为:介词,相当于“对”/介词,相当于“ 被” 。7下

14、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万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 ,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 “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 ,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

15、” ,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解析】 “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 ,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错,无直接因果关系。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5 分)译文: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2)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5 分)译文:人生一世,如同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这种地步呢?【解析】 (1)“绝” “示” “还”各 1 分,文意 2 分。(2)“如” “自苦” “乎”各 1 分,文意 2 分。【译文】 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到陈涉等起义

16、的时候,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归属沛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劝说沛公,沛公认为他说得很对,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后来和张良一起南下,攻下宛城,向西进入武关。沛公打算用两万人马攻打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生意人容易用利益来使之动摇,希望您暂时坚壁留守,派一部分人先出发,准备五万人的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然后派郦食其带领贵重的财宝去引诱秦将。 ”秦将果然反叛,并打算和沛公联合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

17、大败秦军。沛公一直追击败兵到了蓝田,再次交锋,秦军最终大败。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封为汉王,在巴、蜀地区称王。张良趁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的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汉王于是一边走一边烧毁了栈道。后来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分封功臣,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雒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相聚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呢。 ”高祖说:“天下刚归安定,为什么要反叛呢?”张良说:“陛下出身

18、于平民,而带领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可是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怨恨有仇的人。现在军吏们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密谋反叛。 ”高祖担心地说:“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但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又不忍心。 ”张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情绪稳定。 ”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王,我

19、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张良于是称赞说:“我家世代相韩,到韩国灭亡以后,不惜万金资产,为韩国向强秦报仇,震动了天下。现在凭三寸之舌成为皇帝的老师,分封万户,位列侯爵,这是一个百姓所能达到的富贵的极点,对我张良来说很满足了。我希望丢开人世间的事情,打算跟从赤松子交游。 ”于是学起了辟谷、道引、轻身养生之术。适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张良的恩德,就坚持让他吃饭,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么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呢?”张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八年以后,张良去世,封谥为文成侯。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910 题。(11 分) 导 学 号 42454350上太行 于 谦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注】 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9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5 分)答: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衬托(反衬),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10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6 分)答: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忘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