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十校联盟 2019 届高三 4 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芟(shn)除枝蔓(mn)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就是这种境界。B. 在遵规守纪者心目中, “物之来者自不能遁其妍媸(ch)矣” ,什么鬼域伎俩都无所遁形。而不知腐者如
2、果“自蒙双目” ,自欺欺人,终将身陷囹圄(y)悔当初。C. 长期以来,以户籍(j)制度为代表的城乡二元结构,像一块坚冰横亘(gn)在城与乡之间,阻碍着人口的自由流动,也造成了资源配制的严重失衡。D. 朦胧间,一溜(li)晓光穿过户牖,悠悠然在地下游走,烟尘恣(z)肆地伴着流光起舞,像极了旧时扬子江头的春絮。【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及字形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
3、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B 项,鬼域鬼蜮,囹圄(y)y。C 项,配制配置。D 项,一溜(li)li。故选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课堂上教与学存在于一个空间中,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 ,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 。一个学习空间不应该只是被抽象的概念充斥,以致没有空间留给那些充满灵气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虽小,但却伴随着学生们的成长。 【乙】学习空间“应该有足够的位置容纳一些个人的小故事,容纳个人体验到的、内在的心灵导师发挥了作用的
4、故事” 。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 ,P22)但是,当你的或我的小故事成为我们绝无仅有的参考点,我们就很容易在自我陶醉中失魂落魄。【丙】所以在学习空间中也必须强调有关准则的“大故事” ,这些故事在广度上涵盖一切,在深度上揭示规律;这些故事给个人的故事限定了理解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个人“小故事”的含义。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习用尊重的态度聆听这些“大故事” ,就像我们尊重他们向我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一样。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乎 B. 充斥 C. 绝无仅有 D. 失魂落魄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D
5、 3. B【解析】【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 项, “关乎” ,关系到,涉及。结合“传统与原则”分析可知,使用正确。B 项, “充斥” ,多得到处都是,也有充满的意思。结合“不应该只是被抽象的概念”分析,使用正确。C 项,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结合“当你的或我的小故事成为我们” “参考点”等分析可知,使用正确。D 项, “失魂落魄” ,形容极度惊慌、心神不宁的样子。迷踪失路:迷失了道路。 “失魂落魄”据语意“很容易在自我陶醉中”和逻辑应为“
6、迷踪失路”或“迷失自我” 。故选 D。【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B 项,句号应置于后括号的后面。故选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直白地宣称,之所以五角大楼对远程反舰导弹(LRSAM) 的
7、需求如此迫切,就是因为希望它能作为“中俄舰艇杀手” ,遏止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兴起。B. 业内预计,展望 2019 年,围绕提振消费、补基建短板、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政策力度可能更大,以释放红利,提振信心,保持经济运营在合理区间。C. 海南三亚,每到冬季就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不仅“候鸟老人”领略了南方的艳阳下四季如春的美好,还享受了少有病痛打扰的高质量生活。D. 参保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特殊病种备案医师,可为慢性病特殊病种参保人员开具慢性病长期处方,一次处方医保用药量可根据病情需要最多放宽至 12 周。【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
8、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 项,成分残缺,宾语残缺, “围绕”后缺少宾语中心词“方面” 。C 项,语序不当,“不仅”和“候鸟老人”互换。D 项,不合逻辑, “用药量”不能对应时间“周” ,应在“用药量”后加“周期”或“12 周”后添加“的量” 。故选 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9、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演绎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文意清楚。示例: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既然是一个青年,难道就不应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答案】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你既然要出门创业,难道就不应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有道是,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你既然自知弱小,难道就不应发愤努力做强做大?【解析】【
10、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此类试题,仿写句子要做到:理解例句的意义,例句的句式特点,例句的修辞手法,例句的用词特点,例句的感情基调等,仿句要与之一致。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理解“演绎法”的定义,结合例句内容分析, “普遍性结论”内容为“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个别性结论” ,一个青年,应积极进取力争上游。例句句式为“你既然难道就” 。仿照例句,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6.下面一则“一周天气播报” ,语言俏皮且啰嗦,不够简明。请你将划线部分改写为一则简明的“天气播报” ,字数不超过 60 字。冷冷冷!这个星期过得真是有点艰难。好不容易周三盼来一天阳光
11、。结果昨天又是阴沉沉的一天。浙江省气象台说,昨天上午浙北大部都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有点糟糕,随身包里最好常备一只口罩,挡风挡霾。好在今天的天气状况比昨天要好一些,多云到阴。气温也会开始缓慢回升,画重点,缓慢!所以冷肯定还是冷的,今天最低气温还是只有 1,但白天最高气温会回升到 10左右,后面两天双休日升温继续。不过,虽说气温要回升了,但毕竟已经是冬天了,只是从“非常冷”回到“正常冷” ,大家还是要根据温度变化,做好保暖措施。天气方面,双休日由于受到暖湿气流影响,又要下雨了。明天周六,多云转小雨,6-12;后天周日,小雨,7-14。【答案】连续阴冷,昨天浙北大部还出现轻度或中度污染。今
12、天多云到阴,气温 1到10左右。希望大家仍要做好挡风防霾、保暖措施。【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题干提示“语言俏皮且啰嗦,不够简明”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结合“冷冷冷!这个星期过得真是有点艰难。好不容易周三盼来一天阳光。结果昨天又是阴沉沉的一天” “浙江省气象台说,昨天上午浙北大部都出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空气质量有点糟糕,随身包里最好常备一只口罩,挡风挡霾”分析,主要讲天气连续阴冷,浙北大部还出现轻度或中度污染;结合“
13、气温也会开始缓慢回升,画重点,缓慢!所以冷肯定还是冷的,今天最低气温还是只有 1,但白天最高气温会回升到 10左右”分析,今天多云到阴,气温 1到 10左右;结合“大家还是要根据温度变化,7-14”分析可知,大家仍要做好保暖措施等。结合分析概括后的内容“天气连续阴冷,浙北大部还出现轻度或中度污染” “今天多云到阴,气温 1到 10左右” “大家仍要做好保暖措施等”等,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有人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作了调查。如“你参加课外辅导班是自己真正有兴趣、愿意学,还是父母强迫你学的?” ,调查结果:100%的中学生选择了
14、参加课外辅导班是自己愿意学;但是小学生自己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仅占 416%;有 80 位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是父母强迫他们学的,占 584%。如“你觉得你快乐吗?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有 964%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不快乐,他们说学习负担太重了,如果没有考学压力,心情可能会放松得多。小学生觉得自己快乐的占 785%。他们说他们不快乐的原因是:“家长天天逼着我练琴” “让我学我不喜欢的东西” “我太累了” “我没有时间玩儿”等等。由此看来,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但应试教育制度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有所
15、改变的,所以,沿着这条路看下去似乎是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材料二:春节前夕,中小学生们盼望已久的寒假还没正式开始,而某些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们就被父母送进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单看学生们的课程安排表就已是触目惊心了,这还没算上回家后的各种作业以及需要练习的各种技能。学生们假期的课程表是这样安排的:上午:7:30-9:30 数学;9:40-11:40 物理;下午:13:00-15:00 语文;15:10-17:10 外语。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物理这门课应该是初二才开设的。材料三:办课外辅导班的高收入让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趋之若鹜。教师们办课外辅导班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工资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乐此不疲。除了
16、教师们,目前社会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办课外辅导班的行列,但是教学与辅导质量却是远不像他们的收费那么的高。目前的课外辅导班,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办起了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等,他们亲自辅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浓、效果好。但是更多的辅导班、特长班的执教老师则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但是有些特长的杂牌军。一些课外辅导班包括民办学校最初创建时,为了招揽生源,都是由一些有资质、能力强的教师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越收越多,忙不过来时就在社会上随便招聘一些人来授课。尽管许多培训机构对外宣传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外教授课、英语专业过了四级或六级,
17、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欺诈宣传而已。材料四:2016 年中国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2016 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7. 下列说法不属于“材料一”划线句子“自己愿意学”的一项是A.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升学压力,为此一些中学生不得不选择上辅导班。B. 部分优秀教师应家长们哀求而开设各类辅导班,以满足中学生辅导的要求。C. 部分辅导班是越来越多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办的,触动了中学生补课的愿望。D. 一些有资质、能力强的教师在辅导时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兴趣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读书“不快乐”的根源,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
18、”而是因为频繁考试。B. 中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一个因素是,把物理提前到初一来教授,使得学生“没有时间玩儿”了。C. 校外辅导班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存在“杂牌军”以及招生存在“欺诈”行为。D. 目前,中国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一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9. 针对以上调查材料,请你给教育部门拟立几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或建议。【答案】7. B 8. C 9. 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力度。要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提高待遇,避免教师参与有偿辅导。要合理引导家长学生,理性看待考试
19、成绩。【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题干要求“不属于材料一划线句子自己愿意学的一项” ,B 项,结合“应家长们哀求而开设各类辅导班”分析,是家长的意愿,并非学生“自己愿意的” 。故选 B。【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
20、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觉得读而是因为频繁考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分析可知, “根源”是“多重行为” “应试教育制度” 。B 项, “把物理提前到初一来教授”错误。结合“而某些刚上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们就被父母送进了各种课外辅导班。单看学生们的课程安排表就已是触目惊心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物理这门课应该是初二才开设的”分析可知, “物理”提前,只是“学生的寒假课程表” 。D 项, “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错误。结合材
21、料四图表内容“2016 年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情况”分析, “一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其客观原因是同城市居民收入有关”于文无据。故选 C。【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给教育部门拟立几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意见或建议,结合“办课外辅导班的高收入让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趋之若鹜。教师们办课外辅导班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工资
22、收入,因此许多教师乐此不疲”分析可知,要增加教师的工资收入和提高待遇;结合“除了教师们,目前社会上许多有一技之长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办课外辅导班的行列,但是教学与辅导质量却是远不像他们的收费那么的高” “目前的课外辅导班,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英语专业过了四级或六级,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欺诈宣传而已”分析可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力度;结合“中小学生不快乐的根源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多重行为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的重叠,说到底根源还在应试教育制度本身。但应试教育制度在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 “极少部分优秀老师是应了家长的苦苦哀求,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办起了奥数班、英语班、作文
23、班等,他们亲自辅导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浓、效果好”分析可知,要合理引导家长学生,理性看待考试成绩。【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
24、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三松堂断忆宗璞(1)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2)去年这时,也是玉簪花开得满院雪白,我还计划在向阳的草地上铺出一小块砖地,以便把轮椅推上去,让父亲在浓重的树荫中得一
25、小片阳光。因为父亲身体渐弱,忙于延医取药,竟没有来得及建设。九月底,父亲进了医院,我在整天奔忙之余,还不时望一望那片草地,总不能想象老人再不能回来,回来享受我为他安排的一切。(3)在父亲的最后几年里,经常住医院,八九年下半年起更为频繁,九年初,父亲因眼前有幻象,又住医院,他常常喜欢自己背诵诗词,每住医院,总要反复吟哦古诗十九首 。有记不清的字,便要我们查对,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他在诗词的意境中似乎觉得十分安宁。一次医生来检查后,他忽然对我说:“庄子说过,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
26、矣。张横渠又说,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冶了。 ”我只能说:“那不行,哪有生病不治的呢!”父亲微笑不语。我走出病房,便落下泪来。坐在车上,更是泪如泉涌。一种没有人能分担的孤单沉重地压迫着我。我知道,分别是不可避免的。(4)我们希望他快点写完新编 ,可又怕他写完。在住医院的间隙中,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书。亲友们都提醒他还有本余生札记呢。其实老人那时不只有文艺杂感,又还有新的思想,他的生命是和思想和哲学连在一起的,只是来不及了,他没有力气再支撑了。(5)人们常问父亲有什么遗言。他在最后几天有时念及远在异国的儿子钟辽和惟一的孙儿冯岱。他用力气说出的
27、最后的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彩!”他是这样爱中国,这样爱哲学。当时有李泽厚和陈来在侧。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大字写出来。(6)然后,终于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7)作为父亲的女儿,而且是数十年都在他身边的女儿,在他晚年又身兼几大职务,秘书、管家兼门房,医生、护士带跑堂,照说对他应该有深入的了解,但是我无哲学头脑,只能从生活中窥其精神于万一。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是在思索,在考虑问题。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他晚年耳目失其聪明,自己形容自己是“呆若木鸡” 。其实这些呆气早已有之。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
28、长沙往昆明,途经镇南关,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金岳霖先生一次对我幽默地提起此事,他说:“当时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要过城门了。别人都很快照办,只有你父亲听了这话,便考虑为什么不能放在窗外,放在窗外和不放在窗外的区别是什么,其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是什么,还没考虑完,已经骨折了。 ”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8)父亲一生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很低,他的头脑都让哲学占据了,没有空隙再来考虑诸般琐事。而且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尽量减少麻烦。一个人到九十五岁,没有一点怪癣,实在是奇迹。父亲曾说,他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一位是他的母亲、我的祖母吴清芝太夫人,一位是我的
29、母亲任载坤先生,还有一个便是我。一九八二年,我随父亲访美,在机场上父亲做了一首打油诗:“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 ”确实得有人料理俗务,才能有纯粹的精神世界。近几年,每逢我的生日,父亲总要为我撰寿联。九年夏,他写最后一联,联云:“鲁殿灵光,赖家有守护神,岂独文采传三世;文坛秀气,知手持生花笔,莫让新编代双城。 ”父亲对女儿总是看得过高。 “双城”指的是我的长篇小说,第一卷南渡记出版后,因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便停顿了。我必须以新编为先,这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当然,我持家的能力很差,料理饭食尤其不能和母亲相比,有的朋友都惊讶我家饭食的粗糙。而父亲从没有挑
30、剔,从没有不悦,总是兴致勃勃地进餐,无论做了什么,好吃不好吃,似乎都滋味无穷。这一方面因为他得天独厚,一直胃口好,常自嘲“还有当饭桶的资格” ;另一方面,我完全能够体会,他是以为能做出饭来已经很不容易,再挑剔好坏,岂不让管饭的人为难。(9)父亲自奉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他并不永远是道貌岸然,也有豪情奔放,潇洒闲逸的时候,不过机会较少罢了。一九二六年父亲三十一岁时,曾和杨振声、邓以蛰两先生,还有一位翻译李白诗的日本学者一起豪饮,四个人一晚喝去十二斤花雕。六十年代初,我因病常住家中,每于傍晚随父母到颐和园包坐大船,一元钱一小时,正好览尽落日的绮辉。一位当时的大学生若干年后告诉我说,那时他常常看见我们
31、的船在彩霞中飘动,觉得真如神仙中人。我觉得父亲是有些仙气的,这仙气在于他一切看得很开。在他的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 “人与天地参” ,我不止一次听他讲解这句话。 三字经说得浅显:“三才者,天地人。 ”既与天地同,还屑于去钻营什么!那些年,一些稍有办法的人都能把子女调回北京,而他,却只能让他最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落后的黄土高原。一九八二年,钟越终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了汗和血,献出了他的青春和生命。(10)父亲的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地步;父亲的仙气里又有道家的豁达洒脱。秉此二气,他穿越了在苦难中奋斗的中国的二十世纪。他
32、的一生便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一个篇章。(11)据河南家乡的亲友说,一九四五年初祖母去世,父亲与叔父一同回老家奔丧,县长来拜望,告辞时父亲不送,而对一些身为老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乡里传为美谈。从这里我想起和读者的关系。父亲很重视读者的来信,许多年常常回信。星期日上午的活动常常是写信。和山西一位农民读者车恒茂老人就保持了长期的通信,每索书必应之。后来我曾代他回复一些读者来信,尤其是对年轻人,我认为最该关心,也许几句话便能帮助发掘了不起的才能。但后来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做了,只好听之任之。把人家的千言信万言书束之高阁,起初还感觉不安,时问一久,则连不安也没有了。(12)时间会抚慰一切。去年初冬
33、深夜的景象总是历历如在目前,我想它是会伴随我进入坟墓的了。当晚,我们为父亲穿换衣服时,他的身体还那样柔软,就像平时那样配合。他好像随时会睁开眼睛说一声“中国哲学将来会大放光彩” 。我等了片刻,似乎听到一声叹息。(13)然而日子居然过去快一年了,只好对自己说,至少有一件事稍可安慰。父亲去时不知道我已抱病。他没有特别的牵挂,去得安心。(14)文章将尽,玉簪花也谢尽了。邻院中还有通红的串红和美人蕉,记得我曾说串红像是鞭炮,似乎马上会劈劈啪啪响起来,而生活里又有多少事值得它响呢?(本文有删改)10.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终于到了十一月二十六日那凄冷的夜晚_父亲 的 呆气里有儒家的伟大精神_11.
3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2. 文中“父亲” 的 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3. 结合全文,分析文末划线句子的深层意蕴。【答案】10. 凄冷:一是天气寒冷,一是心情悲凉。呆气:一是言行与众不同,一是思考与做事专注、执着、坚韧。 11. 内容上,表面是对不能及时回信的“不安”的自我安慰,实际是对父亲为人处世的肯定和怀念。烘托了人物形象。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12. 人生态度上,达观洒脱,如:病床上与女儿谈生死, “微笑” 。生活中,亲善慈爱,如:思念远在异国的儿孙,吃饭不挑剔,为女儿写寿联等。为人上,俭朴又
35、不失情趣,如:招待朋友,带女儿游湖。做学问,执着如一,如:因思考而“骨折” ,八十岁开始写新编 。作风上,清廉高洁,如:奔丧中,不折节送县长而送亲友,给读者回信等。 13. 一是“串红”历经并见证了生活的沧桑,但依然静守洒脱、豁达淡然。二是人去“花”在,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不尽哀思。三是父亲的一生中发生了很多事,最后连同父亲烟消云散,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落寞(“沉重的孤单” ) 。四是表达对未来的期盼,希望“串红”能见证父亲“预言” (中国哲学将来会大放光彩)实现。【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
36、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凄冷” ,结合“十一月二十六日” “夜晚” “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分析可知,一是天气寒冷,一是心情悲凉。 “呆气” ,结合“因为过于专注,难免有些呆气” “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 “而他,却只能让他最钟爱的幼子钟越长期留在医疗落后的黄土高原。一九八二年,钟越终于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流尽了汗和血,献出了他的青春和生命”等分析
37、可知,一是言行与众不同,一是思考与做事专注、执着、坚韧。【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言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句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时间会抚慰一切” ,结合上文“但后来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做了,只好听之任之。把人家的千言信万言书束之高阁,起初还感觉不安,时问一久,则连不安也没有了”“从这里我想起和读者的关系。父亲很重视读者的来信,许多年常常回信。星期日上午的活动常常是写信。和山西一位农民读者车恒茂老人就保持了长期的通信,每索书必应之”分析可知,表面是对不能及时回信的“不安”的自我安慰,也
38、表达对父亲为人处世的肯定和怀念。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不能及时回信的“不安”的自我安慰,引出下文对父亲去世时候情景的回忆等。【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 的 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他在诗词的意境中似乎觉得十分安宁我只能说:那不行,哪有生病不治的呢!父亲微笑不语”分析可知,父亲豁达洒脱;结合“他在最后几天有时念及远在异国的儿子钟辽和惟一的孙儿冯岱” “我持家的能力很差,料理饭食尤其不能和母亲相比,有的朋友都惊讶我家饭食的粗糙。而
39、父亲从没有挑剔,从没有不悦” “每逢我的生日,父亲总要为我撰寿联”等分析,生活中,父亲亲善慈爱;结合“父亲自奉俭,但不乏生活情趣。他并不永远是道貌岸然,也有豪情奔放,潇洒闲逸的时候,不过机会较少罢了”分析可知,父亲俭朴又不失情趣;结合“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冶了” “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等分析可知,父亲做学问,执着如一;结合“据河南家乡的亲友说,一九四五年初祖母去世,父亲与叔父一同回老家奔丧,县长来拜望,告辞时父亲不送,而对一些身为老百姓的旧亲友,则一直送到大门,乡里传为美谈”分析可知,父亲作风上,清廉高洁。点睛:本题做法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人物相
40、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结合“文章将尽,玉簪
41、花也谢尽了。邻院中还有通红的串红和美人蕉”分析可知, “串红”历经并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洒脱淡然。结合“他没有特别的牵挂,去得安心” “邻院中还有通红的串红和美人蕉”分析,人去“花”在,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不尽哀思。结合“在住医院的间隙中,他终于完成了这部书。亲友们都提醒他还有本余生札记呢” “抗战初期,几位清华教授从长沙往昆明,途经镇南关,父亲手臂触城墙而骨折这是形容父亲爱思索。他那时正是因为在思索,根本就没有听见司机的话” “我随父亲访美,在机场上父亲做了一首打油诗” “近几年,每逢我的生日,父亲总要为我撰寿联” “六十年代初,我因病常住家中,每于傍晚随父母到颐和园包坐大船,一元钱一小时
42、,正好览尽落日的绮辉”等分析可知,父亲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消失,写出对父亲的怀念,以及作者心中的落寞。结合“他用力气说出的最后的关于哲学的话是:中国哲学将来要大放光彩!他是这样爱中国,这样爱哲学” “根据父亲的说法,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他自己就总是在思索,在考虑问题”分析, “而生活里又有多少事值得它响呢”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它响,希望“串红”能见证父亲“预言”实现。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瘗 旅文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
43、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 ”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 ”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
44、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
45、,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注】瘗(y):掩埋、埋葬。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文学
46、家。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弹劾宦官刘瑾被谪贵州龙场驿丞。翳(y):语气助词。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早,遣人觇之 觇:巡视B. 古者重去其乡 重:重视C. 夫冲冒霜露 冲:对着D. 亦遽然奄忽也 奄忽:死亡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与尔犹彼也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B. 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斧斤以时入山林C. 则
47、宜欣然就道 亦若是则已矣D. 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今君乃亡赵走燕16. 下列时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吏目三人从京城来到千里之外的龙场。三人与作者素未谋面,但他们相继意外死去,这让同在龙场的作者十分悲恸。B. 童仆起初不愿去埋葬吏目三人,后经作者劝说,终于同意了,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滋味。C. 作者写作本文,旨在批判那些为了区区“五斗米”而丢掉身家性命的官员,奉劝为官的要洁身自好。言语中不无讥讽之意。D. 本文是一篇祭文,最后的“歌”运用骚体形式,一歌、再
48、歌来解脱死者和生者的悲哀。句法参差,宣泄了追悼、安慰之意。1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2)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18. 用“”给下面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答案】14. A 15. D 16. C 17. (1) (主仆仨)靠近那三个人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2)想得开的人儿到处为家,何必
49、守住我的房子?魂灵啊,魂灵啊,不要悲伤,也不要惊恐! 18. 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 “套用课本法” ,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 项,“觇” ,结合“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分析可知, “巡视”错误。前面内容为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
50、实现。应该译为探视、察看。故选 A。【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 项,前者是连词,和;后者是介词,同。B 项,前者是介词,把、拿;后者是介词,按照。C 项,前者是连词,表假设,那么、就;后者是虚词连用,加强语气。D 项,都是副词,却、竟然。故选 D。【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 “批判那些为了区区五斗米而丢掉身家性命的官员,奉劝为官的要洁身自好”错误。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