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绍兴市 2019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少年一旦离开童话和教室,面对实际的社会挑衅与竞争敌意,在经历了惊愕、迷惘与进退失据后,便开始了适应世侩(kui)秩序、遵守集体契(q)约的人生实习。B. 好奇心是理性觉醒的征兆,在好奇心的推动下,人类仰观天象,俯查地理,精骛(w)八极,动物匍匐在尘土之中,好奇心把人类从尘埃中擢(zhu)拔为万物之灵。C. 中国人对修仙,曾抱着热烈的科学精神去试验,坚决的殉道精神去追求,前者仆(p)而后者继,唐以后这风气衰歇了些,但神仙思想仍盘踞于一般人的潜(qin)意识中。D. 达芬奇
2、在蒙娜丽莎的肖像描摩里突破了画和诗的界限,使画嬗(shn)变为诗,谜样的微笑,引发无数后世诗人的心魂震荡,但是画和诗的分界仍是不能泯(mn)灭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字形题应结合汉字特点辨析字形:以音辨形,以义辨形,以偏旁部首辨形。本题 B 项,俯查-俯察;C 项,潜 qin;D 项,描摩-描摹。故答案为 A。【点睛】字音辨析一般为选择题型。从近几年的字音考查题来看,又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字词,其中大部分字词的
3、读音我们一般都是熟悉的。因此,可用筛选排除法。即可按横向从备选答案中根据自己有把握的读音逐个排除不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也可用纵向审查法,一竖排一竖排地找出错误读音进行排除。如果题干是全都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 【甲】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
4、魂。与那些肤浅的“心得” “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 。 【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是的,风流去了, 【丙】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5、辑录 B. 大而无当 C. 温情 D. 需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甲 B. 乙 C. 丙【答案】2. C 3. B【解析】【2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关注语境、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问题,结合词义、句意,正确代入原句中,逐一排除,之后,再进行整体检验,所涉及词语都代入原句,读起来正确顺畅就可以确定了。本题 C 项, “温情”是指“温顺体贴的情意”或“平和不猛烈的态度” ,为名词,此处应用“温暖”等形容词。故答案为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常用标点的用法,
6、做题时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辨析。本题 B 项,两个“不仅更”的句式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人性”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以区分并列复句之间的层次。故答案为 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南方周末秉持“在这里,读懂中国”为办报宗旨,以“正义、良知、爱心、责任”为基本理念,是中国深具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新闻周报。B. 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了由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是人类历史上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C. 进入网络化社交时代以来,人们的自我展示便从未消停过,酷爱表现的一部分人对美颜自拍等一切时尚形式趋之若鹜,实属是“虚荣逆流成河” 。D. 金庸用绝世才华为华
7、语世界构建了一个遥远的江湖,让现代人能够通过其艺术创作,感受快意恩仇的侠客精神,领略古典主义文化的最后浪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看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A 项,结构混乱, “秉持宗旨”与“以为宗旨”句式杂糅;B 项, “是人类历史上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主语不是“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能承前省略,因此这句主语残缺;C 项,重复赘余, “实属是”应为“实属”或“是” 。故答案为 D。【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
8、,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看压缩句,再看搭配。比如 D 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 “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是” “奇葩”主宾搭配不当。C 项“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 “形成最终方案” ,中途易辙。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句,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 B 项,就是将“围绕”和“以为重点”两句糅合到一句中。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
9、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看究竟让选择的是有语病的一项还是无语病的一项。5.“象形诗”独具创意,特点鲜明。请概括以下诗作的内容,并阐释这首“象形诗”的创意。花苞起花蕊现花瓣打开花正艳一阵风来 满地【答案】内容:描摹了一朵花从含苞到怒放并被风吹落满地的全过程。创意:用“花”字的由小到大的变化来表现花朵盛开的过程,用对“花”这个字的笔画的拆解来表现花瓣被吹散零落的情状,形象而富有新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仔细观察阅读
10、所给材料,抓住材料特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要点。然后观察材料,找出独特之处,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表述。本题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一朵花从含苞到开败的过程。创意之处有两点,一是花字由小到大,表现花朵盛开的过程,二是最后表现花落满地,是将“花”字拆开,摆出散落满地的样子,形象生动。6.根据行文逻辑,在文段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语句,使语意顺畅。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假如这是对的,就对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举例来说,孟子发明了一种伦理学,说亲亲敬长是人的良知良能,孝父忠君是人间的大义,所以,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孟子写得很煽情,只可惜不讲道理:_。再比方说,
11、在七十年代,人们说,大公无私就是崇高之所在, “为公前进一步死,强过为私后退半步生” ,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高调加虚伪才能构成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从历史上我们知道,宋明理学是一种高调,但理学越兴盛,人也越虚伪。与此相反,英国出现了一种毫不煽情的伦理学。罗素先生这样评价这些注重个人实际利益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 ”然后再让我们反过来说既然我们这里的伦理学家提倡相反的伦理,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_。【答案】
12、(1). 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么活着?(或: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就没法活了。语意大致相符即可) (2). 他们的理论虽然崇高,但却无视多数人的利益。(或:虽然他们的理论很崇高,但他们的品质很有些问题。语意大致相符即可)【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第一空,根据上文“只可惜不讲道理”可知意思与“臣民向君父奉献一切,就是崇高之所在”相反;根据下文“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可知应仿照“我们都死了,谁来干活呢?”的来写,所以答案为“臣民奉献了一切之后,靠什
13、么活着?” 。第二空格,根据上文“那么对他们的评价也该是相反的”可知内容应与上文“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们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相反,注意句子格式。【点睛】补写句子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
14、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重构孩子基因一事上,个体父母的自由抉择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根据经济学理论,只有当个人选择导致“负外部性”时也就是说,当危害带来的代价由完全没有参与交易的第三方来承担时,社会危害才会形成集成式影响,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通过向当地的河流倾倒有毒废料而获益,但它会影响到附近社区成员的利益,类似的效果已经在 Bt 转基因玉米上体现出来:它能够制造毒素杀
15、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螟,然而,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是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由生物技术方面的个人选择带来负外部性,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受累?摘编自福山我们为什么担忧“基因编辑” 【材料二】这种类似的基因“军备竞赛”会对下面一类人产生特定的负担,这些人,由于宗教或其他原因,不愿对孩子进行基因改造;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对他们而言想要坚持放弃的决定就会愈加艰难,因为担心会阻挡孩子的前程,尽管人们在担忧未曾意想的结局和不可预见的代价,人们心中所隐藏的深层的对于生物技术的忧虑却一点儿也不是功利主义的。终极意义上,毋宁说人们担心的是,生物技术会让人类丧失人性正是这种根本的特质不因
16、世事斗转星移,支撑我们成为我们、决定我们未来走向何处。更糟糕的是,生物技术改变了人性,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我们失去了多么有价值的东西。材料来源同上【材料三】 中国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材料四】我们以遗传技术再造自己,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超过我们与生俱来的 DNA 容许的寿限。首先我们会重新安排基因来减少疾病,培养替换器官,并普遍迟滞高龄带来的众多折磨。这就会把我们带往 21 世纪 20 年代晚期,那时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编程运用来弥补我们的自然演化局限,投入应付 DNA 始终无力处理的工作。一旦这些进展到位,我们就不只会延缓衰老,还能逆转其进程,逐一处理每
17、颗分子来清理、重建我们的身体。我们还会把这些机器,安顿在我们脑中现有的数十亿神经元当中,借助它们来强化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记忆力会得以改良,我们会发令创造出崭新的虚拟经验,把人类的想象力提升到我们现有未强化的脑部连想都无法想的水平。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借助逆向工程,改造人脑创造出一种威力强大无比的数码版本,于是我们也就由此发展成一种完全数码形式的物种。到时我们就会演化成另一个物种。于是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而且将来还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拉开它的 DNA 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种能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的生物,从而开创自然界崭
18、新的局面。节选自重返人类演化现场7. 下列对材料三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公众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对其疾病预防层面的应用支持度最低,显示了某种忧虑。B. 公众对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预防与治疗疾病有较高意愿,在中国进行基因编辑研究可以回应公众的切实需求。C. 改变肤色、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智商等增强型应用领域的公众支持度支持率均低于三成,需要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D. 当前普通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医学应用态度积极,公众期待差异不大,其中治疗和预防型的应用最受支持。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Bt 转基因玉米能够制造毒素杀死一种欧洲当地的害虫玉米
19、螟,然而它也会因此误杀帝王蝶,这也是“负外部性”的体现。B. 如果一些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升其社会竞争力,这种基因“军备竞赛”就会对其他人产生特定的负担和压力。C. 预计到 21 世纪 20 年代晚期,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能够运用编程来弥补我们人类的自然演化局限。D. 如果我们能操控自身演化进程,终止演化,就会成为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的新物种,从而开创自然界崭新的局面。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基因编辑”可能的前景和问题。【答案】7. B 8. D 9. 前景:预防、治疗疾病,延缓衰老,强化智慧和想象力等,甚至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由此发展或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物种。问题:带来
20、不可知的社会后果;不知觉地改变了人性。【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 项,张冠李戴, “疾病预防层面”错,支持率最低的是“改变肤色,增强运动能力,提高智商”等项目。C 项,无中生有,没有“需要提升公众的认知水平”一说。D 项, “公众期待差异不大”错,图表显示了不同人群对该技术运用的不同期待。故答案为B。【8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
21、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 D 项, “终止演化”错误,原文“拉开它的 DNA 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是指人类操控了自然演化的进程,并非指不再演化。故答案为 D。【9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本题材料三阐述的正是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出现的问题,因此答题区间在材料三;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前景:据“首先我们会重新安排基因来减少疾病,培养替换器官,并普遍迟滞高龄带来的众多折磨”可总
22、结出“预防、治疗疾病” “延缓衰老” ;据“借助它们来强化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记忆力会得以改良把人类的想象力提升到我们现有未强化的脑部连想都无法想的水平”可总结出“强化智慧和想象力等” ;据“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而且将来还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拉开它的DNA 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种能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的生物”可总结出“甚至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由此发展或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物种” 。问题:据“到时我们就会演化成另一个物种。于是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可总结出“带来不可知的社会后果;不知觉地改变了人性” 。
23、【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石狮子胡炎(1)一千年前,那个黑脸膛的石匠,在灼烈的阳光下雕刻着面前的巨石。后来,这块巨石变成了一头威严的石狮子,那个石匠反剪着双手,满意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打满水泡的嘴里咳出一团污血,倒在了石
24、狮子的脚下。(2)当然,历史没有记下那个石匠的姓名。一千年后,我站在石狮子的面前,遥想着石匠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和那张黑脸膛上纷飞的汗珠,试图还原岁月深处的现场。盛夏七月,毒日头正在我的头顶疯狂燃烧,所以我想当然地为石匠设置了一个燥热的季节。(3)这里埋葬着一个古代的将军。石狮子为他镇守着另一个世界。我在史志和碑文里早已领略了将军生前剽悍勇猛的风采。此时,他就躺在石狮子后面那个巨大的墓冢下,让人感到他似乎依然活着,只是改变了肉体的形式,因为他的威名和这一派令人肃穆仰视的庄严从来都不曾消失,无论在文字里还是在人们的传说中。(4)消失的,只有那个平凡的石匠。(5)我坐在石狮子前方的石阶旁,那里正好有
25、一棵树,投下了有限的阴凉。我承认,我像石匠一样平凡,甚至可以说,我连石匠也不如,简直可以称得上平庸。我想我用不了一千年,也许几十年后我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了无痕迹。没有人会为我雕刻一头石狮子,我当然更不可能躺在那个雄伟的墓冢下,身穿驰骋疆场的铠甲,受万世瞻仰。就此而言,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因为屹立千年的石狮子告诉我,那一定是个杰出的石刻艺术家,尽管他在浩瀚的历史中同样微渺如蚁。(6)日光也许穿越了千年,保持着同当年一样的温度。我看着石狮子,仿佛听到叮叮当当的凿石声。石屑在石匠粗糙的手下像岁月一样飞扬、沉落,终化于寂灭。石匠是一个沉默的人,我想,因为凿斧是他唯一的语言。他的眼睛很
26、大,但却经常眯起来,从不同角度观察着石头的造型、布局与线条。他双手的虎口由于不间断的摩擦和冲击而迸开了一道道血口,但他感觉不到疼痛。那些血珠和他的汗水一起融入了面前的巨石,而让那块沉默的石头获得了灵性。石匠就这样凿着寂寥而漫长的时光,生命在幽微的刻痕里变得瘦削、单薄而憔悴。他想象着石狮子的样子,而完全忘掉了自己的样子。(7)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8)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雕刻过不计其数的石兽、石碑,甚至包括石碾这样的农具和石臼之类普通的家用器皿。在那个时候,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
27、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是否把这个吃苦受累的手艺传给子孙,或者干脆什么也不想,只用这个手艺换得衣食,在雇主的家里饮着自酿的烈酒,直到乾坤倒悬酩酊大醉(9)但是某一天,他接到官府的指令,要为战死沙场的将军雕刻一头石狮子。(10)石匠离开家的时候,回头久久地望着他的妻儿。他没说一句话,似乎预感到这将是一次永久的诀别。在这里,我猜测石匠当时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因为这个任务非同寻常,倘若失手必然性命难保。但我更愿意相信,石匠当时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怀着对将军的敬仰,他要为这个戎马一生、保家卫国的将军做点什么,那就是用一头骁勇无敌的石狮子镇守将军的仙府,让他的敌人和跃跃欲试的盗墓贼望而生畏
28、。他要为这头石狮子献出毕生所学,用他的血和生命滋养艺术和精神,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11)一千年后,石狮子高踞于我的面前,佐证着我的猜测。不仅如此,它随时准备冲跃的姿态还告诉我,石匠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12)我站起来,走到石狮子跟前,抚摩着它滚烫的身躯。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 40 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它看着我,穿过千年的风雨说:(13)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14)我点点头:“我懂。 ”(15)石狮子微笑了,它微笑的样子竟然如此亲切,就像一个脸膛黝黑的石匠,在阳光中绽开的密
29、密麻麻的皱纹。一千年前他忘记了微笑,而在一千年后,他微笑着递给我一只凿斧和一把雕刀。我犹豫了一下,接过来。在我远离石狮子的时候,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原载大观东京文学 )10. 理解文中加点句子的含义。(1)我有理由羡慕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石匠。(2)我不知道这是否有些悲哀。11. 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我站起来我懂” ) 。12. 概括第 8 段文字的内容,并简析此段在文中的作用。13. 结合末段,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案】10. (1)我羡慕平凡的石匠借助石狮子使自己的生命有了价值。 (或:我希望自己平凡的生命能够陪伴一位崇敬的英雄而永
30、存。意思相近即可。 )(2)我不清楚石匠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投注到了一块石头中是否可悲(值得) 。 11. 运用想象,虚拟了一场富有意味的对话,从侧面表现出石匠为石狮子安放了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借由石狮子实现了人生价值。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我”与石狮子以及“他(石匠) ”的心灵沟通和精神交流表现了“我”的感悟。 (或:表现了石狮子与石匠对我的精神影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石狮子对石匠的价值的肯定;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石狮子的温度与日光的比较,突出表现石狮子灵魂的热度。 12. 概括:猜想石匠先前“享誉民间”的日常生活。作用:交代他的手艺高超,为下文他创作伟大作品埋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他的人
31、生转折形成对比,更突出表现一位民间匠人接受任务之后,由崇敬将军而引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由此提升了人生价值。 13. 通过我在石狮子面前的感悟思考,表达了我重新塑造(雕刻)自己,提升人生价值的愿望。表达对石匠献身创作、超越平凡的崇敬之情。石狮子的经历象征着平凡的生命可以通过雕琢提升获得非凡的灵魂和价值。【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从而确定关键词。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第四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
32、出深层意思。本题(1)中的关键词有“名不见经传” “理由” 。 “名不见经传”意思是“平凡” 。石匠被羡慕“理由”是他雕刻了一头石狮子而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或平凡石匠通过石狮子得以陪伴一位令人崇敬的英雄而永存。 (2)中关键词是“这” ,根据后文“那个石匠,让一块在地壳里沉睡亿万年的石头有了生命,而他却把自己凿成了一块人形的石头”可知“这”是指“石匠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投注到了一块石头中”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鉴赏写作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判断句子用到的写作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含义理解这样写的好处。答题步骤是点出术语,分析运用,紧扣文章主旨或感情。手法注意大小的问题。
33、本题“我”与石狮子的对话是想象, “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 40 度,那是灵魂的体温” “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侧面表现石匠为石狮子注入血性和灵魂,从而让自己的价值得以提升。通过“站” “走”等动作描写以及“我”与石狮子的对话描写,表现“我”与石狮子(或石匠)的灵魂交流,心灵对话,表现“我”的感悟。石狮子说话是运用拟人手法, “ 如果没有他,我只是一块石头” ,表现石狮子对石匠的肯定。 “它的温度应该超过了 40 度,那是灵魂的体温,比日光更加炽烈”运用对比手法,表现石狮子灵魂的热度。【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段落内容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段落作用。解答此类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
34、摘取段落中的中心句;另一种,用自己的语言对全段内容进行概括。和概括段落大意一样,层次大意的归纳必须提纲挈领、简洁明了,力求能涵盖各段落的主要内容。归纳层次大意,可以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或关键语句,并联系全文中心或作者思路来提炼。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概括内容:据“在接到这个重大任务前,他可能是一个享誉民间的匠人” “他或许像寻常百姓一样一面雕刻一面抽着旱烟、拉着闲话,考虑着” ,想象石匠先前“享誉民间”的日常生活。作用:从内容(交代他的手艺高超) ,结构(为下文他创作伟大作品埋下伏笔),手法、主旨(与下文他的人生转折形成对比,更突
35、出表现一位民间匠人接受任务之后,由崇敬将军而引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由此提升了人生价值)几个角度来答。【13 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品味抒情、议论的语句,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领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本题适合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本题末段共有三个形象, “我” “石匠” “石狮子”。据“一方伟岸的巨岩从我生命的地壳里站起,对我说:来吧,我一直在等你。 ”可知“表达了我重新塑造(雕刻)自己,提升人生价值的愿望” 。据“他也许把自己变成了一
36、头石狮子,他平凡的生命和非凡的灵魂最终和一方巨石融为一体”可知, “表达对石匠献身创作、超越平凡的崇敬之情” 。据“为石狮子安放一个充满血性的灵魂”可知, “石狮子的经历象征着平凡的生命可以通过雕琢提升获得非凡的灵魂和价值” 。【点睛】怎样才能比较有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品味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句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深入地体察、细心地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是一个简捷可行,很具操作性的方法。那么哪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句呢?首先是文中一些表示抒情,特别是议论的句子。其次,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
37、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句,每小节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即使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两浙观风诗序【明】王阳明两浙观风诗者,浙之士夫为佥宪陈
38、公而作也。古者天子巡狩而至诸侯之国,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春秋之时,列国之君大夫相与盟会问遣,犹各赋诗以言己志而相祝颂。今观风之作,盖亦祝颂意也。王者之巡狩,不独陈诗观风而已。其始至方岳之下,则望秩于山川,朝见兹土之诸侯,以观民之好恶;就见百年者而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其事亦大矣哉!汉之直指、循行,唐、宋之观察、廉访、采访之属,及今之按察,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故观风,王者事也。陈公起家名进士,自秋官郎擢佥浙皋 ,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而代天子观风于一方,其亦荣且重哉!吁,亦难矣!公之始至吾浙,适岁之旱,民不聊生。饥者仰而待哺,
39、悬者呼而望解;病者呻,郁者怨;不得其平者鸣;弱者、强者、蹶者、啮者,梗而孽者、狡而窃者,乘间投隙,沓至而环起。当是之时而公无以处之,吾见其危且殆也。赖公之才,明知神武,不震不激,抚柔摩剔,以克有济。期月之间,而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中;蹶者起,啮者驯,孽者顺,窃者靖;涤荡剖刷而率以无事。于是乎修废举坠,问民之疾苦而休息之,劳农劝学,以兴教化。然后上会稽,登天姥,入雁荡,陟金娥,览观江山之形胜,固亦大丈夫得志行道之一乐哉!然公之始,其忧民之忧也,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虽然,公之忧民之忧
40、,其惠泽则既无日而可忘矣;民之乐公之乐,其爱慕亦既与日而俱深矣。以公之才器,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则公固有时而去也。然则其可乐者能几?而可忧者终谁任之?则夫今日观风之作,又不徒以颂公之厚于吾人,将遂因公而致望于继公者亦如公焉。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选自王阳明全集 )【注释】皋:古代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所以布王政而兴治功 布:宣告,实施B. 执操纵予夺生死荣辱之柄 柄:权力C. 悬者呼而望解 悬者:受困的人D. 赖公之才,明知神武 明:清楚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天子巡狩而
41、至诸侯之国 吾尝终日而思矣B. 以观民风 作师说以贻之C. 公之始至吾浙 句读之不知D. 天子其能久容于外乎 吾其还也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帝王就有通过下级官员献上的诗歌来观察民情、了解施政得失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B. 陈公初到浙江任职就遇上旱灾,百姓难以生存,情势十分危急;但最终平安渡过了这段艰难时期,靠的是陈公处事得当。C. 文章既赞赏陈公能够采取慰劳百姓劝勉学习的利民政策,也赞赏他落实政策后能够游览美好江山的修身养性的行为。D. 作为一篇书序,本文感情真诚饱满,用词造句既有法度可循又有自由率意的表达,体现出情理结合的写作
42、特色。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虽皆谓之观风,而其实代天子以行巡狩之事。(2)则公虽去,而所以忧其民者,尚亦永有所托而因以不坠也。【答案】14. D 15. B 16. A 17. 亦既无所不至矣公唯忧民之忧是以民亦乐公之乐而相与欢欣鼓舞以颂公德然则今日观风之作岂独见吾人之厚公抑以见公之厚于吾人也。 18. (1)虽然都称作考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2)那么陈公即使离开(浙江) ,而那些使老百姓忧愁
43、的事情(困扰老百姓的事情) ,也还可以永远有所托付而因此不荒废。【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本题 D 项, “明知神武”是并列关系,是歌颂人的品行的,因此“明”应是“英明” 。故答案为 D。【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和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归类整理记忆,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比较鉴别。本题 A 项,前一个表示承接,后一个表示修饰;C 项,前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是宾语提前的标志;D 项,前一个为表反问语气,相当于“
44、难道” ,后一个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 。 B 项,都是目的连词。故答案为 B。【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A 项, “后来这一制度曾经因为无人献上诗歌而废弃”因果倒置,原文第一段“其后巡狩废而陈诗亡” ,意思是“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 。故答案为 A。【17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
45、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主要利用文言虚词断句。 “矣”是末尾语气词,故第一处断到“矣”后面;“是以”是句首词语,故第二处断到“是以”前面;“而”是句首词语,故第三处断到“而”字前面;“然则”是句首词语,故第四处断到“然则”前面;“岂”字是句首词语,故第五处断到“岂”字前面;“抑”是句首词语,故第六处断到“抑”前面。【18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46、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谓,称作;观风,考察民风;其实,古今异义,它实际上;行事,做事。 (2)虽,即使;所以,用来的;因,因而;坠,荒废。【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两浙观风诗一集,是浙江的读书人为佥都御史陈公而编撰的。古
47、代天子巡守到各诸侯国,就命令太师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后来巡守制度废除了,结果陈述诗篇这个制度也消亡了。春秋之时,各诸侯国的国君在一起见面或离别,还各自赋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看当今两浙观风诗 ,也是表达美好祝愿的。王者的巡守,不单单是陈述诗篇来观察社会风气而已。他刚抵达始四方山岳,就对高山大河进行祭奠,接见本地的诸侯,来观察社会风气的好坏;拜访老年人来问得失,赏有功罚有罪。这是来宣告国家政策,来搞好治理,这个事情意义重大啊!汉代的直指、循行,唐、宋代的观察、廉访、采访等,以及当今的按察,虽然都称作察民风,但它实际上是代替天子来做巡守的事情。所以观察民风,就是王者之事。陈
48、公的出身是有名的进士,从秋官郎提拔为浙江佥都御史,掌握着操纵生死荣辱的大权,并且代替天子到一个地方观察民风,多么荣耀和重要!唉,任务多么艰巨啊!陈公刚到我们浙江的时候,正好遇上大旱,民不聊生。饥者仰着头找吃的,受苦的呼喊着希望解救援;病者呻吟,忧郁的人埋怨;得不到公平的人喊冤;弱者、强者、跌倒者、咬牙切齿者,邪恶者、偷窃者,乘着这个机会,纷纷起来,此时,陈公几乎没有办法来处理,吾见他很危险。最后依赖陈公的才能,聪明智慧,神明威武,不惊恐不猛烈,安抚体贴,才渡过难关。短时间内,就饥者饱,悬者解,呻者歌,怨者乐,不平者得到中告;受挫折者爬起咬牙切齿者驯顺,忤逆者顺从,偷窃者安定下来;经过冼涤明辨,
49、全都没有事情发生。于是,修建废弃的兴建丧失的,咨询老百姓的疾苦而休养生息,慰劳农民,劝勉学习,来振兴教育感化。这样以后,登上会稽山,登上天姥山,进入雁荡山,爬上金娥山,来视察大好河山,这本来也是大丈夫得志行道的一种快乐啊!然而,陈公一开始,就因民之忧而忧,也是无所不至啊。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因此老百姓也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因而一起欢欣鼓舞来称颂陈公的美德。既然如此,那么现在俩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哪里单单见到我们爱戴陈公,也可以见到陈公爱护百姓。虽然如此,那么,陈公为老百姓的忧愁而忧愁,他的恩惠(老百姓)永记不忘;老百姓以陈公的快乐而快乐,他们对陈公的爱慕也与日而俱增。凭借陈公的才华,天子难道能让他长久在外面做官吗?所以本来陈公适时就离开浙江了、那么值得快乐的能有多少呢?值得忧患的是谁继承他呢?现在两浙观风诗里的作品,又不单单是用来歌颂陈公爱护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