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151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备考2019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专题2: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1 (2018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白色的小

2、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1936 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赵一曼女

3、士是在 6 月 28 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董警士更加忸怩了。赵一曼女士神情端庄地说:“七尺男儿,为着区区十几块钱,甘为日本人役使,不是太愚蠢

4、了吗?”董警士无法再正视这位成熟女性的眼睛了,只是哆哆嗦嗦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此后,赵一曼女士经常与董警士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小兴安岭的风光,飞鸟走兽。她用通俗的、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董警士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赵一曼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并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看了这些记述,董警士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赵一曼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 20 天时间。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

5、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了。”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到阿什河以东 20 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赵一曼女士淡淡地笑了。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那个地方我去过,有一座纪念碑。环境十分幽静,周围种植着一些松树。我去的时候,在那里遇到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赵一曼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

6、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

7、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解析 根据原文第 6 段“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可知,“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误。答案 B2.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解析 题干从两个方面点出赵一曼的形象特点,要求分析其形象特点的具体表现。题

8、目涉及“文人气质”和“军人的冷峻”两个方面,应分开答。答题时,应先分别找出体现“文人气质”和“军人的冷峻”的相关情节,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概括。答案 文人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问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3.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解析 本题应从三方面去思考:一是作品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叙述方式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和表现主旨服务的,即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

9、使主题内蕴更深刻;二是叙述方式也是为小说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就是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表现人物形象,即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三是从这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的角度去答,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赵一曼的遗书这些都是对档案资料的灵活运用,与作者对赵一曼事迹的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答案 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灵活运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2 (20

10、18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有声电影老舍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

11、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是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

12、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

13、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

14、。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

15、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

16、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解析 “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误,从看电影的过程和二姐最后问的话“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来看,他们并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有声电影,所以谈不上“思想意识转变”。整体把握小说,小说主要表现了市井百姓不文明的一面。答案 C2.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答: 解析 认真阅读原文,找出二姐等人对待新奇事物“有声电影”的表现,从二姐等人的表现来分析市民对待新奇事物的心态。认真

17、分析第 1 段,抓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这句话,得出心态为:还没有亲见事物,就有先入为主的想法。根据第 2 段“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这句话可以分析出心态为:从众、趋新心态。根据在电影院拉家常的表现可以分析出心态为:叶公好龙,其实只是想从众而不想真正探究新奇事物。结尾部分二姐、三舅妈和四姨讨论如何评价有声电影,分析此处可知,她们的心态为:自欺欺人、虚荣,以及面对新奇事物无所适从的不安。答案 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

18、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做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3.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答: 解析 找出文章中幽默的部分,进行艺术手法分析。比如:化用名句创造幽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化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情节的重复来营造幽默感,二姥姥找眼镜,结果眼镜在她腰里带着,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让人感到好笑。语言幽默,亦庄亦谐,如“既来之则安之”等。人物窘态百出造成幽默感。善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幽默感。答案 如“知之为知

19、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达到幽默效果;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如二姐喊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

20、禁。3 (2018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那事已经发生过了。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 100 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飞船航行了 23 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己睁开双眼。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结的岩石,白色的是蒸发后又冻结的海洋。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

21、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

22、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我没兴趣。”姑娘娇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领袖啊!”先行者不想再玩这种无聊的游戏了,他起身要走。“您怎么这样!全城人民都在这儿迎接您,前辈,您不要不理我们啊!”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转过身来问

23、:“人类还留下了什么?”“照我们的指引着陆,您就会知道!”先行者进入了着陆舱,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开始着陆。他戴着一副视频眼镜,可以从其中一个镜片上看到信息波传来的画面。画面上,那姑娘唱起歌来:啊,尊敬的使者,你来自宏纪元!伟大的宏纪元,美丽的宏纪元,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人的呼

24、吸。气温在摄氏零下 40 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光。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

25、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嫣然一笑。“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人类还在,文明还在。“前辈,微纪元欢迎您!”(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城市图像出现后,本文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变得较为轻快,这两种氛围的更替,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奇幻的阅读体验。B.地球领袖是一位十几岁的、天真的、娇滴滴的漂亮姑娘,

26、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C.先行者着陆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黄昏时的深蓝色”,孤独的感觉是像被雪崩所埋,这都是以身心感受来写先行者对过去地球的深刻眷念。D.姑娘率众在广场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辈”,间接说明“微纪元”的人们继承了以往的人类文明,科技水平已经很高。解析 前半部分内容为叙述事件,没有错误,但后面的解说“这一形象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是他对人类美好记忆的一部分”错误,从文中“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和“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种自动装置”的信息可以看出,“漂亮姑娘”不是来自先行者的大脑信号,而是可能来自某

27、种自动装置。答案 B2.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答: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梳理小说的行文思路。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先行者回归地球这一行程中的所思、所见、所闻展开故事,可以按照着陆前、着陆后以及故事发生突转这三个时间点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寻找描述心理状态的词语、句子,即可得出答案。由原文开头部分“先行者知道”“闭起双眼默祷”“强迫自己睁开双眼”可知,他早知事实又心存侥幸的矛盾心理;由着陆后“失望”“麻木”“孤独”“抽泣”等词语可知,他确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后由失望到孤独、绝望的心理;由结尾部分“浑身一震”“俯身向里面看”等句子可知,他认识到人类可能还在,感到震撼并重新

28、燃起希望。答案 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认定自己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3.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答: 解析 这是一道相对开放的探究题,解答这一类题目要求在相关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问题。作答时首先要回到文本寻找哪些是“科学”的描述,哪些是“幻想”的描述,然后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文本中的地球灾难、星际飞船、宇航员

29、、光速、虚拟游戏、视频眼镜、文明重生等都是已知或人类推想的“科学”,而未来的地球样貌及地球新生文明等都是“幻想”,但这些幻想也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原因就是这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结合我们的常识,可以推知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是,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想象出来的,是作家对人类未来的有科学根据的比较合理的想象。答案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和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部分是或已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

30、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20162018 年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卷别 体裁 考查内容 命题特点2018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阿成赵一曼女士2018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老舍有声电影2018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刘慈欣微纪元(节选)2017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赵长天天嚣2017 年全国卷中国散文林徽因窗子以外2017 年全国卷中国散文李娟我们的裁缝店2016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李锐锄2016 年 外国 美迈尔尼命题思想:紧扣考试大纲,尊重全国卷的命题习惯;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和

31、鉴赏能力,即考试说明中列出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选材上,近年来全国卷由过去中外小说轮考逐渐过渡到重点考查中国小说,同时兼顾外国小说的命题模式。2017 年全国卷与卷均选取了中国散文,更是选材上的一大突破。选材上以中国现当代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为主。小说中的人物以两三个为主,人物关系不复杂;情节简单,容易把握;人物描写生动,艺术手法丰富,语言简练,可读性强;作品主要反映百姓的平凡生活和精神追求,深刻,有韵味。2017 年全国卷和卷的两篇散文写的都是生活琐事,主要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生活体验。考查侧重点:小说重点考查对人物性格、形象的综合分析,对情节安排、语句意蕴的鉴赏,

32、对文本的题目、结构安排的作用及创意构思、艺术手法的特点的探究。散文考查的侧重点除了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外,还有对语言特全国卷 小说 战争2016 年全国卷中国小说贾平凹玻璃色的分析鉴赏,如对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意义的理解;对行文结构的分析,如段落的写作意图;对思想感情的评价;等等。题目设置上,打破了以往的惯例,由原来的一道五选二式的分析概括类的客观选择题,改为一道四选一式的分析概括类的客观选择题;三道问答式主观题改为两道问答式主观题。分值由 25 分降为 15 分,原来的赋分为 5 分、6 分、6 分、8 分,而2018 年赋分为 3 分、6 分、6 分。题目的设问方式比较直

33、接具体,即紧扣文本,设置情境,要求结合文意或联系文本来阐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场技巧与考生的阅读基本功是分不开的。高考为什么考查考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我们可以先看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阅读文学作品,实质上是读者接受作者通过文本对读者心灵施加影响的过程。阅读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完成一次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对话,是一次个体生活阅历的迁移。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能力和素养,很多是来源于接触文学作品之后的一种顿悟。简单地说,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营养艺术养分与思想养分,高考就是要考查考生吸收这些养分的能力。从实际考查内容看,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都是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考查写什么,集中于艺术形象(人、事、景)、作

34、品主旨(情感、哲理)、写作意图;二是考查怎么写,集中于结构技巧(结构、线索、思路)、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作品语言(字、词、句,修辞手法)。一、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的四个基本点小说阅读的考查重心可用下图表示:小说阅读涉及四个基本点,其中“主旨意图”是核心,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以表现“主旨意图”为根本目的,“主旨意图”又必须通过对“三要素”的具体描写来表现,所以四个基本点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每个基本点都涉及“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方面。如:塑造了怎样的人物?人物有什么性格特点?某处情节有什么作用(意图)?某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二)小说阅读的解题原则小说阅读

35、最基本的解题原则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挖”“联”。挖,也就是挖掘,这是就深度而言的。因为文学作品大都不会直白地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文学语言也往往是含蓄的,所以,挖掘出作品中的象外之意、弦外之音、题外之旨、画外之趣、表象之内的本质等,既是高考小说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也是考生正确解题的钥匙。这一原则涵盖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探究等三个能力层级。如 2016 年全国卷锄第 4 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解答这道题其实就是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意图是作者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而因为写作意图是隐藏在作品

36、的形象或情节、形式之中的,所以要回答这类题,就需要考生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感情和作品主题等方面深挖作品内涵。因为本题已清楚地指明了答题方向“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所以从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两个方面深挖作品内涵即可。联,也就是联系,这是从广度而言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互相联系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一定不是孤立地考查作品的某一个“点”,而是考查与这个“点”相关的“面”。而这个面既可以体现在文本内,又可以体现在文本外。以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例,体现在文本内,它涉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也涉及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小说的主旨与创作意图。所以答题时

37、,不能就人物形象来谈人物形象,要联系技巧和主旨等。例如,2016 年全国卷战争第 2 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在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总结中,她“大方热情、机智幽默”这一点,是通过化解陌生的、错位的电话所带来的尴尬的情节表现出来的;她“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是通过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等行为表现出来的;她“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是通过她克制战乱时的爱情的发展与“我”“冲动想见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联,还可以是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阅读文学作品时,考生要善于结合自身的知识积累、人生阅历、价值判断,调用自身已有的精神存储,这样有

38、利于在阅读中汲取作品中的精神营养,从而增加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由材料到生活,这也是高考探究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如 2016 年全国卷玻璃第 3 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要回答本题,考生可以采用“联想法”,因为王有福就是当今社会中典型的“城市小市民”,他代表的是“城市小市民”这一群体,他身上当然有“小市民”所与之共有的性格特点,如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善良、胆小怕事又有些狡黠。(三)小说阅读的应考方法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具体的环境,环境、情节常常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为了表现主题。这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立

39、足点。1.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比如 2016 年全国卷锄中六安爷回答别人的话“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又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描写的语句去揣摩、领悟。如 2016 年全国卷玻璃中“我”与“王有福”对话时对“王有福”的描写“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

40、红”“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使“善良而狡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2)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以 2016 年全国卷战争为例,历史背景是二战时期(1941年 9 月),文中涉及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憧憬与残酷战争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定的人物关系下,才会表现出特定的人物性格。(3)人物性格也常

41、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另外,确定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生动形象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主人公。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她)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2.情节的鉴赏方法(1

42、)理清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尤其要注意分析透彻发展和高潮部分。善于体悟出故事情节安排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和社会现实意义。(2)鉴赏小说的情节要从细节入手,细节往往成为设题点,伏笔与点睛之笔是命题者的热点选择。另外,还要注意鉴赏小说情节安排中倒叙、插叙、伏笔、悬念等的表达效果。(3)小小说必有情节上的“转”(即情节、感情的变化);因为短,冲突往往在高潮处戛然而止,引人深思。这使结尾句往往成为点睛之笔,是理解全篇的关键。(4)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旨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

43、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梳理小说情节要以抓线索为基础,所谓线索,就是小说的叙述对象或发展脉络。以 2016 年全国卷战争为例,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识、相思、相恋等一系列的情节都是通过“电话”这个道具来完成的,以此为线索将全文串起来,文章脉络大致就清楚了:战争时代,两个孤独的、备受摧残的男女主人公意外在电话中“相遇”,对战争的看法、战争中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两人相识、相思、相恋,但由于害怕相见后失去对方,女主人公拒绝见面,最后女主人公在战争中丧命。所以解题时,结合时代背景(战争)分析,人物性格与文章主题也就相对清楚了。解题时仍然要从小说三要素寻找思路,明确情节构思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

44、作用思考答题方向,一般考虑: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环境的鉴赏方法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环境描写首先要建立在社会大环境(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然后才能是具体人物生活的小环境(社会的、自然的

45、),小环境的描写必须符合大环境的特征。同样,分析环境时,必须首先考虑社会大环境。(2)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行为活动、思想观念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3)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4)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于从地点、时间、行动、季节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其对主题的烘托;第二,要善于从人

46、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人物的性格特征。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最好在文中勾画出来。在熟练掌握描写手法以及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进行识别、判断(何种手法、有何作用)。常见的描写手法包括渲染、烘托、反衬、对比、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等。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包括:a.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c.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d.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e.奠定情感基调;f.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等。分点作答,不遗漏要点。4.主题的鉴赏方法(1)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

47、析主题。(2)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3)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4)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而是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考生做这类题的几个误区。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有的小说题目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从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5.手法的鉴赏方法(1)弄清情节结构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对比、悬念、倒叙、插叙、前后照应、明线、暗线、出人意料的结尾、衬托、铺垫、先抑后扬等)哪些方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所起的作用。(2)弄清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如人物的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等。分析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领悟景物描写对衬托人物心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效果。通过对小说中描写的分析,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