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0964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4 河中石兽2走 近 作 者纪昀(17241805) ,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 。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追 溯 背 景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被流放乌鲁木齐期间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 “雍容淡雅,天趣盎然” “隽思妙语,时足解颐”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所以每脱稿一篇,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 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积 累 篇【读准字

2、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河干( gn ) 圮于河( p ) 棹( zho )曳( y ) 铁钯( p ) 木杮( fi )臆断( y ) 湮( yn ) 啮( ni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众/服为确论。(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梳 理 篇理解词义(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3(2)二石兽并沉焉(相当于“于之” ,在那里)(3)棹数小舟划(船)(4)曳铁钯(拖)(5)湮于沙上(埋没)(6)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7)啮沙为坎穴(坑洞)(8)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9)如其言(依照)一词多义(1)之 闻 之 笑 曰 ( 代 词 , 代 顺 流 而 下

3、寻 找 石 兽 这 件 事 )沿 河 求 之 ( 代 词 , 代 石 兽 )一 老 河 兵 闻 之 ( 代 词 , 代 讲 学 家 的 话 )至 石 之 半 ( 结 构 助 词 , 的 ) )(2)为 岂 能 为 暴 涨 携 之 去 ( 被 )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 ( 成 为 ) )古今异义(1)并 古 义 : 一 起 。 例 : 二 石 兽 并 沉 焉 。今 义 : 并 且 。 )(2)阅 古 义 : 经 过 , 经 历 。 例 : 阅 十 余 岁 。今 义 : 阅 读 。 )(3)物理 古 义 : 事 物 的 道 理 、 规 律 。 例 : 尔 辈 不 能 究 物

4、 理 。今 义 : 物 理 学 。 )(4)是 古 义 : 代 词 , 这 。 例 : 是 非 木 杮 。今 义 : 判 断 词 。 )(5)盖 古 义 : 连 接 上 句 或 上 段 , 表 原 因 。 例 : 盖 石 性 坚 重 。今 义 : 器 物 上 部 有 遮 蔽 作 用 的 东 西 。 )(6)但 古 义 : 只 。 例 : 但 知 其 一 。今 义 : 表 转 折 , 但 是 , 却 。 )特殊句式省略句(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后省略了介词“于” ,应为“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2)以为顺流下矣。 (省略了主语“僧” )写 作 特 色逐层深入,脉络分明本文共三段,分四

5、个层次。第一层是寺僧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冲走,划船往下流寻觅,结果一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事物的道理。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沙中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 。这时,作者笔锋一转,从一旁杀出个“程咬金”老河兵来,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守河的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水流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学规律的。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题旨。全文故事曲折,但只用短短 200 多字,脉

6、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4主 旨 归 纳课文通过写人们用不同方法搜寻石兽并最终找到的故事,说明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具体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结 构 图 示河 中 石 兽 交 代 事 由 及 僧 人 的 办 法 求 之 下 流讲 学 家 的 看 法 求 之 地 中老 河 兵 讲 解 求 之 上 流 遇 事 不 能 主 观 臆 断技 法 指 导文言词语一词多义我们在辨析一词多义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靠字形分析,即通过字形推断词语的意思。靠语境推断。根据语境,联系已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基本义项推断词义。解答

7、这类题,首先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内容,对号入座;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纪昀( ) 河干( ) 圮( ) 棹数小舟( )曳( ) 铁钯( ) 啮沙( ) 湮于沙上( )溯流( ) 坎穴( ) 臆断( ) 木杮(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是非/木杮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尔辈/不能究物理3.河中石兽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集。作者是 ,字 。他是 代学者、 家。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山门圮于河( )(2)二石兽并沉焉( )(3)阅十余岁( )(4) 竟不可得( )

8、(5) 湮于沙上( )(6)渐沉渐深耳( )(7) 啮沙为坎穴( )(8)转转不已( )(9)遂反溯流逆上矣( )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句式特点。(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省略句)_(2)求之地中。 (省略句)_(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省略句)5_(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_(5)当求之于上流。 (倒装句)_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译文: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译文:按照老河兵的话(去寻找) ,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译文:最终没找到。 6详解详析1yn gn p zho y p ni yn s kn y fi2D3阅微草堂笔记 志怪(或笔记体) 纪昀 晓岚 清 文学4(1)倒塌 (2)一起 (3)年 (4)终了,最后 (5)埋没 (6)语气词,相当于“罢了”(7)冲刷 (8)停止 (9)于是 逆流5(1)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3)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4)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5)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6解析 B B 项应翻译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