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60512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决胜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0《人口与城市》夯基解题手册(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 10 人口与城市2019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1)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2)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城市服务功能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与城市 (7)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难度系数中低难度建议学习方法 掌握“读图”的方式方法重点关注(1)如何判读“玫瑰图” “雷达图”等图表 (2)如何防止过度解读图表 (3)题目给定折线图,但考生需要还原

2、为地形地势图(等高线地形图)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型(过渡型)“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 高 高 高 低死亡率 高 低 高 低自然增长率 低 高 较低 低人均寿命 短 继续延长 有所延长 进一步延长特点人口增长 极为缓慢 快速增长 增长速度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分布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众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古巴、德、法、英、意、瑞典等发达国家类型原始型传统型 现代型特征 高高低高低高 低低低补充:出生率大约在 1.5%(15)左右或以上是高出生率。 死亡率

3、大约在 1%(10)左右或以下是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约在 1%(10)左右或以下是低自然增长率。二、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比较项目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示意图实例图三、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人口问题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 岁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影响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贫困、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国家财富减少,人民生活贫困,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 高,影响未来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资源、环境、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劳动力不足,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最大,社会需求不旺以及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对 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

4、推迟退休、接纳移民等第二节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区别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概念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区别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二、人口迁移的影响(“民工流”的影响) 【积极影响 and 消极影响都要写哦】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迁入地区消极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对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社会秩 序、城市环境等产生巨大压力,加剧人地矛盾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对迁出地

5、区消极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它效应改变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促进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人口群体基因交流和融合千万别忘记了分迁入地、迁出地,又得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 然灾害等等经济 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注意:“重要原因”不代表经济是决定 性的因素。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人而异的,有人为钱,有人为了美好环境,有人为了教育。 】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如深圳的

6、崛起) 、战争(战争难民)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主要表现: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的人口不断涌入。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造成的人口的迁移。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个警戒值。(2)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

7、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 容纳的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相关关系的: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环境变化趋势等。负相关关系的: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说明消耗的资源越多,自然环境承载力越小!第四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一些重点知识、概念等1. 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剩余农产品的出现是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社会分工促进了集市的形成和发展。2. 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8、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通常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4)城市化的新特点: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现象差异加大(请注意,两者间的城市化水平是在缩小的)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对于城市内部的影响:环境污染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失业人口增多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或海水倒灌措施: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卫星城的作用或意义:分担

9、大城市的职能 缓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压力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 促进城市合理发展二、郊区化(或逆城市化)形成原因 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周边城镇或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便捷的交通的促进 第五节 城市区位和城市体系 一、城市区位因素 (无需太多关注,就看看“河流”的作用即可)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自然因素 影响结果 原因 实例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节省建设投资我国城市大多在第三级阶梯上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 上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高原地区凉爽 巴西利亚地形山区城市沿河谷谷底或开阔

10、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 汾河、渭河谷地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湿润区的城市比例高气候 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 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供水 城市常沿河分布 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长江沿岸城市河流 运输 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 货物在此集聚、转运 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 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 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 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伯尔尼、巴黎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 、矿产资源(大

11、庆) 、旅游资源(桂林) 、商业贸易等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 、外交、宗教(拉萨) 、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 二、城市体系 1.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商品和服务 数量 彼此距离高级中心地 大 高级 少 远低级中心地 小 低级 多 近2.中心地理论:(1)一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2)是市场原则的作

12、用,但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也影响中心地的布局。(3)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相当三个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第六节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一、三种城市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 特征 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是城市最核心的功能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 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尤其注意大气污染企业要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总之就是污染最少原则。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地、文化区联系、环境优美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13、。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级于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高低影响三、四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结构模式模式图 特点 成因 举例同心圆模式城市形态集中紧凑, 城市功能区为少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平原地形, 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 成 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成都东京扇形模式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交通(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延伸)沈 阳 烟 台多核心模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随着城市不断扩展, 原有市中淄博式 发展, 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 批发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和郊区, 以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功能区

14、, 并由他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心地价高、 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 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 同时也受河流、 地形等因素影响重庆未来田园模式以人为中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优点以人为本、人与城市协调发展说明:本部分将从“命题视角”剖析题目成型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熟悉套路。命题过程:1.确立考点:人口增长与迁移2.找背景材料:安徽省3.删减材料:(2018 海南卷)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 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 2 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 1011 题。保留数据图,与设问,根据设问删掉一些材料。4.画示意图,形成题目。10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112013 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答案】10.B 11.C试题评价 常规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