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 湖 北 名 校 联 盟 4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语 文 ( 三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2、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 阅 读 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在经过后人加工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
3、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中华的先民们确信文化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这种文化就必然以人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伦的幸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便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中华文化中,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是衡量万物价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则源于人的本性,人的智慧源于人的内心。先民的这种思维定势为中华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中华的先民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仿效的对象;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
4、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代的推进,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势的价值取向。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诗歌源于人间的生活,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自然表现。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 “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在中华先民们看来,诗歌完全是抒写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化形态,非人间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人本精神就是中华诗国的核心精神。正因如此,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便是个人抒情的性质。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儒家思想并不轻视个体的意义,他们那么重视修身养性,正是着眼于个体人格的建树。孔子深为赞赏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生活状态,正是充满
5、抒情意味的诗意人生。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他们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环境的精神自由。儒、道两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除诗歌以外的其他样式也不例外。例如史记本是史传文学,但因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被鲁迅称为“无韵之离骚 ”。元杂剧西厢记本是敷演故事的戏曲,长亭送别时崔莺莺主唱的套曲,不是优美的抒情诗又是什么?小说红楼梦堪称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的全景图卷,但是全书的主要内容如宝黛爱情等无不写得优美如诗。西方的文艺理论家着意于绘画是空间艺术而诗歌是时间艺术的辨析,而中国的艺术家却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通境界津津乐道
6、。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整体上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它是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摘编自莫砺锋人本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的神话传说折射人间现实,先民会将对现实英雄的崇拜寄托在神话人物身上。B先民对自身创造文化充满自信,因此中华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关系。C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脱离现实的诗歌是一定得不到先民的认可的。D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诗歌
7、、戏剧、小说等文学体裁为例,阐述了人本精神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B第一段开门见山,指出中华文明的特点、基础,然后从古代神话入手展开论述。C文章论述人本精神在诗歌和在其他文学样式中的体现时,着墨多少有所不同。D文章第四段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神话传说是对英雄人物的文学表述,但蕴含历史因素,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人本精神价值取向使得文学家注重表现情感、书写内心世界。C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D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
8、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
9、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摘编自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人民日报 2018 年 11 月 06 日)材料二:注:1.此处小说指 14 部长篇武侠小说;2.数据统计截至 2012 年 2 月(数据来源:关于“文学阅读与当代生活”的问卷调查 )材
10、料三:“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 ,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 ”陈洪认为,通俗文学经过经典化之后,尤其是像金庸作品这样的登峰造极之作,是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绕不过去的现场, “随着经典化,更加显示出价值。现在写文学史,不可避免要写到金庸了” 。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的高度、可读性和内涵,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广泛圆融的知识涵盖、厚重的历史感、对传统血脉的继承, “金庸的作品是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的成功范例”。陈洪提到, “庄禅”与“孔孟”是金庸塑造“武侠英雄”之理想人格的两个重要思想资源。 “庄禅意识”是如何体现的?陈洪总结,在价值追求上,这些人物不仅蔑
11、视俗世的富贵,而且对江湖的荣誉、权力也没有兴趣;在行为方式上,大多不拘小节,不顾毁誉,率性而为;在情感状态上,往往看似游戏人生,实则内心肝肠如火,一往情深。 “孔孟”的思想因子,也深深埋藏在金庸塑造的一个个灵魂中。陈洪指出, “见义不为,无勇也。 ”金庸小说中处处体现“义”字。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 “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摘自陈洪寻找金庸小说的传统文化风骨中国青年报 2018 年 11 月 19 日)材料四:在空间距离最近的香港读者眼中,金庸先生有两支笔:一支是写武侠
12、小说的“世界第一侠笔” ,另一支是写社评的“世界第一健笔” 。明报之所以能在香港报纸中独树一帜,除了金庸的武侠小说,还与他的社评分不开。 “我必须要写好社评后才能放心吃饭” 。金庸有意识地让社论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国际形势和重大新闻更是金庸社评的主要话题。1964 年,金庸在一篇题为“世界粮食分配不均”的社评中谈到粮食安全, “纵然有一半以上人口从事耕作,拉丁美洲仍然有数百万人陷于饥馑;非洲方面,每一个农民所生产的粮食只够他本人及家庭成员吃” 。他以日本作示范,认为其农业制度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 。除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 “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
13、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 ”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摘编自环球人物杂志 2018 年 11 月 13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虽然金庸的作品产生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但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非特想象神奇、故事迷人,而且格调高雅、思想深邃。B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体现在金庸可以在固定的题材里写出有思想的娱乐品。C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D 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是因为金庸社评总是站在普通民
14、众的立场,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切。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二图表显示,占比 27%的原因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说明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金庸小说也不例外。B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C材料二图表显示,17.1%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是因为:崇拜武功高强的英雄。此处英雄的内涵与材料三陈洪所认为的“武侠英雄”的内涵不尽相同。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阐释了金庸小说作为通俗作品的独特价值,材料一突出其思想价值,材料三强调其对传统血脉的继承。6材料一评价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
15、如此。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作家金庸“为国为民”的表现。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935 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
16、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借条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红军指挥员叶1935 年 10 月 25 日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 ”老旺急切地说, “上面写了些啥?”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老旺,恭喜你啊, ”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 “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
17、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
18、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
19、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误,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 1 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
20、人注目。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 ”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曹老师凝
21、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着、无私献的形象。B “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C “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
22、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8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分)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
23、,服阕,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
24、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
25、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 ,古代丧制名,指子遭
26、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 “服除” “免丧” “释服”也可表示此意。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
27、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5 分)(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浪淘沙临川文昌楼望月张翥 醉胆望秋寒,星斗阑干。小窗人影月明间。客里不知归是梦,只在吴山
28、。行路自来难,长铗休弹。黄尘到底涴 儒冠。一片白鸥湖上水,闲了渔竿。【注】张翥:前期隐居扬州,55 岁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涴:玷污、弄脏。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寒”字不仅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凄寒,而且奠定了全诗情景的基调。B “星斗”和“小窗”二句紧扣“望”字,俯仰结合,写出月夜登楼所见之景。C煞尾二句作者看到了一幅和谐静谧的画面:湖水澄澈,白鸥栖息,渔竿闲置。D本词上阕重在描写所望之景,下阕重在感悟抒怀,景与情紧密关联。15这首词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
29、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两句, “进亦忧”指的是“ ” ,“退亦忧”指的是“ ” 。(2)在琵琶行中, “ ”是白居易听到浔阳当地音乐时的感受;而“ ”一句,则写出了他当夜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 ”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它向人们展现
30、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 。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 。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 的变化。雨岔大峡谷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据推测,几亿年前,
31、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 )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 ,是属于陕北 的地质美景。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B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C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D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
32、,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B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蚕食地表,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C我们今天看到了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形成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D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地表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巧夺天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别无二致B鬼斧神工 莫衷一是
33、天翻地覆 独一无二C鬼斧神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别无二致D巧夺天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独一无二20下面是一则寻人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5 分)蒋青,男,身高 1.6 米左右,瘸腿,满嘴四川话,上穿黑白格子夹克,下穿深蓝色长裤,脚穿棕色平跟皮鞋,短发,戴近视眼镜,于 9 月 3 日上午在火车站不见了,到现在下落不明。如有发现或知情者,请打电话 123456789 联系。也可直接送至河西派出所,当面给 2000 元。21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6 分)(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 80 个字。(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
34、的启示,不超过 20 个字。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2 月 3 日, 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 2018 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链接) “锦鲤”被认为是“好运”的象征,隐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浙江等地提出“政府要努力做好店小二 ”,是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 “店小二”由此演化出新义。 “确认过眼神,原本是林俊杰的歌曲醉赤壁里的一句歌词:“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多用于人们面对海量消息甚至虚假信息时希望得到“确认” “甄别”的情况。 “退群”本是源于微信群的网络用
35、语,但随着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接连退出一些国际协议或组织,被形象地称为“退群” ,并广泛出现在新闻报道中。 “杠精” ,是指不问真相、不求是非、为反对而反对的人。年度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对社会的观察,蕴含着对生活的体悟。年终,某报社开辟专栏2018 年度流行语之我见 ,请你从以上十大流行语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阐述你的认识,参与专栏讨论。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2019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用稿)2019 届 湖 北
36、名 校 联 盟 4 月 份 内 部 特 供 卷高 三 语 文 ( 三 ) 答 案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儒家与道家以相同的态度、方式追求诗意人生”曲解文意,原文说“与儒家相反,老子和庄子从另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生的诗化。老、庄是以浪漫的态度对待人生的” ,所以两者态度不相同。故选 D。2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37、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文章主要是为了突出中、西方艺术观点的差异。 ”解读有误,目的是为了论述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带有浓重的抒情性质。故选 D。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
38、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本题中,A 项, “神话传说其史学价值高于文学价值”无中生有,文中无据。C 项, “中国古代文学家要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就会忽略作品的现实性和教化功能”片面绝对, “抒情性”与“现实性和教化功能”并不矛盾。D 项, “古代每部文学作品都充满抒情意味,集合在一起使古代文学整体上有浓重的抒情性质”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它是
39、无数中华先民充满个性的灵心慧性所创造的作品的集合” 。故选 B。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 “金庸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用庄禅意识与孔孟思想塑造武侠英雄的理想人格,因此被陈洪评价为伟大 ”,对原因的分析有误。原文信息:“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可知。故选C。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40、,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 “材料二图表显示的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可以印证材料三中陈洪认为金庸小说经典化的观点”曲解文意。由原文“今天看金庸的小说,如同当年的水浒传 ,基本看来还是通俗的作品,但是逐渐,时间会把它经典化”可知。故选 B。6 【参考答案】武侠小说创作方面:通俗而不媚俗,面向大众,立场端正,负责任、有见识,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把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融入小说创作。撰写社评方面: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总是强调人民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筛选、
41、分析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原文中筛选出金庸“为国为民”:“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伟大,是陈洪给金庸作品的评价。 因为金庸,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的因子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激活再生。以他的文学的生花妙笔,活生生的形象、抓人的情节,激活再生的成功典范 ”。除
42、了对国计民生的关切,面对复杂变幻的时局,金庸也总是强调人民性:“凡是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赞扬之,有害于国家和老百姓者,我们反对之 。因此明报得到市民群体的广泛支持” 。7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 项, “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误,于文无据,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 C。8 【参考答案】作为文章线索,小
43、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结构清晰;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是“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然后明确本题考查的内容,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 “借条”贯穿全文
44、,可见,它是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 1935 年,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 ,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最后, “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签字也真实无误” “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 ,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9 【参考答案】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衬托(烘托)主要
45、人物,小说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神的感召;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样处理的用意” ,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
46、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 “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 、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 、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 “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是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 ,所以,
47、“曹老师”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10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可以采用排除法或者直选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 。句中, “师泰领义兵出战”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排除AD;“久
48、之”为时间副词,不能成句,不宜断开,排除 C。故选 B。11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官制。A 项, “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 ”张冠李戴, “丁外艰”同“丁父忧” 。故选 A。12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理解错误,应是他任兵部侍郎时“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故选 B。13 【参考答案】 (1)他对于冤案大多像这样详细审理得很清楚,因此郡中百姓认为自己没有被冤屈,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