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押题试卷五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国学这个词古已有之,先秦典籍周礼春官乐师中有这样一段话:“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礼记中也有“国有学”的词句。在晚清之前,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国学概念,是指国家设立的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之类。在整个古代,国学一词的含义,大致上也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学,实际上是指一种学问,而这种看法其实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就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此, “国学”一词被赋予了新义,意思就是指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就是传统的学术研究
2、。其实,在 20 世纪初的时候,这个词的用法也是有差别的。有时,人们又用“国学”一词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如章太炎曾写过一篇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 ,这就是国粹学。当时社会上还出版过一本书,叫国故学讨论集 。在这本书里, “国粹学”和“国故学”是通用的。20 世纪初期以来,国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发展道路,然而终不至于消失,并且发展到今天又重新“热”了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确实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是当代文化、学术建构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人们屡屡提到国学,这也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价值选择方面的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事实已经
3、证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如果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实际上是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我们可以从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中得到证明。然而只有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吸收外来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既不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又能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力。而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国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主要承载者和传播途径;而从狭义上来讲,国学所从事的正是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整理、研究工作,其甄别、诠释、评价之功,无不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继承与弘扬。当然,我们在这样说的时候,在思想上又必须要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因为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
4、化情结在中国古代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在近代,它也以各种形式顽强地存在着。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国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我们是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谈论和倡扬国学的,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对传统文化、国学庸俗化的炒作和伪劣包装的现象。这个现象应该说不是正当意义上的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是主要以谋利为目的的一种行为。这也是国学普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选自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 ,有删节)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5、是(3 分)( )A “国学”有时还可以指对国粹、国故的整理与研究,在章太炎的 国故学讨论集里,国粹学和国故学是可以通用的概念。B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来讲,国学都有很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肯定绕不开国学这么一个话题。C汉代尤其是唐代大开放证明,激活中国固有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这一点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意义。D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价值心态,重视国学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资源。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张冠李戴 , 国故学讨论集并不是章太炎的著作。B.因果倒置,原文中“绕不开国学”是原因
6、和前提。D.曲解文意,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错,原文第四段说“国学的弘扬与文化复古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价值心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论述“国学”一词含义的演变,引用 周礼春官乐师中的话是引证,列举章太炎的某君与人论国粹学书是例证。B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注意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来激活中国固有文化,汉代尤其是唐代的大开放就是典型例证。C文章第四段论证弘扬国学必须与文化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的观点,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D文章从“国学”的含义谈起,接着指出国学热的现实,进而论述弘扬国学应该注意的三方面的问题,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答案 C
7、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主要在摆事实,运用的是事实论证”错,第四段主要在讲道理,运用的是理论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国学”发展曲折,但又重新“热”起来,既能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学术生命力顽强,又能说明中国文化、学术在现代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难题。B我们的文化若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生命力,只能立足于民族的优秀文化本位,进而吸收外来文化。C复古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文化情结,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谈论和倡扬国学需要在发展、创新这个前提下来进行。D国学普及过程中,炒作国学等谋利行为只是表层问题,我们更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在思想上与文化
8、复古主义划清界限。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D. 于文无据,原文没有表达“更应该注意”某一问题的意思。(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 10 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 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 1 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
9、,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 2 至 5 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摘编自人民网20 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 ” ,2018 年 3 月 28 日)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 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 20 多个城市打响
10、“抢人大战”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
11、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摘编自新华网“抢人大战” ,引得来更要用得好 ,2018 年 4 月 3 日)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 月 2 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 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 。安徽省三
12、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 40%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 年以来,中国 20 至 64 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 50 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报道
13、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摘编自参考消息 ,2018 年 5 月 3 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 “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B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C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D中国当
14、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 ”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选项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材料一“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材料三“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知, “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故选 B。5下列对材料相
15、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 ,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B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C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 “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 项,以偏概
16、全, “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原句是“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可见,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两者不可偏废。故选 C。6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材料一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材料二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中的认识。三家媒体定位和出发点不同, “人民网”的报道欲彰显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新华网”的报道则欲强调对热点现象的冷思考;参考消息则欲从外国旁观者的视角对“抢人”现象做出报道与思考。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
17、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答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三则材料报道内容的侧重点,这就要求考生概括归纳三则材料的内容。从文中来看,材料一主要侧重报道多城抢夺人才的新政策,第一段先说“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 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 ,然后第二段举出郑州、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出台的人才新政。材料二的重点在第三、四段, “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 ,主要侧重解读关于留住人才举措的高下。材料三中引用多人的言论,侧重报道各方在本轮人才争夺战中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分析三则
18、材料侧重点不同的原因,这需要结合三则材料的出处来分析,材料一源自人民网20 余城掀起“人才争夺战” ,主要想要彰显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发展活力;材料二源自新华网“抢人大战” ,引得来更要用得好 ,强调对热点现象的冷思考;材料三源自参考消息 ,从外国旁观者的视角对“抢人”现象做出报道与思考。考生可以从三家媒体不同的定位和出发点的角度来思考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包子的香味儿伍中正那年高考结束后,我没有在家里等录取通知书,而是去了壮叔的包子铺。王镇是大山脚下一个热闹的小镇。壮叔的包子铺就在王镇上,离我家有二十多里地。每逢
19、集日,镇上更热闹,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壮叔包子铺生意很好。一个原因是壮叔的包子做法很有讲究,肉馅菜馅挑的料好,蒸出来的味道不一般,很香很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壮叔在镇上经营了 30 年,人脉资源广。镇里镇外的人认识得多,回头客也多。在王镇,几乎没有不知晓他的。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在壮叔包子铺干了一个月活,也等了一个月,最终没等来我的录取通知书。我就下定决心在壮叔的包子铺里干。壮叔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干吧!都是些粗活,哪天不干了也行!起初来的时候,几乎都是打杂,挑水、劈柴、扫地、关启店门。渐渐地,壮叔就让我揉面、做馅、包卷、蒸包子了。那年寒假的第一天,我在包子铺前看见一个小男孩。那男孩大概八九
20、岁的样子,头发稍微偏长。穿在身上的一件特旧的棉袄上少了两粒扣子,扣得不是很紧。好在那天不是很冷,男孩却很安静地站在包子铺前,不跟任何人说话,只是看着蒸笼里冒着热气的包子。看样子,男孩像买包子,又不像买包子。每出一笼热乎乎的包子,男孩的脸色就很快改变一下,变得好看一些。男孩是早晨 9 点钟来的,临中午的时候才走。这中间,我没有问男孩要不要买包子,也没有私底下给他包子。我看着男孩转身离开。男孩走得不是很快,很久了,他转过身,还朝着壮叔包子铺回望,实际上,他是朝着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望。我把男孩站在包子铺前的事跟壮叔说了。壮叔不以为意,还大声地提醒我,像这样的小男孩,要提防着点,他冷不防会从蒸笼里快
21、速拿了包子就跑,你拿他没办法的。快到年边,包子铺的生意仍像往常一样好。预定包子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腊月二十八,壮叔跟我说,蒸完最后的八笼包子,就不蒸了。我知道,那八笼包子蒸完,就意味着过年了。那天中午,男孩来了,跟上次不一样,头发剪短了,棉袄上的扣子钉上了,仍然很文静地站在那里。从中午来,到下午离开,他足足站了 4 个钟头。我没有看出那个男孩有拿走包子的迹象。看来,壮叔的眼力出了点问题。等我跟壮叔卖完包子,那个男孩也回家了。临走,男孩眼里憋着的两串泪终于掉了下来。男孩不是走,几乎是一路跑开的。我跟壮叔辞别,就回家过年了。过年后,我随打工的人流去了南方的一个城市,一去就是十年。十年后,
22、我又回到了家,在家里,我看到一档寻亲类电视节目。帅小伙跟他娘几乎用了十年时间,在他爹打工的工地,在他爹去过的城市寻找已经疯掉的爹,电视里,帅小伙终于找到了爹。节目中,我看到当年的那个男孩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子。他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了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包子的香味儿” 。帅小伙说,在我九岁那年,我爹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打了一年工,老板跑了,爹一年的工钱一分没有拿到。爹不敢回家,也没有回家。我跟娘过年,没有买一片肉,更没有买其他的年货。快过年的时候,我就跑到王镇的包子铺去闻包子的香味。闻好了闻够了,就回家。好在包子铺的老板很善良,他没有赶我走,让我在他的铺子前闻了一下午包子的味道。回到家里
23、,我把这种味道告诉娘,娘很满足。我跟娘说,要是爹在城里能闻着包子的香味过年就好了。娘一听,双手抱紧了我,娘的眼泪吧嗒吧嗒地落在我的脸上。帅小伙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泪流满面。过完年,我再去找壮叔。壮叔在铺子里忙活开了。我私藏了一个想法,不管壮叔同意不同意,往后,只要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女孩,我都会送他们两个包子。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壮叔的包子做法讲究,挑的料好,味道不一般,且他的人脉资源广,回头客也多,因而包子铺生意很好,但是他对穷孩子有些冷漠。B小说描写站在包子铺前的男孩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
24、包子及其神情的变化,为下文写其在电视里讲述“包子的香味儿”作铺垫。C “我 ”回家过年后,便去了南方打工,一去就是十年,这是因为“我”不喜欢壮叔对待穷孩子的态度,不想再去他的包子铺干活。D “我要让他们的舌尖,真正感受到包子的香味儿 ”,说明“我”想帮助像帅小伙一样的穷孩子,这体现了“我”内心的善良。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文中“我”比较关注男孩,而壮叔却对男孩有些冷漠,二者态度是有差别,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与“我”选择离开包子铺,去南方打工十年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答: 答案 (示例)增强真实感。
25、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写故事,讲述“我”的见闻,增强了故事、人物的真实感。有助于表达小说主旨。小说中“我”被帅小伙的故事感动,决定对弱者不仅要施予同情,还要付诸行动,借助“我”的行为使善良、爱的主题得到自然表达。映衬人物。 “我”对男孩的关注与男孩的感恩, “我”的自立与男孩的坚强,相互映衬。(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阅读题目,由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第一人称”和“好处” ,可知题目要求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以“我”的角度叙写故事的作用。从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一般作用的角度思考可知,采用“我”这个视角叙述故事,能增强故事和人物
26、的真实感;从表达小说主旨的角度思考,以“我”的视角讲故事更容易展现思想变化,有利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态度;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思考, “我”的亲身行为与男孩的性格相互映衬,有利于表现人物形象。9小说以“包子的香味儿”为核心谋篇布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 (示例)从情节的角度看, “包子的香味儿”将十年前的男孩闻“包子的香味儿”与十年后帅小伙讲述“包子的香味儿”自然地连接在一起,结构巧妙。从人物的角度看, “包子的香味儿”不仅反映了男孩一家人生活的艰辛,而且表现出他们的坚强与对家人的爱。从思想意蕴的角度看, “包子的香味儿”蕴含着对善良、温情的期待与呼唤。(每点 2 分;意思对
27、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包子的香味儿” “谋篇布局” ,那么就要从情节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思想意蕴表达等角度分析“包子的香味儿”的作用。从情节结构安排的角度看,小说是围绕“包子的香味儿”来讲述故事的,它是行文的线索,将十年前、十年后的故事巧妙地连接在了一起;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看,男孩在“包子的香味儿”中出场,由“包子的香味儿”引出了他的身世遭遇, “包子的香味儿”象征着艰辛、贫穷的童年,也象征着一家人的艰难相守、互相牵挂,有利于表现男孩的形象;从思想意蕴表达的角度看,小说结尾“我”想让站在包子铺前的孩子真正感受到
28、“包子的香味儿” ,是对男孩身世遭遇的一种回应,是一种对善良、温情的期待和呼唤。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天启二年,擢御史,谒假归。明年冬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
29、。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 ”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 ”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 ”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
30、大难。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许显纯、崔应元搒掠备至,勒赃二千八百,五日一追比。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 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B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
31、素/所解恨/ 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C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D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 /恨甚其/党亦/ 以尊素多智/ 虑欲杀之答案 A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意和人名。 “汪文言” “忠贤” “尊素”都是人名,根据句意判断各人是作主语还是宾语,即可断句。如“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均应断开,故排除 B、D 两项 。已,是“不多时,后来”的意思,而不能把它与“知”联系到一起理解,排除 C 项,选 A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讲筵” ,
32、文中指天子的经筵,即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B “廷杖 ”,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时有当廷被杖死者。C “削籍 ”,指革职。 “籍”指官帽。D “驾帖” ,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答案 C解析 “籍” ,指官员名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33、。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先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答案 C解析 “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误,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5 分)译文: (2)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5 分)译文: 答案 (1)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像厌恶仇敌一
34、样,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2)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情得以中途停止。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关键词为:(1)进,举荐、推荐;疾,厌恶;仇雠,仇敌、仇人;计,考虑。(2)侈,夸大、大肆宣扬;百僚,百官;表,上表;中,中途。参考译文黄尊素,字真长,是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黄尊素)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明敏悟坚强执着。天启二年,(黄尊素被)提拔为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批评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心意。当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召见大臣
35、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不这样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当面商讨事情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天启四年二月,大风吹起黄沙,白昼昏暗,天像鼓一样鸣响,一连十天都像这样。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像厌恶仇敌一样,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章递入,魏忠贤大怒,打算在朝廷上杖打他。韩爌极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直言上书接着弹劾,魏忠贤得到奏章更加怀恨。八月,河南进献玉玺。魏忠贤想大肆宣扬这件事,命令由大明门进入,行受玉玺礼,百官上表祝贺。黄尊素上表,这件事
36、情得以中途停止。天启五年春,(皇帝)派黄尊素视察陕西茶马互市的情况。(黄尊素)刚出京城,逆党曹钦程弹劾他专门攻击贤良的人,助长高攀龙、魏大中暴虐的气焰,于是被削去官籍。黄尊素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御史台官署时,邹元标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言规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 ”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清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 ”万燝死后,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能忍
37、受羞辱的人,过快地攻击他,就会使他铤而走险了。 ”魏大中不听,魏广微更加投靠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罗织各人的罪名。不久,当他得知是黄尊素从中化解时,就更加忌恨了。魏忠贤的党羽也因为黄尊素多智谋,想杀死他。于是,拿来盖有图章的空白奏章,列上黄尊素等七个人的姓名,逮捕他们。使者来到苏州,正逢苏州城内围攻逮捕周顺昌的旗尉,城外的人于是一起攻击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的人把逮捕的公文给丢了,不敢来。黄尊素听说了,立即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入钦犯监狱。许显纯、崔应元严刑拷问他,勒索赃款二千八百两,五天追缴一次。不久,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黄尊素叩头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诗一首
38、,于是自尽。时间是天启六年闰六月初一,终年四十三岁。福王时,追封谥号忠端。(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 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 1168 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 )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缬:有花纹的纺织品。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行尽潇湘到洞庭” ,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 ”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 “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
39、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 “旗梢不动晚波平” ,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D 项 , “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视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故选 D。15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6 分 )答: 答案 动静结合。
40、全词既有对“楚天” “峰青” “旗梢” “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 ,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需要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然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 “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是静, “白鱼双尾玉刀明” ,写出鱼跃出水面的动态,以动衬静;“玉刀”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鱼尾的形和色, “白”和“红” ,色彩鲜明,形成对比。(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破阵子为
41、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犒赏军队、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的句子是:“ , 。 ”(2)李白蜀道难 中的“ , ”两句用动物来衬托山势之高险。(3)善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 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 ”答案 (1)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
42、与不足都是 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 )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 ,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于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
43、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 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 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目了然 半信半疑 道听途说 狼子野心B显而易见 信以为真 海外奇谈 居心叵测C一目了然 信以为真 海外奇谈 狼子野心D显而易见 半信半疑 道听途说 居心叵测答案 D解析 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原文强调“明显” ,故第一空选“显而易见”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信以为真:把假的当作真的。这里“半信半疑”更适合语境, “信以为真”与前面的“相信”重复。
44、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强调没有根据。海外奇谈: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强调荒唐。原文强调的是“没有根据的信息” ,故选“道听途说” 。狼子野心: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强调恶性难改。居心叵测: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强调不可推测。 “狼子野心”语气过重,且放入句中会形成谓语缺失的病句,故第四空选“居心叵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谣言的产生和扩散都和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关系。B这些现象都在主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C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D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扩散和产生。答案 C解析 A 项,偷换
45、话题,应和其前面句子的话题保持一致 ,即与“微博博主发布信息的现象”保持一致。真正的话题应该是“这些现象” ;B 项, “主观”不合语意,此处强调客观原因;D 项,不合逻辑, 谣言应该先“产生”再“扩散”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B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C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公众一旦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D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
46、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造成公共危机事件。答案 B解析 A 项,成分残缺, “谣言”前缺少介词“在 ”;C 项,语序不当,因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需要将“一旦”提到“公众”前;D 项,搭配不当, “造成”与“事件”不搭配, “酿成”与“危机事件”更搭配, “造成”一般与“损失”等搭配。20张大明和李小天是好朋友,张大明因为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向李小天借钱一万元,下面是张大明写给李小天的借条,其中有五处不对的地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 分)借条借款人:张大明(身份证号)出借人:李小天(身份证号)因用于生意周转,于 2017 年向出借人小天借款人民币 10000 元。将
47、于2018 年归还。如不能按时归还,愿付违约金(每天壹佰元)并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借款人:张大明答: 答案 (示例)借款时间要具体到月日。出借人应用全名。借款金额要大写。还款时间要具体到月日。要写出写借条的具体日期。(每点 1 分)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借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借条内容必须要清晰、明白,不能有歧义,特别是金钱数额要大写,借款时间、还款时间要具体到年月日,出借人必须用全名,最后还要写上写借条的时间。21下面是某校图书馆借书业务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6 分)答: 答案 首先,读者凭借书证进入图书馆
48、,在查询机上查找所借书籍是否在馆,如果不在结束借书。如果在馆,查看书籍索取号,根据索取号,确定书籍所在位置,找到书籍。然后到管理员处进行登记。管理员更新书籍在馆信息。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流程图主要反映读者进入图书馆借书的动态演变过程。读图时首先关注该流程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理清各环节之间的结构类型,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流程图的先后顺序很容易看出,应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方向用文字表达出来。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话语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后世对此一般有两种理解:其一,没有朋友比不上自己;其二,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两种理解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往观、人生价值观。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对这两种理解进行讨论。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