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9793 上传时间:2019-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4课《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说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0 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3、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的命运。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马说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1.C()2.(1) 吃/ 通“饲”,喂(2)马鞭子/用鞭子打(3)表反问/表感叹3.D 4.B 5.D二、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9.略 1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苏教版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