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5914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顺义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京顺义区 2019 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7 题。材料一近年来,网络信息井喷式爆发,同质化、泡沫化内容泛滥成灾,而这些内容,难以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人们更愿意去寻求营养化、高质量的内容,即使付费,也心甘情愿。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有 636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739的受访者会为了获得某一问题的答案而付费。从消费者的付费内容偏好来看, 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指出, “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而“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紧随其后。换言之,由更具权威的机构或者精英人士提供

2、的“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往往更受大多数人的青睐。知识付费,用交换的方式把人们的认知盈余和认知渴求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解决实际需求。但作为消费的对象,知识并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传承的载体。当内容从介质升级为一种服务就变身为一件可以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商品,这种定制化需求背后的知识看起来是知识,但其实隐藏的是种服务。虽为服务,但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人们在满足高阶需求的同时,也有部分娱乐化需求。以“分答”为例,人们对万达董事长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就百般好奇:“请问作为亚洲首富的儿子,你的择偶标准是什么?”

3、“你选择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出国留学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此外,还有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王思聪总计回答了 32 个问题,累计语音长度 20 分钟,总收入 238 万元。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到人们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更加完善,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也将得到无限拓展。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有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达到近 5000 万人。截至 2017 年 3 月,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 100 亿至 150 亿元。2017 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 300 亿至

4、 500 亿元。传统教育自有弊端也迫使人们主动去发现获取新知识的路径。传统教育获取知识的时间漫长、路径单一,知识更新缓慢。取得硕士学历要读 7 年的时间,这 7 年中,很多知识可能已经被新的东西选代了。传统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都是结构化的、确凿的具有经典性的知识,新生的知识和信息基本不讲,需要人们自己去研究和探索。这些经典知识在人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时并不具备指导作用。比如,如何选择一个稳赚的基金、毕业后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些都是应用层面的知识。而“知乎” “分答”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正好填补了学校教学的不足,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人们的现实需求。(取材于

5、嘉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付费知识”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营养化、高质量、服务性。                  B符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C具有专业化、垂直化内容。                  D结构化的、确凿的经典性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同质化、泡沫化知识对人们的生活缺少指导性。B人们多偏向为“功利性”或“投资性”知识付费。C个性化的知识付费,都具有高频和刚需的

6、性质。D选择稳赚基金、规划职业生涯都带有“功利性”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认知盈余和认知渴求是知识付费的重要条件。B对王思聪的百般好奇反映了人们的高阶需求。C知识付费的实现,有赖于更完善的分享平台。D传统教育的弊端促生了“知识付费”的出现。材料二知识付费其实是人们想要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而去购买信息和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或知识消费需求的满足感。而知识付费就是这种需求的一种体现,付费更是对知识价值的尊重和认可。随着喜马拉雅 FM、得到、知乎、分答、淘淘课等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群也相继扩大,随之

7、付费产品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知识付费市场的形成迅速地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知识付费走红有两个成热的基本条件:其一是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移动手机端阅读不断增长,“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时间。其二,微信、支付宝平台普及的同时,移动支付也迅速被人们所接受,更成为年轻人的支付习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转变,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种趋势。于是乎,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在 PC 端、移动端、AP、微信等上线了。平台背后的老板们也举杯欢庆:网络付费时代来临了。知识付费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就目前而言,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幼苗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尽管有了成

8、熟的互联网环境和 80 后、90 后的网络消费习惯的支持,但是知识付费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目前一些知识平台大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平台之间的内容同质化日益严重;2内容浅显,大而化之,营养价值低,人们学不到深层次的知识;3缺少互动机制,平台与用户的粘合性比较差;4内容琐碎,没有系统和结构,用户花费的时间成本太高。移动互联时代,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内容的专业化和与信息时代的匹配性。而用户会越来越倾向于在移动当中学习,移动式的、碎片化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趋势。80 后、90 后是知识付费的主流人群,他们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也因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结构与社会有较大的时代落差,所以对社

9、会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的需求度很高。但是这部分的人文化和受教育程度很高,对于一些信息内容会有意识的甄别选择。在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中,如何付费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为什么付费。首先,你的平台基站建设一定要完善:对知识生产者有一套筛选和评价的标准;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进行专栏细分与优质推荐;保持用户即时、高烦的互动;还要完善对知识产品的定价标准等。其次,要求知识生产者进行定制化、精英化、专业化的内容创作,对现有的明星 P、知识网红、区域性教育机构和咨询服务业等资源进行整合。知识付费是一种“网红”经济体,我们需要用户对此建立信任感,并且我们所提供的知识产品也需要更具有价值和内涵,人们只有认可这些满足自

10、我发展需要的知识,知识付费才能可持续的发展;当人们对优质的知识内容感到满足和认可时,付费是必然性的趋势和观念。(取材于郑昌浩等人的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心甘情愿:完全出于自感,一点也不勉强,表示心里很乐意。B青睐:用正眼相看,表示对人喜爱或尊重。 ,读 li,看。C雨后春笋:雨后的春笋生长快,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涌现。D甄别:鉴别、区别事物的真伪。甄,读 zhn,意与“真”同。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知识付费体现着对知识价值的尊重与认可。B知识付费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新築道新方式。C生活“碎片化”是知识付费的最重要条件。D

11、知识物有所值是知识付费行业的核心问题。6 根据材料二,与知识付费经济未来发展无关的一项是(3 分)。 ,A解决平台内容的同质化倾向     B涌现出大量的知识付费平台。C原次、系化的知识             D强化平台用户之间的互动7 对知识付费平台,你最关注的是什么?请结合上面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你的关注点并说明理由。 (5 分)【 解 答 】 1 ( 3 分 ) D( 结 构 化 、 可 确 凿 是 经 典 知 识 的 特 点 )2 ( 3 分 ) C( 文 中 明 确 说 “知 识 付 费 不 同

12、于 出 行 或 外 卖 行 业 “高 频 +刚 需 ”的 应 用 场 景 ”)3 ( 3 分 ) B( 对 王 思 聪 的 好 奇 , 属 于 娱 乐 化 需 求 )4 ( 3 分 ) D( 甄 , 意 为 鉴 别 )5 ( 3 分 ) C( “最 重 要 ”是 强 加 的 , 文 中 无 此 意 )6 ( 3 分 ) B( 付 费 平 台 已 经 大 量 涌 现 )7 ( 5 分 ) 答 案 : 略 。 ( 有 自 己 的 关 注 点 , 1 分 ; 能 联 系 材 料 , 2 分 ; 能 结 合 自 己 的 生 活 实 际 ,2 分 。 理 由 充 分 合 理 , 能 自 圆 其 说 即

13、可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813 题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日:“夫为四邻之援,结诸候之信,重之以婚烟,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 ”公使往。从者日:“君不命吾子,而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取材于国语鲁语注释:文仲,名辰,鲁卿。选事:自选差使8汉

14、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之说。对文中“请籴于齐”的“籴”造字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象形          B 会意          C 指事          D 形声9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结诸侯之信              结:缔结       B今国病矣     &n

15、bsp;          病:危难C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      盍:何不       D辰也备卿                备:准备10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而吾子请之         居官而惰B古之制也           吾子请之C臧文仲言于庄公曰   君盍以名器

16、请籴于齐D其为选事乎?       齐人归其玉而予之采11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固国之艰急是为本来就是为了国家的危难而做的B君不命吾子国君没有让您去C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当官的遇到事情不应回避困难D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会着急痛苦1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 分)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居官而惰,非事君也13 吕氏春秋士节中说: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有如此者,国君不得而友,天子不得而臣。大者定天下,其次定一国,必由如此人者也。故人主之欲大立功名者,不可不务求此人也。贤主劳于求人,

17、而佚于治事。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前面国语鲁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对臧文仲品行的评价。 (4分)【 分 析 】 ( 1) 本 题 考 查 造 字 法 , 要 掌 握 造 字 法 的 含 义 , 结 合 字 形 准 确 分 析 。( 2) 本 题 考 查 对 文 言 实 词 的 理 解 能 力 , 涉 及 一 词 多 义 、 古 今 异 义 、 古 代 职 官 常 识 等 。 考 生 要 根据 课 内 的 积 累 并 结 合 语 境 , 认 真 分 析 , 确 认 词 义 。( 3) 本 题 考 查 文 言 虚 词 的 理 解 能 力 , 要 梳 理 归 纳 教 材 中 常 见 虚 词 含 义

18、、 用 法 , 结 合 语 境 准 确 辨析 。( 4) 本 题 考 查 理 解 并 翻 译 文 中 句 子 的 能 力 。 翻 译 时 以 直 译 为 主 , 意 译 为 辅 , 把 句 子 中 的 每 一 个字 都 要 落 到 实 处 , 注 意 重 点 实 词 、 虚 词 、 词 类 活 用 和 特 殊 句 子 的 翻 译 , 不 能 翻 译 的 助 词 等 删 掉 ,省 略 的 内 容 根 据 上 下 文 补 充 , 平 时 训 练 时 注 意 自 己 确 定 句 子 的 赋 分 点 , 翻 译 时 保 证 赋 分 点 的 落 实 。( 5) 本 题 考 查 理 解 并 翻 译 文 中

19、 句 子 的 能 力 。 翻 译 时 以 直 译 为 主 , 意 译 为 辅 , 把 句 子 中 的 每 一 个字 都 要 落 到 实 处 , 注 意 重 点 实 词 、 虚 词 、 词 类 活 用 和 特 殊 句 子 的 翻 译 , 不 能 翻 译 的 助 词 等 删 掉 ,省 略 的 内 容 根 据 上 下 文 补 充 , 平 时 训 练 时 注 意 自 己 确 定 句 子 的 赋 分 点 , 翻 译 时 保 证 赋 分 点 的 落 实 。( 6) 本 题 考 查 鉴 赏 人 物 形 象 的 能 力 。 解 答 此 题 要 从 两 点 入 手 : 一 是 重 视 文 中 人 物 的 身 份

20、 、 地 位经 历 教 养 和 气 质 等 , 因 为 它 们 直 接 决 定 着 人 物 的 言 行 , 响 着 人 物 的 性 格 ; 二 是 结 合 文 章 对 人 物 语言 、 外 貌 、 行 动 和 心 理 的 直 接 描 写 , 以 及 对 环 境 、 与 他 人 的 关 系 等 的 间 接 描 写 来 把 握 人 物 的 思 想感 情 和 性 格 特 征 。【 解 答 】 ( 1) “籴 ”, 从 入 、 从 米 , 指 买 进 粮 食 , 是 会 意 造 字 法 , 译 : 向 齐 国 要 求 购 买 粮 食 。( 2) A 译 : 取 得 诸 侯 的 信 任 ; B 译 :

21、现 在 国 家 遇 到 了 困 难 ; C 译 : 国 君 为 何 不 抵 押 钟鼎 宝 器 向 齐 国 要 求 购 买 粮 食 呢 ; D 置 身 、 处 在 , 译 : 臣 处 在 卿 位 。( 3) A 均 为 转 折 连 词 , “却 ”, 译 : 你 却 主 动 要 求 ; 当 了 官 却 又 懒 于 理 事 。 B: 结 构 助 词 ,“的 ”, 译 : 是 古 代 的 制 度 ; 代 词 , 这 件 事 , 译 : 你 却 主 动 要 求 做 这 件 事 。 C: 介 词 ,“对 ”, 译 : 臧 文 仲 对 鲁 庄 公 说 ; 介 词 , “向 ”, 译 : 国 君 为 何 不

22、 抵 押 钟 鼎 宝 器 向 齐 国 要 求 购买 粮 食 呢 。 D: 语 气 助 词 , 表 反 问 语 气 , 译 : 这 不 是 自 己 挑 选 差 事 去 干 吗 ; 指 示 代 词 ,“那 ”, 译 : 齐 人 把 粮 食 借 给 了 鲁 国 退 还 了 那 块 宝 器 。( 4) D 非 急 病 也 : 不 以 病 为 急 , 不 为 困 难 着 急 , 译 : 现 在 我 不 去 齐 国 , 就 是 不 为 困 难 着 急 。( 5) 重 点 : 恤 民 , 体 恤 百 姓 ; 是 以 , 因 此 ; 无 违 , 没 有 什 么 违 碍 。译 : 在 上 位 的 人 要 体 恤

23、 百 姓 的 疾 苦 , 因 此 国 家 就 没 有 什 么 违 碍 。 重 点 : 居 官 , 当 官 ; 非 事 君 也 , 不 是 侍 奉 君 主 的 态 度 。译 : 当 官 却 懒 惰 , 不 是 侍 奉 君 主 的 态 度 ( 做 法 ) 。( 6) “鲁 饥 ”“今 国 病 矣 ! 君 盍 以 名 器 请 籴 于 齐 ”“国 有 饥 馑 , 卿 出 告 籴 , 古 之 制 也 。 辰 也备 卿 , 辰 请 如 齐 ”, 臧 文 仲 作 为 卿 , 面 对 鲁 国 的 饥 荒 , 勇 于 担 当 , 主 动 请 缨 , 承 担 起 卿 的 责 任 ,到 齐 国 借 粮 ; “从 者

24、 日 : 君 不 命 吾 子 , 而 吾 子 请 之 , 其 为 选 事 乎 ”“居 官 者 当 事 不 避 难 。”“居 官 而 惰 , 非 事 君 也 ”, 他 不 顾 忌 别 人 的 闲 话 , 最 终 “齐 人 归 其 玉 而 予 之 籴 ”, 做 到 了“定 一 国 ”, 符 合 吕 氏 春 秋 所 说 : 当 理 不 避 其 难 , 临 患 忘 利 , 遗 生 行 义 , 视 死 如 归 。答 案 : ( 1) B。( 2) D。( 3) A。( 4) D。( 5) 在 上 位 的 人 要 体 恤 百 姓 的 疾 苦 , 因 此 国 家 就 没 有 什 么 违 碍 。 当 官 却

25、懒 惰 , 不 是 侍 奉 君 主 的 态 度 ( 做 法 ) 。( 6) 臧 文 仲 作 为 卿 , 面 对 鲁 国 的 饥 荒 , 勇 于 担 当 , 主 动 请 缨 , 承 担 起 卿 的 责 任 , 到 齐 国 借 粮 。而 且 不 顾 忌 别 人 的 闲 话 , 最 终 做 到 了 “定 一 国 ”。 这 确 实 如 吕 氏 春 秋 所 说 : 当 理 不 避 其难 , 临 患 忘 利 , 遗 生 行 义 , 视 死 如 归 。译 文 :鲁 国 发 生 饥 荒 , 臧 文 仲 对 鲁 庄 公 说 : “与 邻 国 结 好 , 取 得 诸 侯 的 信 任 , 用 婚 姻 关 系 来加

26、强 它 , 以 盟 约 誓 言 来 巩 固 它 , 乃 是 为 了 应 付 国 家 的 急 难 。 铸 造 钟 鼎 宝 器 , 贮 藏 珠 玉 财 物 , 乃 是为 了 救 助 百 姓 的 困 苦 。 现 在 国 家 遇 到 了 困 难 , 国 君 为 何 不 抵 押 钟 鼎 宝 器 向 齐 国 要 求 购 买 粮 食 呢 ?”庄 公 说 : “派 谁 前 去 ? ”臧 文 仲 回 答 说 : “国 家 遇 到 饥 荒 而 由 卿 大 夫 外 出 求 购 粮 食 , 是 古 代的 制 度 。 臣 充 列 卿 位 , 请 派 臣 去 齐 国 。 ”于 是 庄 公 派 遣 臧 文 仲 赴 齐 。

27、臧 文 仲 的 侍 从 说 :“国 君 没 有 指 派 你 , 你 却 主 动 要 求 , 这 不 是 自 己 挑 选 差 事 去 干 吗 ? ”文 仲 说 : “贤 明 的 人应 该 争 当 危 难 而 谦 让 平 易 的 事 务 , 当 官 者 应 该 敢 于 任 事 而 不 逃 避 危 难 , 在 高 位 者 应 该 体 恤 百 姓 的忧 患 , 这 样 国 家 才 能 安 定 。 现 在 我 不 去 齐 国 , 就 不 是 争 当 危 难 了 。 处 于 上 位 而 不 体 恤 百 姓 , 当 了官 而 又 懒 于 理 事 , 不 是 臣 子 侍 奉 国 君 所 该 做 的 。 ”臧

28、文 仲 去 到 齐 国 后 , 用 鬯 圭 和 玉 磬 向 齐 国 求 购 粮 食 , 齐 人 把 粮 食 借 给 了 鲁 国 , 并 退 还 了 宝器 。【 点 评 】 文 言 文 翻 译 记 清 两 原 则 , 一 是 直 译 为 主 , 字 字 落 实 。 所 谓 “直 译 ”就 是 字 字 落 实 ,不 可 凭 大 意 去 翻 译 。 所 谓 “字 字 落 实 ”, 就 是 在 翻 译 时 , 要 将 文 言 语 句 中 的 每 个 词 都 落 实 到 译文 中 去 , 这 是 文 言 文 翻 译 的 最 基 本 的 要 求 。 “直 译 为 主 ”是 文 言 文 翻 译 最 基 本

29、的 方 法 , 也 是保 证 达 到 “字 字 落 实 ”这 一 基 本 要 求 的 最 佳 方 法 。 “直 译 为 主 ”是 说 对 于 大 多 数 句 子 、 大 多数 词 语 , 可 以 采 取 直 接 翻 译 的 方 式 来 进 行 。 二 是 意 译 为 辅 , 文 句 通 顺 。 所 谓 “意 译 为 辅 ”就 是 在 难 以 直 译 或 直 译 后 难 以 表 达 原 文 意 蕴 的 时 候 , 酌 情 采 用 意 译 作 为 辅 助 手 段 。 文 句 通 顺 是 语言 表 达 的 一 般 要 求 , 凡 是 语 言 表 达 都 必 须 遵 从 。 考 生 一 定 要 养 成

30、 推 敲 语 句 的 习 惯 。 翻 译 成 现 代 汉语 以 后 一 定 要 读 一 读 , 看 看 是 否 通 顺 、 流 畅 。 如 果 不 通 顺 、 不 流 畅 , 就 要 对 它 进 行 修 改 、 润 色 ,适 当 的 进 行 意 译 。(二)阅读下面两则论语 ,回答 14 题14根据语境,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用论语原句或自己的话填写恰当的词句。 (3 分)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日:“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八佾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一次,孔子见到其弟子子路(字仲由) ,好像忽然想起什么

31、,就对他说:“仲由啊,我从前教你的记住了吗?          ,          ,这才是真明白。 ”学习要有谦逊的态度。孔子这样要求学生,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的。一次,他到太庙里去, “每事问” 。有人在背地里议论:“谁说那个鄹人之子懂礼啊?          ,          。 ”这话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说:“这就是礼呀!”在学习上,孔子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态度。正如他夸奖孔文子所说,是敏

32、而好学,           。【 分 析 】 此 题 考 查 了 默 写 常 见 的 名 句 名 篇 , 能 力 层 级 为 A, 高 考 时 , 以 考 试 说 明 规 定的 篇 目 为 主 , 文 体 侧 重 于 诗 歌 和 散 文 , 完 成 此 类 型 题 目 , 主 要 是 靠 同 学 们 平 时 的 积 累 , 同 时 也 要注 意 突 破 关 键 字 ( 生 僻 字 , 通 假 字 , 同 义 异 形 字 , 语 气 助 词 等 ) , 避 免 错 别 字 的 出 现 , 做 题 时 ,书 写 要 工 整 清 晰 , 留 意 语

33、 句 的 出 处 和 具 体 的 语 境 ( 情 景 默 写 的 方 式 增 加 了 对 学 生 理 解 能 力 的 考 查 ,学 生 要 在 理 解 文 意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识 记 ) 。【 解 答 】 故 答 案 为 :( 1)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为 不 知 ( 重 点 字 : 知 )( 2) 到 太 庙 里 , 见 到 什 么 都 问 ( 重 点 字 : 庙 )( 3) 不 耻 下 问 ( 重 点 字 : 耻 )【 点 评 】 论 语 中 的 名 句 辑 录 :1 阐 述 正 确 的 学 习 态 度 是 实 事 求 是 , 不 能 不 懂 装 懂 的 句 子 是 :

34、 知 之 为 知 之 , 不 知 为 不 知 , 是 知也 。2 从 一 个 侧 面 反 映 了 孔 子 教 育 方 法 的 句 子 是 : 默 而 识 之 , 学 而 不 厌 , 诲 人 不 倦 , 何 有 于 我 哉 ?3 孔 子 用 简 单 几 句 话 , 报 告 了 自 己 一 生 的 经 历 , 艰 苦 奋 斗 的 精 神 :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 三 十 而立 , 四 十 而 不 惑 , 五 十 而 知 天 命 , 六 十 而 耳 顺 , 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 , 不 逾 矩 。4 表 现 孔 子 对 真 理 或 某 种 信 仰 追 求 的 迫 切 : 朝 闻

35、道 , 夕 死 可 矣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2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 1521 题。题山石榴花白居易一丛千朵压栏千,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注:本诗作于作者被贬江州期间。山石榴,即杜鹃。菡萏:荷花。争及:怎比。尽:任凭。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是一首近体七律诗,对仗工整,韵律很和谐。B “千朵” “团,写出了山石榴花的茂盛的形态。C作者认为蔷薇、菡萏都远不及山石榴花高雅。D “檐户下”一词,写出了山石榴花生长的环境。16剪碎红绡却作团”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把从簇的山石榴花比

36、作剪碎的红绡。下面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 )C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 (王冕墨梅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17白居易曾经称赞山石榴“花中无比” 。结合本诗,写出作者喜爱山石榴花的缘由及在其中寄托的情思。 (5 分)18苏轼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中后两句写海棠,与白诗“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句写山石榴,用了共同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写出他们所用的这种手法,并对其表

37、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5 分)1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绘了他在江州的生活状况,其中“         ,         ”两句写出了他的居住环境。 (2 分)20本诗“菡萏生泥玩亦难”一句,令人想到周敦爱莲说中写莲花“       ,        ”的句子,但两人寄托之意恰恰相反。 (2 分)21 诗中“菡萏”二字,有老师念错了,一学生指出应读 hndn。老师当即表示感谢,且表扬了学生,并引用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一个成语“   &nb

38、sp;       ”来自我解嘲。 (2 分)【 分 析 】 ( 1) 本 题 考 查 鉴 赏 诗 歌 的 体 裁 、 内 容 、 手 法 和 情 感 。 要 根 据 自 己 掌 握 的 诗 歌 基 本 知 识和 技 能 , 结 合 对 诗 意 的 理 解 , 逐 项 认 真 排 查 , 确 定 正 误 。( 2) 本 题 考 查 诗 句 的 表 现 手 法 及 情 感 , 学 生 要 掌 握 常 见 艺 术 技 巧 并 结 合 诗 句 分 析 判 断 , 找 出 题干 要 求 “没 有 运 用 这 种 手 法 的 一 项 ”。( 3) 本 题 考 查 鉴 赏 诗

39、 歌 内 容 、 把 握 思 想 情 感 的 能 力 , 结 合 全 诗 关 键 词 来 理 解 , 准 确 概 括 作 者 喜爱 山 石 榴 花 的 缘 由 及 在 其 中 寄 托 的 情 思 。( 4) 本 题 考 查 对 艺 术 手 法 的 理 解 。 答 题 时 应 先 明 确 手 法 , 然 后 结 合 句 子 简 要 分 析 , 分 析 时 要 准确 理 解 蕴 含 在 字 里 行 间 的 思 想 感 情 。( 5) 本 题 考 查 情 景 式 默 写 , 要 扣 住 题 干 所 给 篇 名 以 及 文 意 提 示 , 找 到 与 之 相 契 合 的 诗 词 原 句 。【 解 答

40、】 ( 1) C “高 雅 ”是 无 中 生 有 。( 2) D 以 乐 景 衬 哀 情 , 春 风 中 盛 放 的 桃 花 反 衬 了 作 者 的 惆 怅 寂 寞 ; 其 它 三 项 : 用 “梨 花 ”比 喻 “雪 花 ”, 用 “碧 丝 ”比 喻 “春 草 ”; 用 “淡 墨 的 痕 迹 ”比 喻 “梅 花 ”。( 3) “千 朵 ”“作 团 ”表 现 出 了 石 榴 花 的 茂 盛 热 烈 ; “风 袅 舞 腰 香 ”表 现 出 了 姿 态 与 香 气特 点 ; “泪 新 干 ”表 现 出 了 娇 美 的 特 点 ; “任 人 采 弄 尽 人 看 ”表 现 了 山 石 榴 花 的 平

41、易 近 人 。回 答 诗 中 寄 托 的 情 思 , 可 联 系 “任 人 采 弄 尽 人 看 ”诗 句 和 本 诗 的 写 作 背 景 , “本 诗 作 于 作 者被 贬 江 州 期 间 ”, 据 此 概 括 出 失 意 、 寂 寞 等 情 感 。( 4) 海 棠 诗 “只 恐 夜 深 花 睡 去 , 故 烧 高 烛 照 红 妆 ”被 誉 为 “造 语 之 奇 , 构 思 之 巧 ”,“奇 ”在 古 人 常 常 以 人 喻 花 , 而 作 者 却 以 花 喻 人 且 兼 用 移 情 手 法 。 在 诗 人 的 想 象 里 , 海 棠 花 也 和人 一 样 , 会 在 深 夜 唾 去 , 因

42、此 , 特 地 点 燃 高 烛 , 使 海 棠 打 起 精 神 , 真 是 痴 语 。 同 时 , 也 化 用 了 李商 隐 的 “客 散 酒 醒 深 夜 后 , 更 持 红 烛 照 残 酒 ”( 花 下 醉 ) 却 又 无 斧 凿 之 迹 。 故 这 首 绝 句流 传 千 古 。 题 山 石 榴 花 把 山 石 榴 花 比 作 “红 绡 ”和 娇 媚 的 女 子 , 颔 联 “风 袅 舞 腰 ”“妆 脸 ”“泪 新 干 ”等 运 用 拟 人 手 法 表 现 了 山 石 榴 花 的 婀 娜 娇 美 。 故 两 诗 都 用 了 拟 人 的 手 法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 分 析 表 达

43、 效 果 可 结 合 诗 句 内 容 , 从 生 动 形 象 地 写 出 花 的 特 点 角 度 进 行 分 析 。( 5) 住 近 湓 江 地 低 湿 , 黄 芦 苦 竹 绕 宅 生 ( 重 点 字 : 湓 、 芦 )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可 远 观 而不 可 亵 玩 焉 ( 重 点 字 : 亵 ) 青 出 于 蓝 ( 重 点 字 : 蓝 )答 案 :( 1) C( 2) D( 3) 山 石 榴 花 繁 茂 、 艳 丽 , 不 像 蔷 薇 带 刺 , 菡 萏 生 泥 那 样 远 避 尘 世 , 只 在 檐 户 下 , 平 易 近 人 ,任 人 观 赏 、 采 弄 。 作 者 借 山

44、石 榴 , 表 达 了 甘 于 卑 贱 的 平 常 心 态 , 也 表 达 出 了 一 丝 落 寞 伤 感 。( 4) 两 诗 都 用 了 拟 人 的 手 法 。 苏 诗 把 海 棠 的 凋 谢 比 拟 为 即 将 沉 睡 的 红 妆 美 人 , 白 诗 把 山 石 榴( 杜 鹃 ) 比 拟 为 风 中 扭 着 腰 肢 摆 动 的 舞 女 、 露 水 销 尽 仿 佛 泪 脸 新 干 的 美 人 , 形 象 生 动 , 把 作 者 对笔 下 之 花 的 赞 美 , 极 尽 能 事 的 表 现 出 来 。( 5) 住 近 湓 江 地 低 湿 , 黄 芦 苦 竹 绕 宅 生 ; 出 淤 泥 而 不

45、染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 青出 于 蓝译 文 :艳 丽 的 山 石 榴 花 千 万 朵 争 相 开 放 压 满 栏 干 , 从 簇 的 山 石 榴 花 好 像 剪 碎 的 红 绡 , 经 风 摇 曳 似舞 腰 轻 摆 , 芳 香 不 尽 ; 夜 露 打 湿 了 美 丽 的 花 朵 , 日 晒 露 逝 , 如 美 人 脸 上 的 泪 痕 新 干 。 蔷 薇 虽 好 可是 浑 身 长 满 了 刺 让 人 望 而 却 步 , 荷 花 虽 美 , 可 是 生 长 于 淤 泥 之 中 , 要 靠 近 细 细 玩 赏 也 有 困 难 。 哪里 比 得 上 这 山 石 榴 花

46、在 寻 常 人 家 的 屋 檐 下 开 放 , 可 任 由 人 们 采 摘 和 欣 赏 。赏 析 : 题 山 石 榴 花 是 唐 朝 诗 人 白 居 易 所 做 的 诗 词 之 一 。 作 于 诗 人 被 贬 江 州 期 间 。 诗 歌 表 现 了 山 石榴 花 茂 盛 热 烈 , 姿 态 婀 娜 , 香 气 浓 郁 , 鲜 艳 娇 美 , 平 易 淡 泊 的 特 点 。 诗 中 通 过 将 杜 鹃 花 与 蔷 薇 、荷 花 等 进 行 对 比 , 表 达 了 诗 人 对 人 情 世 态 的 感 叹 。【 点 评 】 咏 物 诗 鉴 赏 可 从 以 下 几 方 面 入 手 :1、 把 握 所

47、咏 之 物 的 特 点 。 既 然 是 咏 物 诗 , 当 然 要 紧 扣 所 咏 之 物 的 形 态 、 色 泽 等 具 体 特 点 , 追 求贴 切 逼 真 , 但 又 在 其 中 有 所 寄 寓 。 注 意 由 “形 ”似 体 现 “神 ”似 。2、 体 悟 诗 人 在 描 摹 事 物 中 所 寄 托 的 感 情 。 一 些 咏 物 诗 , 作 者 所 寄 托 的 感 情 很 不 显 露 , 隐 含 在 字里 行 间 , 这 就 需 要 我 们 在 读 解 时 细 加 领 悟 。 联 系 作 者 生 平 、 处 境 、 遭 遇 , 注 意 诗 的 意 象 、 环 境 ,从 而 准 确 把

48、 握 诗 的 主 旨 。3、 分 析 咏 物 诗 的 写 作 技 巧 。 咏 物 诗 的 写 作 技 巧 上 常 用 表 现 手 法 有 托 物 言 志 、 借 物 抒 情 、 象 征 、以 物 喻 人 、 正 面 描 写 , 或 侧 面 烘 托 : 常 用 的 修 辞 手 法 有 拟 人 、 比 喻 、 对 比 等 手 法 。4、 赏 析 咏 物 诗 , 还 要 善 于 将 不 同 作 者 的 作 品 进 行 比 较 , 感 悟 他 们 在 描 摹 同 一 事 物 中 所 寄 托 的 不同 感 情 。 由 于 作 者 的 经 历 遭 际 、 情 趣 爱 好 以 至 观 察 的 角 度 、 深

49、 浅 的 不 同 , 即 便 写 同 一 事 物 , 他 们往 往 会 有 不 同 的 感 受 , 表 达 出 不 同 的 感 情 来 。5、 咏 物 诗 通 过 所 咏 之 物 抒 发 作 者 的 感 受 , 寄 寓 自 己 一 定 的 情 感 , 解 读 起 来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但 只要 大 家 长 期 积 累 , 掌 握 一 定 的 方 法 和 技 巧 , 一 定 会 不 断 地 进 步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226 题。绣朵花儿当补丁“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打补丁在女红冷落成霜的年代几乎成了行

50、为艺术。对于拿不起针线的女子,老一辈人是鄙视的,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戎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成捣成糊糊, ,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

51、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我结婚时的床单是喜庆的凤凰牡丹图,洗出破洞后我也不愿意丢弃这意义特殊的物品,于是寻找花色和质地相近的布片,用细密的针脚给它疲惫的腰身加上武装带。带补丁的床单,就像我们的婚烟一样,不可能持续新婚那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