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830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八年级(下)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用实验证明,在类似于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的科学家是( ) A. 巴斯德 B. 海尔蒙特 C. 米勒 D. 雷迪2.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 实验结果告诉我们( ) A.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 B. 肉眼看不见的生命是可以自然发生的C. 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D. 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3.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始祖鸟和孔子鸟等化石证实现在的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 A. 鱼类 B. 两栖类 C. 爬行类 D. 哺乳类4.长期使

2、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原因是( ) A. 药物的使用量过少或药效不稳定 B. 药物使病原体慢慢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 少数抗药性强的病原体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D. 病原体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药物的环境5.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 A. 使用工具 B. 使用语言 C. 两足行走 D. 大脑发达6.至今仍被生物分类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双名法,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创立的( ) A. 林奈 B. 巴斯德 C. 达尔文 D. 孟德尔7.海带是人们的一种常见食物,海带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种子植物 D. 藻类植物8.图是花生果实的部分结构,据此

3、可判断花生属于(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9.在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分别是( ) A. 裸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B. 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 C. 裸子植物和鸟类 D. 被子植物和鸟类10.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它属于( ) A. 环节动物 B. 节肢动物 C. 棘皮动物 D. 爬行动物11.具有“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特征的动物是( ) A. 金丝猴 B. 鲤鱼 C. 褐马鸡 D. 蚯蚓1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C. “雨露滋润禾苗壮

4、”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是( ) A. 蓝藻 B. 肺炎双球菌 C. 枯草杆菌 D. 蘑菇14.如图是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四种生物所构成 的能量金字塔图中 a、b、c、d 依次代表的生物是( )A. 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鲈鱼 B. 鲈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人C. 人、鲈鱼、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D.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和人15.当前,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中,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是( ) A. 地震因素 B. 人为因素 C. 火山因素 D. 战争因素16.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 ) A. 能量固定与利用 B.

5、 物质合成与分解 C.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D.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7.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 甲 丁丙 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18.制作酸奶的条件和需要的微生物分别是:( ) A. 没有氧气、酵母菌 B. 没有氧气、乳酸菌 C. 氧气充足、酵母菌 D. 氧气充足、乳酸菌19.在用酒药酿制米酒的过程中,酵母菌在其中的作

6、用是( ) A.把淀粉转化为酒精B.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C.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D.把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和酒精20.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二、填空题21.从不同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从低等到高等。 22.自然选择是通过_ 实现的,生物的_ 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3.北京猿人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_ 阶段。 24.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分门

7、别类的依据是,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_的远近。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 25.在植物界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称为_ , 人们根据它们种子外层有无_包被,又将它们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类。 26.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终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生活,用_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7.腐生性微生物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_,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 2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 29.水稻和野慈姑都生活在稻田中,它们因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叫_;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_。

8、 30.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31.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的技术属于_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把非洲紫罗兰叶片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的非洲紫罗兰植株的技术属于_技术。 三、综合题32.如图是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 (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有_ 与_之间的往返循环。碳

9、是生物体有机物的重要成分,如图说明,空气中的碳是通过图中_的_作用进入生物体的,并通过食物链在不同生物之间进行流动。生物死后,其遗体经图中_的分解作用,碳又重新返回到环境中。 (3 )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也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当能量流动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由于每个环节的生物都要利用一部分能量来_,因此,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是逐级_。 33.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1 )若将图中动物分成 ACDF 和 BE 两类,则分类依据是 _。 (2 )请写出动物 A 适于飞行的

10、两条外部形态特征_。 (3 )比较 B 和 E 两种动物,从外部形态看,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_;动物 E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 (4 )动物 C 在个体发育方面的突出特点是_。 (5 )动物 D 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 )动物 F 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 (7 )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 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4.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

11、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 )上表中装置和可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这组对照实验的假设是_ 。 (2 )要验证酵母菌的发酵需要有机物应选_两组实验作为对照。在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除了要受以上条件的影响之外,还应该在 _的条件下。 (3 )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酵母菌发酵需要的条件_ (4 )酵母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说可以用它来制 _;而制泡菜则是利用的_。沼气的生产也是发酵的过程,沼气的发酵主要利用的是_。 35.如图是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1 )按图所示,在空白处完成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的变化情况_ (2 )染色体由主要由_ 和_构成,其

12、中_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 )从图可看出,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总是成对存在的,随着细胞的结合而结合在生殖时,成对的染色体相互_,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去 (4 )如图所示,在人体细胞的 23 对染色体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有_对。人在生殖过程中,女性会产生_种类型的卵细胞,男性会产生_种类型的精子。生男生女决定于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 【考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 【解析】【解答】1953 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史相关

13、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记住所学的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答案】C 【考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巴斯德设计了一个鹅颈瓶(曲颈瓶),现称巴斯德烧瓶。烧瓶有一个弯曲的长管与外界空气相通瓶内的溶液加热至沸点,冷却后,空气可以重新进入,但因为有向下弯曲的长管,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不能与溶液接触,使溶液保持无菌状态,溶液可以较长时间不腐败。如果瓶颈破裂,溶液就会很快腐败变质,并有大量的微生物出现。巴斯德“鹅颈烧瓶” 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故答案为:C【分析】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14、的有无,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 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答案】C 【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解析】【解答】解: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答案为:C【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4.【答案】C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 【解析】【解答】解: 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由于克霉唑乳膏对足癣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病菌和抗药性低的病菌,能生存下来的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出现抗药性强的病菌,病菌基因

15、库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使克霉唑乳膏药效降低,故答案为:C【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使人得足癣的真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时,抗药性弱的真菌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真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真菌,繁殖的后代中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克霉唑乳膏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真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真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真菌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再使用同等剂量的克霉唑乳膏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导致克霉唑乳膏的灭菌的效果越来越差

16、。因此真菌的抗药性是原来就有的不是在药物的作用下产生的;真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药物对病原体-真菌不断选择的结果。5.【答案】C 【考点】从猿到人的进化 【解析】【解答】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故答案为:C【分析】人类进化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

17、,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由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最关键的一步是直立行走。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的标志。6.【答案】A 【考点】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双名法又称二名法,是林奈提出的,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故答案为:A【分析】1.路易巴斯德,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2.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3.孟德尔,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

18、学之父。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别为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7.【答案】D 【考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解析】【解答】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属于藻类植物。故答案为:D【分析】熟记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种类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如衣藻、硅藻等,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裙带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8.【答案】D 【考点】种子植物 【解析】【解答】藻类植物、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不产生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

19、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如松树、苏铁等。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如花生、桃树等。从图中可以看出花生种子外面有果皮,花生油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故答案为:D【分析】熟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在地球上的 30 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 20 多万种。可见,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9.【答案】B 【考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20、程 【解析】【解答】被子植物也叫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植物进化的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10.【 答案】B 【考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

21、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 100 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 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动物类群,它属于节肢动物,可见 B 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11.【 答案】B 【考点】鱼的主要特征 【解析】【解答】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故答案为:B【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蚯蚓是环节动物用湿

22、润的体壁呼吸;褐马鸡是鸟类、金丝猴是哺乳动物都用肺呼吸;只有鲤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12.【 答案】B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A.“春来江水绿如蓝” ,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降水开始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 A 不符合题意;B.“草盛豆苗稀” ,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 B 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故 C 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23、: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竞争几种方式。13.【 答案】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如:蓝藻。故答案

24、为:A【分析】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据此答题。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14.【 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解: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

25、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鲈鱼 人而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由多到少依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鲈鱼、人而图中符合这一特点是 C故答案为: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因为食物的关系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的网状联系,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形象地反映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流动情况15.【 答案】B 【考点】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26、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故答案为:B【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

27、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上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2、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外来物种的入侵等)。16.【 答案】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物质循

28、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故答案为:C【分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17.【 答案】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

29、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 甲乙,故 A 不符合题意。B、在该食物链中,丙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最多,因此丙是生产者,故 B 不符合题意。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 C 不符合题意。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

30、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 ,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3、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

31、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18.【 答案】B 【考点】乳酸发酵 【解析】【解答】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因此制作酸奶时必须密封,主要是为了让乳酸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B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主要是厌氧菌。19.【 答案】C 【考点】酒精发酵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造酒时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是一

32、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糯米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分析】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即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糖分解成酒精和水。在有氧的情况下,它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有氧存在时,酵母菌生长较快。20.【 答案】A 【考点】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解析】【解答】解: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如果将垃圾焚烧,会直接生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将垃圾掩埋,腐生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二氧化碳也会排放到大气中。因此,该做法不能减少大气中二

33、氧化碳的含量,A 符合题意;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 不符合题意;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 不符合题意;开发水源、太阳能源等新能源,可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D 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21.【 答案】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考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解析】【解答】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

34、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分析】熟记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据此答题。22.【 答案】生存竞争;多样性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

35、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点睛: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分析】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过度繁殖产生的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

36、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生存斗争。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3.【 答案】直立人 【考点】人类的进化 【解析】【解答】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猿人” 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分析】了解人类进化四个阶段及其特点,据此答题。24.【

37、 答案】亲缘关系;种 【考点】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也是基本单位。【分析】熟记生物分类的依据及分类单位,据此答题。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

38、关系和进化关系。2、在生物分类系统的 7 个主要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是种,分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物分类等级由小到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远,共同特征越来越少。25.【 答案】种子植物;果皮 【考点】种子植物 【解析】【解答】在自然界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为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知识点如下:被子植

39、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如:桃、小麦、花生、蔬菜等植物界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分布最广,在在高山、沙漠、盐碱地、及水里都能生长。高等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着的(根、茎、叶、如:马尾松、水杉、侧柏、雪松、苏铁、在用材造林、医药、食用、观赏等方面陆地(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种子) 银杏等 有主要价值26.【 答案】鳃;肺 【考点】两栖动物 【解析】【解答】解: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山上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

40、,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最大,属于变态发育。【分析】熟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27.【 答案】无机物;分解者 【考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

41、解者。【分析】了解腐生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据此答题。在自然界中腐生着大量的细菌,它和其他腐生真菌联合起来,把动物、植物的死体和排泄物以及各种遗弃物分解为简单物质,直至变为水、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或其他无机盐类为止,它们不仅完成自然界物质循环作用,还供给植物和农作物肥料。28.【 答案】生物圈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

42、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29.【 答案】竞争;共生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解:生物因素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主要表现捕食、竞争、合作和共生等关系。竞争是指两种生物因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争斗的种间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是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

43、关系;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捕食指生物摄其他生物个体(猎物)的全部或是部分为食的现象,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是被食者。因此,水稻和野慈姑都生活在稻田中,它们因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叫竞争;小丑鱼和海葵共居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叫共生。【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竞争几种方式。30.【 答案】 自我调节;复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期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