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876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师大版中考语文锁分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隆中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隆中对,2018中考锁分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第一部分 写诸葛亮的大志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yu)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1. 词语解释 (1)隆中对 对: (2)时人莫之许也 之:许: (3)谓为信然 信然:,对话,指代“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承认、同意,确实这样,2. 句子翻译 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3. 句子朗读节奏 (1)琅邪诸葛亮 寓居 襄阳隆中 (2)惟 颍川徐庶与崔州平 谓为信然,/,/,/,/,(他)平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然而当时的人,对他并不认可。,第二部分 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刘备在荆州,访士

2、于襄阳司马徽。徽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谓备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备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1. 词语解释 (1)备问为谁 为: (2)备器之 器: (3)此人可就见 就: (4)不可屈致也 致: (5)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 顾: 2. 句子翻译 (1)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是,器重,招致,引来,委屈,看望,靠近,前去,一般知识分子和庸俗之辈,怎么能认清当今政治形势, 能认清政治形势的只有俊杰。,(2)此人可

3、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 文章理解 徐庶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写这段有什么作用?,这位先生,您应该去拜访他,不可委屈让他来,将军应当委屈自己的车马去看望他。,在徐庶看来,诸葛亮是非凡奇才,“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是“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写“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第三部分 隆中对答备由是诣(y)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qng tu),奸臣窃命,孤不度(du)德量力,欲信(sh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ng ju),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4、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i)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yn)国富而不知存恤(x),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u),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1. 词语解释 (1)备由是诣亮 诣 : (2)凡三往 凡: (

5、3)因屏人曰 屏: (4)汉室倾颓 倾颓: (5)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6)遂用猖蹶 用: 猖蹶: (7)然志犹未已 已: (8)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前去,总共,衰败,通“伸”,伸张,同“猖獗”,颠覆,失败,隔开,停止,挟持,控制,因,因而,(9)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 (10)国险而民附 国: 附: (11)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为: (12)利尽南海 利: 尽: (1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殆: 资: (14)刘璋暗弱 暗弱:,地势,差不多,大约,归附,全部取得,物资,作为,愚昧懦弱,资助,给予,实在,确实,(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存恤: (16)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 (17)

6、保其岩阻 岩阻:(18)抚和戎越 抚: 和: 2. 句子翻译 (1)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险阻,指形势 险要的地方,安抚,和睦,后代,爱 惜,殷实,富裕,(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4)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不考虑我的品德不够,力量不足,只望向天下 伸张大义。,然而雄心壮志一如往昔,您有什么好主意?,刘备因为这个原故到诸葛亮那里拜访了三次, 才得以相见。,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5)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6)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7)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地势险要而且百姓归附(他),贤能的人才都为 他所用。,百姓富庶,国家财力

7、雄厚,可是刘璋不知道珍惜, 智谋才能人士,希望得到英明的君王。,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3. 句子朗读节奏 (1)欲 信大义 于天下 (2)此 可与为援 而不可图也,/,/,/,/,4. 文意理解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曹操: 孙权: 荆州、益州: 戎越:,抚和,夺取、占领(跨有),可以为援(结好),此诚不可与争锋,(2)诸葛亮认为刘备可以担当“成霸业,兴汉室”重任的自身条件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3)刘备的一个“善”字意味深长,请写出“善”的内涵。,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善”是对

8、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全文中心】本文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写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文意理解】 1. 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方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主要敌人和盟友是谁?当时最主要的军事行动的依据是什么?,全文理解,最终目标:成霸业,兴汉室。主要敌人:曹操。主要盟友:孙权。依据:对刘备而言,曹操势力强大,不可争锋。孙权根基深厚,占有地利人和,一时无法战胜,却是可以联合借助的力量。除此之外,当时的天下,就剩下荆州

9、和益州了。这两地地理条件优越而统治者无能,是有地利而无人和;而刘备有人和却无地利,正可发挥人和,占有地利,“外观时变”,一旦时机成熟,则大事可成。,2. 刘备从司马徽口中已知孔明是奇才,却为什么不早用之?,原因有三:第一,在司马徽举荐之前,诸葛亮只是“自比管仲、乐毅”,而“时人莫之许也”。第二,司马徽的举荐只是一面之词,还没有得到别人(如徐庶)的证实。第三,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六七岁,还很年轻。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军事上还没有建树,他的“奇才”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重用人才,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大事,因此刘备不敢贸然用之。,3. 从哪几处细节可看出,诸葛亮有点高傲自负?,主要有三处: “寓居襄阳

10、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金题演练,1.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B. 将军/岂愿见之乎 C. 备/由是诣亮 D.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解析】D项“民殷国富”是并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故正确朗读停顿划分是: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2. 对下列标色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备由是诣亮(告诉) B. 此人可就见(靠近,前去) C.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D. 利尽南海(物资),【解析】A项中的“诣”在此处应译为“前去,到”。,A,3. 下列

11、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B. 国险而民附 C. 而智术浅短 D.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解析】B 项的“而”表递进,可译为“并且”;A、C、D三项的“而”均表转折,可译为“但是”。故选B项。,B,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信誉仁义,又四海闻名。,我得到诸葛亮,犹如鱼得到了水。,5. 文中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