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863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8《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限时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板块 8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 角度 题号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维护民族利益的不同方式 2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 3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探索辛亥革命中对学堂的保护 4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5近代金融资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6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维新派的思想特点 8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9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0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119世纪末 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服饰的变化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河南适应性考

2、试)如图为 19 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 )A.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B 从材料中日本兵临城下的信息可知,此时,中日处于交战状态,清政府已经很难支撑,民族危机加剧,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军事斗争,不是洋务运动,A 项错误。清朝遭到列强瓜分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事情,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日民族矛盾,D 项错误。2.(2018安徽宣城二模)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

3、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 。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解析:A 农民阶级领导的义和团运动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西方列强;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反对盲目排外;地主阶级督抚则希望通过与列强的妥协,防止列强的干涉,三个阶级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是,目的都是维护民族利益,A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南方革命力量更强,B 项错误。政府不能左右革命派的政治立场,C 项错

4、误。西方列强的侵略主要集中在南方,D 项错误。【新知生成】 “东南互保”:在义和团反帝运动进入高潮和列强组成联军进行武装干涉的历史形势下,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解和承诺。1900年 6月,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拒不执行,并与西方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 。此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均对“东南互保”表示支持。该协议保全了西方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也避免了南方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破坏。3.(2018吉林长春一模)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 1906年给罗

5、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 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解析:D 由材料可知,美国此举的直接目的是以美式教育影响控制新生代中国精英,根本目的是“取回最大的收获”,D 项正确,B 项错误。不可否认,此举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中国留美学生对美友好,但是,这都不是主观“目的”,A、C 两项错误。4.辛亥革命进行中,广东

6、阳江县的巡防营与起义的革命党人打了起来,最后把革命党人堵在当地学堂,由于发现学堂里还有师生,双方居然自动停战,师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双方再打。类似情况在起义各地多有发生。其原因是( )A.交战双方遵守国际公法 B.崇尚人道主义精神C.新式学堂享有领事保护 D.传统重学风气影响解析:D 材料显示双方为避免学堂的师生伤亡而暂时停战,这是重学的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D 项正确。A、B、C 三项与题意不符。5.(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据统计,19041908 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 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 20 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 75

7、0家公司雇工超过 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B.外国资本制约民族工业发展C.新政成为民族工业发展主因D.近代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解析:A 材料一方面说明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民族工业存在的问题(规模小),“前行中仍有不足”,A 项表述最为全面。外国资本及政府政策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B、C 两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后天不足”,“先天”如何材料没有涉及,D 项错误。6.19世纪末,民族资本家办厂时为筹集资金往往要付出高达 8%的利息。1912 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 1.6亿多元,而全国工业资本仅有 5 500万元。

8、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 B.政府推动民族企业发展C.金融行业影响工业生产 D.近代经济逐渐走向复苏解析:C 高额的利息增加了民族企业融资的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大量资本流向金融业,而不是制造业,C 项正确。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金融业仅仅是一个方面,不能就此断言民族工业生存日益艰难,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推动民族企业的发展,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近代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D 项错误。7.(2018湖南怀化一模)阅读 18941920 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可推知此阶段( )年份 18941914 19141

9、920 18941920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14.44% 6.31% 11.88%14.54% 3.81% 10.71%本国资本其中: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15.08% 10.54% 13.84%A.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B.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C.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D.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解析:D 从材料数据看,民族资本整体增长速度最快,D 项正确。1914 年之后,官僚资本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平均年增长率仍然高达 14.54%,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资本结构,没有产业结构的信息,B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同经济成分增速问题

10、,未体现经济成分间的比重对比,无法得出“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C 项错误。8.(2018河北保定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B 从材料可以看出,维新思想将西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既有“趋新”一面,也有“恋旧”的一面,B 项正确。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明确即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A 项错误。维

11、新变法期间,救亡高于民主,维新派努力唤醒的是救亡意识,C 项错误。D 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无体现。9.(2018江西九江二模)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了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解析:A 这里的“当时”是指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前的“驱除鞑虏”是要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并非反对整个满族,辛亥革命

12、后,中华民族成为承载民族情感的载体,整合了中国各民族,A 项正确。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革命性质没有变化,B 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状态,C 项错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是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建立人民民主国家,D 项错误。10.(2018广东茂名二模)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 )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D.推动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解析:C 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孔教之争

1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民主与专制之争,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制度的改变仍不足以救中国。这使人们意识到要实现民主反对专制,必须从思想文化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由此学者们掀起一场学习西方文化、改造旧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故 C项正确。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项。B项是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绝对化倾向造成的影响。D 项错误,孔教争议发生于民国初期,而随之引发的新文化运动旨在维护民主共和,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11.1895年到 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

14、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一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 )A.提倡民主与科学B.服务实体经济C.内容丰富,贴近民众D.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解析:C 材料中“稍通文墨的人” “妇女儿童们” “各行各业”说明服务对象比较多,可知当时报刊内容丰富,贴近民众,C 项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服务实体经济只是这一时期报刊的部分功能,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一时期报刊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的特点,D 项错误。12.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

15、知凡几” 。由此可知民国初年( )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D 政府规定的服饰是“中西两类”,说明政府对服饰的选择是开放的,民间更加自由,这些都体现了民国建立后民主自由的时代特色,D 项正确。 “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A 项错误;崇洋媚外与穿洋服是两个概念,B 项错误;“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发生在上海,广大农村依然是传统的服饰,C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其中 13题 25分,14 题 12分,共37分)13.(2018广东茂名一模)阅读

16、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 781所,其中民办占 9.65%,官办占 78.74%,其他占 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 “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 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材料二 在 1718 世纪,欧洲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只是通过国教教会管理。到

17、了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并且出台法律规定,其中 1870年的福尔特法案中规定,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 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20 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1918 年费舍教育法规定:14 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7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

18、展的关系的认识。(8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信息“清代新建的书院达 781所,其中民办占 9.65%,官办占 78.74%”“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 “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分析概括出中国国家教育的特点;据材料二“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 “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可以归纳出西方国家教育的特点。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洋务运动” “甲午战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西学的传播和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出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据材料二信息“到 1900年,基本实

19、现了初等教育普及”等,结合所学可从政府的重视、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特点的形成原因。第(2)问“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传播近代科学文化、培养新式人才、推动近代化发展等方面分析。 “认识”,根据所学可以得出两者之间是相互推动的关系。答案:(1)特点:中国: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学堂代替。(一点 2分,答够 3点得 5分)西方: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一点 2分,2 点 4分)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4

20、 分)西方:国家的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4 分)(2)影响: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任答 3点,6 分)认识: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2 分)14.(2018湖南教育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 西方约 16世纪后期,传统妇女的才学观、妇德观发生某些变化,江浙地区的女子识字率有所增高。一小部分心学家、文学家如李贽、冯梦龙、唐甄等主张尊重妇女才华、男女平等的思想,有人甚至提出“夫择妇,妇亦择夫” 。晚明知识妇女组织诗社,参与游历活动,创设闺

21、塾,出售字画绣品,官中个别有参与国政的机会。1912年以后,政府颁令废止缠足,禁止买卖妇女,提16世纪中叶开始,法国上层妇女组织沙龙的活动开始常见,妇女读书人数大增。17世纪,世俗界出现“关于妇女的辩论”,讨论妇女地位和男尊女卑等。1643年英国伦敦数千名妇女集会,递交请愿书反对战争。德意志的马丁路德提出“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倡妇女解放。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频率有较大提高。在抗战时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性。人,因此男人不应该轻视或嘲笑女人” 。1790年妇女权利宣言正式通过,为女权辩护等发表;女权运动从法国迅速发展到英国等地。规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法于 1950年颁布,马克思主义的女权理论

22、广泛宣传,妇女的社会地位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改变。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大规模女权运动爆发,妇女要求提高经济地位。1888年,第一个妇女国民会议成立,20世纪 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据毛泽东等论妇女解放等资料汇编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中西方有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比较。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自主拟定论题。妇女的解放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从资料可以看出中西妇女解放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都不断发展,这是其相同点,可以作为论题之一;中西妇

23、女解放的不同点是特点和程度上的差异,也可以作为论题之一,或者将两个论题合二为一,也可以作为论题之一。 阐述内容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考虑,注意语言精练、扼要。答案:(示例)1620 世纪中期的中西方女权发展比较16世纪起,中西方的女权都开始发展,但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各有差异。17世纪至 20世纪初期,中西方女权发展差距很大。中国女权的变化是零星的、缓慢的。究其原因,小农经济的性别分工,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等都严重限制了女权发展。与此同时,受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的女权在不断进步。妇女步入工厂获得薪酬,走上街头参与政治运动,追求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西方女权的发展具有渐进性特征,这是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妇女。新中国成立初,党和政府从法律制度和理论上彻底打碎了限制妇女的枷锁,女权在历史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中国女权发展具有突变式特点,受政治形势影响最大。综上所述,女权发展作为历史现象,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状况。(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