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844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河南省中招模拟化学测试题(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河南中招模拟测试题( 二)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S32 Zn65 Cu64 P3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4 个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1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C)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纸2信阳市茗阳温泉中富含硫、铜、锌等,可以辅助治疗皮肤病。这里的“硫、铜、锌”指的是(C)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3能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C)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加肥皂水 D加食盐水4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5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

2、的是(D)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D某同学将密封良好的塑料零食包装袋从平原带到西藏后,发现塑料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中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6下列各组物质是按混合物、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C)A水、氮气、氢氧化钠 B冰水混合物、镁条、干冰C空气、氧气、水 D石油、铜、碳酸钙7下列从实验现象中所得结论正确的是(B)A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B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CO2 和 H2O,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某

3、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D)A60 个碳原子:C 60 B. 2 个氢氧根离子:2OH C金刚石:Au D. 3 个二氧化硫分子:3SO 29向盛有酚酞和 NaOH 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A氯化钡溶液 B锌粒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10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60 gC将 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的溶液仍

4、然是饱和溶液的是甲和乙Dt 1时,50 g 甲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可得溶液 100 g11下列有关物质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C)A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B用氢氧化钙区分氯化钾和氯化铵C实验室用品尝的方法区分食盐和蔗糖 D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羊绒线和棉线12过氧化钠(Na 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D)ANa 2CO3 和 H2 BNa 2O 和 O2 CNaOH 和 O2 DNa 2CO3 和 O213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铜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Zn(N

5、O3)2,一定不含 Cu(NO3)2 和 AgNO3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可能含有 Cu(NO3)2 和 AgNO3C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Ag,一定不含 Cu 和 ZnD反应后所得的滤渣中一定含有 Cu,可能含有 Zn 和 Ag14取一定量氧化铜与氧化锌的混合物,加入 100 g 质量分数为 19.6%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B)A1.6 g B3.2 g C4.8 g D9.6 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6 个小题 ,每空 1 分,共 16 分)15人体胃液中的酸是 HCl(写化学式,下同);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

6、SiO2。16海水中含有钙、镁、氯、硫等元素。(1)上述元素中 Ca(填符号)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2)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 S2 的电子数为 18。(3)海水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氯化镁,其化学式为 MgCl2。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2)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热固性( 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成的;(3)“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 2,在空气中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生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另一种是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CO 2H 2O=2HCl

7、OCaCO 3。182018 年 4 月 7 日,我国“深海勇土”号载人潜水器完成运行阶段首航,作业能力达到水下 4500 米,潜水领域再次获得新突破。(1)潜水器使用了钛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避免了普通的钢铁制品长期使用会生锈的缺点。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直接接触。(2)潜水器内所用的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一项是 B(填序号) 。A不锈钢机械臂 B有机玻璃仪表盘C钢缆绳 D真皮坐垫(3)潜水器可用于深海探测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 42O 2 CO22H 2O。= = = = =点 燃 192008 年北京奥运会所用的祥云火

8、炬的燃料为丙烷,已知:2.2 g 丙烷与 6.4 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2.2 g 二氧化碳、x g 一氧化碳和 3.6 g 水。试计算丙烷的化学式为C3H8, 丙烷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和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932。20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 A、B、C、D、E 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已知 A 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 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 C 的溶液呈蓝色;反应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 、G 两种物质类

9、别相同 ,且都易溶于水。试回答:(1)写出 A 的化学式: H2SO4。(2)物质 C 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杀菌) 。(3)D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 2=Na2CO3H 2O。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 ,共 10 分)21(2 分)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酒精(乙醇) 在生活中常作清洁燃料,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答:C 2H5OH3O 2 2CO23H 2O。= = = = =点 燃 (2)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非常重要。使燃料充分燃烧时除需要有充足的空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22(2

10、分) 盐酸除铁锈(Fe 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6HClFe 2O3=2FeCl33H 2O。金属铝较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答:铝在空气中会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制品进一步被氧化。23(3 分)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1)写出一个用 A 装置制取 O2 的化学方程式:2KClO 3 2KCl3O 2。= = = = =MnO2 (2)B 和 C 装置均可制取 CO2,其中 C 装置与 B 装置相比优点是什么?答: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若用 D 装置收集 H2,则 H2 应从 b(填“a”或“b”)端通入。24(3 分) 一氧化碳是良好的还原剂,常用于金属的

11、冶炼。如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B 瓶中是氢氧化钠溶液。(1)A 中的反应的方程式为 COCuO CuCO 2。= = = = = (2)请画出 B 中的导管示意图。(3)如何检验反应后 B 溶液中仍有氢氧化钠?答:取 B 中溶液于试管中,滴适量的氯化钙 (或氯化钡)至无新沉淀产生,取上层清液于试管,滴加酚酞,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含氢氧化钠。四、综合应用题(共 10 分)2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以下实验。甲、乙均为软塑料瓶改装的气体发生装置,无纺布包内放有一定量的固体试剂,丙中放有左、右两处大小相等、质量相等的红磷,且与热源距离相同。(1)该装置中,丁的仪器名

12、称是酒精灯;甲中无纺布包内为二氧化锰 ,其下端溶液中溶质为 H2O2(化学式 )。乙中制的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可能为CaCO3HCl= =CaCl2CO 2H 2O。(2)通过对软塑料瓶瓶身的捏放,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用力捏压瓶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并增加液体反应物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请选择相应的序号进行排序 bdca(每个序号只选一次)。a捏压甲一段时间 b捏压乙一段时间c使瓶复原 d加热仪器丁丙中燃烧时的现象是从左到右依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伴有大量白烟。(3)丙中红磷的总质量为 6.2 g,请问为使红磷完全燃烧, 至少需要多少氧气?解:设至少需要氧气质量为 x。4P5O 2 2P2O5= = = = =点 燃 124 16062 g x x8.0 g124160 6.2 gx答:使 6.2 g 红磷完全燃烧,至少需要 8.0 g 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化学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