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7540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师珍藏】高考历史一轮单元训练金卷: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 五 单 元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多 极 化 趋 势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2、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5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5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

3、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2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A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C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D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3中

4、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A“一边倒”依赖苏联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41972 年,毛泽东在与尼克松的会谈中说:“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毛泽东的谈话表明当时中央A尝试纠正“文革”与“左 ”倾错误B希望联合美国来制衡苏联C有意模糊意识形态的差异D准备开拓对外的经济工作51955 年 12

5、 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 年 6 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 年 8 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6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即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这反映了中国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C突破美国包围封锁政

6、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7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8下图是美国 20 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该漫画意在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 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 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9至 1969 年初尼克松上任前,新中国与

7、美国共举行了 134 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 1955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外交谈判策略不成熟D朝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101970 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A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C力图维护世界和平D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111961 年 2 月 8 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

8、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 ”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12“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C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132014 年 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积极

9、开辟人文合作新渠道,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弘扬上合组织主旋律。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14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 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15中华人民共

10、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1620 世纪 60 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 39%,美国同期从 1957 年的 209%下降到 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 年至 1970 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 286%,美国同期则由 486%降至 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缓

11、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17下图反映了 19451975 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182000 年 4 月,七十七国集团自 1964 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A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B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C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D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191962 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建立了“和平队”,用于在发展

12、中国家维持和平和加强友谊,并且与拉丁美洲国家一道建立了“进步同盟”,在拉丁美洲推广“土地改革”。肯尼迪政府的这一做法A加剧了战后国际局势的紧张B直接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出现C旨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D揭示了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201982 年苏联的九年级历史教科书中第二章的标题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胜利”。2016 年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去掉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概念,并引入了“伟大的 1917 年俄国革命”这一概念。这表明俄国A意在缓和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B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C力图从非意识形态角度阐释历史D历史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向211962 年 10 月古巴导弹危机爆

13、发,美苏领导人之间信息传达不畅,1963 年 6 月,美苏签署备忘录,双方同意在紧急情况时使用直接联系渠道,建立起全球第一条军事热线。之后中东战争等国际问题上,双方有多次对话。这主要体现了A冷战状态下的理性应对B美苏争霸利于世界和平C美苏之间呈现合作态势D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22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B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C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D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231949 年

14、 7 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这一做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苏联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斗争B书中描述与当时官方宣传产生冲突C二战国际关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对苏联产生冲击24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B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C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D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251960

15、 年 3 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林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 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表明A两大阵营的关系趋于缓和B欧洲统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C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6、 27、 28、 29 四 个 大 题 , 共 计 50 分 , 考 生 根 据 具 体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时间 世界 中国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

16、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 12 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 )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1 世纪初 欧元启用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表为

17、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272015 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

18、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 年)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

19、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 年)(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 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5 分)(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5 分)(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 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 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

20、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 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进入 20 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 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 1972-1989 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 1989

21、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7 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材料一 康德和卢梭从社会契约论出发,主张如同国家起源于个人契约一样,欧洲各民族也可

22、以通过订立一个社会契约,建立一个欧洲国家联邦体。在历史上,欧洲思想家们提出在欧洲组建一个新的政治共同体,并形成了三种类型的政治联合设想。一是“欧洲统一于宗教”,即以基督教为主导推动欧洲统一;二是“欧洲统一于君主”,即主张在君主协议的基础上或由一个霸权国家来实现欧洲的统一;三是“ 欧洲统一于人民”,即让人民成为推动欧洲联合的主体,也就是说,欧洲的一体化必须赢得民众的支持。摘编自克里斯托弗道森基督教与欧洲文化、刘传春欧洲政治联合思想的演进探析等材料二 在当今时代,欧洲政治联合的思想家提出,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则是欧洲人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如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在法国与欧洲的关系上,戴高乐关于欧洲联

23、合的构想具有三层含义:多国家的欧洲联合、法国领导下的独立欧洲以及建立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戴高乐的“欧洲观念 ”是戴高乐为法国制定的对外政策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戴高乐主义的核心内容,并至今对法国的欧洲政策仍具有指导意义。若非戴高乐扛起自由法国的战旗并使之跻身大国俱乐部,今天的法国恐怕不存在了。因此,无论是“民族国家的欧洲”“ 欧洲人的欧洲”或是“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法国始终是戴高乐在关于欧洲秩序的所有构想中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出于以上考虑,戴高乐从四十年代后期开始便致力于构建一个“大欧洲”。摘编自法国视角下的欧洲联合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欧洲统一设想

24、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些设想共同的特征。(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主义”关于法国在欧洲统一问题上的主要诉求。指出二战后期以来,“欧洲人的欧洲”实践的有利因素。(5 分)一 轮 单 元 训 练 金 卷 高 三 历 史 卷 ( B)第 五 单 元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 当 今 世 界 政 治 格 局 的多 极 化 趋 势答 案1【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

25、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答案】A2【解析】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可知当今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故 B项正确。AD 两项与材料中的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不符,排除。亚太经合组织奉行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C 项“主导”说法错误,故 C 项排除。【答案】B3【解析】由“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

26、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在平等谈判基础上寻求苏联的支持,故D 项正确;A 项“依赖苏联”表述错误,不符合“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排除;B 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D4【解析】根据“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就死也不肯”,结合所学,毛泽东借这次谈话批评了闭关自守的错误,准备开拓对外经济工作。形成了利用引进解决国内经济建设和生活需要、进一步打破西方经济壁垒的指导思想,故 D 正确;1972 年毛泽东没有尝试纠正“文革”与“左”倾错误,A 不符合史实,排除;B

27、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972 年是文革时期,中美存在较大意识形态对抗,C 错误。【答案】D5【解析】结合材料信息“1955 年 12 月”“1956 年 6 月”“1956 年 8 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 4 月万隆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后,中国对外关系进一步改善,中国加强了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与这些国家经贸往来增多,故 B 项正确;“一边倒”主要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 A 项排除;C 项不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发展经济交流的原因,排除;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故 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B6【解析】根据材料“1954 年 10 月”“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

28、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结合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知周恩来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结合所学“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思想从强调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转向了注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外交。故 B 项正确。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表明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与题干无关,故 A 项排除。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表明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故 D 项错误。【答案】B7【解析】1965 年,我国尚未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因此实现

29、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表述错误。故 A 项错误。此时中美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仍处于敌对状态,没有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B 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属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思路。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20 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材料中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79%上升到 528%,这正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大陆努力与西方国家拓展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故 D 项正确。【答案】D8【解析】根据“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结合所学,美国长期推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 年蒋介石败退台湾,美国为了保全

30、面子不得不继续扶植蒋介石的政策,漫画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B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AC 不是漫画的主要意图,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排除 D。【答案】B9【解析】根据“新中国与美国共举行了 134 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是 1955 年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说明新中国与美国的大使级会谈成效不大,结合所学,当时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排除 B;C 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C;朝鲜战争的时间是 1950-195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答案】A10【解析】根据材料“1970 年”

3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即“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因此D 项正确,C 项错误;A 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美国对战略的重点是欧洲,故 B 项错误。【答案】D11【解析】“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里的“一堵墙”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形态问题,说明当时中国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B 正确;A 是万隆会议提出;C 中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不符合材料史实;D 中美国封锁不是主要目的。【答案】B12【解析】“承认新中国是

32、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等字眼意在强调“另起炉灶”是为了捍卫一个中国,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的是一边倒的方针,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13【解析】上合组织与联合国无关。故 A 项错误。上合组织不是根据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的标准成立的组织,而是根据地缘政治和共同安全利益原则组合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中国倡导弘扬上海合作组织主旋律,说明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故 B 项错误,D 项正确。上合组织

33、不是经济合作组织,其主要合作方面是地缘安全与军事互信。故 C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答案】D14【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包括美国,故 A 错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是中心地位,故 B 错误;“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错误;70 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条件,故 D 正确。故选 D。【答案】D15【解析】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说明新中国外交一直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B

34、 正确;A 是万隆会议;C 属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则;D 是奠定说法绝对。【答案】B 16【解析】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 D 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 年,故 A 项错误;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故 B 项错误;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故 C 项错误。【答案】D17【解析】图中数据变化说明联合国成员国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数量剧增,认真观察图中变化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非洲国家数量增多,即第三世界壮大,故 A 项正确;欧共体成员增加和联合国成员国增加无关,故 B

35、项错误;材料和世界贸易无关,故 C 项错误;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且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A18【解析】七十七国集团古巴会议是在两极格局终结的背景下召开的,从会议讨论的问题和“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来看,七十七国集团正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因此从这一现象可看出原有的经济秩序受到政治格局变化的冲击。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A、B、D 项。【答案】C19【解析】肯尼迪在任时的 20 世纪 60 年代,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为了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美国急需扩大自己在世界

36、范围的影响力,因此美国才选择实行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计划,并对这些国家施加影响,故选 A;材料与古巴导弹危机无必然联系,排除 B;肯尼迪政府的做法的主旨是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排除 C;20 世纪 60 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排除 D。【答案】A20【解析】材料中“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改为“伟大的 1917 年俄国革命”说明俄罗斯力图从非意识形态角度阐释历史,故选 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首先是一场国内革命,所以与缓和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关系无关,排除 A;材料无法体现俄罗斯经济衰退和国际地位下降,排除 B;材料没有否定革命本身,排除 D。【答案】C21【解析】“使用直接联系渠道、双方有多次对话”等

37、字眼意在强调美苏两国在冷战期间其实也是进行过理性应对尝试的,即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美苏争霸是不利于世界和平的,选项B 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仍然处于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并未合作,国际形势总体尚未趋向缓和,所以选项 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答案】A22【解析】结合苏联解体后世界形势可以得出,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冲击着美国的霸主地位,A 符合题意;B 与史实不符;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C 不正确;D 与史实不符,美国依然到处插手地区事务。【答案】A23【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冷战,材料中的

38、现象即是冷战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冷战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与苏联党内政治斗争、二战国际关系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无关,排除 A、C;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B24【解析】苏联对美国种族危机的批评,以及美国方面“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和“宣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受当时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的影响,因此从材料信息来看,国际关系格局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故答案为 C 项。A、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C25【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法国与苏联关系的改善以及合作的加强,说明资本主义阵营

39、出现分裂,法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和苏联关系的缓和,而不是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统一进程,排除 B 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排除 D 项。【答案】C26(12 分)【答案】示例一论题: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

40、,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总结: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示例二论题: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总结: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自拟其他论题皆可,论题明

41、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7(16 分)【答案】(1)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2 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国力进一步强盛。(2 分)(2)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供界,大力发展军力,组建三国同盟。(2 分)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2 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 分)(3)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1 分)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2 分)英德竞争最终走向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2

42、分)(4)答案示例:“修昔底德陷阱”论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防止战略误判。(2 分)28(12 分)【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3 分)意义: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2 分)(2)第一阶段: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第二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4分)期待: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 分)29(10 分)【答案】(1)背景: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代议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并存与竞争;欧洲国家之间的长期纷争。(3 分)特征:超主权性质,维护国家利益;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忽视意识形态的分歧。(2分)(2)诉求:法国领导下的欧洲统一和独立的“欧洲秩序”;突出法国利益,排斥外来因素的影响。(2 分)有利因素:历史上统一的思想基础;西欧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法德和解;西欧经济恢复;西欧经济联系的增强;西欧共同的经济体制;一战和二战的教训;美苏冷战;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