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 山西中考文科综合(历史)第 I 卷 选择题 (共 3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器鸮卣 (xio yu ) 西周叔夨(y)方鼎内铭文 西周乐器曹侯酥钟 春秋舀水器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2.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
2、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3.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 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4. 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下列有关中国历史上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元前 3 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 B. 贞观八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 按照干支纪年法 1894 年是戊戌年 D. 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 1950 年5.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
3、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 1902 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 1901 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 允许列强开设工广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7.
4、1895 年的“公车上书”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都由知识分 子领导 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 B. C. D. 8.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 ”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9.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5、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共同纲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0. 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 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 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
6、文化,曾繁荣一时。A. 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 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11. 下面两幅图片呈现的是 18 世纪时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一机构标志着君主专制进步强化 图二场景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体现两个机构中君主都具有最高决策权 两个机构都维护了国家的统治A. B. C. D. 12. 九年级(3) 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和事件。下边是小红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是( )A. 查理马特与法兰克王国B. 罗伯斯庇尔与法
7、国大革命法国C. 克里孟梭与巴黎和会D.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13.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某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了研究性学习 活动,在展示交流中他们形 成了下面几种认识,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A. B. C. D. 14. 安娜是 1930 年毕业的一一名美国大学生,当她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时,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B. “政府无限量免费供应牛奶面包”C. “美国社会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15. 下面年代尺上呈现的是“20 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的历史发展进程,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
8、,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维持了战后世界的相对稳定B. 雅尔塔会议为战后新的世界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C. 欧洲国家之间联系日益密切,逐步走向联合D.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第卷 非选择题 (共 45 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16. 正确处理民族、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和平稳定。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握手签约 是双方关系缓和友好的见证。请在下面方框空白处填写正确的内容,并简述图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唐朝与 (民族)订立盟约,并专门刻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宋与 (政权)签订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
9、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和平局面。(2)寻找同盟 是国际关系中常见的力量整合方式。下图所反映的两种局面分别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3)建立组织 是当今世界协调利益、化解分歧的重要方式。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国际组织的名称。名称: 时间: 1945 年 10 月总部:美国纽约职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名称: 时间: 1995 年 1 月总部:瑞士日内瓦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17. 不断扩大的交往将人类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10、料一: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资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这些物品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摘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哥伦布希望探索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国。他曾说过:“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他明白地表露过,在追求黄金和传播宗教之间,更侧重于前者。 摘自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1)材料一中的两次远航有何异同之处?材料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城连接起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
11、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洋洲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摘编自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材料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 “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
12、,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它的提出有何深远意义?18.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材料三:美国崛起于 19 世纪后半期到 20 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 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到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
13、起的过程,到 20 世纪 50 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摘编自 大国崛起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 200 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 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1) 材料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谕”标志着哪一事件的开始?比较这事件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之处。(3) 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的提示信息,简述美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
14、。(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外各国实现富强的共同经验。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19.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王老师以“筑梦前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学习任务。任务一:【设计方案一 体会中国精神】(1)下面是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两条游学线路,请你选择其中一条,并简述理由。线路一:山西大同云冈 陕西西安秦始皇陵 四川都江堰线路二:广州虎门海滩 香港紫荆花广场 台湾赤嵌楼任务二:【情境再现一唤起中国觉醒】 (2)你从下面的情境中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任务三:【思维导图一 坚定中国道路】(3)请在处填写正确内容
15、。从 A、B 处任选其一,结合史实闸述中国道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模仿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任务四:【联系现实见证中国力量】(4)下面一组图片从不同领域见证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请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力量”的理解。2018 山西中考文科综合(历史)第 I 卷 选择题 (共 3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器鸮卣 (xio yu ) 西周叔夨(y)方鼎内铭文 西周乐器曹侯酥钟 春
16、秋舀水器A. 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B. 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C. 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D. 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答案】A【解析】依据青铜器的图片,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涉及音乐、生活等方面,种类繁多,而且用途广泛。由此可知,”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是可以从青铜器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 B 不符合题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由此可知,的图片中获取的信息。故 C 不符合题意; 观察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文物图片,可以获取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图片中获取这一信息。故 A 符合题意。故选 A。2.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
17、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再有世袭的诸侯。故 C 符合题意;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故 A 不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制,西周产生众多诸侯。分封产生的诸侯可以世袭。故 B 不符合题意;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出(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 规
18、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诗句“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未涉及农村商品经济,因此排除 A 项;诗句中的“ 妇织”应该属于家庭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因此排除 C 项;材料无法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排除 D 项;从“田家”“ 妇织”“ 登垅 ”“锄”等信息可知是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符合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特征,因此 B 项符合题意。故选 B。4. 明确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下列有关中国历史上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公元前 3 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 B. 贞观八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C. 按照干支纪年法 1
19、894 年是戊戌年 D. 民国三十八年是公元 1950 年【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了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 221 年,按照公元纪年法,公元前 221 年属于公元前 3 世纪后期,故 A 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因此贞观八年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故 B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是在 1898 年,因此按照干支纪年法 1898 年是戊戌年,。故 C 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1912 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三十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1912+38-1=1949 年。故 D 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B。5. 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
20、,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A. 集权统治面临危机 B. 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 中外交往不断扩大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巩固时期;元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朝、西汉、元朝、清朝四幅疆城图,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 D 符合题意;秦朝是首创中央集权制,故 A 概括不恰当;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不准确,故 B 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错误。故 C 不符合题意。故
21、选 D。6. 1902 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 1901 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 允许列强开设工广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 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故 D 符
22、合题意;开放沿海通商口岸是1842南京条约的内容,与题干“1901 年”不符。故 A 不符合题意;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901 年之前,故 B 不符合题意;允许列强开设工广是 1895 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与题干“1901 年”不符。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7. 1895 年的“公车上书” 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都由知识分 子领导 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A. B. C. D.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车上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五四运动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因此,1895年的“公车上书”
23、和 1919 年的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故是共同之处;1895 年的马关条约引发了“公车上书”,1919 年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引发了五四运动。故是共同之处;“公车上书”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领导的,在北京领导 1919 年的五四运动的是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故是共同之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公车上书”不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故不是共同之处。由此可知,符合题意,故选 A。点睛:对于组合型选择题,解答可以采用排除法。解答此题,根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公车上书” 不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可以排除不属于共同之处的,排除含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2018 年中 历史 试卷 原卷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