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5011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1.创办 (1)1980年, 、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早期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 ,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 (1)有较大的 权限。 (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 (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一、经济特区的创办,深圳,海南省,经济管理,市场调

2、节,特别提示,概念阐释,3.意义 (1)特区在发展 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 (2) 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外向型经济,深圳,经济特区 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经济特区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根本目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

3、水平。,1.沿海城市 (1)名称: 、上海、 、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 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1)设置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 。 (2)意义: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 ,都有深远影响。,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天津,福州,技术,珠江三角洲,开放地带,环渤海地区,内地开发,3.经济技术开发区 (1)设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_ 开发区。 (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 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

4、集的特点。 (4)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 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 的重要窗口。,经济技术,高新技术,管理水平,国际行情,易混易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 (1)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 (2)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3)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带动 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条件 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凭借独特的 优势、交通

5、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长江三角洲,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地理,(4)意义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 和现代工业基地。 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中国20世纪 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表现:已形成 、沿海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全方位、 、宽领域。,高科技产业,90年代,归纳总结,思维点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多层次,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向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一、二、三、四”归纳我国的对外开放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

6、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打开窗口”(建立经济特区)“连点成线”(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全面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主题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 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史料解读 从世界潮流的角度说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经验教训的角度说明必须对外开放。,问题思考 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提示 吸取历

7、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提示,2.过程 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年以来的中国 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料解读 划线句子隐含的信息:一是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二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问题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

8、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提示,3.特点 史料 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史料解读 史料中以划线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地点和范围。,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归纳新时期

9、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 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提示,史论总结,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0、深化提升,一、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党中央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在经济各环节、各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以获得最大效益。 3.从发展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通过对外开放,让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二、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

11、别,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2,3,4,答案,解析,5,6,1,2,3,4,5,6,解析 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建立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答案,2.

1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1,2,3,4,5,6,创办经济特区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A. B. C. D.,解析,解析 根据“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可以判断A项正确; 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1,2,3,4,5,6,3.(2017东城期末)1980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 城市经济

13、体制改革的实行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浦东的开发 A. B. C. D.,1,2,3,4,5,6,答案,解析,解析 上海并非经济特区,故错误;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上海金融业的活力,故正确; 上海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故正确; 浦东的开发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1,2,3,4,5,6,答案,解析,1,2,3,4,5,6,4.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14、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2,3,4,5,6,解析 材料内容表述的是中国在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的相关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内改革的内容,所以A项不正确。 广东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早于材料内容的时间,所以排除B项。 D项是对内改革的内容,不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所以排除D项。,5.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改革开放政策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

15、案,解析,1,2,3,4,5,6,解析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作出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3,4,5,6,1,2,3,4,5,6,1,2,3,4,5,6,材料二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

16、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1)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答案,解析,答案 形成开放格局的原因: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需要改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工作重心转移,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 国际形势趋于缓和。,1,2,3,4,5,6,解析 需结合中国的国情、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回答。,(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答案,解析,答案 原因: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

17、。,1,2,3,4,5,6,解析 由材料二中的“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即可得出。特点结合所学可以回答。,(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解析,答案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解析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实际是在表达中国1978年作出的决策对21世纪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所学具体分析。,1,2,3,4,5,6,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必修2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