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303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杂诗十二首(其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杂诗十二首(其二),陶 渊 明,神往桃源 醉饮图 渊明醉归,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中古时期具有田园色彩的士大夫的典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出仕,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 他具有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精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界是独树一帜的,对后世文人的影响甚深。,知人论事: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统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其理想难以化为现实。直到二十九岁他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芝麻小官,济世的宏志无法施展。到三十九岁时,其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转向躬耕自给自劳

2、自娱以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此后,他又为彭泽令, 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了归田之路。,1、居家读书时期(29岁前) 2、三仕三隐时期(29岁至41岁) 3、彻底归隐时期(41至62岁),躬耕田园的隐者,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永夕。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中夜

3、枕席冷 不眠知夕永 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 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 终晓不能静 诗作情感基调:戚、苍凉,诗人如何体现悲戚? 提示: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通过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描写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2、晚风、冷席具有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 3、用孤独文人常有的景象:对影独酌,来倍 显诗人之孤独。,体会独特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可以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探

4、究诗歌的主旨,讨论明确:这首诗写诗人中夜不眠时的情怀,抒发了事业无成的感慨。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戚。,拓展延伸,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合作探讨,如何看待陶渊明的人生选择,课堂小结,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阮籍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李白说“花间一杯酒,独酌无相亲”,他们都比世俗之人有更高远的志向,不愿随波逐流,因而都难容于世,陶渊明率先选择隐居山野,但在归隐的同时也有着时光易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和音的寂寞,对此我们对他们应该报以深深的同情。,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 2、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式赏析陶渊明组诗中的其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