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 L、P 两国经纬度位置。读图,完成第 12 题。1.读图可知( )A.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B. L 国主要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 P 国面积较 L 国面积大D. b 点对跖点为(2326N,165W)2.图中 ab、cd、ab、bc线段等长 ,ad、bc 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关系是( )A.ab=bc=cd=ad B.ab=cdbcab,故比例尺 abbc;bc 和 bc相比,bc 图上距离小,实地距离大
2、,故比例尺 bcbc。34.3.D 4.B 第 3 题,根据材料可知,每 30 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说明图中小黑点越密集骑行速度越慢,应是上坡路段,越稀疏骑行速度越快,应是下坡路段。小黑点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读图可知,丁戊段小黑点密度居中,坡度平缓。第 4 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海拔一般低于 500 米,地形类型主要是丘陵。57.5.B 6.C 7.C 第 5 题,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大约为(21 N,156.5W),锡拉岛经纬度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 ,纬度较低的毛伊岛在南; 两岛经度之和大于 180,毛伊岛在东;综上可知,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东南方向。第 6
3、 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第 7 题,根据经纬网判断,两岛大概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距离为该经线圈上的劣弧长度;由经线上纬度相差 1实际距离相差约 111 千米可知,两岛最短距离约为(90-21)+(90-36)1 11千米=13 653 千米。89.8.C 9.D 第 8 题,黄河站位于北极地区,大致位 于 12E,A 地位于南极地区,大致位于 170E,故 A 地位于黄河站东南方,A 项错; 中山站濒临印度洋,A 地濒临太平洋 ,B 项错;A 地纬度高于长城站,故
4、线速度小于长城站,C 项正确 ;泰山站与 A 地经度相差 90,且纬度大致在 80S,故二者之间距离大致为 110 千 米90cos 80,小于 9 900 千米,D 项错。第 9 题,北极为极昼时,南极为极夜,两极地区半年极昼与半年极夜同时出现,A 项错;南极为冰雪覆盖大陆,典型动物为企鹅,北极为浮冰世界,典型动物为北极熊,B 项错;北极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南极大洋环流为逆时针 ,C 项错;南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均受极地东风带影响,降水少,D 项正确。1011.10 .D 11.D 第 10题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风力主要来源于冬季风和台风,地处于冬季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处于低洼的山谷 地带,
5、受台风的影响较小,所以说风力资源最弱。第 11 题,地东侧有较高的山脊阻挡,看不到大海的日出,其余三地都能看到大海的日出,所以说照片拍摄地最不可能在图示四地中的地。12.B 由图可知,图中到两聚落之间 ,先有一个山谷,且海拔最低处为 400600 米; 再经过山脊,且最高处海拔为 1 0001 200 米;其起点海拔为 800 米,终点海拔为 400600 米。故四幅图中 B 项最符合。13.答案 (1)地形:盆地。理由:该河段大致位于基本封闭的面积较大的 200 米等高线附近,该闭合曲线西南和东北有海拔 1 000 米以上山地(该区域的支流多从北、西、南向东南汇入多瑙河干流), 说明该区域的
6、地势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2)丁地。丁地上游为盆地地形,库容大;多条支流汇入,径流量大;地处河流峡谷地带,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解析 第(1)题,根据甲至丁河段及周围等高线数值大小、河流流向判 断地形类型。第(2)题,从地形、河流落差、河流流量等方面确定水电站的选址,结合图示信息从以上三方面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14.答案 (1)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3)A 方案:不利条件有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有利条件有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B 方案: 不利条件有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有利条件有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于丁处。(4)丁处。原因: 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5)地势开阔平坦; 位于河流交汇处; 交通便利。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可通过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变化来判断。由于周高中低,图中中部为盆地,周围以山地为主。第(2)题,判断河流流向时应注意图中的指向标。第 (3)题,水库一般建在“口袋形”峡谷地带,此处大坝建设工程量小,且水库库容较大。第(4)题,滑 坡的发生需要陡峭的地形条件,丁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大,容易发生滑坡。第(5)题,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