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

上传人:穿****空 文档编号:5085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综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孔孟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整理汇总孔子1、个人简介: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 551 年,逝于公元前 479 年。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2、著作:孔子“述而不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3、观点: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 有教无类”。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 六艺”,即诗书礼

2、易乐春秋。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针,认为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主张“学而优则仕”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学而优则仕”确定了教育培养统治人才的目的,体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孔丘主张以“六艺”为

3、教学内容孔丘继承西周贵族“六艺”教育传统,吸收采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创设新学科,虽袭 “六艺”之名,但对所授学科都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分科课程的雏形。“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早十几年,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 在教学时必须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但有所领会,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 一次最早

4、是由朱熹提出的。应注意区分。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体现了学习要学思结合的。社会本位论孔子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关于教学过程孔子提出“学- 思- 行”的教学过程,有的时候也可以总结为“ 学-思-习-行” 。4、历史地位及评价: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孟子1、个人简介: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

5、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 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2、著作:孟子3、观点: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 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 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4、历史地位及评价: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

6、物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被多数人称之为“孔孟之道” 。5、墨家的墨翟墨翟以“兼爱”和“非攻” 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 、“闻知”和“ 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6、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老子全盘否定文化教育的价值。老子一书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第一,文化堕落论;第二,人性“复归”论;第三,“绝圣弃智”论。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 ”的思想,倡议不要用人力

7、去改变自然。7、相关考点(一)思孟学派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人们通常把子思和孟轲视为一派,这就是著名的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资料是孟子一书。孟子在政治上的主要主张是劝说统治者施行“仁政”。关于思孟学派,他们提出的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考试重点,考生要记住。(二)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

8、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三)“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另外孟子还是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四)教学思想1.深造自得: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2.盈科而

9、进:“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3.教亦多术: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4.专心致志: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五)社会分工与教育分工思想是孟轲的重要经济思想,也是其教育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思想。他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必要的。(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荀子1、个人简介:荀子,名况,字卿,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生于约公元前 313 年,卒于公元前 238 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对重新整理儒家经典也有相当的贡献。2、著作:荀子3、观点:1.荀子

10、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是恶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2.教育目的: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俗儒、雅儒、大儒,教育应当以大儒为培养目标。3.教育内容:教育的内容是诗书礼乐 春秋五经,其中礼是重点,是荀子整个教育理论的核心。4.教学方法: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4、历史地位及评价:荀子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倡的“性恶论” ,常被后世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 相比较。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5、相关考点:(一)“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因

11、此他认为应该以“礼”来约束。关于荀子的性恶论,考试中就只以性恶论的代表的形式考查,不会有其他更深入的形式。(二)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因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也使选择题常考点。(三)环境决定论荀子有一句名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者过度强调了环境在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考试中常考这句,就以“环境决定论”来考察。(四)“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荀况:“

1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荀子认为闻见、知、行,每个阶段都具有充分的意义,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1)闻见学习的起点、基础和知识的来源,但是又是有缺陷的,首先,感官不能把握整体与规律,其次,感官常因主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错觉。(2)知学习而善于运用思维去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就能自如的应对事物的变化。第一,“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第二,“虚一而静”,“心”是藏与虚、两与一、动与静的统一。(3)行行就是知识的实践,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高的阶段。(五)论教师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