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常考人物及相关理论整理汇总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是 19 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及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提出了四段教学
2、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明了”:明确观念。“联想”:将某个观念与其它观念结合起来。“系统”:知识的系统化。“方法”:知识的应用。)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斯宾塞斯宾塞是英国社会学家,著名的实证主义者,著有教育论。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课程一词,并是最早将“课程”一词列入教育科学术语的第一人。(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斯金纳1、人物简介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2、斯金纳箱斯金纳箱,
3、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斯金纳为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实验设备。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类。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有如下基本规律:1.强化对一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结果,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
4、用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即将出现的信号呈现时,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称为消退。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4、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师出教育
5、,我们用心培育教师)杜威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提出了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无目的论”。(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班杜拉1、人物简介阿尔伯特班杜拉(1925 )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
6、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术。2、主要论著通过榜样实践进行行为矫正(1965)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1972)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1972)行为变化的社会学习理论(1976)自我效能:一种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人类事物中的自我效能机制(1982)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班杜拉的这一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理论家们的大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他的观
7、点在行为派和认知派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对认知-行为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交互决定观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4、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不要求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以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5.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 自我信念” 、“ 自我效能期待”等。(师出教育,我们用心培育教师)